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藕荸荠等水生蔬菜栽培技术

移动式藕荸荠等水生蔬菜栽培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满昌伟 著,满昌伟 编
图书标签:
  • 水生蔬菜
  • 荸荠
  • 移动式栽培
  • 农业技术
  • 设施农业
  • 高效农业
  • 种植技术
  • 水培
  • 蔬菜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30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120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页数:26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高级农艺师编写
移动式水池水生蔬菜栽培技术,方便、高效、保护土地
不仅介绍高效益水生蔬菜栽培技术,还介绍水生蔬菜与鱼、虾、蟹、龟鳖、黄鳝、水蛭、鸭等混养技术
还有保健作用与食疗方
易懂、简洁、实用、新颖
一本物超所值的水生蔬菜栽培全书!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移动式水池栽培水生蔬菜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移动式水池,以及移动式水池的优点,并介绍了移动式水池建造技术。同时又介绍了十种水生蔬菜利用移动式水池的栽培方法和技术,水生蔬菜与鱼、虾、蟹、龟鳖、黄鳝、水蛭、鸭的混养技术以及水生蔬菜生长发育、形态特点、病虫害防治和在保健食疗方面的作用与食疗方。通俗易懂,简洁、实用、新颖。
本书适合菜农、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特别是蔬菜技术指导人员和一切有志于利用蔬菜发家致富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满昌伟,山东微山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高级农艺师,从事二十多年园艺栽培与实际指导工作。编写农业蔬菜种植类图书多部,均受到读者好评

目录

第一章移动式水池建造1
第一节移动式水池概述1
一、移动式水池的概念1
二、移动式水池与普通水池比较2
第二节移动式水池的建造3
一、建造移动式水池需要的材料3
二、移动式水池的建造3
第二章移动水池菱角的栽培4
第一节概述4
第二节菱角的形态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7
一、菱角的特征特性7
二、菱角对环境条件的要求8
三、菱角生长发育过程9
第三节菱角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0
一、品种选择10
二、茬口搭配12
三、水面选择12
四、育苗12
第四节菱角的立体种植模式16
一、移动式菱塘混养泥鳅技术16
二、菱角套养鲶鱼技术21
三、菱角套养田螺技术26
第五节菱角病虫害防治27
一、菱角病害27
二、菱角虫害31
第六节菱角的食用保健价值33
第三章移动水池莲藕的栽培38
第一节概述38
第二节莲藕的形态特征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9
一、莲藕的特征特性39
二、莲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2
三、莲藕需肥规律43
四、莲藕生长发育过程44
五、莲的生长发育特点45
第三节莲藕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45
一、品种选择45
二、茬口搭配47
三、莲藕栽培48
四、莲藕催芽48
五、莲藕的繁殖方式50
六、繁殖技术简介52
七、莲藕选种留种技术60
八、莲藕的贮藏保鲜技术61
九、莲藕片的速冻保鲜技术63
第四节莲藕的立体种植模式66
一、浅水藕免耕套种模式66
二、莲藕-荸荠-泥鳅-油菜种植技术68
三、双季莲藕套种慈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70
四、莲藕田养殖河蟹技术71
五、莲藕鲫鱼养殖方法73
六、无公害藕池套养黄颡鱼技术74
七、莲池养殖水蛭技术要点75
第五节莲藕病虫害防治76
一、莲藕病害76
二、莲藕虫害91
第六节莲藕的食用保健价值98
第四章移动式水池栽培茭白技术100
第一节概述100
第二节茭白的形态特征及要求的环境条件101
一、茭白的形态特征101
二、茭白的生长习性102
三、茭白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03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栽培茭白的技术104
一、品种选择104
二、移动水池的准备105
三、种株选择105
四、播种105
五、栽培管理106
六、肥水管理107
七、茭白越冬管理108
八、茭白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109
九、采收110
十、选购和贮藏110
十一、茭白的几种深加工技术111
第四节茭白的立体种植模式113
一、茭白田养殖黑鱼技术113
二、茭白套养淡水小龙虾技术114
三、茭白田套养龟鳖技术115
四、茭白田育鱼种技术117
五、茭白田间套养黄鳝技术117
六、茭白田套养罗非鱼技术118
七、茭白田间套养河蟹技术119
八、茭白、鱼、鸭共育技术121
九、茭白田套养水蛭技术121
十、茭白田套养革胡子鲶新技术123
第五节茭白病虫害的防治124
一、茭白病害124
二、茭白虫害130
第六节茭白的保健食疗价值135
第五章移动式水池栽培水芹技术138
第一节概述138
第二节水芹的形态特征及对环境的要求140
一、水芹的形态特征140
二、水芹的生育期140
三、水芹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140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水芹的栽培技术141
一、移动水池的建造141
二、品种选择141
三、移动式水芹栽培技术142
四、水芹的反季节栽培技术148
第四节水芹的立体种植150
一、茭白-水芹轮作技术150
二、水芹套养青虾技术152
第五节水芹病虫害防治157
一、水芹病害157
二、水芹虫害160
第六节水芹的保健食疗作用162
第六章移动式水池栽培荸荠技术164
第一节概述164
第二节荸荠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166
一、荸荠的形态特征166
二、荸荠的生育时期167
三、荸荠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168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栽培荸荠的技术169
一、栽培季节与茬口169
二、品种选择170
三、培育壮苗170
四、移栽定植172
五、合理密植173
六、肥料管理174
七、水的管理175
八、采收175
九、荸荠的贮藏管理176
十、加工技术177
第四节荸荠的立体种植模式177
一、荸荠田养青虾技术177
二、大麦-西瓜-荸荠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178
三、浅水藕-慈姑-浅水藕-荸荠两年四熟制种
养模式179
第五节荸荠病虫害防治180
一、荸荠病害180
二、荸荠虫害187
第六节荸荠的保健食疗作用188
第七章移动式水池栽培芡实技术190
第一节概述190
第二节芡实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192
一、芡实的形态特征192
二、生长发育阶段193
三、芡实生长发育要求的条件194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芡实栽培技术195
一、主要品种195
二、栽培茬口196
三、播种方法196
第四节芡实病虫害的防治200
一、芡实病害200
二、芡实虫害204
第五节芡实的保健营养作用204
第八章移动式水池栽培慈姑技术206
第一节概述206
第二节慈姑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
条件207
一、慈姑的形态特征207
二、慈姑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条件208
三、生长发育阶段209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栽培慈姑技术210
一、品种选择210
二、栽培季节212
三、秧苗准备212
四、大田准备214
五、大田定植214
六、大田管理215
七、采收贮藏217
第四节慈姑病虫害防治218
一、慈姑病害218
二、慈姑虫害221
第五节慈姑的保健食疗作用222
第九章移动式水池栽培莼菜技术224
第一节概述224
第二节莼菜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
条件226
一、莼菜的形态特征226
二、莼菜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条件226
三、莼菜生长发育过程227
第三节莼菜栽培技术228
一、品种选择228
二、栽培季节229
三、繁殖方法和管理229
四、无公害莼菜栽培技术230
第四节莼菜病虫害防治技术233
一、莼菜病害233
二、虫害236
第五节莼菜的保健食疗作用238
第十章移动式水池栽培豆瓣菜技术241
第一节概述241
第二节豆瓣菜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要求的
环境条件242
一、豆瓣菜的形态特征242
二、豆瓣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43
三、生育周期244
第三节栽培技术245
一、品种选择245
二、栽培季节246
三、育苗246
四、管理技术247
五、保护地栽培248
六、保护地水培栽培249
七、豆瓣菜的留种方法249
第四节豆瓣菜的病虫害防治250
一、豆瓣菜的病害250
二、豆瓣菜的虫害253
第五节豆瓣菜的保健食疗作用255
第十一章蒲菜257
第一节概述257
第二节蒲菜的特性及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258
一、蒲菜的特性258
二、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259
第三节移动式水池蒲菜栽培技术260
一、品种选择260
二、栽培季节261
三、以假茎供食用的蒲菜栽培技术261
第四节蒲菜的保健食疗作用264
参考文献268

前言/序言


《绿野仙踪:水畔新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蔬菜种植艺术》 引言: 在中国广袤的湿地、湖泊、池塘以及人工构建的水体环境中,一种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农业实践正悄然复兴,并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态农业理念的深刻实践。本书《绿野仙踪:水畔新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蔬菜种植艺术》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系统性地开发和推广高效、可持续的水生蔬菜种植技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我们关注的并非仅仅是单一作物的栽培,而是将水生蔬菜的种植置于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宏大视角下,审视其与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以及周边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籍此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绿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章:湿地生态系统的魅力与潜能——水生蔬菜的天然温床 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以其独特的水文特征、土壤结构和丰富的生物群落,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本章将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将着重分析湿地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水质、pH值、溶解氧、有机质含量等,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作物的生长。 特别地,本章将深入挖掘湿地在水生蔬菜种植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湿地(如湖泊、沼泽、河流缓流区、稻田、人工湿地等)的微环境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塑造适宜特定水生蔬菜生长的条件。通过对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我们将揭示湿地系统所固有的养分循环、水体净化能力以及其对气候调节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探讨这些特性如何为有机、绿色水生蔬菜的生产提供天然的保障。我们将强调,将湿地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尊重其自然规律,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在蔬菜生产中的潜能,而非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 第二章:水生蔬菜的多样性探索——从传统到前沿的品种甄选 水生蔬菜,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概念,包含了那些在潮湿或水生环境中生长的食用植物。本章将对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栽培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大小种类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介绍。我们不仅会关注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水生蔬菜,例如莲藕(Nelumbo nucifera)、荸荠(Eleocharis dulcis)、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菱角(Trapa natans)等,还会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但同样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潜力股”。 我们将按照植物学分类、生长习性(如根茎类、叶菜类、果实类等)、栽培环境需求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对水生蔬菜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和介绍。针对每一个重要品种,我们将详细阐述其原产地、形态特征、主要栽培类型(如不同品种的藕、不同形态的慈姑)、以及其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传统食用方式和文化渊源。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目光投向水生蔬菜的未来发展。我们将关注那些经过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出的新品种,它们在抗病性、产量、耐逆性、营养成分以及加工适应性等方面可能具备更优越的性能。同时,我们也将探索那些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水生蔬菜,例如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显著作用的品种,以及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药用或观赏兼食用价值的品种。本书的目标是为生产者、研究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水生蔬菜“百科全书”,激发对这一领域更广泛的兴趣和投入。 第三章:湿地蔬菜的生态化种植模式——遵循自然的智慧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将详细阐述如何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构建一套真正“生态化”的水生蔬菜种植模式。这套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与湿地和谐共生”,而非“改造自然,征服环境”。我们将摒弃传统的、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负担的粗放式管理方法,转而推崇精细化、智能化的生态栽培技术。 3.1 湿地生态位构建与优化: 首先,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水生蔬菜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这包括其对光照、水深、水流、土壤类型、养分需求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特定的湿地环境,选择最适宜的蔬菜品种,并对其种植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例如,如何利用浅水区种植叶菜类,深水区种植根茎类;如何通过调整水体交换频率来优化溶解氧和pH值;如何利用湿地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来抑制病虫害。 3.2 有机营养管理策略: 传统的化学肥料施用在湿地环境中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质。因此,本章将重点介绍有机营养管理的创新方法。我们将详细阐述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与应用,如利用湿地中的藻类、水草、鱼虾粪便等进行堆肥或沼气发酵,将其转化为高效、环保的有机肥料。还将介绍如何利用绿肥轮作、秸秆还田等方式,丰富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此外,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水体管理,促进湿地中天然有机物的转化和利用,减少对外源肥料的依赖。 3.3 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IPM):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本章将全面推介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技术在水生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我们将重点介绍生物防治的策略,例如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蜂、鱼类、鸟类等)来控制害虫数量,鼓励种植伴生植物以驱赶害虫或吸引天敌。还将介绍物理防治的方法,如防虫网、诱捕器、人工除草等。针对常见的病害,我们将强调农业防治(如选育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改善栽培条件)和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3.4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湿地本身就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水管理,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我们将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如何通过调蓄池、输水管道等设施,在丰水期储存水源,并在干旱期或灌溉需求高峰期进行补充。还将介绍滴灌、喷灌、淹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在不同湿地类型和不同蔬菜品种上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浪费。同时,我们将强调湿地水质的监测与保护,如何通过生态浮岛、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等,维持水体健康,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3.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补偿: 本书坚信,健康的水生蔬菜种植业离不开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本章将强调在种植过程中如何保护和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我们将鼓励种植者在种植区域内保留一定比例的天然湿地植被,构建生态廊道,为鸟类、两栖动物、鱼类等提供栖息地。还将探讨如何利用湿地中的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解磷菌等,来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此外,我们将介绍生态补偿机制,例如通过种植水生蔬菜来修复退化的湿地,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并探索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 第四章:湿地蔬菜的精细化栽培与管理——走向规模化与产业化 在奠定了生态化的种植基础之后,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水生蔬菜的种植推向更为精细化、高效化和可规模化的生产阶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4.1 科学的选址与规划: 根据不同的湿地类型(天然湿地、半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水稻田改造等)和特定蔬菜品种的需求,进行科学的选址。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评估水质、土壤条件、光照、水源及基础设施的可及性,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我们将讨论集约化与分散化种植模式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规模。 4.2 育苗与定植的关键技术: 精细的育苗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基础。本章将详细介绍不同水生蔬菜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组培繁殖等),并针对每种方式,提供从种质资源选择、播种/栽植时间、育苗基质、环境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到病虫害防治的详细操作规程。我们将特别强调在湿地环境中,如何通过构建温室、育苗池等设施,优化育苗条件,提高出苗率和幼苗质量。定植环节,我们将讲解最佳的定植密度、行株距、定植深度以及相关的辅助技术,以确保幼苗能够在湿地环境中快速缓苗、健壮生长。 4.3 精准的水肥管理与调控: 在生态化种植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细化水肥管理的策略。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水质传感器、土壤湿度计、植株生长监测仪等),实时掌握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实现“按需供给”,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施肥时机、剂量、方式。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水位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施肥方面,除了生物有机肥,还将介绍如何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科学补充微量元素,避免养分失衡。 4.4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针对湿地环境的特点,本章将推广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对种植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还将讲解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我们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5 采收、分级与初加工: 适时、科学的采收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延长保鲜期的关键。本章将详细讲解不同水生蔬菜的最佳采收期、采收标准以及采收方法。针对采收后的产品,我们将介绍科学的分级标准(如大小、成熟度、外观、损伤程度等),以及清洁、预冷、包装等初加工技术,以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将强调在湿地环境中,如何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进行清洁,以及如何采用环保的包装材料。 第五章:湿地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价值链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着眼于如何将水生蔬菜的种植打造成一项具有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5.1 市场分析与价值链构建: 本章将深入分析国内外水生蔬菜的市场现状、消费趋势、价格波动以及潜在的市场机遇。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从种植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价值链,包括产地、加工、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作,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开发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功能性食品、地方特色产品等。 5.2 经济效益评估与风险管理: 我们将提供一套科学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帮助生产者准确核算种植成本(包括土地、劳动力、农资、设备、技术服务等),并预测收益。本章还将重点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市场价格波动、病虫害爆发、政策变化等,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规避和管理策略。 5.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我们将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促进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推广、金融支持等,并指导生产者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政策资源。同时,我们将强调产业协同的重要性,鼓励种植者之间、种植者与科研机构、加工企业、销售商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共享发展机遇。 5.4 湿地保护与生态服务价值实现: 本书始终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水生蔬菜的生态化种植,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例如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气候等。我们将介绍如何将这些生态服务功能量化,并探索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途径,例如参与生态补偿项目、发展湿地观光旅游、推广生态农业体验活动等。 5.5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展望: 展望未来,本章将勾勒出水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我们将强调循环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的重要性。我们将关注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例如基因编辑、智慧农业、新型加工技术等。最后,我们将对湿地水生蔬菜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并鼓励从业者以长远的眼光,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结论: 《绿野仙踪:水畔新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蔬菜种植艺术》希望成为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实践、市场分析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推广更加科学、绿色、可持续的水生蔬菜种植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繁荣的农业未来贡献微薄之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资深的园艺爱好者,收藏了不少农业技术书籍,但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结合的平衡上,做得尤为出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环境因子调控”这一章节中对水体溶氧量与作物代谢速率之间关系的分析。他不仅仅给出了一个区间范围,而是结合了气象数据和不同品种的生理特性,推导出了一套动态调整方案,这对于追求高品质、高产出的专业种植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另外,书中对于不同土壤基质——从传统的泥炭土到现代的惰性介质——在水培系统中的表现进行了详尽的对比研究,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了结论,避免了空泛的说教。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推荐的冬季休眠期管理流程进行操作,结果发现植株的第二年萌发力和抗逆性明显增强。这本书的严谨性,使得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农业科学专著,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充斥着晦涩术语、需要反复查阅词典才能阅读的“硬核”教材,但事实恰恰相反,它的叙事风格极其流畅且富有亲和力。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步骤处插入一些“经验之谈”或者“常见误区警示”,读起来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细心地指导。比如,在讨论光照强度与叶绿素合成效率的关系时,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勒克斯值,而是用“阳光的力度”这样的比喻来帮助理解,这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非常合理,从环境准备到种子处理,再到收获与后处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连贯,让人有种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这种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流畅叙事中的能力,确实是作者深厚学养的体现。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商业运营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我发现它在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也做足了功课。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水生作物品种的市场接受度、加工潜力以及不同销售渠道(例如,农贸市场直销、电商平台、餐饮供应)的利润空间分析。这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现有的种植结构。作者提供的成本核算模板非常实用,从种子采购到能源消耗,再到人工成本,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并提供了几种不同规模的种植模式下的盈亏平衡点预测。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农学家,更是一位精明的农业经济学者。这本书的实用性,已经跨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导层面,直接介入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实操层面,为有志于规模化种植的读者提供了一张详尽的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色调和清晰的植物插图,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田间地头。我原本是想找一本关于传统蔬菜种植的系统性指导,结果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简直是一部深入浅出的“水生植物园艺宝典”。书中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描述细致入微,比如如何精准控制水深以促进根系发育,或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何调整营养液配比以确保作物的最佳风味。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基础的种植知识,而是深入探讨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特别是针对水生环境下易发的真菌感染和特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案,提供了许多实验室级别的精准数据支持。对于新手来说,这些详尽的操作步骤和图示解读,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操作手册来使用,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缺乏经验而走弯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看似复杂的农业技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每一个热爱园艺的人都能感受到种植的乐趣和科技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方式,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必须强调一下,它在配图的选择上极其考究,那些高清微距照片,清晰地展示了植物的根系结构、叶片表面的气孔分布,甚至是早期病变的细微特征,这一点对于依赖视觉判断的作物管理至关重要。我过去常因为无法准确识别早期病害而损失惨重,但有了这本书中那些精确的“图谱”,我现在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更不用说,作者在介绍水肥管理时,引用了许多国际前沿的营养元素吸收模型,用生动的图表解释了氮磷钾等宏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需求曲线。这种将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学原理,转化为可执行的种植策略的能力,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样做”的深刻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