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很多母親早年經曆過關係創傷,無意中將這種創傷強加給孩子,讓自身的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很多成年人內心潛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幼年時在和母親的關係中體驗到的創傷將會伴隨一生,最終喪失獲取愛和幸福的能力。
《母嬰關係創傷療愈》是英國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研究人員根據長期纍積的研究和社會工作實踐的成果寫成,匯集瞭精神分析、親附理論和神經生物學對母嬰關係研究的主要貢獻。書中探討瞭嬰兒和其父母間關係的創傷,以及創傷産生的原因,旨在幫助母親和孩子重建和諧的母嬰關係,幫助成年人療愈早期關係創傷,喚醒身體的復原力。
作者簡介
泰薩·巴拉頓(Tessa Baradon),公共衛生領域的兒童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專傢,策劃和提供瞭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係中的父母—嬰兒服務,發起和開發瞭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父母—嬰兒關係計劃”。她是一位有著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兒童治療師和督導,在兒童精神分析和父母—嬰兒心理治療方麵著作頗豐,並多次舉辦相關專題講座。此外,她還是兒童心理治療協會和兒童精神分析協會的會員。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譯者序
英文版序
導 言
Chapter 1 精神創傷與親附模式:基因和環境因素的代際傳遞解釋
基因—環境的相互作用
創傷和親附模式的代際傳遞解釋
Chapter 2 關係創傷與右腦發育:破壞親附關係的神經生物學
安全親附的人際發展神經生物學
關係創傷的親附神經生物學
解離的發展神經心理學
親附創傷對右腦發育的持久性影響:情緒處理障礙和病理性解離
Chapter 3 創傷在母嬰關係中的循環:嬰兒的經曆
自我發展與關係過程
案例資料
總結
Chapter 4 嬰兒的心身整閤與母親的創傷
早期的心身過程
臨床案例
討論
治療師的努力
總結
Chapter 5 心理防禦導緻的母嬰關係創傷
情感防衛
案例一
案例二
Chapter 6 嬰兒的關係創傷與居無定所:通過一傢旅社嬰兒診所團隊的調查評估治療的可能性
居無定所:對嬰兒的影響
為父母及嬰兒提供的一般性服務
創建嬰兒診所:關注嬰兒心理健康
旅社嬰兒診所團隊的描述
多學科綜閤性團隊式工作
研究過程
建立團體體驗
團體成員形成情感聯結
以嬰兒為中心的氛圍
與母親失去聯結的嬰兒
共有的矛盾、分裂以及修復
瑪雅,她的母親和朋友
研究的結果和最後的結論
Chapter 7 鐵窗後的嬰兒:研究監獄中的母嬰關係創傷
監獄的環境
新開始項目
團體
案例研究
臨床形式:團體要素
討論:反移情
總結
Chapter 8 對創傷的包容:社區的工作
“確保開端計劃”
谘詢及團隊閤作
建立思考的文化
通過包容的轉化
維持包容性環境
懷孕:完美的“容器”
總結
Chapter 9 理解母嬰關係的分裂:行為是否比語言更有代錶性?
母嬰關係的互動
母嬰互動評定量錶告訴我們什麼?
母嬰互動和高風險
評估混亂母嬰互動關係特徵的方法
父母的錶現及相關風險
評估母親行為:成人親附
從成人親附錶現到母子關係
聯結母親的行為和錶現
Chapter 10 臨床工作和研究工具:在創傷和紊亂領域中的貢獻與分歧
研究工具
臨床過程:建構一個精神動力性結構
案例資料
治療情境中的母嬰互動
討論
研究工具和調查結果有助於臨床實踐
總結
Chapter 11 成人親附訪談和關係創傷:父母—嬰兒心理療法中的應用
成人親附訪談(AAI)
與紊亂型親附模式的關係
作為評估工具的成人親附訪談
位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嬰幼兒和傢庭中心
總結
Chapter 12 在早期關係中評估創傷: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PIRAT)
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解釋
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起源與發展
創傷的代際遺傳:采用PIRAT進行的個案研究
觀察者的反應
PIRAT及危險的識彆
Chapter 13 尾聲:育兒室中的“幽靈”與“天使”
附錄:父嬰關係創傷
由父親的心智狀態及與嬰兒的互動導緻的創傷
由父親傷害母親而引發的創傷
通過母親的心智傳遞的父嬰創傷
總結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譯者序
英文版序
導言
Chapter 1 精神創傷與親附模式:基因和環境因素的代際傳遞解釋
基因—環境的相互作用
創傷和親附模式的代際傳遞解釋
Chapter 2 關係創傷與右腦發育:破壞親附關係的神經生物學
安全親附的人際發展神經生物學
關係創傷的親附神經生物學
解離的發展神經心理學
親附創傷對右腦發育的持久性影響:情緒處理障礙和病理性解離
Chapter 3 創傷在母嬰關係中的循環:嬰兒的經曆
自我發展與關係過程
案例資料
總結
Chapter 4 嬰兒的心身整閤與母親的創傷
早期的心身過程
臨床案例
討論
治療師的努力
總結
Chapter 5 心理防禦導緻的母嬰關係創傷
情感防衛
案例一
案例二
Chapter 6 嬰兒的關係創傷與居無定所:通過一傢旅社嬰兒診所團隊的調查評估治療的可能性
居無定所:對嬰兒的影響
為父母及嬰兒提供的一般性服務
創建嬰兒診所:關注嬰兒心理健康
旅社嬰兒診所團隊的描述
多學科綜閤性團隊式工作
研究過程
建立團體體驗
團體成員形成情感聯結
以嬰兒為中心的氛圍
與母親失去聯結的嬰兒
共有的矛盾、分裂以及修復
瑪雅,她的母親和朋友
研究的結果和最後的結論
Chapter 7 鐵窗後的嬰兒:研究監獄中的母嬰關係創傷
監獄的環境
新開始項目
團體
案例研究
臨床形式:團體要素
討論:反移情
總結
Chapter 8 對創傷的包容:社區的工作
“確保開端計劃”
谘詢及團隊閤作
建立思考的文化
通過包容的轉化
維持包容性環境
懷孕:完美的“容器”
總結
Chapter 9 理解母嬰關係的分裂:行為是否比語言更有代錶性?
母嬰關係的互動
母嬰互動評定量錶告訴我們什麼?
母嬰互動和高風險
評估混亂母嬰互動關係特徵的方法
父母的錶現及相關風險
評估母親行為:成人親附
從成人親附錶現到母子關係
聯結母親的行為和錶現
Chapter 10 臨床工作和研究工具:在創傷和紊亂領域中的貢獻與分歧
研究工具
臨床過程:建構一個精神動力性結構
案例資料
治療情境中的母嬰互動
討論
研究工具和調查結果有助於臨床實踐
總結
Chapter 11 成人親附訪談和關係創傷:父母—嬰兒心理療法中的應用
成人親附訪談(AAI)
與紊亂型親附模式的關係
作為評估工具的成人親附訪談
位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嬰幼兒和傢庭中心
總結
Chapter 12 在早期關係中評估創傷: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PIRAT)
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解釋
父母—嬰兒關係測評工具:起源與發展
創傷的代際遺傳:采用PIRAT進行的個案研究
觀察者的反應
PIRAT及危險的識彆
Chapter 13 尾聲:育兒室中的“幽靈”與“天使”
附錄:父嬰關係創傷
由父親的心智狀態及與嬰兒的互動導緻的創傷
由父親傷害母親而引發的創傷
通過母親的心智傳遞的父嬰創傷
總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在第一個場景中,我目睹瞭一個叫維姬的母親正在教她八個月大的兒子不要有被抱起的想法。這是一個在治療過程中不會發生的例子,因為維姬不能把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想象成除威脅以外的其他任何事情。她是通過切斷聯係的防禦來保護自己:這個聯係包括感覺和行動之間、思維和感覺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係。盡管維姬已經承認在她生完兩個孩子之後感覺到瞭抑鬱,但她還是很不願意轉診去接受心理治療。
在我的大腦裏第一次見麵的情形一直是模糊的。維姬快速而鄭重地告訴我她的孩子沒有問題,是其他人有問題,因為他們都想抱他。她不願意讓其他任何人(包括孩子的父親)去接觸自己的孩子。這暗示瞭“抱”在她心裏是很危險的。她說如果其他人抱瞭她兒子,那麼她兒子就會開始想要被抱起來。當我問為什麼覺得這樣很危險的時候,她說她需要做清潔,她不能夠因為她的孩子想被抱而被打擾。她流露齣受打擊的眼神。我沒有詢問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維姬把想要被抱當成是危險的、壞的,而且她緊接著就會聯想到她自己需要反復清潔,人類親密的需要看起來等同於危險和骯髒。在我們互動的動力中,我感到維姬防禦性的需要是拒絕我的興趣和關懷。投射給我的就是維姬相信我是一個需要被牽製的、具有威脅性的人物。
在整個過程中,她那超重的孩子麵對著我歪歪扭扭地坐在嬰兒車上,發齣奇怪而又哽咽的聲音。他的錶情很痛苦,我請求維姬把他移齣來。她拒絕瞭,而且她告訴我真正的問題是被她描述為“麻煩孩子”的女兒。她的孩子放棄瞭移動和交流的企圖,滑下去睡著瞭。他成功地轉移瞭他的親附和探究的需要,他媽媽把這些需要誤識為某種程度上的骯髒和淩亂,並需要嚴格地控製。
這種遭遇的後果是很難處理的。我感覺到敵意情緒,想從心裏趕走維姬,就如她陷入強迫性清潔時擦除骯髒的東西一樣。我感覺自己陷入睏境而且很無助,就像她的孩子。她的防禦性需要置身於所有事外,而且堅持她管理現實的方式不被影響:其他任何的觀點都是危險的。我知道維姬一定是遭瞭很多罪,而且找瞭很多辦法來滿足她的諸多需要,但是她似乎下定決心不去探究這種關係,而且告訴我她沒有意願再次見到我。我感覺很糟糕:無助而且挫敗。我把她轉介給一位有經驗的同事,希望我們可以引起她的興趣。如果我們可以讓她把注意力轉嚮她女兒(我知道這是她想“控製”的人),治療就會有轉機。在兩次睏難的治療後,我同事收到一條信息,那個母親說齣瞭難言之隱:“在最後一次見麵之後,我感覺很糟糕,我想砍斷我的手腕。”她用簡短的語言生動地錶達瞭幾乎絕望的可憐處境。在我們試圖重新接診這位母親失敗後,我們被下麵的難題搞得快崩潰瞭:維姬的防禦機製感到我們邀請她和我們聯係、給她提供幫助的事實是具有威脅性的,她用各種不和我們聯係的方法保護自己。事後,我想通過轉介她給我的同事而不再聯係她可能是她所需要的,所以不再邀請她來見我。
維姬似乎為自己製定瞭三種固定的防禦機製:否認,她否認自己有任何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彆人的,她的防禦需要把這個世界分裂為好、壞兩種,我很快意識到我是被她體驗為壞的那種人。她的這種防禦性的保護圈會通過誘導彆人感受到自己不被需要而更加牢固。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她的防禦行為可以被描述為投射性認同。我下這樣結論的綫索是:她的女兒變得很暴力,在我們的會麵中我感到非常生氣,感覺那天我的心理狀態與平時不一緻,此外,我的同事也很睏惑和生氣,因為他被指控他的參與使那位母親想要砍斷自己的手腕。Hobson等人(2005:330)當時對這種現象提齣瞭簡要說明:
投射性認同:個體靠鏡映自己的情感衝突給他人,反過來激起自己對對方負性的煩躁情緒的喚起狀態。如果這種關聯性和人際交往模式成為這些人和他們嬰兒之間關係的特徵,那對嬰兒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也許清潔的強迫性需要是這個極度痛苦的婦女努力實現她一些過分的想法和感覺的一種外在行為錶現,這些想法和感覺可能和她小時候的一些脆弱經曆和需要有關(這些事情或許她記得,或許已經遺忘),而她沒有意識到要去探究。這個案例中,我擔心弗洛伊德“強迫性重復”的觀點將意味著這個母親的兒子也有可能變成一個與她類似的有斬斷親密關係衝動的成年人。維姬將會使她兒子陷入那種糟糕的睏苦境地,正如她自己經曆的那樣。因此,她的投射過程如此強烈,以至於不允許“假設”思維存在的可能性。
也許最難幫助的案例是當那些母親的親附係統沉迷於某些強迫性動作和行為,或是類似於酒精、食物或毒麻藥品這些物質上的情況。維姬聽起來好像是沉迷於防禦性清潔。換句話說,她的情緒能量不是直接對他人的潛在迴應。比如她的清潔行為已經變成瞭她主要的親附對象,以此滿足她的親附需要。她的防禦結構更多地傾嚮於與自戀、偏執、強迫相關的方式。我沒有成功地幫助維姬感覺到“假設”她兒子的需要是骯髒的這一點,而這一點可能會引起她後續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又可能會與導緻潛在變化的信念相關。她的觀點仍然和以前一樣。也許幫助這位母親意識到與人接觸仍然是人求生存的方式可能會更有效。也許那些有著邊緣型、依賴型、錶演型特徵的母親有一種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但她們簡直不能在關係中尤其是與孩子之間建立它。早期關係性創傷在以上的情況中都已經齣現——也許這正是當思考到怎樣乾預以及治療過程是否會有一個好的預期效果的問題時,防禦機製要來闡明的事情。在下一個案例中,一個治療關係得以發展,我幫助那個母親從認為她的孩子想要她死,轉變到她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個威脅的意識上來。這是有明顯差彆的,因為這意味著那個母親逐步意識到自身強烈投射的影響,並且想要糾正它,體驗到她需要對此負責。
……
前言/序言
母嬰關係創傷療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母嬰關係創傷療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