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

“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志敏 著
图书标签:
  • 琵琶
  • 民族乐器
  • 音乐教育
  • 文化艺术
  • 趣味知识
  • 问答
  • 儿童读物
  • 传统文化
  • 乐器知识
  • 演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18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4622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音乐教学中,学生们总会遇到有关练习方法、演奏技巧、演奏心理、音乐审美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在一般演奏教程中未曾涉及的,所以很需要一部具有针对性的教辅类图书,帮助他们准确她解决在学习与演奏中所遇到的困惑,《“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就是这样一部系统、具体地解答这些问题的教辅类图书……

内容简介

《“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站在艺术的高度,从理性出发,科学地剖析在琵琶演奏技法中人们心理、生理及物理的动态过程。
琵琶演奏是一门十分复杂深邃的学问,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取一部分通常教科书上没有详细谈到的美学与概念性问题,以及一些在技术技巧上常发生的问题作为《“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的主要内容,以问答的形式供读者参阅。

内页插图

目录

学前篇
1. 琵琶这件乐器产生于哪个年代?
2. 为什么取名为“琵琶”?
3. 早期的琵琶有几根弦,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 为什么在敦煌莫高窟的许多乐舞图中,乐伎们都是用拨子弹琵琶,而今天却用手指弹?
5. 敦煌莫高窟内壁画上的飞天乐伎弹琵琶的形象都呈横抱状,为何今天我们都是竖抱?
6. 清代以来,琵琶演奏形成了哪几个主要流派?
7. 为什么会喜欢学弹琵琶?
8. 学弹琵琶难吗?
9. 学了琵琶后不能成名成家就没有意义了吗?
10. 通过学习琵琶你会获得什么?
11. 学习琵琶的目的是什么?
12. 孩子几岁开始学习琵琶比较合适,是不是越小越好?
13. 孩子手小,够不到把位音能学琴吗?
14.学好琵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5. 学琴需要天赋吗?所谓的音乐天赋主要指哪些方面?
16. 初学者是否一定要找“好”老师?
17. 孩子的小指特别短能学好琴吗?
18. 孩子读中学了,住校了,平日没时间练琴能学习琵琶吗?
19. 初学者一定要用高档琴吗?
20. 选琴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1. 琵琶的日常护理应注意哪些方面?
22. 天气变潮,琴的弦轴校不动了怎么办?
23. 琴弦弹了一段时间后应更换吗?
24.怎样安装琴弦?
25. 做一个合格的琵琶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
26. 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7. 为什么要一对一的个别授课?
28. 学生为什么要参加乐队训练?
29.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
30. 教师能粗暴地对待学生吗?
31. 学生在教师面前紧张,总是弹不好怎么办?
32. 在学琴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
33. 家长在孩子初学琴时应该起哪些作用,如何正确发挥这些作用?
34. 怎样防止学生对练琴产生厌烦情绪?
35. 学生只听教师的,不听家长的怎么办?
36. 目前有哪几类琵琶教材供选用?
……

概念篇
技术篇
训练篇
修养篇
创新篇
后记

精彩书摘

学前篇
1.琵琶这件乐器产生于哪个年代?
相传在秦朝,劳工们修长城之余,为解劳役之苦,在鼗(一种小鼓,有长柄,二旁耳有垂绳,持柄摇之,二旁耳垂绳击鼓而发声)上加弦而成“弦鼗”。晋代《释智匠乐录》有“琵琶出于弦鼗”之说。还有一种发源于波斯(今伊朗)的曲项琵琶(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柱),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传人我国。《隋书》卷十五《乐志》日:“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另外,还有汉代乌孙公主出嫁命工匠造琵琶说、晋代阮咸造琵琶说等等。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知道,琵琶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琵琶可能与现代琵琶不太相同,但现代的琵琶是在汲取古代琵琶的众多特点而演变形成的。则是不容置疑的。
2.为什么取名为“琵琶”?
琵琶名称的来历,主要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外来语,属译音,如唢呐(苏尔奈)就是此类情况。另一种说法是由琵琶两种演奏指法的名称而产生。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来自琵琶的音响,如弹挑时发出的“噼啪、噼啪”声。
第一种说法由于时间、语言的变化,已难以考证,只能从古代琵琶流传的地区找到一些痕迹。第二种说法见后汉刘熙所著《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枇,引手却日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在古代,“琵琶”是弹拨乐器的统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弹拨乐器的种类也相应增加,仅用一个琵琶的名称,必然会感到不方便。起初,人们在“琵琶”两字的前面加上形容词来区别,如秦琵琶、阮咸琵琶、曲项琵琶等。

前言/序言


《古典文学鉴赏与品读:诗词歌赋的千年回响》 图书简介 一、 本书核心定位与价值 《古典文学鉴赏与品读:诗词歌赋的千年回响》并非聚焦于具体的乐器演奏技巧或现代娱乐应用,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华文明的文学宝库——诗词、歌赋、散文等古典文学体裁。本书旨在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鉴赏指南,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隔阂,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深度及其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鉴赏”与“品读”,强调理解文学背后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哲学意蕴和语言艺术,而非侧重于知识点的罗列或具体的技艺传授。我们致力于构建一座通往古典精神世界的桥梁,让读者能够“听见”文字背后的千年回响。 二、 主要内容模块详述 本书的编排结构严谨,分为以下几个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篇的板块: 第一篇:诗歌的脉络——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演变 本篇深入剖析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重要阶段的审美特征。 1. 先秦诗风的质朴与深沉: 详细解读《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四言体的韵律美感,以及楚辞的浪漫瑰丽与神话色彩。重点分析《离骚》中屈原独特的香草美人象征体系及其爱国情怀。 2. 汉乐府与魏晋风骨: 探讨汉代乐府民歌的社会批判力量,以及建安文学中曹氏父子所展现的慷慨悲凉的时代情绪。魏晋时期,引入对玄学对文学的影响,重点剖析陶渊明田园诗的冲淡平和与寄托情志。 3. 盛唐气象的恢弘与多元: 集中探讨唐诗的黄金时代。不仅涵盖李白(浪漫主义的巅峰)、杜甫(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的经典作品分析,还细致梳理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清淡之美,以及中晚唐诗人如韩愈、白居易在诗歌革新方面的努力。分析唐诗如何用精炼的语言承载宏大的意境。 4. 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区别于唐诗的顿挫有力,宋词以其长短句的形式表现更细腻、更具音乐性的情感。本节深入解析柳永的都市情怀、李清照的闺怨与家国之思,以及苏轼、辛弃疾所代表的豪放词派,探究词体如何更好地融入个体生命体验。 第二篇:辞赋的壮阔与铺陈——汉大赋的结构与气势 本篇专门聚焦于汉代兴盛的辞赋体裁。 1. 辞赋的结构与修辞特点: 分析汉大赋的铺陈夸张、鸿篇巨制、铺排渲染的特点。探讨赋体在叙事和写景中如何体现汉代帝国的恢宏气度。 2. 经典名篇的深度解析: 选取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剖析其政治寓意和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探讨赋体在描摹宫殿、苑囿、战争场面时所使用的独特修辞技巧。 第三篇:散文的精炼与哲思——史传、笔记与桐城派 散文作为抒写议论和记叙的载体,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思考世界的方式。 1. 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 选取《史记》中的经典人物传记(如项羽、李广),分析司马迁“寓褒贬于褒贬之中”的写作手法,及其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 2. 魏晋玄言与唐宋八大家: 探讨“唐宋八大家”在散文革新中的作用。重点剖析韩愈的古文运动,欧阳修的平易流畅,以及苏轼散文的旷达洒脱和哲理光辉。分析他们如何通过散文探讨经世致用、人生哲学等重大议题。 3. 笔记小说的兴起与特色: 简要介绍唐代传奇与宋代话本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志怪、笔记小说如何记录社会百态与民间信仰,为后世小说创作奠定基础。 第三篇:格律与意境——古典文学的审美范式 本篇从技术和审美层面解析古典文学的艺术高度。 1. 格律的奥秘: 详细介绍近体诗的平仄、对仗、押韵规则,阐释这些规则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营造。本书不教授如何“作诗”,而是教授如何“欣赏”这种精妙的音韵构造。 2. 意境的塑造与文化内涵: 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意境”这一核心概念,如“空灵”、“含蓄”、“留白”。分析“天人合一”、“中和之美”等哲学思想如何内化为文学中的审美范式,指导读者去体会诗词中景物与情思的完美交融。 三、 本书的阅读导向 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启发性的。我们避免使用晦涩的术语和僵硬的知识点梳理,而是通过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重读和背景还原,引导读者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读者将不再满足于“知道”某首诗的大致意思,而是能够体会到“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句式,这句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如何触动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心弦。 总结: 《古典文学鉴赏与品读:诗词歌赋的千年回响》是一部面向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怀有敬意的读者所作的深层导读手册。它专注于文学的艺术性、思想性与历史性,旨在弘扬那些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字光芒,让古典的智慧,成为滋养现代心灵的清泉。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文学体裁和代表性流派,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而细腻的中国古典文学全景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设计思路真是太棒了!“一问一答”这种方式,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求知欲旺盛又有点“三分钟热度”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琵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系统性的教材过于枯燥,而这本书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带有艺术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琵琶的魅力。内容上,我尤其期待它能涵盖琵琶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构造、历史渊源,到复杂的演奏技巧、乐曲赏析,再到琵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影响。我希望它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比如,为什么琵琶有那么多的品?不同材质的琵琶音色会有多大的差别?书里会不会有关于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琵琶的建议?我对那些关于琵琶演奏的“秘诀”也很感兴趣,比如如何才能弹出更动听的乐音,或者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此外,“演艺知识”这个关键词也让我非常好奇,它是否会涉及到琵琶的舞台表演礼仪,甚至是服装搭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呈现这些知识,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而不是负担。这本书就像一个知识宝库,等待我去挖掘,去发现那些关于琵琶的精彩故事和奥秘。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而《一问一答》这个系列的书名,就恰好击中了我。“琵琶演艺知识300问”这个标题,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系统性和趣味性的知识体系。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琵琶的书籍,但往往因为内容过于专业或者枯燥而放弃。这本书的“300问”形式,让我觉得它能够循序渐进地解答我心中的各种疑问,而且“趣味教育”的定位,更是让我对它的讲解方式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琵琶的“冷知识”,比如,历史上是否有人用琵琶演奏过一些意想不到的曲目?或者,关于琵琶的保养,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演艺知识”这个词也让我眼前一亮,它是否会涉及到琵琶在舞台上的音色控制,或者是一些舞台经验分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教我“是什么”,更能教我“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学习琵琶知识的乐趣,也能让我对这个古老乐器产生更深的敬畏之情。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探索琵琶世界的引路人。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好奇了很久,终于入手了!“一问一答”这个系列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特别是“趣味教育丛书”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拿到手后,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色彩搭配很活泼,封面上的琵琶插画也很生动,瞬间就激起了我想要翻开的冲动。我平时对传统乐器一直都很感兴趣,但很多知识点总觉得比较晦涩难懂,而这本书的“300问”的形式,让我觉得它一定会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讲到一些关于琵琶的历史故事,或者是不同流派的演奏特点?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冷门知识,又能将那些复杂的理论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比如,关于琵琶的指法,是不是会有图文并茂的讲解?还有,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乐器,也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和人物。这本书的“演艺知识”这个词也让我很好奇,它会不会涉及到琵琶的舞台表演技巧,或者是一些幕后的故事?总之,我抱着极大的热情,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知识探索之旅,让我对琵琶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甚至激发我学习琵琶的兴趣!

评分

对于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一问一答”趣味教育丛书:琵琶演艺知识300问,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我一直觉得,传统乐器如琵琶,承载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很多年轻人对此了解不多,这本书的出现,正是弥补了这一文化断层。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琵琶的各种知识,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比如,关于琵琶的种类,会不会有详细的介绍?不同种类琵琶的演奏特点又是什么?我个人对琵琶的指法非常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有清晰的图示和讲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另外,“演艺知识”这个部分让我非常期待,它是否会包含琵琶在不同演出场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独奏、合奏、或者伴奏时,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书里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提升琵琶演奏表现力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罗列,更能传递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意。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了解琵琶的启蒙老师,也能成为我与传统文化连接的桥梁。

评分

说实话,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小忐忑的,因为“琵琶演艺知识300问”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生怕自己学不来。但是,翻开书之后,我的担忧就烟消云散了。《一问一答》这个系列的设计,真是太贴心了!每页都像是在和我对话,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解答我的疑惑。我一直对琵琶的音色情有独钟,但总觉得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种韵味。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描述,来帮我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比如,它和古筝、古琴的音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演艺知识”这部分,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涉及到琵琶的舞台表现力?比如,演奏者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表情管理,甚至是与观众的互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实际的表演指导,让我明白,不仅仅是弹奏技巧,一个好的舞台表演还需要什么。我希望它能让我了解到,琵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琵琶的内心世界,让我真正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