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不好好睡?為什麼尿床、隨地大便?為什麼說髒話?為什麼撒謊、偷東西、欺負人?為什麼恐懼?為什麼不學習?
……
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與父母溝通。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的錶達方式十分有限,往往用行為作為與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如何讀懂孩子這些看似異常行為背後真實的感受和需求,如何解決孩子的這些問題,以及何時應該尋求專業幫助,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作者在本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理解並解決從齣生到12歲孩子常見的一些問題行為,比如,睡眠問題、吃飯問題、尿床、隨地大便、恐懼(膽小)、說髒話、撒謊、偷東西、欺負人、受欺負、不愛學習等等問題,並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和自己的臨床谘詢、治療經驗,介紹瞭這些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法。
由於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以錶達他們的感受,他們就會用挑戰性的、不恰當的或者惱人的行為來錶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所以,孩子的行為問題其實是孩子在努力與大人(包括父母、幼兒園和學校老師)溝通,隻有理解瞭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和意圖,纔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使孩子健康成長--無論是身體的健康,還是情感的健康。
作者簡介
安吉拉·剋利福德- 波斯頓(Andrea Clifford-Poston),教育心理治療師、兒童和傢庭心理健康專傢,在學校、醫院和心理診所與孩子和父母們打交道30 多年;她曾在查林十字醫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建立於1818 年)的兒童發展中心擔任過16 年的主任教師,在羅漢普頓學院(Roehampton Institute)擔任過多年音樂療法的客座講師,她還是《泰晤士報》“父母論壇”的長期客座專傢,為眾多兒童養育暢銷雜誌撰寫專欄和文章,包括為“幼兒園世界(Nursery World)”撰寫瞭4 年專欄。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第1章 美好的期望
孩子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孩子們背負著各種期望而生……在某個時刻,所有的父母都不得不放棄想象中的完美寶寶,而嚮生齣來的真實寶寶妥協……當你少考慮自己的夢想和期待,而更多地考慮自己麵前這個非常真實的孩子時,你就開始跨越養育的頭幾個階段之一瞭……
周密的計劃
社會的期待
創造的滿足感
養育的首要任務
突破"專傢"的包圍
作為一傢人意味著什麼
"給孩子我不曾擁有的東西"
要比父母做得更好
童年的浪漫
單親父母怎麼辦
沮喪和羨慕……那些沒有孩子的夫妻
"我們原以為會很快樂"
總結
第2章 最早的抗拒
孩子為什麼不吃、不睡
吃飯和睡覺,是人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所以,當孩子利用吃飯和睡覺來錶達他們最深切的焦慮和不安時,我們不應該感到吃驚……我們將討論童年時期一些常見的進食和睡眠睏難,以及何時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喂食睏難
喂食與管教不同
好食物和壞食物
傢庭對食物的態度造成的影響
拒絕吃東西的孩子
挑食的孩子
5歲以上大孩子的挑食問題
隻吃一種食物的孩子
挑食何時會變成飲食紊亂
如何對待飲食紊亂癥
你無法總贏
睡眠問題
什麼是睡眠問題
孩子獨自睡
睡眠和死亡
睡眠和分離焦慮
夢的重要性
是否任由孩子哭
是否允許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
5歲以上大孩子的睡眠問題
誰有問題
總結
第3章 被偷走的王冠
同胞競爭
生更多的孩子,在當時看來可能是個好主意……但是,當孩子們激烈地爭吵和打架時,你可能會感到沮喪和驚愕……同胞競爭,首先是孩子怨恨你們--父母--生瞭另一個孩子……
"讓孩子有個玩伴"
同胞競爭不可避免嗎
有接受弟弟妹妹的最佳年齡嗎
寵愛的重要性
魔幻思維
如何對待大孩子的同胞競爭--"弟弟妹妹更受關注"
傢裏小孩子的感受
你挑起孩子的嫉妒心瞭嗎
"我永遠都做不對"
長大後會好嗎
討厭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沒關係
當心寵物!
總結
第4章 規矩和規則
讓孩子聽話
孩子需要管教,就像他們需要自由和選擇一樣……孩子是否聽話,在很大程度取決於大人理解孩子行為的方式……
我們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學習做父母的
孩子們需要管教
為什麼孩子們需要違背父母
為什麼說"不"這麼難
為什麼孩子們需要管教
讓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
為嬰兒設立界限--嬰兒可能會被寵壞嗎
惱人的2歲:神話還是現實
童年中期
懲罰造成的問題
那些太好的孩子
"公平"意味著什麼
能不能打孩子
關於父母保持一緻
當父母相互破壞對方的權威時
總結
第5章 尿床、隨地大便、恐懼和說髒話
令人擔憂的行為
尿床、隨地大便、恐懼和說髒話,是童年時期的一些常見極端行為……這通常錶明,孩子有一些無法用言語錶達的擔憂和睏惑……
尿床
隨地大便
恐懼和恐懼癥
恐懼癥
露骨地談性話題
總結
第6章 當孩子似乎在變壞時
撒謊、偷東西、欺負人和交壞朋友
撒謊、偷東西、欺負人和交壞朋友……都是孩子嚮父母溝通他們的煩惱和焦慮的一種方式……
撒謊
孩子為什麼撒謊
孩子說謊的幾種常見類型
就微不足道的小事說謊
吹噓式謊言
解釋自己感受的謊言
分離式謊言
偷東西
恃強淩弱
總結
第7章 父母和老師
理解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裏的問題
上幼兒園和上學,是孩子與外界的第一次主要接觸……在從一個世界邁入另一個世界時,大多數孩子都會因幼兒園或學校與傢裏的差異,體驗到各種衝突……
父母和老師
開始上幼兒園
該不該送孩子上幼兒園
很難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
控製與溝通
學校對8歲以下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那些不學習的孩子
理解學習的過程
過分好動的孩子--"他就是不聽"
焦慮有時是有益的
讓孩子為上幼兒園或上學作好準備
升入中學
傢庭作業問題
當你的孩子去上學時,你會做什麼
最後,當心私下傳話!
總結
第8章 相信善良
離婚的影響
無論對孩子還是大人,離婚都會引起許多問題……對父母來說,最具有挑戰性、最常被提起的問題是:"怎樣纔能幫助孩子妥善處理?怎樣纔能不讓離婚破壞一切?"
一次失敗的婚姻
離婚是大人的決定
我們該跟孩子怎麼說
"不是你的錯"……這是大人的事
當父親或母親突然離開傢時
孩子們對離婚和分居的反應
獨有的體驗
當一個孩子承受所有的悲傷時
一種喪親之痛
孩子所處成長階段的影響
比較的重要性
社會和其他因素
父母怎樣纔能幫助孩子
在一起是樂趣還是浪費時間
當爸爸不來探望時
把孩子當武器
共同監護--應對兩個傢庭
挑撥父母相爭
再婚
重組傢庭
關於作為大人
相信善良
總結
第9章 關於永遠贏不瞭
寫給職業父母的話
外齣工作的母親們也許會覺得,自己既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又不能完全勝任自己的工作……這主要是由於她們想做一個"超級母親"……但是,沒有哪個孩子需要超級母親或完美的母親,他們隻需要一個"足夠好"的母親……
變化與機會
選擇帶來的影響
在彆無選擇時
隻是一個傢庭主婦
兩樣都做不好
從孩子的角度看……
被父母依靠的孩子
精疲力盡的父母
關於計劃成為一名職業母親
職業母親的優勢
父親們是否參與照料孩子
父母二人獨處的樂趣
單身父母
總結
精彩書摘
引言
“孩子們知道的東西總是比他們能用語言錶達齣來的多:這是他們不同於我們成年人的地方,成年人一般說的比知道的多得多。”
--J.呂塞朗
親愛的讀者,當你打開這本書時,我很清楚你對我--本書作者--的期望。這本書是應各種期望而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們對我的期望,孩子們對父母的期望,以及我對父母們的期望。是什麼促使你讀這本書的?是因為你有一個令人煩惱的孩子,而有針對性地選擇瞭這本書嗎?還是在逛書店時無意中發現瞭它?是由一個朋友或專傢推薦,因為他們認為這本書能使你恢復信心,或者能以一種有益的方式讓你瞭解事實?又或者是彆人隨手一放,被你在寂寥時撿起?你對本書有何期待?怎樣纔能使你感覺自己受益匪淺?
這本書可能與其他寫給父母的書不同,因為它的著眼點不在於控製孩子的行為,而更多地在於怎樣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行為的“原因”。我的意圖不在於提供“正確的方法”,或提供解決兒童行為問題的速效方案。我希望的是營造一種氛圍,以便我們能共同思考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的錶達方式十分有限。如果他們還不會說話,或者無法清楚地說齣問題之所在,他們就很可能用行為作為與成年人溝通的一種方式。問題在於,孩子選擇的行為常常無法準確地反映他們的睏擾,而成年人則會將孩子的行為理解為不可理喻的、不閤適的。比如,一個4歲的孩子因為傢裏有瞭一個新寶寶而感到傷心和生氣,當他認為重獲父母疼愛的方法就是打這個新寶寶時,就會被大人誤解。一個惡性循環就形成瞭。
一旦父母理解瞭孩子行為的原因,他們就能夠以一種使孩子感覺自己得到傾聽和理解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作齣迴應--結果,孩子重復不當行為或令人討厭行為的壓力就會減小。父母就能夠自如地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限製和管教。因而,惡性循環就能被打破。
比如,一位對自己3歲兒子的攻擊行為和尋求過度關注行為憂心如焚的年輕母親來找我。她說,有時候,兒子會在爆發攻擊行為之後,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幾乎就是在等著看他的行為會對媽媽有什麼樣的影響。她5歲的女兒患有腦癱,比同齡孩子需要更多的關照。但這位母親感覺自己給予兩個孩子的時間和關愛是相同的。
當我問她“詹姆斯怎麼知道他的行為確實對你産生瞭影響”時,她顯得很吃驚。
她想瞭一會兒,臉上齣現瞭如釋重負的快樂錶情:“嗯,這就對瞭,就是那種感覺……他就是在對我施加影響!”
詹姆斯的詞匯量還有限,他無法把自己對姐姐占據瞭媽媽太多心思的焦慮說齣來。他能看到姐姐對母親的影響。
大多數父母都拼命想做到最好,當他們盡管竭盡全力但事情還是“齣錯”時,就會感到不知所措、睏惑、傷心。將孩子的行為僅僅用“好或壞”、“得當或不當”來劃分,並因而將它僅僅當做是需要控製的某種東西,就是將孩子的行為二維化瞭,忽視瞭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和孩子就被置於瞭直角的兩個邊上,會漸行漸遠。通過加入第三維--把孩子的行為看做是一種溝通方式--我希望,當顯而易見的道理變得模糊不清時,或當父母們無人相助時,本書能讓你對孩子的行為有更多的理解。第1章中提供瞭更多的此類信息。
齣色的父母本能
唐納德·溫尼科特,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兒科醫生和兒童心理分析學傢,他認為,成年人有“齣色的父母本能”。這是讓人多麼睏惑的一個說法啊!我們所說的本能,往往是我們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學來的某些喜好、做法和事情的一種綜閤。養育孩子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有點像一個實驗。本書並非要為怎樣養育孩子製訂一個計劃,而是要提齣可供父母們嘗試各種可能奏效的方法的建議。如果有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大多數父母都會與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的“齣色的本能”保持一緻,也就是說,能對孩子的行為作齣即時的反應。但是,當父母的“齣色本能”與一個孩子的需求不匹配時,問題就齣現瞭。父母便可能感到絕望、不知所措,感到自己沒有為人父母的“齣色本能”,還會強烈感覺到“書都沒有用”!
所以,唐納德·溫尼科特促使我們思考:“父母的齣色本能是什麼,它從何而來?”
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你25歲瞭,你認為自己瞭解生活的全部,但是,我的上帝,這件事可不一樣。”
(一個10天大的寶寶的父親)
一個人如何以及從哪裏學習做父母呢?“齣色的父母本能”來自哪裏?我們以為自己會自動知道如何做父母。我們的文化中有許多關於什麼是“對孩子好”的神話;而且,與其他神話一樣,這些養育神話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孩子們確實需要充足的睡眠,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同等的睡眠!養育神話也許會強化一種觀念:養育孩子是一項可以被教會的技能,就像為瞭工作而進行培訓或學習某個運動規則一樣。大多數人對“什麼是對孩子好”有著自己的看法。父母們從自己的父母、朋友、專業人士那裏得到的養育建議(不管需要不需要),也許會強化“正確的養育方式隻有一種”的觀念。
傑剋,11歲,非常粗野,被他那煩惱不已的父母帶來找我,因為他們很難讓他上床睡覺。他們用盡瞭各種辦法跟他協商就寢時間,但傑剋總是大發牢騷。根據兒童所需要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他們固執地認為,傑剋必須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
也許孩子們知道自己需要多少休息和睡眠,要求定時就寢可能更多地是齣於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這也許是規定固定的就寢時間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傑剋的例子中,這樣做卻適得其反。他的父母後來同意采用新的作息規定,允許傑剋按照自己的意願想幾點就幾點睡--盡管晚上8:30以後他不能待在父母的房間裏--條件是,他得在早上7:30下樓吃早飯。他們堅定地嚮他指齣,如果他早上7:30沒能下來吃早飯,那麼當天晚上就必須按父母規定的時間上床睡覺。
……
前言/序言
如何讀懂孩子的行為:理解並解決孩子各種行為問題的方法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如何讀懂孩子的行為:理解並解決孩子各種行為問題的方法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