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

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农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畜牧业
  • 养殖业
  • 农业
  • 统计年鉴
  • 中国农业
  • 畜牧
  • 养殖
  • 行业数据
  • 农业发展
  • 2010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100979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544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是全面反映我国畜牧、兽医、饲料、草业等行业基本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基本上不重复前卷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发展概况
畜牧业发展综述
发展成就
工作进展
发展政策
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绵羊良种补贴
秸秆养畜
草原保护与建设
草原保护建设政策研究力度加大
配套法规建设与执法监督加强
草原保护制度进一步落实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兽医事业发展概况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动物卫生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效显著
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兽药质量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兽药生产
兽医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OIE交流合作
深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合作
组织执行世界银行禽流感信托基金项目
为亚运会马术比赛顺利举办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双边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甲型HIN1流感疫惰防堵工作
及时发布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口禁令及解禁令
对外通报重大疫病防控和疫情
畜牧业科技推广
机构队伍状况
改革建设和机制创新
技术推广和成效

行业管理
法制建设
畜牧法制建设
兽医法制建设
草原法制建设
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行业监管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草原执法监督
草原行政许可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培训班暨
首批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
基因库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畜禽审定鉴定工作成效显著
畜禽品种配套系和畜禽遗传资源清理
种公牛站建设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兽药质量与兽药残留监督管理
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标准化
饲料工业标准化
动物卫生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兽医科技发展概况
生态建设与监督管理
草种质资源保护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
新草品种审定
草种生产与管理
飞播种草
草原鼠害发生与防治
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
草原防火

各地畜牧业
北京市畜牧业
天津市畜牧业
河北省畜牧业
山西省畜牧业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
辽宁省畜牧业
吉林省畜牧业
黑龙江省畜牧业
上海市畜牧业
江苏省畜牧业
浙江省畜牧业
安徽省畜牧业
福建省畜牧业
江西省畜牧业
山东省畜牧业
河南省畜牧业
湖北省畜牧业
湖南省畜牧业
广东省畜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业
海南省畜牧业
重庆市畜牧业
四川省畜牧业
贵州省畜牧业
云南省畜牧业
西藏自治区畜牧业
陕西省畜牧业
甘肃省畜牧业
青海省畜牧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
大连市畜牧业
青岛市畜牧业
宁波市畜牧业
厦门市畜牧业
深圳市畜牧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

统计资料
全国畜牧生产情况比较表
各地区主要畜禽出栏量
各地区主要畜禽年末存栏量
各地区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各地区畜牧业分项产值以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与畜牧业增加值对比
全国饲养业产品成本与收益
各地区种畜禽场情况
各地区技术推广机构情况
各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情况
各地区牧区县畜牧生产情况
各地区半牧区县畜牧生产情况
各地区生猪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奶牛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肉牛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羊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蛋鸡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肉鸡饲养规模情况
各地区1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2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3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4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5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6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7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8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9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10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11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各地区12月份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
2009年主要畜产品出口量值表
2009年畜产品进出口分类别情况
2009年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
2009年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地
2008年世界肉类总产量及排名
2008年世界猪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牛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水牛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山羊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绵羊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鸡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鸭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鹅和珍珠鸡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火鸡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兔肉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蛋类总产量及排名
2008年世界带壳鸡蛋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其他带壳禽蛋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奶类总产量及排名
2008年世界全脂鲜牛奶产量及排名
2008年世界全脂鲜水牛奶生产及排名
2008年世界全脂鲜山羊奶生产及排名
……
政策法规
领导论坛
2009年大事记
附录
索引

前言/序言


《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内容简介 《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是中国畜牧业发展历程中一份重要的年度记录,它系统性地梳理并呈现了2010年度中国畜牧业在政策、生产、科研、市场、国际交流等各个维度的发展状况。本书旨在为政府决策者、行业研究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关注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全面、权威、翔实的信息参考。 一、 政策导向与宏观环境 2010年,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是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的。年鉴详细解读了这一年度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与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这包括但不限于: 产业政策调整: 聚焦于2010年国家在生猪、家禽、牛羊等优势产业上的调控政策,例如关于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环保要求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可能涉及对规模养殖场的补贴政策、对环保不达标养殖场的退出机制,以及推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科技兴牧战略: 深入分析了国家在鼓励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方面的投入与成效。这可能包括对良种繁育、精准饲养、智慧养殖、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 重点阐述了2010年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例如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环保措施的政策导向。这反映了国家对畜牧业环境影响的关注,并引导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 市场调控与流通: 介绍了国家在保障畜禽产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促进流通方面的政策措施,例如对重要畜禽产品储备的安排,以及对基层养殖户的扶持政策,以应对市场波动。 区域发展战略: 分析了国家对不同区域畜牧业发展的差异化支持政策,例如对东北、西北等地区发展优势畜种的扶持,以及对南方地区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引导。 二、 生产状况与区域分布 年鉴对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畜牧业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分析,涵盖了各类畜禽的产量、存栏量、出栏量等关键指标。 主要畜种发展概况: 生猪: 详细分析了2010年生猪生产的整体形势,包括存栏量、出栏量、商品猪价格走势、养殖效益变化。重点关注了当年猪周期的高低点对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以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推进情况。 家禽: 涵盖了肉鸡、蛋鸡、鸭、鹅等家禽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各细分市场的供需关系、产品结构调整、疫病防控情况以及市场价格波动。 牛羊: 详细介绍了肉牛、奶牛、绵羊、山羊的饲养情况,包括存栏、产奶量、屠宰量、产品产量(牛肉、羊肉、羊绒、羊毛等)。分析了我国牛羊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种改良方面的进展,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特种畜禽与水产: 可能还包括对兔、蜂、毛皮动物等特种畜禽的生产状况描述,以及与畜牧业紧密相关的渔业、水产养殖业的概况,例如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产量、主要品种、生产技术等。 区域生产布局: 分析了全国各省(区、市)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区域分布特点和比较优势。例如,哪些地区是生猪主产区,哪些地区是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哪些地区在牛羊肉生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可能分析了区域间产业转移、优化布局的趋势。 规模化与标准化水平: 评估了2010年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推进程度。这包括对大型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统计,以及对标准化养殖模式、养殖场设施装备、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现状分析。 三、 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年鉴深入探讨了2010年度畜牧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品种改良与繁育技术: 重点介绍了在引进、选育、改良国内外优良畜禽品种方面的工作进展。例如,对肉牛、奶牛、生猪、家禽等品种的基因改良、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以及提高繁殖率、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方面的新成果。 饲料与营养技术: 分析了2010年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包括饲料原料的利用、饲料配方优化、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以及在精准饲养、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疾病防控与兽医卫生: 详细阐述了2010年度畜禽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疫苗研发与应用、兽药监管等方面的进展。关注了重点疫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的防控成效。 养殖环境与废弃物处理: 关注了畜禽养殖环境的改善,包括智能化、自动化养殖装备的应用,以及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如沼气、有机肥)的技术研究与推广。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 探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管理、生产监控、市场预测、产品追溯等方面的初步应用情况。 四、 市场流通与产业经济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市场流通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年鉴对2010年的畜牧产品市场进行了深度剖析。 市场供需分析: 对主要的畜禽产品(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等)在2010年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预测市场走势。 价格监测与分析: 详细记录了2010年主要畜禽产品、饲料原料的价格变动情况,并对其波动原因进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产业化经营与链条延伸: 关注了畜牧业从养殖端向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延伸,分析了2010年畜牧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例如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以及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策略。 进出口贸易: 统计和分析了2010年我国畜牧产品及相关产品(如饲料、兽药、种源等)的进出口情况,重点分析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经济效益: 评估了2010年畜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包括养殖利润、企业盈利能力、产业附加值等,并分析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 五、 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为全球畜牧业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2010年继续深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项目: 介绍了中国在2010年参与或开展的国际畜牧业合作项目,例如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疫病防控、品种资源引进等方面的合作。 国际行业动态: 关注了2010年全球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以及主要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发展动态。 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 分析了中国畜牧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情况,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良品种的情况。 六、 总结与展望 年鉴在梳理完2010年的各项数据和分析后,通常会有一个总结部分,回顾当年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这可能包括对未来几年畜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对面临的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食品安全、市场竞争等)的分析,以及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不仅仅是一部统计年报,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发展、产业变迁的史书。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系统梳理,读者可以深刻理解2010年中国畜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动物源性食品需求所做出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学者,我翻阅这份年鉴时,期待它能展现出近年来国家在监管和溯源技术上的突破。年鉴中对历年的抽检合格率和不合格案例的统计分析是存在的,数据颗粒度也足够细,涵盖了抗生素残留、兽药滥用等多个维度。然而,叙事方式过于偏重于“结果展示”,对于支撑这些结果的“过程改进”着墨不多。比如,从2009年到2010年,某项指标的合格率提高了X个百分点,这本书只是简单地罗列了这个数字,但并没有深入分析是哪一类新型监管工具(如电子检疫章、移动检测设备的应用等)起了关键作用,也没有对地方监管机构的创新做法进行案例介绍。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撰写习惯,使得年鉴更像是一份档案汇编,而非一份指导未来工作方向的行动指南。对我而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质量控制这条漫长而复杂的战线上,哪些“武器”被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了,以及它们的实战效能如何,而不是仅仅看到靶子的位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率地说,有些……传统得过头了。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上个世纪末的官方出版物氛围里。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待打开它的,毕竟“畜牧业年鉴”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权威性和行业深度,适合我这种对农业经济动态有持续关注的业内人士。然而,初翻几页,那种期待感就被一种略显沉闷的排版风格给消磨了不少。图表的密度很高,数据详实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似乎凝结着无数基层工作者的汗水与心血,这一点必须给予肯定。但问题在于,图表的视觉呈现方式缺乏现代感,很多关键趋势的解读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出来,而不是像一些国际前沿报告那样,用清晰的视觉语言直接将核心信息“喂”到眼前。我花了大量时间在比对不同省份的生猪出栏量变化趋势上,那些表格密密麻麻,如果能配上更直观的动态对比图或者热力地图,阅读体验会提升一个档次。尤其是对宏观政策解读的部分,内容扎实,但论述角度略显保守,缺少对未来技术革新(比如精准饲喂、生物育种等)的先瞻性分析,更多地聚焦于对过去一年成绩的全面盘点和数据的罗列,这对于期望从中洞察未来行业走向的人来说,未免有些意犹未足。

评分

从一个技术推广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份年鉴的价值是双向的——它既是成果的展示台,也暴露了推广的短板。书中对高产、高效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成果有详细记载,对于新的疫病防控技术(如口蹄疫疫苗的迭代)也有简要提及。然而,这些“前沿技术”在年鉴中的呈现方式,往往是“宣告式”的,即“某某技术已推广至X省”。但遗憾的是,它很少触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接地气”的难题。比如,某种新的自动化清粪系统,在理论设计中效率极高,但在华南地区的潮湿气候下,实际运行中是否会面临设备腐蚀、能耗超标等具体问题?这些在基层养殖场中真实发生的“摩擦成本”和“适应性改造”在年鉴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这使得这本书在指导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方案选择时,信息维度不够立体。它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技术蓝图,却忽略了将这张蓝图铺展到中国广袤而复杂的地理和经济现实中所需要的“施工手册”式的细致考量。

评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饲料原料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对养殖成本的影响。这本书提供的基础数据无疑是详尽无遗的,从玉米、豆粕到各类添加剂的全国及区域性价格波动,都有详尽的记录,这对于我们做成本核算和风险预警的部门来说,是无可替代的硬通货。不过,我发现,虽然数据量巨大,但它在解释“为什么”这些变化发生时,深度上略显不足。例如,某地区豆粕价格的异常上涨,年鉴中仅仅给出了供需平衡的统计数字,却鲜有对地方性环保政策收紧、贸易壁垒突变等深层驱动因素的系统性剖析。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数据考古”,需要读者自己带着外部知识去填补逻辑上的空白。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在探讨饲料转化率(FCR)这一核心效率指标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没有一个专门的章节集中展示不同饲养模式下(集约化与规模化)的FCR的最新最佳实践案例或行业基准线。这使得我无法快速地将我们公司的数据与行业最前沿水平进行对标,大大降低了它作为“实战工具书”的即时效能。

评分

我带着一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这份行业年鉴。中国畜牧业的区域差异性极强,东北、华北、西南在地理、气候、资源禀赋上都有天壤之别。这本书在统计层面确实按照省份划分了产出数据,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但是,在对这些数据背后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整合阐述时,显得有些零散和碎片化。例如,在提到西北地区肉羊产业的崛起时,相关信息可能散布在“养殖结构调整”、“草场利用率”以及“基础设施投入”等好几个不同的章节中,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区域发展图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有一个专门的章节,以“区域发展极”为单位,系统性地梳理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面临的瓶颈(如水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国家或地方层面的扶持政策的落地效果。当前的版本,更像是将全国各地提交的年度报告简单地汇编在一起,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总编辑”视角来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区域发展模式或反面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