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

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丽 著
图书标签:
  • 微表情
  • 情绪识别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行为分析
  • 面部表情
  • 非语言沟通
  • 肢体语言
  • 读心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050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98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结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知识以及先贤哲人们的经验观点,着重从形貌、打扮、言语、行为、嗜好、习惯、饮食等7个方面出发,结合翔实的资料,大量的实践例证,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对人的性格和心理展开层层剖析,力求使读者在最短的的时间对“识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生活和交往起到实用的指导作用。

内容简介

  《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帮助读者了解表情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信息咨询越来越便捷,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方面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一切都迫切地需要我们能够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身边的人做出判断。只有了解到亲朋好友的心思,明白了领导同事下属的性格,把握住竞争对手的优点和短处,我们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也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目录

第一章
扮由心起,见其形而断其心
1.发型表现人的心理
2.从化妆看女人
3.从口红香水看女人
4.衣着偏好中透视个性
5.从上衣类型看性格
6.服饰颜色是指南针
7.从穿衣风格识人心理
8.透过帽子看人性情
9.透过领带看男人
10.从T恤看人个性
11.从裤子类型看内心
12.鞋子透露个性
13.从饰品识别女人
14.眼镜折射人的内心
15.依据项链识人性情
16.透过手表看人
17.提包透视个性
18.从名片看人性格
19.从选择的汽车看人

第二章
言为心、声,听其言而观其心
1.察其言而洞其心
2.打招呼中看人个性
3.如何解读开场白
4.从客套话中看人性情
5.闻其声,辨其人
6.语速透露的秘密
7.语气是性情的暗语
8.从说话方式看个性
9.透过话题看人心理
lO.如何辨别撒谎
11.口头禅后的潜台词
12.笑声代表人的心
13.幽默阐释个性
14.从言谈中辨别对方是否可交
15.识别真正的朋友一一谏友

第三章
行成于心,观其行而思其心
1.常见的体态语言
2.头部动作有玄机
3.从表情看人心理
4.透过眉毛看内心
5.从眼神看透对方
6.看人视线明个性
7.嘴巴不说话也能传意
8.十指连心,手随心动
9.从握手姿势看人性情
10.女人腰部动作的奥秘
11.从走路姿势看人性情
12.吵架中看人性情
13.从工作态度上识人
14.办公环境显个性
15.开会表现露性情
16.掌握不同人的行为特点

第四章
嗜从于心,知其趣而得其心
1.从兴趣嗜好看人性情
2.从喜欢的运动中解读对方
3.从喜爱的舞蹈中分析对方
4.从旅游方式看人性格
5.电视节目透露性情
6.从玩游戏剖析人
7.从收养的宠物了解人
8.从看书类型看人性格
9.从喜欢的音乐中了解对方
lO.从喜欢的色彩观察人
11.从收藏的物品中了解人
12.从挑选宝石中看人性格

第五章
习积于心,习惯反射显其心
1.生活琐事见人心
2.从挤牙膏的习惯看人
3.从洗浴方式看人
4.睡前习惯看性格
5.从看报的习惯看人个性
6.从打电话的习惯看人
7.信手涂鸦露性格
8.从笔迹观人性格
9.从打发时间上看人性格
10.从手机的佩带看人
11.解读抽烟的习惯
12.乘车习惯露个性
13.从驾驶习惯看性格
14.透过减压方式识别人
15.透过礼品看人

第六章
饮食养心,一日三餐探其心
1.性格不同,口味也不同
2.从常吃水果看人性格一
3.从吃鸡蛋的方式看人性格
4.从吃玉米的方式看人性格
5.从吃鱼的方式看人性格
6.从常吃的火锅分析性格
7.从吃饭习惯看人性格
8.饮酒透露个性
9.从喝茶看人性格

第七章
貌由心生,观其貌而知其心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眼皮透露出的秘密
3.下巴上蕴含的潜台词
4.从体型上判断个性
5.睡眠姿势看性情
6.从坐姿看心理
7.解读人的站姿
8.精神反映人的内心
9.透过发质看精神状态

精彩书摘

  《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
  
  (1)喜欢红色口红喜欢这种口红的女人多半活泼大方,为人热情爽朗,个性独立,充满自信,她们做事认真,稳重成熟,很受人信赖。
  (2)喜欢粉红色口红这类女性性格内向,为人温柔多情,天真烂漫,想象力比较丰富。她们对自己的朋友和爱人存在强烈的依赖心,时不时还有一些孩子气,显得不太成熟。
  喜欢粉红色口红的女性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受人影响。
  (3)喜欢珍珠色口红这样的女性对自我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热情而富有个性,性格直爽,把心事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她们不喜欢被人约束,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好奇心强,对感情不太专一,容易被异性吸引。
  (4)喜欢橘色口红这类女性理想和理智并存,有着追求完美的个性,对现实有着充分的认识。她们一般做事认真,性格外向,有着较好的自我约束力,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很独到的判断。
  喜欢橘色口红的女性在感情上很忠诚,富有奉献精神,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5)喜欢紫色口红这种女人一般个性高傲,让人难以接近,表现欲很强,渴望自己成为人群的焦点。
  喜欢紫色口红的女性内心充满热情,虚荣心很强,喜欢浓妆艳抹,常给人以冷艳孤傲的感觉。她们个性独立,做事很有主见,不容易受他人影响,对异性很有吸引力。
  (6)喜欢褐色口红这一类女性聪明理智,心机深沉,对自己充满自信,事业心强。
  他们大多都有很强的办事能力,也能够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打拼,常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喜欢褐色口红的女性成熟而冷静,似乎任何事情都在她们的意料之中。她们眼光独到,有大局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出于交际的需要,香水开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起重要角色,不仅仅是女性,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使用香水。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喜欢的香水跟其性格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1)使用清淡香水这类人的性格一般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际,话语不多,心思细腻,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着很好的忍耐力。
  习惯使用清淡香水的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富有同情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多采取配合的态度,很少有自我主张。
  (2)不使用香水这类人个性率真,对自己有着很强的信心,不喜欢被约束,偏好自然纯朴的事物。
  不使用香水的人做事干脆利落,爽快直接,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为人热情,待人大方,很受他人欢迎。
  (3)使用浓郁香水这种人性格张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充满自信,虚荣心比较强。她们个性突出,对时尚和流行的事物比较敏感,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4)使用普通香水这种人个性随和,对人真诚,善于思考,考虑问题多有独到之处,人际关系相当不错。
  ……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信息咨询越来越便捷,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方面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一切都迫切地需要我们能够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身边的人做出判断。只有了解到亲朋好友的心思,明白了领导同事下属的性格,把握住竞争对手的优点和短处,我们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也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然而,想要迅速准确地对身边某个人的性格、个性、心理等做出判断,又谈何容易?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琢磨的东西,它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要想识穿绝非易事。再加上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实也越来越复杂,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处世,表情和心情往往不一致,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识人的难度。
  识人固然很难,但并非无从下手。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的判断……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老子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想看透别人的内心,了解他人的性格,成为善于识人的智者,就应该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从细节着手。本书结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知识以及先贤哲人们的经验观点,着重从打扮、言语、行为、嗜好、习惯、饮食、形貌等7个方面出发,结合翔实的资料,大量的实践例证,对人的内在展开层层剖析,力求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对“识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生活和交往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洞察人心:从细微之处读懂情绪密码》 你是否曾想过,在与人交谈时,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嘴角不经意间的抽动、甚至是呼吸的细微变化,都可能隐藏着比言语更真实的情感?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互动,然而,我们真正能理解对方多少?有多少次,我们错失了表达善意或避免冲突的关键时机,仅仅因为我们未能读懂对方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洞察人心:从细微之处读懂情绪密码》正是为你打开这扇通往理解之门的钥匙。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表情符号,而是深入剖析人类表达情感最原始、最微妙的信号——微表情。我们将带领你踏上一段探究人类潜意识交流的旅程,让你掌握一门超越语言的沟通艺术。 一、 微表情的起源与科学基石 在深入学习如何解读微表情之前,理解其科学根源至关重要。本书将首先为你追溯微表情的演化历程。从人类远古时期生存繁衍的本能需求出发,探讨表情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工具,如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引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解释微表情产生的生理机制。例如,大脑不同区域(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在情绪产生和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在微表情出现时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出汗、血压变化)。 你将了解到,微表情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刻意为之的表演,而是大脑在接收到某种刺激后,不受意识控制的、快速的(通常持续不到半秒)生理反应。正是这种“稍纵即逝”的特性,使得微表情成为揭示个体真实情感最可靠的窗口。我们将详细介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皮质醇)如何影响情绪并进而影响面部肌肉的细微收缩,以及这些微妙变化如何与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 二、 七种基本情绪的微表情全解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七种普适性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和蔑视——的微表情进行系统、详尽的解析。我们将逐一剖析每种情绪在面部不同区域(如眼睛、眉毛、鼻子、嘴唇、脸颊)所产生的独特而细微的肌肉运动。 快乐 (Joy): 别以为只有咧嘴大笑才叫快乐。真正的快乐,往往体现在眼角细微的“鱼尾纹”以及脸颊的轻微上扬。我们将区分真诚的微笑(杜兴式微笑)和社交性的假笑,让你一眼看穿对方是否真心喜悦。你将学习如何识别眼睛周围眼轮匝肌的收缩,以及嘴角肌肉的微妙提升,这些都是快乐最真实的信号。 悲伤 (Sadness): 悲伤的表现可能不是嚎啕大哭,而是眼神的黯淡、嘴角向下牵拉,甚至眉毛内侧的轻微上扬。本书将教你辨识这些不易察觉的悲伤迹象,理解对方内心的失落与痛苦。我们会关注到眉毛内侧的“悲伤三角”区域,以及下唇轻微的颤抖,这些都是悲伤情绪的早期预警。 愤怒 (Anger): 愤怒并不总是伴随着咆哮。它可能体现在紧抿的嘴唇、微微下压的眉毛以及鼻孔的轻微扩张。我们将教你捕捉这些隐藏的愤怒信号,从而在冲突升级前做出恰当的应对。你会学会识别眉毛向眉心聚集并下压,以及眼神中的“死亡凝视”等细微之处。 恐惧 (Fear): 恐惧的表情往往非常迅速,包括眼睛的睁大、眉毛的平展上扬以及嘴唇的轻微拉伸。本书将帮助你识别这些紧张的信号,理解对方可能感受到的不安与担忧。我们将分析眼睛瞳孔的放大,以及上眼睑向上提拉,下眼睑也可能向上收紧,这些都是恐惧的典型表现。 惊讶 (Surprise): 惊讶时的表情是短暂而强烈的,包括张大的嘴巴、抬高的眉毛以及睁大的眼睛。我们将教你区分短暂的惊讶与真实的好奇,让你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反应。你会学习到眉毛的弧度提升,以及嘴唇自然张开,眼睛的黑眼珠部分被充分暴露。 厌恶 (Disgust): 厌恶的表情通常体现在鼻子皱起、上唇提起以及嘴角下压。本书将帮助你辨识这些表示排斥和反感的信号,从而理解对方的真实态度。我们会关注到鼻子两侧的“皱纹”,以及上唇的轻微提升,这些都是厌恶的明显特征。 蔑视 (Contempt): 蔑视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情绪,通常表现为嘴角一侧的轻微上扬。我们将教你识别这种表示轻视和不屑的信号,从而避免被对方的情绪所误导。这是七种基本情绪中唯一一种不对称的面部表情,其微妙之处需要细心观察。 三、 微表情解读的进阶技巧与情境应用 掌握了基本情绪的微表情后,本书将进一步拓展你的解读能力。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微表情的叠加与混合: 现实中,人们的情感往往是复杂且相互交织的。你将学习如何识别多种微表情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叠加与混合现象,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例如,一个人可能在表达惊讶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丝恐惧。 微表情与宏表情的联动: 宏表情是持续时间较长、表达更明显的情绪,而微表情则是转瞬即逝的信号。本书将教你如何将微表情与宏表情结合起来分析,从而提高解读的准确性。微表情往往是宏表情的先兆或尾声,洞察微表情能帮助我们预判对方情绪的走向。 文化差异对微表情的影响: 尽管七种基本情绪的微表情具有普适性,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表达方式和强度也会有所差异。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差异,帮助你避免误读。例如,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愤怒是不被鼓励的,因此愤怒的微表情可能更加隐蔽。 微表情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本书将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展示如何在各种情境下应用微表情解读技巧,包括: 职场沟通: 在面试、谈判、团队合作中,准确捕捉他人的情绪信号,做出更有效的沟通策略。 人际交往: 在家庭、朋友、恋爱关系中,增进彼此的理解,化解误会,建立更深厚的联结。 销售与服务: 洞察客户的需求与满意度,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教学与引导: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绪波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社交媒体与网络互动: 即使在虚拟世界,也可能捕捉到一些微小的线索,帮助你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四、 提升观察力与实践练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和测试,帮助你: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视觉化的训练,提高你对细微面部变化的感知能力。我们将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你反复练习识别不同情绪的微表情。 建立反馈机制: 鼓励你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微表情记录下来,并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照,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系。 提高解读准确性: 通过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让你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解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 伦理考量与负责任的应用 在掌握了强大的微表情解读能力的同时,本书也强调伦理的重要性。我们并非鼓励你利用这些知识去窥探他人隐私或操纵他人。相反,我们倡导负责任地运用这些技能,以增进理解、促进沟通、建立信任。理解他人的情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结语 《洞察人心:从细微之处读懂情绪密码》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指南。它将为你提供一套强大的非语言沟通工具,帮助你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再只是“听”人说话,更能“看”懂人心,真正建立起深入而有意义的联结。准备好开启你的洞察之旅,发现隐藏在每个人微表情背后的丰富情感世界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社交技巧类”书籍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入门读物,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构了人类最本能的非语言沟通机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防御性姿态”和“接纳性姿态”时的对比分析,那种细致到手臂交叉角度的探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关于一个人在感到压力时,如何不自觉地触摸颈部后方,这个动作在我最近的工作汇报中反复出现,当我意识并理解了这一点后,我立即调整了我的汇报节奏和语气,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不是让你去“操控”别人,而是让你去“理解”别人,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解码者。它所提供的视角是宏观而又微观的结合体,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瞬间,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无与伦比。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靠语言,但这本关于肢体语言的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非常生动,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聊天一样,把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讲得引人入胜。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关于“无意识的身体接触”的章节,当时我正在跟一个同事谈论一个很严肃的项目,他无意中碰了一下我的手臂,我当时就觉得他可能对我的提议有些犹豫。读完这个章节后,我才明白那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我之前完全忽略了。这本书不只是教你识别别人的小动作,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如何更好地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发现很多事情确实如书中所说。比如,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发现我一个平时很健谈的表哥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并且坐姿很封闭,我立刻意识到他可能遇到了什么心事,于是主动找了个机会单独跟他聊了聊,气氛果然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在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不再做一个“迟钝”的旁观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提升情商、改善人际关系的朋友们!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但有时候,越是注重细节,反而越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总觉得别人是不是在隐藏什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帮我厘清了那些模糊不清的社交信号。它强调的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解读公式,而是建立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概率分析,这一点让我非常信服。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性,提醒读者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套用所有情况,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态度。我曾经在一次国际商务会议上,因为对一个外国合作方的肢体动作理解有偏差而差点导致误会,如果当时我能掌握书中的知识,也许就能及时调整策略。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是那种冷静、客观的,没有过分的煽情,但每一个分析点都直击要害。它教会我如何保持一个开放但又不失警惕的观察姿态,让我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内心更加笃定,不再被表象所迷惑。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毕竟市面上关于“读心术”或者“肢体语言解读”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看了跟没看一个样。但《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这本书,真的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精准的图示,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面部微表情”的分类和解析,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比如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或者眼皮的轻微抽动,竟然能透露出如此丰富的信息。我尝试着在看电视访谈节目时,对照书中的描述去观察嘉宾的表情变化,简直就像开了“透视眼”,对主持人的提问和嘉宾的反应之间的微妙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考究,颜色和字体搭配得很舒服,阅读体验极佳。它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交流是多维度的,光听对方说了什么远远不够,你必须学会捕捉那些“泄漏”的信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宽容和深刻的认识,不再轻易地下判断,而是会多留一个心眼去观察和感受。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市场调研工作的人来说,捕捉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至关重要的。《读懂微表情里的秘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量化“不可量化信息”的绝佳工具。它摒弃了玄学色彩,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行为观察来支撑每一个论点,这对于需要严谨分析的行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眼神接触的时长与意图”的深入探讨印象深刻,它详细区分了支配性凝视、友好凝视和逃避性注视在细微之处的不同表现。我立即将书中的一些判断标准应用到我最近的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原本那些在语言上表达“满意”的受访者,他们的眼球运动和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实际上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保留意见。这本书的文字极其精准,没有丝毫的拖沓,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斟酌,确保信息的最大密度。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人类交流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