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她,陳美雲,自稱平凡的母親
用“鼓勵式教養”教齣“華人之光”——吳季剛
及放下醫學光環,勇敢做自己的長子——吳季衡
鼓勵不是一味的贊美,而是適纔適性製定教育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父母的禮物,如何恰當地鼓勵,讓這份“禮物”發揮“天賦”,一直都應是教養孩子的齣發點。
陳美雲說:生命的美妙在於獨特,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充分理解孩子的個性,發現他們的優點。這是愛的藝術,也是良好親子關係的起點。
一位母親長達10多年的教育經驗
一路摸索與調整,總結得來的“鼓勵式教養”
★ 避免過度保護,讓孩子嘗試自我挑戰
★ 教養要有主見,不應隨波逐流
★ 打開心胸,接納孩子的興趣,做他們的“助夢者”
★ 培養孩子纔藝要讓他們“have fun”,彆讓壓力澆滅興趣
★ 孩子的競爭力從傢庭教育做起,生活能力、適應能力及語言溝通能力是必備的三大生存利器。
內容簡介
比孩子的成功更令人動容的,是教育路上的挫摺與掙紮。父母的職責便是發現孩子的特質,讓他們能擁有夢想的一片天。
吳季剛說, 每個故事都要有一位英雄,一個好人和壞人,這樣故事纔會精彩。媽媽陳美雲就是他們故事裏的“英雄”,從小品學兼優的哥哥吳季衡就是“好人”,而那個“壞人”——古靈精怪的搗蛋鬼就是自己。季衡是長子,個性內斂怕生,吳媽媽並沒有強迫他改變本性,反而認為沉穩也是一種特質,悉心培養,後來成功地將他培養為企業傢;季剛雖然是男孩子,卻愛玩洋娃娃,這讓吳媽媽飽受異樣眼光,但她卻看齣孩子的天賦,打破傳統教育理念,將他培養成全球時裝設計師,他更被譽為“華人之光”。
吳媽媽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她說父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發現、接納自己,並讓天賦發光。
正確的教養應從“觀察”開始,用愛與鼓勵開發孩子的天賦。
作者簡介
陳美雲,“全能媽媽”,她畢業於中國颱灣颱南科技大學傢政係,獲得中華企經學會高階管理碩士。婚後辭去工作,專職傢庭主婦。她曾為瞭能讓孩子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到美國、加拿大念書。她長期與先生分居兩地,但兩人的感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她對夫妻相處之道也頗有一番心得。
如今,她迴歸職場,並任聖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品鮮璞食股份有限公司食藝總監。她可謂愛情、事業、傢庭三豐收的人生大贏傢。
精彩書評
★在生活中如何鼓勵、幫助孩子一直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這本書為如何培養優秀子女指明瞭一條路,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季衡與季剛有瞭這樣一位開明並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母親,無疑是幸福而快樂的。
——戴東 中國教育傢聯盟副主席、國際傢庭教育行業協會會長 ★鼓勵是一種教育智慧,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滋養,會讓孩子積極嚮上,充滿自信,情緒平和且心理健康。作者陳美雲,一位自稱平凡的女性,就是用鼓勵教育締造齣瞭傑齣母親的教育角色,她給瞭今天中國多數媽媽上瞭一堂實效傢庭教育課。
——張健 勞動部傢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專傢 目錄
前 言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穿上季剛設計的禮服 1
第1章 愛的實踐藝術1
花時間觀察孩子 3
最適閤的纔是最好 4
是孩子難帶嗎? 6
生命的美妙在於獨特 7
教養方式要隨時調整9
過夜、暑期活動,訓練獨立個性 10
自己搭飛機到美國 11
用愛聯結孩子的天賦15
彆受限於傳統價值觀 16
當天分碰上現實環境 17
用鼓勵的教導方式 19
課外學習要Have Fun!21
好動男孩也能安靜彈琴 22
適時“放水”,解除學習壓力警報 22
語言學習要生活化 24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遊泳 25
打造正嚮成長的環境29
自己投票給自己 30
憂心兩個孩子的未來 31
“愛的實踐藝術”思維:教齣孩子的天賦 34
第2章 掌握教養時機,播下觀念的種子36
學習的本分:有始有終39
堅持孩子迴颱參加期末考試 39
適應國外教學方式 41
移民,不是把孩子丟齣去 42
親子溝通之道:用說服代替命令 4
拒讀穿製服的學校 45
學習麵試禮儀的機會 47
季剛對主考官的提問 49
媽媽,你要我做哪一國人?53
隻跟兩兄弟講中文 53
感冒就是不能到校上課 55
我們可以把颱北的傢搬來嗎? 56
外國傢教教我們的三堂課59
差點誤把傢教辭退 60
孩子被欺負瞭,怎麼辦? 62
分享,讓人生更美好65
加拿大的文藝生活 65
不忘飲水思源 67
以兩個孩子為榮 69
主動對人付齣關心 70
“掌握教養時機”思維: 趁早播下觀念的“種子” 74
第3章 放手,教齣孩子的生存力76
做孩子夢想的協助者79
從接納興趣到培養天賦 80
不能以貌取人 82
季剛的小生意 85
我要自己做生意 86
從上當受騙中學到經驗 87
學習彆怕做白工91
獲得紙黏土認證 92
把人生畫布的筆交給孩子95
不想念醫學院 96
成就孩子的快樂 97
我的期待VS 孩子的選擇101
與孩子的五個約定 102
期待落空後的尊重 104
遲來的畢業證書 106
培養能在全球舞颱生存的孩子109
彆保護過頭瞭! 110
訓練孩子走齣去的膽識 111
學會兩種以上語言 113
“放手,教齣孩子的生存力”思維:勇於自我挑戰,更有競爭力 114
第4 章 信任與愛,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接116
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119
認真執行語言學習目標 120
終於會用英文爭取自身權利 121
穿越時差的情書125
三票聽我這一票 125
寫信維係夫妻情感 127
從情書到傢書 128
重迴職場 129
新時代媽媽要好好愛自己 130
因為你是傢人133
處理情緒不要窮追猛打 134
多瞭一個傢人 135
愛的控球後衛 139
創造傢族間的聯結 139
經營公平的愛143
用行動錶示公平 143
手足是人生支持的力量 145
“創造與孩子的緊密聯結”思維:信任與愛是關鍵 148
第5章 愛的是非選擇題 150
移民到底好不好?何時是送孩子齣去的好時機? 153
選擇保姆,有沒有什麼建議? 154
孩子功課需要人盯,我們每天輪流陪他做功課,這樣對嗎? 155
快樂是童年的權利,人情世故長大後再教就好。 155
如何教齣有氣質的孩子? 156
青春期的孩子要特彆讀男校或女校嗎?要如何瞭解孩子的交友狀況呢? 157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瞭,如何處理? 158
孩子哭鬧時,可不可以打? 158
怎麼創造親子的親密感? 160
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160
全職媽媽需要打扮自己嗎? 161
孩子談戀愛的對象我不喜歡,想反對到底。 163
該怎麼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 164
孩子想念職業技術大學,不想念普通大學,這樣好嗎? 165
孩子想讀的專業很冷門,怕他畢業後,將來找不到工作。 167
孩子想去打工,好嗎? 168
孩子喜歡打電玩,太過愛漂亮,但我認為不好,禁止他這麼做。 168
給媽媽的話 171
采訪後記 173
精彩書摘
第5章 愛的是非選擇題
到底是誰對?究竟誰有道理?
是父母跟不上新時代的腳步,還是孩子無法理解上個時代的人的苦心?
生瞭就要養,養瞭就要教,教養是一係列的生命故事,也是費心力的工程。從幼兒、青少年到成年人,啓動教養工程是父母們一定會麵臨的愛的是非選擇題。教養沒有一套全體適用的準則,但有可供參考的共通觀念。
此部精選吳媽媽(陳美雲)在各大演講中,父母最常請教的教養問題。
移民到底好不好?何時是送孩子齣去的好時機?
如果孩子不適閤“颱灣”的教育環境,父母的經濟能力也許可,可以帶孩子到國外求學,讓他們有機會開眼界,以及接受更開放思維的西方教育方式,這對孩子的成長之路是有正麵幫助的。
至於何時,我個人建議,孩子讀完初一、初二課程再齣去是比較適當的年紀。此時孩子的中文已有一定程度,英文基礎也夠紮實,語言測驗成績高,較有機會申請到好的私立學校。
最完美的移民方式是全傢一起去,但基本上,很少有傢庭能夠做到,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是父母其中一人跟著前去,陪伴在孩子身邊。
我在溫哥華那幾年,看到太多因沒有父母陪伴,孩子齣問題的例子。孩子寄宿在彆人傢,或是父母隔一段時間纔來看孩子,一次隻住個幾天,沒有真正長期跟孩子相處。其中,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有位移民來溫哥華念中學的孩子,一個人住在父母幫他買的房子裏,媽媽兩三個月纔來一次,結果這個孩子受不瞭孤獨寂寞,鬱鬱寡歡,後來自殺瞭。
聽鄰居轉述,那孩子的遺書上寫著:“迴傢後,傢裏永遠隻有我一個人,我真的非常寂寞。我死後,希望媽媽把我葬在溫哥華,這樣同學也能來看我。”
若孩子還隻是初中生,這樣半大不小的年紀,讓他獨自在國外生活與求學,真的很危險。寄住親戚或朋友傢也不盡理想,因為彆人很難幫你拿捏管教孩子的分寸與尺度。
選擇保姆,有沒有什麼建議?
現在很多是雙薪傢庭,無法自己帶小孩,很多父母為瞭方便,往往是老大給誰帶,老二就往那裏送,雖然這樣對父母來說接送比較方便,但有時兩個孩子個性實在不太相同,給同一位保姆帶不見得好。找保姆時,除瞭要考慮環境的安全、乾淨,保姆有愛心等,最重要的事是
孩子的個性是否適閤這樣的保姆。
通常,老大的個性比較溫順乖巧,第一個孩子大部分是眾人最期待的,祖父母也會特彆寵。如果選擇退休的軍人、公務員、老師當保姆是不錯的,她能夠按部就班地教導孩子日常生活的規矩,如坐姿、吃飯等。
老二通常比較古靈精怪、有想法、活潑好動,因為人的生存本能會讓他想辦法讓自己被大人看到,所以他要展現自己。如果也把老二送去這樣一闆一眼的保姆傢,她的教法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會缺乏創意,保姆也會抱怨老二很難帶。
所以父母韆萬不要怕麻煩,找保姆時也要注意這個保姆是否適閤孩子的個性。
孩子功課需要人盯,我們每天輪流陪他做功課,這樣對嗎?
季衡的成績很好,我從他幼兒園開始,每天都會陪他讀書,孩子寫完功課後,我還會檢查,看到錯誤,再讓他改正一遍。到瞭小學四年級,先生忍不住說話瞭, 要我不要再陪讀。先生說:“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沒有陪他,他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時我捨不得,很怕孩子的成績會從第一名、一百分掉下來。
先生勸我:“掉下來就掉下來,難道你能陪他念一輩子嗎?他應該自己學會,沒人陪時要怎麼樣復習功課。”我聽進先生的話,慢慢放手。一開始,季衡的成績排名真的開始往下掉。由於他是自我要求高的小孩,看到成績單很難過,我也忍住陪他讀書的衝動,之後,果然如先生所言,孩子自己找到讀書方法,成績也迴升到原有的水平。
我曾經是一位對孩子保護過度的母親,以過來人的經驗,我認為,陪孩子做功課要有底綫,捨不得放手的結果,最終會讓孩子無法張開自己的雙手。如同先生所說,父母無法陪孩子念一輩子。就像教孩子學走路,初期牽著他的手,亦步亦趨,最後父母還是要放手,讓他們靠自己的雙腳,邁開人生的步伐。
快樂是童年的權利,人情世故長大後再教就好。我認為,人情世故從小就要教。現在孩子們長大瞭,從他們的許多行為可以看齣,兩兄弟比彆人多懂瞭一些應對進退的禮貌。有一年,我到日本與季剛會閤,那時20 齣頭的他在娃娃界已紅透半邊天,常有世界巡迴的“Jason Wu娃娃粉絲見麵會”。我到會場時嚇瞭一跳,排隊簽名的粉絲從大門一路蜿蜒瞭好幾圈,不知情的人可能會以為是哪位大明星的見麵會呢。那時我真正感受到小兒子在娃娃界真的很紅,也能想象他曾跟我形容,每次娃娃粉絲見麵會,他的臉都快被老太太們親爛的情景。
挖掘季剛的玩具公司老闆上颱緻詞:“八九年前,我認識瞭一位年輕孩子,沒想到,他會帶給我這麼大的榮耀!”令我最動容的是,即使大部分粉絲隻認識季剛,也是專程為他前來,可是季剛簽完名後,會再傳給坐在一旁的公司老闆,讓他也簽上自己的名字。這個簡單的舉動不但代錶瞭尊重,也代錶將榮耀與夥伴共享。
孩子從小就要雕琢,不雕就沒有型,做事就會沒有基本的尊重心態。我沒有要求他們要凡事精準,但至少要中庸、得體,很多的“無所謂”纍積起來,就會變成“隨便”,那樣的話做人做事要成功,就會相對睏難。況且,等到孩子大瞭,父母再來要求,孩子可能會無所適從,甚至會産生逆反心理,心想為什麼以前可以,現在不行?親子之間也可能産生衝突。
既然為人處世是必修課,當我們嘆息做人真難時,何不從小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
前言/序言
一生的牽手
為陳美雲女士第一本書寫序,是使命,是榮幸,更多的是忐忑,雖愛舞文,卻有難以下筆的睏窘,但是荊命不敢違,隻好勉力而試。
2011 年某天,吳媽媽告知有人找她齣書,談子女養育,詢問我的意見。直覺反應,望子女成龍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期望,隻是方法不同,方式各異而已。吳季衡(Kevin)隻有一個,吳季剛(Jason)無法復製,天、地、人各項因素皆有差異,經驗不易傳遞,還是藏拙吧!
此後,她常受邀與學校老師、學生傢長分享親子議題,得到很多正麵反響,見證親子關係改善而樂在其中,吳媽媽心中整理教養孩子的吉光片羽、留作紀念的願望再度浮現。因緣巧閤,2011 年天下文化提齣企劃,林靜宜小姐與吳媽媽相談閤拍,齣書計劃定案。起初配閤順暢,誰料到公司新創事業,吳媽媽再挑大梁,訪談時斷時續,新書齣版遙遙無期。這些變量,因為季剛今年(2014 年)將迴颱參加3 月的颱北市北區扶輪社55 周年社慶而明朗,齣版時間終於確定。
吳媽媽與靜宜小姐說寫俱佳,通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匯集呈現,曆曆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摺、歡喜、失落、收獲,這些迴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
對我來說刻骨銘心的感受,就是1993 年9 月24 日,在溫哥華大略安頓,隔天要返迴“颱灣”。那天晚上,吳媽媽心情復雜,我則輾轉難眠,夜深人靜徘徊在季衡、季剛臥房之間,凝視他們童稚臉龐,異國他鄉,間隔萬裏,心中難捨,不禁潸然淚下,至今難以忘懷,卻是我的秘密。
這本書補足瞭季衡、季剛成長過程中我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昵稱)母兼父職的辛勤偉大,瞭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
重新審視丈夫、父親的角色與責任,我與兒子們雖聚少離多,但情感深厚,總在適當時機引導他們做人:一、感恩惜福; 二 、守諾負責;三、赤子之心。我是個幸運者,有祖先的庇佑,父母、嶽父母的栽培,兄姐朋友的關懷,祥圃夥伴的協助,造就季剛成名為吳傢添彩,季衡、筱惠陪伴身旁延續理念的實現,但最重要的是陳美雲,這位我在18 歲就決定互相依靠並牽手一生的人,由同學、情人進而夫妻、夥伴,她善待傢人、相夫、教子、創業……內外兼備。她容忍我的好奇、冒險、任性、急躁、不離不棄,她是我生命的貴人、生活的導師,是我們傢的珍寶,隨著歲月增輝。
謹以喜悅感恩心情祝賀新書齣版,野人獻曝,期望對父母們思考快樂童年,多元教育提供淺薄之見,如有謬論,敬請包容見諒。
《傢有雙寶:性格差異下的育兒智慧與實踐》 引言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獨特的書,他們的性格,如同書中錯落有緻的章節,既有相似的脈絡,又充滿瞭各自的精彩。然而,當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章節”同時齣現在同一個傢庭,成為父母的掌上明珠時,挑戰與驚喜便一同降臨。本書並非一篇空泛的育兒理論,而是一位母親在真實生活中的一次深度探索,一次關於如何理解、接納並引導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走嚮成功的實踐記錄。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錄瞭她在這段充滿愛與智慧的旅程中所遇到的睏惑、付齣的努力,以及最終收獲的欣慰與成長。 第一章:初識“雙星”——性格的種子與最初的觀察 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而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卻往往在降臨的那一刻就已顯露端倪。本書將從作者的親身經曆齣發,描繪齣兩個孩子最初的性格畫像。一個熱情如火,陽光開朗,似乎天生就擁有與世界連接的魔法;另一個則內斂沉靜,心思細膩,如同一泓深邃的湖水,靜靜地觀察著周遭的一切。這種鮮明的對比,從他們蹣跚學步的腳步,到牙牙學語的咿呀,都在父母眼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 作者將詳細迴憶,在孩子尚年幼時,她是如何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性格上的差異。她會分享,是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互動中,觀察到哥哥(或姐姐)對外在世界的開放與渴望,以及弟弟(或妹妹)對內在世界的探索與專注。這並非簡單的“外嚮”與“內嚮”的標簽,而是對孩子獨特氣質、偏好、以及與環境互動方式的初步認知。她會坦誠地記錄下,最初麵對這種差異時的內心感受——或許有驚喜,或許有擔憂,又或許是對未知育兒道路的一絲迷茫。 這一章將重點強調,理解和接納孩子本真的性格是育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作者會用生動的故事,說明為何過早地將孩子“塑造成”某種期望的模樣,反而可能扼殺他們的天性,阻礙他們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成長路徑。她會分享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幫助年輕的父母識彆自己孩子的核心性格特質,並理解這些特質的潛在價值。 第二章:撥開迷霧——理解差異的根源與影響 性格並非憑空而來,它受到遺傳、環境、以及早期經曆的共同影響。在本章中,作者將深入探討,為何會齣現如此鮮明的性格差異。她會結閤一些通俗易懂的心理學原理,闡述遺傳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成長環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傢庭氛圍,甚至是孩子之間的互動,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他們的個性。 本書不會枯燥地羅列理論,而是將這些理論融入到具體的育兒情境中。例如,作者會分享,當一個孩子需要外部的激勵和肯定來建立自信時,另一個孩子可能更需要的是安靜的空間和內心的認同。她會詳細闡述,不同的性格特質,在學習方式、社交模式、情緒錶達等方麵所錶現齣的不同傾嚮,以及這些傾嚮可能對孩子未來發展産生的影響。 這一章的目的是幫助父母們撥開迷霧,不再將孩子性格的差異視為“問題”,而是將其視為理解孩子、因材施教的起點。作者會分享她是如何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逐漸清晰地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和“頻率”,強行讓他們同步,隻會適得其反。她會鼓勵父母們,放下比較,專注於發現和欣賞每個孩子身上閃光點。 第三章:因材施教——為“火焰”加油,為“湖水”保溫 當父母真正理解瞭兩個孩子的性格差異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因材施教”。這一章將是本書的核心實踐篇,作者將詳細介紹她是如何根據兩個孩子的不同特質,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對於熱情外嚮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引導他將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如何幫助他學習控製衝動,培養專注力,以及如何在競爭中保持謙遜和友善。她會講述一些具體的例子,例如如何鼓勵他嘗試新的挑戰,如何引導他在集體活動中發揮領導作用,同時也要注意保護他的敏感,避免他因外界評價而過度受傷。 對於內斂沉靜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在他安靜的世界裏注入陽光,如何鼓勵他錶達內心的想法,如何幫助他建立自信,以及如何在社交場閤給予他恰當的支持。她會描述一些場景,例如如何與他進行深入的交流,如何鼓勵他參與一些小型的社交活動,如何在不打擾他的前提下,引導他走齣自己的舒適區。 本書將強調,所謂的“因材施教”,並非要給孩子貼上固定的標簽,而是根據他們當前的狀態和發展需求,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育工具。作者會分享一些具體的育兒技巧,例如如何利用孩子的興趣引導學習,如何通過遊戲培養社交能力,如何運用故事和榜樣來傳遞價值觀,以及如何適時地給予鼓勵和支持。她會用大量的真實案例,說明這些方法是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以及在遇到睏難時,如何調整和優化策略。 第四章:情緒的橋梁——引導孩子認識、錶達與管理情緒 情緒是孩子內心世界的晴雨錶,也是他們與世界互動的重要媒介。而性格的差異,往往也體現在情緒的錶達和管理上。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幫助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更好地認識、錶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作者會分享,對於錶達直接、情感外露的孩子,她是如何引導他區分不同的情緒,學習用恰當的方式錶達憤怒、失望或喜悅,而不是任由情緒泛濫。她會講述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或者通過繪畫、寫作來抒發情感。 對於情感細膩、不善於直接錶達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耐心傾聽,捕捉他細微的情緒信號,並鼓勵他用非語言的方式錶達,例如擁抱、眼神交流,或者畫一幅畫來傳遞心情。她會強調,要尊重孩子的沉默,並在他願意開口時,給予無條件的理解和支持。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情緒衝突。作者會分享一些 Mediation(調解)的技巧,幫助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感受,並找到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她會強調,父母的態度和引導方式,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五章:興趣的火花——發掘與 nurturing 孩子的獨特潛能 每個孩子都蘊藏著獨特的潛能,而興趣是點燃這些潛能的火花。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根據兩個孩子的不同性格,發掘並 nurturing 他們的獨特興趣。 作者會分享,對於喜歡探索、樂於嘗試的孩子,她是如何鼓勵他廣泛接觸各種新鮮事物,從而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她會講述一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故事,例如如何在麵對失敗時不放棄,如何在小的成功中獲得成就感。 對於喜歡鑽研、專注力強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為他提供深入探索的機會,如何幫助他培養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如何引導他將深度探索的優勢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她會講述一些關於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故事,例如如何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如何利用遊戲化學習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本章還將強調,興趣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引導。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尋找優質的興趣資源,如何平衡興趣與學業,以及如何利用孩子的興趣來促進他們的全麵發展。她會用生動的例子,說明當孩子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中找到成就感時,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六章:學習的樂章——為不同而設的教育策略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同的性格,往往決定瞭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節奏。本章將聚焦於如何為兩個孩子量身定製學習策略,讓他們都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取得進步。 作者會分享,對於外嚮、喜歡互動學習的孩子,她是如何引導他參與小組討論,運用多媒體資源,以及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閤。她會講述一些關於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故事,例如如何運用遊戲化的方式來復習知識,如何通過實踐操作來加深理解。 對於內嚮、喜歡獨立思考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為他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鼓勵他自主閱讀,並引導他進行深度思考和問題解決。她會講述一些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自律性的故事,例如如何幫助他製定學習計劃,如何引導他分析學習中的難點。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在傢庭教育中,為兩個孩子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同時又尊重他們各自的學習特點。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學業壓力,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以及如何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溝通的經驗。 第七章:社交的舞颱——引導孩子融入社會,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良好的社交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而性格的差異,往往也會影響到孩子在社交場閤的錶現。本章將探討,如何引導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在社交的舞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作者會分享,對於外嚮、善於與人溝通的孩子,她是如何引導他學會傾聽,尊重他人,以及在集體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她會講述一些關於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故事,例如如何引導他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在發生衝突時學會協商。 對於內嚮、不善於主動社交的孩子,作者會分享如何為他創造安全、輕鬆的社交環境,如何鼓勵他與少數幾個閤得來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以及如何引導他逐步走齣自己的舒適區,嘗試與更多人交流。她會講述一些關於培養孩子自信和勇氣的例子,例如如何在社交場閤給予他小小的鼓勵,如何在遇到挫摺時給予他支持。 本章還將探討,如何幫助孩子處理社交中的挑戰,例如被拒絕、被誤解,以及如何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遠離不良影響。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如何引導他們辨彆是非,以及如何讓他們在享受社交樂趣的同時,保持自我。 第八章:鼓勵的力量——點燃孩子心中的自信之火 “鼓勵”是貫穿整本書的核心理念,也是塑造孩子自信的關鍵。本章將詳細闡述,鼓勵在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會分享,她是如何識彆並放大兩個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和成就。對於外嚮的孩子,鼓勵可能意味著給予他更多的肯定和支持,讓他敢於嘗試更大的挑戰;對於內嚮的孩子,鼓勵可能意味著肯定他的付齣和努力,即使結果並不完美,也能讓他感受到被看見和被接納。 本書將區分“錶揚”與“鼓勵”的界限,強調真正的鼓勵是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是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作者會分享一些具體的鼓勵技巧,例如如何用積極的語言描述孩子的錶現,如何通過行動支持孩子的夢想,以及如何在他們遇到睏難時給予堅定不移的信心。 她會用生動的例子,說明每一次真誠的鼓勵,都如同點燃孩子心中自信之火的火柴。當孩子們感受到被鼓勵、被信任時,他們纔能更勇敢地麵對睏難,更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第九章:父母的成長——在育兒的實踐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育兒是一場雙嚮奔赴的旅程,在引導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也在不斷地學習、反思和成長。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聚焦於父母自身的成長。 作者會坦誠地分享,在育兒過程中,她所經曆的自我懷疑、焦慮和壓力。她會講述,是如何通過不斷學習育兒知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與伴侶、朋友交流,來剋服這些睏難,找到更適閤自己的育兒之道。 她會強調,父母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父母的積極心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生活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她會分享,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關注自我成長,從而更好地應對育兒的挑戰。 本書將鼓勵父母們,放下完美主義的包袱,擁抱不確定性,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潛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作者會以溫暖而堅定的聲音,傳遞一個信息:育兒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培養齣優秀的孩子,更是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智慧、更幸福的人。 結語 《傢有雙寶:性格差異下的育兒智慧與實踐》並非一本秘籍,而是一份真誠的分享。它記錄瞭一位母親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實踐,一份關於如何理解、接納並 nurturing 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走嚮成功的愛與智慧。本書希望能夠陪伴更多的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發現每一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光芒,並在愛的滋養中,與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