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日子

茶日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啓彰 著,李啓彰 譯
圖書標籤:
  • 生活
  • 慢生活
  • 品味
  • 文化
  • 東方美學
  • 靜心
  • 日常
  • 閱讀
  • 治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535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16098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愛茶人愛生活的人
  

  1第1本引導讀者如何以舌頭的味覺、韻的覺知、身體的體感、心靈層次等,依循序漸進方式品茶的書籍。

  2第1本以人體生理學的分析角度,將科學依據引入品茶觀念的書籍。

  3第1本將氣功的科學原理與品茶方式結閤並探討的書籍。

  4第1本介紹植物生物學(植物生長的過程和環境),與品茶息息相關的書籍。

  5第1本探討農藥殘留在身體裏有何信號産生,要如何避免喝到農藥殘留超標茶的書籍。

  6第1本將禪學中的“內觀呼吸”與品茶結閤的書籍。

  7第1本研究古代詩詞中,對於品茶方麵理解之深度的書籍。

內容簡介

    喝一口乾淨的茶,比喝一口好喝的茶來得重要!  《茶日子》作者將自己推廣茶文化多年經驗,將「喝茶」分為四大品類,有「以口品茶」,「以韻品茶」,「以身品茶」,「以心品茶」等;並將這四大類品茶從人體生理學、物理學、植物學等麵嚮切入分析,如茶進入人的身體之後其感覺會有何變化做分層說明,及大自然改變與植物互動所産生的結果與差異,同時,作者更從氣功、禪修、內觀呼吸等角度,導引茶與人之身、心、靈之間的關連與作用。  另外,在農藥泛濫使用與食品安全普遍成為消費者關切議題的現下,作者更以科學理論與實證做為依據,與讀者分享農藥殘留的茶葉該如何分辨,讓每個人都可成為對農藥、化學添加物「有所感」的個體。  作者以簡明易懂的文字道齣自己長年經驗,不管是入門或是高階程度的愛茶人,都可循序漸進體驗微妙的品茶世界,共同探索茶的奧妙。

作者簡介

  李啓彰,

  中國茶文化茶具連鎖店“岩陶”總經理

  上海復旦大學EMBA,美國聖母大學MBA,淡江大學物理係畢業。

  理科背景齣身,因緣際會踏入茶道世界,自2009年在中國大陸推廣茶文化以來,已舉辦超過百餘場的茶會與講座。近來更以“無毒飲茶”為職誌,從科學角度解密品茶,以實際行動宣傳及追求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

內頁插圖

目錄

推薦序
004 對急功近利文化的當頭棒喝王唯工
005 品賞一泡好茶,需要身心俱到陳武雄
006 天人為體,科學為用周渝
008 看得見的?一口入喉?滋味林榮國
自序
010 喝一口乾淨的茶李啓彰
016 引言 開門見茶
016 知茶境?從身而起
017 識茶趣?言茶五談
020 第一談 以口品茶
022 味覺分析―舌頭的生理構造
023 苦、甜、酸味
024 生津
025 膠質
025 澀味
026 如何以口品茶
026 口品第一式?讓茶湯在口腔內打轉
028 口品第二式?吞咽是否滑順
030 以口品茶的樂與苦
035 古詩詞與“以口品茶”
035 唐?劉言史《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036 第二談 以韻品茶
038 嗅覺分析―韻的感知層次
038 嗅覺的氣味接收
039 嗅覺空間
041 “不要問”的品茶迷思
042 呼吸與韻的關係
043 記憶的訓練
043 嗅覺記憶區
046 辨識高山韻
048 香氣與岩韻的平衡
051 層次感 拼配茶
052 如何以韻品茶
053 韻品第一式?聞香與湯香
056 韻品第二式?呼吸與層次感
057 韻品第三式?迴甘與餘韻
058 以韻品茶的樂與苦
064 古詩詞與?以韻品茶?
064 唐?庭溫筠?西陵道士茶歌?
066 唐?齊己?詠茶十二韻?
068 第三談 以身品茶
070 氣與品茶的關係
070 ?共振?是什麼
071 王唯工??氣的共振?理論
076 為何感受不到茶氣
077 茶氣的等級
081 農藥施用與品茶之間
081 農藥的檢測
082 人體的神經係統
083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084 中樞神經
085 農藥中毒
087 農藥殘留癥狀分析
090 農藥餘毒與殘留去除
091 洗茶法去農殘
092 農藥茶的二三事
093 農藥超標下的體悟
096 鎖喉
099 驚恐的鎖喉經驗
101 植物生長狀態與品茶的關係
101 植物地上與地下部分的競閤
104 植物的呼吸
105 乾旱對植物的影響
106 酸雨對植物的影響
110 如何以身品茶
110 身品第一式?涼意與甜度
111 身品第二式?高山韻
114 身品第三式?采摘過度的生息
116 品齣茶葉脈動
118 品第四式?感受茶葉乾旱或酸雨氣候
119 透過品茶感知自然訊息
120 身品第五式?焙火下的去水提香
125 品齣不同焙火的滋味
126 身品第六式?濕倉茶 脾濕
127 會鎖喉的受潮茶
128 以身品茶的樂與苦
134 古詩詞與?以身品茶?
134 唐?盧仝?七碗茶歌?
136 清?周亮工?閩茶麯?
138 由?閩茶麯?看武
140 第四談 以心品茶
142 人心與茶對坐
144 透過茶,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
144 十字路口的抉擇
148 因利誘導大自然反撲
150 國界的工業汙染
151 商人的良心
153 內觀呼吸法與品茶的關係
153 從內觀中找齣問題根本
154 內觀前的禪定練習
155 觀察呼吸
156 數息與迴拉
156 馴服野象
157 覺知力與平等心
158 練習覺知力
160 內觀在品茶的應用
162 觀齣茶人脾濕之癥
163 如何以心品茶
163 心品第一式?看,不是看到
164 心品第二式?孩子
164 心品第三式?破除完美
165 心品第四式?隨心所欲不逾矩
165 心品第五式?活在當下
166 心品第六式?未知
167 心品第七式?茶如其人
168 心品第八式?化學添加與茶氣正邪
169 心品第九式?老茶範例分享
169 可打齣太極的優質老茶
170 灌入能量的極品百年茶
170 能返璞歸真的坐禪茶
171 心品第十式?以心入茶
171 心高氣傲的茶
172 與大自然共舞的茶
174 以心品茶的樂與苦
178 古詩詞與?以心品茶?
178 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180 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184 第五談 ?寂(WABISABI)
186 日本茶道精髓
186 枝末細微處發現美
187 靜謐低調中體驗美
188 日本茶道的濫觴
190 日本茶聖韆利休的改革
193 利休七則
194 一期一會一感動
195 精闢嚴苛的日本茶道
198 以?寂為名的三項追求
198 自然
199 大同山茶園
201 名間有機茶園
205 殘缺美
208 養身先養心
208 身體十二官
210 身體、情緒、心的三位一體
211 覺知力與平等心
214 茶境 一杯茶的大同世界

精彩書摘

  難得看到一本談“茶”的書,能寫得如此妙趣橫生,無一冗筆,引領普羅大眾窺探茶湯一口入喉,在“口、韻、身、心”共蕩的美妙。  啓彰是美國聖母大學MBA,上海復旦大學EMBA,現在是岩陶總經理。以他的金融學識、經曆,嚮來接的都是大型案子。當初爭取做陶作坊的客戶,我心裏其實很訝異。幾次相處後,麵對一個剛接觸茶産業四年,如此用功、用心的茶人,我入行三十年,仍感到佩服。  “隻接觸四年,竟然就要寫這樣的書。”這是我收到初稿的第一個想法。一般寫茶的書,多半談的是精緻茶席、茶産區分布或産業。少有人願意密集嘗試、研究演繹,試著為大眾理齣一套,在每個人身、心上都有跡可循的方法係統。啓彰在兩岸,四處找場閤學習喝茶、嚮人討教,像神農嘗百草,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嘗到頭來,茶湯是發一次芽、二次芽、生態環境及是不是有農藥……竟然都喝得齣來。經過四年不斷嘗試,他的身體已能和茶、大自然頻率同步。這是一條不簡單的修行路。人的身心靈像一颱收音機,可以通過修行或用心,調整頻率與植物、大地同步。那樣的頻率,就彌漫在你我之間,人人都有機會通過喝一杯茶,和植物的成長史産生連接,依著各自努力的方嚮,遇見那份頓悟、狂喜。  任何一種消費行為,都有“物以稀為貴”的怪誕現象,茶也不例外。  2013年深圳茶會上,我有幸喝瞭三泡老茶——颱灣烏龍茶、岩茶、黑茶。每個人喝的瞬間,都是感動。但拿起這些茶葉底來看,都不是人們偏好的“嫩葉”。  若我們愛這片大地,是不是要懂得放下追逐“純”、“稀有”的痛快,是不是該物盡其用,站在中庸之道、自然調閤的基礎,做閤理的資源分配?産業裏若存在“稀有”迷思,一韆片葉子,嫩芽可能隻有五十片可用,九百五十片就要這樣浪費瞭。如果一罐茶裏頭能將葉、中等葉、粗老葉作適當的調配,讓專業人士調閤齣全方位的質量,關照全方位的生態,茶産業纔能更長久,大地纔能持續美好。像是7542茶品,也是一種配方。時至今日,我們不認為這樣的調配是罪過,反而是茶經典的代名詞,正因其掌握瞭順應自然的道理。梵高不用最貴的顔料,畢加索也不見得用最好的畫布。能把一般的原料物盡其用,混閤成安全、高水平的作品,那就是藝術。啓彰在文中顯露的愛茶、愛生態之心,平實的字句每每帶人進入形上的體悟。  從零開始,啓彰擁抱自己的一無所知,到瞭第二、第三、第四年,逐漸能放眼大眾,聆聽自然,展現大愛,朝初衷持續精進,告訴大傢如何“放心喝茶”。對茶,他已是無可救藥的投入。我想,一定還有好幾個年頭要繼續前進,這是我們的福氣。  ……

前言/序言


《星際迴響:失落文明的碎片》 內容簡介 在群星的彼端,人類文明的火種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是一場緩慢而深遠的熵增,侵蝕著星際聯邦賴以生存的科技基石與文化認同。聯邦曆三四五二年,被稱為“大寂靜”的現象開始在銀河係邊緣擴散:遠距離通訊中斷,關鍵的量子糾纏節點失效,曾經支撐星際航行的麯率引擎也變得時靈時不靈。世界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按下瞭靜音鍵,曾經喧囂的宇宙迴到瞭它亙古的沉默。 本書的故事,聚焦於一艘被派遣至“幽靈星域”的勘探飛船——“漫遊者號”。幽靈星域,是聯邦早期探索時遺失的一塊區域,被認為充滿瞭未知的危險和不穩定的時空結構。然而,新的數據模型顯示,大寂靜的源頭可能就隱藏在那片被遺忘的星海深處。 船長凱拉·維恩,一位在軍事學院以冷靜和近乎偏執的邏輯著稱的女性指揮官,接到瞭一個幾乎等同於“有去無迴”的任務:找到“先行者”留下的可能綫索。先行者,是比人類更早齣現在銀河係,並在數萬年前神秘消失的超級文明。他們的技術,特彆是他們對宇宙基本規律的理解,被認為是解開當前危機的唯一鑰匙。 “漫遊者號”的船員構成極具代錶性: 亞曆剋斯·雷諾茲,首席語言學傢兼符號破譯專傢。他癡迷於分析那些在宇宙中隨機齣現的、無法解釋的幾何圖案。雷諾茲堅信,這些圖案並非自然現象,而是先行者留下的加密信息,一種超越瞭語言和數學的“宇宙語法”。他帶著一套自製的、基於亞原子振動的破譯設備登船,他的目標是解讀齣第一個完整的先行者詞匯。 伊萊亞斯·索倫,理論物理學傢,聯邦“反熵能”研究的領軍人物。索倫對先行者的能源理論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狂熱。他認為先行者掌握瞭一種能夠逆轉局部時空熱力學定律的“奇點約束技術”,正是這種技術可以修復大寂靜對信息流的破壞。但他的理論過於激進,常被主流科學界斥為僞科學。 莉婭·姆巴佩,生物工程與環境適應專傢。她的主要任務是分析幽靈星域的生態係統——如果那裏還有生態係統可言。莉婭對先行者在其他星球上留下的有機遺跡尤其感興趣,她懷疑先行者並非單純地“消失”瞭,而是以一種我們無法識彆的形式“轉化”瞭自身。 飛船進入幽靈星域,景象令人窒息。恒星的光芒在這裏顯得黯淡無力,仿佛被某種巨大的吸收體吞噬。他們的麯率引擎開始頻繁失靈,每一次跳躍都伴隨著劇烈的空間扭麯,船體結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在一次近乎緻命的躍遷後,“漫遊者號”被拋入瞭一個未知的、充斥著紫色星雲的區域。在這裏,他們發現瞭第一件確鑿的先行者遺跡:一座漂浮在真空中的巨大結構體,它並非由金屬或岩石構成,而像是某種凝固的光綫,散發齣低沉的、規律的脈衝。 雷諾茲立即開始工作。他發現,這些脈衝並非隨機信號,而是對應著他多年前推測的“宇宙語法”中的特定結構。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發射器,而是一個宏大的、跨越瞭數萬年的交互式教學模塊。 隨著破譯的深入,船員們開始經曆奇異的“記憶迴響”。他們不再隻是接收信息,而是仿佛在體驗先行者的視角。凱拉開始理解先行者文明衰亡的原因——那並非源於外敵入侵或內部戰爭,而是源於他們對“存在”本身的過度探索,一種超越瞭他們自身認知框架的“真理溢齣”。 索倫則在結構體中找到瞭他夢寐以求的“約束場發生器”的藍圖。然而,他很快發現,先行者並未將這種技術用於能源,而是用於自我隔離。他們看到瞭某個未來,一個更恐怖的宇宙尺度威脅,並選擇將自己文明的絕大部分信息和存在形式,封裝並“凍結”在時空結構中,等待一個被他們定義的“閤適時機”的繼承者。 大寂靜,並非是聯邦科技的衰退,而是先行者“休眠係統”的無意間乾擾。聯邦的量子網絡,意外地觸碰到瞭先行者為瞭自我保護而設置的邊界。 故事的高潮在於,船員們必須做齣抉擇:是激活先行者留下的隔離裝置,強行阻止大寂靜的擴散,但同時也可能永久切斷人類文明與星係核心的聯係;還是冒險利用索倫破譯的部分“約束技術”,嘗試重新構建聯邦的網絡,但這樣做會完全暴露在先行者所警惕的那個未知威脅之下。 凱拉最終做齣的決定,不僅關乎“漫遊者號”的生死,更關乎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的定位——是成為一個警惕的繼承者,還是一個魯莽的探索者。本書的敘事在宏大的宇宙尺度與細微的個體心理掙紮之間不斷切換,探討瞭知識的極限、文明的責任,以及麵對無法理解的“超越性”時,人類應有的謙卑與勇氣。最終的結局,指嚮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勝利或失敗,而是一個關於選擇延續的形態的深刻命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被《茶日子》這本書深深吸引瞭。它沒有復雜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作者以一種極其舒緩的節奏,描繪著她與茶的日常。我總覺得,真正美好的生活,就藏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裏。她筆下的“茶日子”,不僅僅是關於喝茶,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她能夠從一片茶葉,一次衝泡中,感受到四季的變化,人生的起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段落,作者在描寫特定季節裏的茶事,比如春天新茶的鮮嫩,夏天冰鎮茶的清爽,鞦天紅茶的醇厚,鼕天熱茶的暖意。這些描寫,不僅生動形象,更讓我聯想到瞭自己生活中與這些時節相關的飲茶記憶。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暫時遠離瞭外界的喧囂,沉浸在一種寜靜而美好的氛圍中。它教會我,即使生活有壓力,也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當下,去感受生命中的小確幸。

評分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小事”。《茶日子》這本書,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挖掘齣瞭無限的意趣。作者通過與“茶”的連接,展現瞭一種知足常樂、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學。書中的文字,讀起來非常舒服,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就像和一位老朋友在午後閑聊,對方娓娓道來,你靜靜聆聽。我特彆喜歡她描述泡茶時的那種專注和儀式感,仿佛每一個動作都充滿瞭愛意和敬意。這不僅僅是對待一杯茶的態度,更是對待生活本身的一種態度。她將茶的品味,與人生的感悟巧妙地結閤,讓我每次讀到某個段落,都會産生一種“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看瞭會立刻變得如何如何的書,它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開始關注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美好。它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其中的甘甜。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朋友安利瞭,一直好奇是什麼樣的“茶日子”,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沉靜的氣息,淡淡的色彩,細緻的紋理,似乎就能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茶香。第一頁就被作者那看似隨筆卻又飽含深情的文字所吸引,仿佛走進瞭另一個悠閑的次元。她對茶的描寫,不僅僅是口感、香氣的分析,更多的是茶在生活中的角色,是清晨醒來的一杯,是午後小憩的陪伴,是與友人閑談的媒介。我尤其喜歡其中一段描寫,作者在窗邊,看著雨絲落下,手中握著一杯熱氣騰騰的普洱,那畫麵感實在太強瞭,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瞭自己某個下雨天,同樣在窗邊,一杯清茶,一份寜靜。書中的段落很短,像是散落的珍珠,卻又串聯起瞭一種生活態度。我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細節的關注,以及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去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慢時光。讀這本書,不像是在閱讀,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一次精神的放鬆。那些關於茶的感悟,其實也滲透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讓人在不經意間,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評分

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在喧囂中找到片刻安寜的書,偶然間看到瞭《茶日子》,名字就透著一股禪意和閑適,像是夏日午後的一縷清風。翻開書頁,立刻就被那種輕柔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所打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溫婉,她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間。書中對“茶”的描繪,更像是一種儀式感,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對於每一次泡茶,每一次品飲的鄭重其事,那不僅僅是對身體的慰藉,更是對心靈的滋養。她將茶與自然、與季節、與情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詩意的空間,耳朵裏是潺潺流水聲,鼻腔裏是淡淡茶香,心中是平和與喜悅。其中有幾個關於茶與友誼的段落,寫得尤其真摯,讓我迴憶起和朋友們一起喝茶聊天的場景,那種無言的默契和溫暖,仿佛又重現眼前。這本書讓我明白,生活的美,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點滴的積纍,在於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評分

我是一個對生活有追求的人,總覺得日常瑣碎中藏著大智慧,而《茶日子》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擁有一種“慢下來”的能力,並且她把這種能力通過文字傳遞給瞭讀者。她描繪的那些“茶日子”,不是說一定要喝多少昂貴的茶葉,也不是說一定要有多麼講究的茶具,而是那種在忙碌之餘,願意為自己留齣一點時間,用一杯茶來安撫內心的浮躁。我特彆欣賞她對待“茶”的態度,裏麵不隻是關於衝泡的技巧,更多的是關於一種心境的培養。讀著讀著,我仿佛也跟著她一起,坐在窗邊,聽著細雨滴答,感受著手中茶杯的溫度,讓思緒隨著裊裊茶香一同飄遠。書中沒有生硬的說教,也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分享著她與茶相遇的點點滴滴。那些場景,那些感悟,都像是生活中無聲的提醒,告訴我們,即使身處塵世,也可以擁有一份內心的寜靜與從容。這本書,就像是一劑溫柔的良藥,能夠撫平生活帶給我們的疲憊和焦慮。

評分

瞭解茶文化,看看書本

評分

很不錯,朋友很喜歡

評分

在京東買書真的很劃算,很便宜,而且送貨快,物美價廉,現在逛京東已經超過瞭逛某寶。

評分

質量真的不好,裏麵都是散的,一翻就掉頁,醉瞭

評分

不錯

評分

贊贊贊 感覺很不錯 包裝 質量 發貨都不錯 內容喜歡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裝幀和設計美觀,閑暇看看怡心怡情。

評分

茶友推薦的 你值得擁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