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叢書:關學編(附續編)(繁體竪排版)

理學叢書:關學編(附續編)(繁體竪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馮從吾 著
圖書標籤:
  • 理學
  • 宋明理學
  • 關學
  • 程硃理學
  • 陸王心學
  • 中國哲學
  • 傳統文化
  • 學術著作
  • 繁體竪排
  • 續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18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39648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198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8
字數: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理學也稱道學、性理之學或義理之學,興起於北宋。主要代錶人物有程顥、程頤,相與論學的有張載、邵雍,後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師周敦頤,閤稱「北宋五子」。南宋硃熹繼承和發展瞭二程學說,並汲取周、張、邵學說的部分內容,加以綜閤,熔鑄成龐大的體係,建立瞭理學中居主流地位的學派;與此同時,也有以陸九淵為代錶的理學彆派與之對峙。南宋末,硃學確立瞭主導地位。元代理學北傳,流播地區更廣。明代,程硃理學仍是正統官學,但陳獻章由宗硃轉而宗陸,王陽明繼之鼓吹心學,形成瞭理學中另一占主流地位的學派。清初理學盛極而衰,雖仍有勢力,但頹勢已難挽迴,一世學風逐漸轉變為以乾嘉樸學為主流。理學從産生到式微,經曆約七個世紀。而它在思想界影響的廣泛深人,超過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南北朝隋唐的佛學。
  理學著作極為繁富,有大量經注、語錄、講義和文集。私人撰述之外,又有官修的讀物如性理大全、性理精義。也有較通俗的以至訓濛的作品,使理學得以嚮下層傳播。《理學叢書:關學編(附續編)(繁體竪排版)》隻收其中較有代錶性的著作。凡收入的書,一般隻做點校,個彆重要而難懂的可加注釋,或選擇較有參考價值的舊注本進行點校。

內頁插圖

目錄

點校銳明
關學編
自序
凡例
首捲
秦子
燕子
石作子
壤駟子

捲一

橫渠張先生
天棋張先生
造伯呂先生 弟大防附【一】
和叔呂先生
與叔呂先生
季明蘇先生
巽之範先生
師聖侯先生
天水劉先生

捲二

君美楊先生

紫陽楊先生 蚊山宋氏規附
元甫楊先生
維鬥蕭先生 伯充呂氏域附
寬甫同先生
從善韓先生
伯仁侯先生
士安第五先生
悅古程先生 子敬李氏附【二】

捲三

容思段先生
默齋張先生
小泉周先生
大器張先生 抑之張氏銳附
介庵李先生 仲白李氏錦附
思庵薛先生
平川王先生

捲四

涇野呂先生:
谿田馬先生 何氏永遵附【三】
苑洛韓先生 弟邦靖附【四】
瑞泉南先生 囂林尚氏斑爵附
斛山楊先生
愧軒呂先生 石榖張氏節正立李氏
挺附
濛泉郭先生
秦關王先生
後序

附綠一 陰舉績縮
王心敬關學績編序
李元春關學續編序
賀瑞麟關學續編序
……
附錄二 明清睹刻本序
附錄三 明史渭從吾傅

精彩書摘

  熙寜初,遷著作佐郎,簽寄渭州軍事判官。禦史中丞呂晦叔公著薦先生於朝曰:「張載學有本原,西方之學者皆宗之'可以召對訪問。」上召見,問治道,對曰:弓焉洽不法三代者,終苟道也。」上說之,曰:「卿宜日見二府議事,朕且將大用卿。」先生謝曰:「臣自外官赴召,未測朝廷新政所安,願徐觀旬月,繼有所獻。」上然之。他日,見執政王安石,安石謂曰:「新政之更,懼不能任事,求助於子,何如?」先生曰:「朝廷將大有為,天下之士願與下風。若與人為善,則孰敢不盡:如教玉人追琢,則人亦故有不能。」執政默然。所語多不閤,褒不悅。既命校書崇文,辭,未得請,復命按獄浙東。程伯淳時官禦史裹行,爭曰:「張裁以道德進,不宜使洽獄。」安石曰:「淑問如阜陶,猶且讞囚,此庸何傷」命竟下,寅疏之也。獄成,還朝。會弟禦史天祺及伯淳並以言得罪,乃移疾西歸,屏居橫渠。
  橫渠至僻陋,僅田數百畝供歲計,人不堪其憂,先生約而能足,處之裕如。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筒縮,俯而讀,仰而思。有妙契'雖中夜必取燭疾書。嘗謂門人曰:「吾學既得諸心,則修其辭命;辭命無差,然後斷事;斷事無失,吾乃沛然。」蓋其誌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學者有間,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聖人而後已。以為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不求為聖人,此秦漢以來學者之大弊也。故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禮為的,以孔孟為法,窮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異學,自孟子以來未之有也。
  ……

前言/序言


《理學叢書:關學編(附續編)(繁體竪排版)》是一部深入探究並係統梳理關學思想的重要學術著作。本書以繁體竪排的形式,忠實呈現瞭明清時期關學學派的核心論著、重要文獻以及對其發展演變的詳盡考證。 關學,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一個獨具特色、影響深遠的學派,其思想淵源可追溯至北宋的張載。張載以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抱負,構建瞭一套以“氣”為本體論基礎,強調“心”與“氣”的內在聯係,並由此發展齣“乾稱父,坤稱母”的宇宙生成觀,以及“愛博而情不專”的博愛思想。他的哲學體係,不僅在本體論、認識論上具有深刻的洞見,更將哲學與人生實踐、道德修養緊密結閤,對後世産生瞭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本書的“關學編”部分,正是圍繞張載及其關學學派的奠基性貢獻展開。首先,它會收錄張載本人的重要著作,如《正濛》、《橫渠先生文集》等,並輔以詳細的校勘和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原文的深意。這些文本不僅展現瞭張載“理學”的獨特視角,更揭示瞭他如何以“氣”這一流變不息、無所不在的物質本體,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變化和存在的規律。他提齣的“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形變而氣不變”等觀點,為後來的理學發展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框架。 同時,本書也廣泛收錄瞭張載門人弟子以及後世關學傳承者的重要著述。這包括對張載思想的闡發、繼承、甚至是有所修正與發展的不同聲音。例如,明代學者王陽明雖然開創瞭陽明學,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瞭關學的影響,他的“心即理”觀念與張載強調“心”在體認“理”中的作用,在某些層麵存在著共鳴。本書將通過收錄相關文獻,呈現這種思想的傳承與演變脈絡。 “關學編”的重點不僅在於思想內容的呈現,更在於對關學學派發展曆史的梳理。它會詳細考述關學在不同曆史時期,尤其是在明清時期,是如何被繼承、傳播和發展的。這包括關學在地域上的傳播,如在關中、河南、江南等地的學人如何接受和發揚關學思想;關學在理論上的深化,如後世學者如何就“氣”、“心”、“性”等核心概念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並與其他學派進行對話與論辯。本書將力求通過對原始文獻的爬梳整理,揭示關學學派內部的學術爭鳴,以及它與其他主要學派(如程硃理學、陽明心學)之間的學術互動與影響。 緊隨其後的“附續編”部分,則將視野進一步拓展,關注關學思想在清代及以後時期的發展和演變。清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乾嘉學派的興起,對宋明理學的反思和批判,以及西學東漸的衝擊,都對傳統哲學思想提齣瞭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關學思想的命運如何?它是否被邊緣化,還是以新的形式繼續存在?“附續編”將緻力於迴答這些問題。 “附續編”部分可能會收錄一些學者對關學進行的新的詮釋和研究,例如,一些學者可能會嘗試將張載的“氣”論與現代科學的物質觀進行某種程度的比較,或者從新的角度解讀關學的宇宙生成觀和人生哲學。這部分內容將更加注重對關學思想的現代意義的挖掘,以及其在當代哲學語境下的價值。此外,它也可能包含一些對關學文獻進行進一步考訂、整理的研究成果,對前代學者的研究進行補充和深化。 本書以繁體竪排的形式齣版,本身就體現瞭對傳統學術文本的尊重和珍視。繁體字和竪排版是古代經典著作的主要呈現方式,它不僅具有曆史的厚重感,更能幫助讀者在閱讀時沉浸於原汁原味的學術氛圍中,體會古人著述的韻味。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特彆是對關學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學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書和珍貴的學術資料。 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首先,它是一個全麵的關學思想文獻匯編,為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一手資料。通過對這些文獻的閱讀和分析,讀者可以全麵瞭解關學思想的來龍去脈,掌握其核心概念和理論體係。其次,本書的編纂過程必然伴隨著細緻的考訂和注釋,這對於理解原文的深層含義、辨析不同學者的觀點,以及梳理學派的發展脈絡至關重要。再者,附續編部分的研究,為我們理解關學思想的生命力和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適應性提供瞭新的視角。 總而言之,《理學叢書:關學編(附續編)(繁體竪排版)》是一部集文獻匯集、學術考訂、思想梳理與理論創新於一體的重量級學術著作。它以嚴謹的態度、翔實的資料和深邃的洞見,為讀者呈現瞭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學派——關學的完整麵貌,並對其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軌跡進行瞭深刻的探索,為理解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和智慧的傳承,提供瞭重要的參考與啓示。它不僅是學者的案頭必備,也是任何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深入瞭解宋明理學,特彆是關學思想,所不應錯過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廣度,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符號意義。在當前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擁有一部這樣精美的傳統文獻,本身就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和弘揚。它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學者們嚴謹治學的態度和深厚的學問底蘊。無論是用於學術研究,還是作為個人修養的補充,它都提供瞭極高的附加值。我特彆欣賞它在文本考據上的嚴謹性,這種對曆史真實的尊重,是所有有價值的學術著作的基石。對於緻力於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思想脈絡的讀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寶藏,它提供的視角和深度,遠非其他簡化或改編的版本所能企及。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閱讀者角度來看,這套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沉靜而專注的閱讀心境。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太習慣於碎片化的信息輸入,而閱讀這種需要耐心和專注力的活動,反而成瞭一種奢侈。這套書的字體和版式設計,強迫我放慢節奏,去體會每一個漢字的筆畫,去感受每一句話的內在力量。繁體字的結構本身就充滿瞭美感,竪排的閱讀習慣也讓人自然而然地迴歸到一種內省的狀態。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草草掃過文字,而是真正地“進入”到作者的世界裏。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沉澱,讓人在紛擾的現實中尋得一隅清淨之地,專注於思想的河流。

評分

我對閱讀古代典籍的興趣一直很濃厚,但市麵上很多版本往往因為排版和注釋的現代化處理,削弱瞭原著的古韻。這套書的竪排繁體版,則完美地保留瞭原汁原味的閱讀感受。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再現。閱讀時,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人著書立說的時代背景和思維方式,文字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也因為竪排版而更加鮮明。每每讀到精妙之處,總會忍不住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加深瞭我對傳統學術思想的理解和共鳴。對於真正熱愛古典文獻的讀者來說,這種尊重原文的齣版形式是至關重要的,它構建瞭一座連接古今讀者的橋梁,讓我們得以直接與先賢對話,領略那份穿越時空的智慧光芒。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與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古樸典雅的封麵仿佛帶著曆史的厚重感,竪排的繁體字閱讀體驗,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筆墨紙硯的年代,沉浸於傳統文化的韻味之中。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對古典智慧的探索,那種紙張的觸感、油墨的香氣,都是現代快餐式閱讀難以比擬的。特彆是對於我們這些對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情感的讀者來說,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和享受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精緻的齣版物,著實是種幸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彰顯著主人不凡的品味。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無論是版式布局的疏密有緻,還是字體選擇的古樸典雅,都顯示齣編者和齣版方對這部經典作品的敬畏與尊重。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使得枯燥的學術研究也變得愉悅起來。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嚴謹,內容豐富,知識點密集,體現瞭很高的學術水準。作為一個對這方麵領域有深入研究的讀者,我發現它在史料的梳理和觀點的論證上都做得非常到位,邏輯清晰,論據充分。即便是麵對復雜的概念和深奧的理論,通過閤理的章節劃分和清晰的層次結構,也使得閱讀過程中的理解難度大大降低。我曾嘗試閱讀其他版本的相關著作,但往往因為內容的跳躍性或者解釋的模糊不清而感到睏惑。而這套書則展現瞭編者深厚的學養和對學術脈絡的精準把握。每次讀完一個部分,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尤其是一些先前睏擾我的問題,都能在這部書中找到清晰的解答。這種係統性和深度兼備的特質,讓它成為瞭我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評分

理學叢書的一種,本係列基本有貨的都收瞭,紙張、印刷還可以,裝訂無鎖綫。。。

評分

關中書院初期占地數十畝,核心建築為“允執堂”,進齣六間,空間宏闊;青瓦紅柱,肅穆莊嚴,是講學集會之所,其名取自《中庸》“允執厥中”之句。繞堂左右各築大屋(教室)四楹,東西號房(宿捨)各六楹。堂前闢有半畝方塘,竪亭其中,砌石為橋;堂後置一假山,名曰“小華嶽”。又栽槐、鬆、柏、梅各種名木,一時鬆風朗月,槐香荷語,“煥然成一大觀”。三年後,新任布政使汪道亨於書院後部又建“斯道中天閣”,以祀孔子,收藏儒傢經典。後世經不斷修葺擴建,到晚清已具相當規模,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一座高等級學府。

評分

經典,可以不是綫裝

評分

德之在人,固不可皆責其全,下焉又不必其三。苟有一焉,即德也。一德之中亦不必其全,苟其性質之中有微善小美之可取而近於一者,亦其德也。苟能據之而不失,亦必日積日進,日著日盛,日廣日大矣。惟其不能據也,故其所能者,亦且日失日喪矣。……故夫子誨之以“據於德”。

評分

晚明已是末世打亂將至之時,外有女真虎視眈眈,內有流寇不日將起,誠君子欲振積弊而心有餘力不足矣,然此中時代,依然有那麼一些有骨氣有道義擔當之士大夫讀書人,爲瞭理想不斷奮鬥。馮從吾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創辦關中書院,大興關學,奈何閹黨縱橫,迴天乏力。後學念此,不禁唏噓涕零。

評分

書挺好的,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書真的很不錯, 太贊瞭, 京東小哥也不錯。好, 非常好!

評分

書好,服務好,值得依賴

評分

關中書院初期占地數十畝,核心建築為“允執堂”,進齣六間,空間宏闊;青瓦紅柱,肅穆莊嚴,是講學集會之所,其名取自《中庸》“允執厥中”之句。繞堂左右各築大屋(教室)四楹,東西號房(宿捨)各六楹。堂前闢有半畝方塘,竪亭其中,砌石為橋;堂後置一假山,名曰“小華嶽”。又栽槐、鬆、柏、梅各種名木,一時鬆風朗月,槐香荷語,“煥然成一大觀”。三年後,新任布政使汪道亨於書院後部又建“斯道中天閣”,以祀孔子,收藏儒傢經典。後世經不斷修葺擴建,到晚清已具相當規模,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一座高等級學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