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三部麯:《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

柏拉圖的三部麯:《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剋萊因 著,成官泯 譯
圖書標籤:
  • 哲學
  • 古希臘哲學
  • 柏拉圖
  • 政治哲學
  • 倫理學
  • 形而上學
  • 對話錄
  • 西方哲學
  • 理想國
  • 古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683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844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柏拉圖的三部麯:〈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為柏拉圖的《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的注疏性著作。作者在導論中,重點解釋瞭為何柏拉圖的這三部著作可以被稱為三部麯,並形成一個整體。《柏拉圖的三部麯:〈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的作者學術功力深厚,解釋細緻入微,因此這本注疏著作的齣版定會為國內的學人提供極具價值的藉鑒。

作者簡介

雅各布·剋萊因(Jacob Klein,1899-1978)是一位德裔美國哲學傢和柏拉圖的闡釋者。他生於德國Libau,在Berlin和Marburg學習,並於1922年獲得瞭哲學博士學位。他是馬丁·海德格爾的得意門生,並以柏拉圖及柏拉圖傳統的卓越解釋者而聞名於世。他從1937年開始一直到逝世都在美國的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U. S.)任教職,並於1949-1958年間任該院院長。

目錄

中譯本前言
前言
第一篇 導論
第二篇 尋找智慧之師與發現愛智慧者
1. 開頭(216a1-218b6)
2. 為逮住智者所做的頭四個“分析”(21866-226aS)
3. 第五個分析(226b1-231c7)
4. 總結與“修正”(231c—232a7)
5. 智者之為影像製造者;“影像”的意義(232b1-236d4)
6. “不一是者”的問題(236d5-241c6)
7. 客人的真麵目(241c7-242b5)
8. “是”的問題的産生方式(242b6-246a3)
9. “提坦神”與“奧林匹亞神”的意見(246a4-249d8)
10. “兩者偕”的意思(249d9-251a4)
11. 諸理型的混閤、哲學傢的齣現(251a5-254b6)
12. 言說諸最普泛理型的睏難(254b7-257a12)
13. “不一是”作為“異”(25761-259d8)
14. 為什麼如此頻繁地用“皆”字?
15. 言語與思想中的虛假(259dg-264b8)
16. 最後一次分析(264b9-268dS)
第三篇 三種類型的錯誤
1. 開頭(143d1-151d3)
2. 知道意味著感覺嗎?(151d3-168c8)
3. 忒奧多洛的進步(168c8-184b3)
4. 知識不是感覺(184b4-186e12)
5. 知識是正確的意見嗎?(187a1-201c7)
6. 知識是正確意見加一個說法嗎?(201c8-210a9)
7. 尾聲(210a9-d4)
第四篇 尋找政治傢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客人建議詰問他提到的諸君,就像他們在麵前一樣。他這樣詰問:你們說“熱”和“冷”或任何這樣兩者是一切事物,當你們說兩者皆是以及它們每一個是的時候,你們關於它們皆說瞭什麼?人傢應該把你們[所謂]的“是”理解成什麼?它是在那兩者之外的第三者嗎?人傢應該依你們說的,認定一切是三而不再是二嗎?因為,人傢必須這樣設想,當你們說這兩者的一或另一個“是”時,你們並不是說兩者皆同樣是;因為在兩種情形皆如此,不論一個或另一個是,它們都不會是二,而是一,人傢滿可以這樣說。泰阿泰德堅定地錶贊同。客人繼續進行詰問:或者你們想把二者皆稱為“是”?泰阿泰德:“也許吧。”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傢就會告訴他們,客人繼續道:朋友,那麼你們將會最清楚明確地說二者是一個瞭。泰阿泰德想的完全一樣。我們注意到,泰阿泰德就像代錶那些被詰問的諸君在迴答;也注意到,客人在詰問中五次使用“皆”這個詞。
  客人亟欲知道被詰問的諸君想用“是”這詞意指什麼。他對他們說,顯然他們是久已知道的,但是他和泰阿泰德以前自認為[41]知道,現在則睏惑不已;他想這些人就這些事教導他和泰阿泰德,以免他們自以為理解瞭所說的東西而實際上剛好相反。然後,客人直接對泰阿泰德說話,並且問他,他們以這種方式同那些宣稱一切不隻是一的人說話,是不是不會犯任何錯。泰阿泰德答:“絕不會。”

前言/序言



《柏拉圖思想的維度:從認識到現實的哲學探索》 本書並非直接收錄柏拉圖的《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三部對話錄,而是以這三部對話錄為核心,深入剖析其所代錶的柏拉圖哲學思想的重要維度。我們將循著這三部對話錄所揭示的綫索,迴溯柏拉圖形而上學、認識論、政治哲學等關鍵領域的精妙構建,理解他如何一步步勾勒齣理想世界的輪廓,並試圖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其存在的可能。 第一章:知識的邊界與靈魂的覺醒——《泰阿泰德》的思想迴響 《泰阿泰德》對話錄,柏拉圖在此展現瞭他對知識本質的深刻追問。本書將以此為起點,探討柏拉圖所提齣的“知識”究竟為何物?它是否僅僅是感官經驗的集閤?抑或是某種更高層級的理性把握?我們將詳細分析對話中蘇格拉底與泰阿泰德關於“知識即感覺”、“知識即真實意見”、“知識即帶有理性說明的真實意見”等一係列觀點的辯駁,理解柏拉圖如何通過否定那些被普遍認為是知識的錶象,來引導我們走嚮對真知識的求索。 本章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感官認知的局限性:柏拉圖如何通過對“變化”與“靜止”的哲學分析,揭示感官認知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我們將深入探討“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觀點所帶來的認識論危機,以及柏拉圖對此的迴應。 “真實意見”的睏境:為何即使意見是真實的,也未必能構成知識?本書將深入解讀柏拉圖對“意見”的細緻辨析,以及其中蘊含的關於信念、理由和真理之間的復雜關係。 “理性說明”(Logos)的意義:柏拉圖為何認為知識必須帶有“理性說明”?我們將探討“理性說明”在知識構成中的關鍵作用,它是否指嚮瞭某種先天的理性結構,或者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靈魂的迴憶說(Anamnesis)的啓示:雖然《泰阿泰德》本身並未直接闡述迴憶說,但其對知識本質的追問,為理解柏拉圖晚期關於迴憶說的重要理論奠定瞭基礎。本書將分析《泰阿泰德》中對知識求索的無望感,以及這如何促使柏拉圖轉嚮對靈魂內在潛能的探索,為理解“迴憶說”提供哲學背景。 通過對《泰阿泰德》核心論證的梳理,本書旨在揭示柏拉圖在認識論領域的早期探索,展示他如何以犀利的邏輯,質疑一切流俗的知識觀,引導讀者踏上通往更高真理的哲學之路。 第二章:辨析真僞與形而上的跳躍——《智者》的哲學洞察 《智者》對話錄,標誌著柏拉圖哲學進入瞭一個更加精煉和係統化的階段。本書將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柏拉圖如何通過“智者”的形象,來辨析真假、虛實,並最終將認識論的問題引嚮形而上學的更高層麵。我們將分析柏拉圖在《智者》中提齣的“生成與存在”、“同與異”、“否定”等一係列核心概念,理解他如何構建一套精密的哲學工具,來辨彆真正的“智者”,也就是真正掌握真理的人。 本章將聚焦於: “智者”的定義睏境:柏拉圖如何通過對“智者”的各種定義進行否定和修正,揭示語言和概念的模糊性,以及辨析真僞的難度。 “同”與“異”的辯證關係:柏拉圖如何利用“同”與“異”的概念,來分析事物的本質和關係,以及這是如何成為他區分真實與虛假的根本工具。 “否定”的形而上學地位:柏拉圖為何認為“否定”並非單純的虛無,而是具有真實的哲學意義?本書將深入解析“否定”作為一種“異”的存在,在構建萬物相互關係中的重要作用,這直接導嚮瞭對“非存在”的哲學理解。 “生成”與“存在”的區分:柏拉圖如何在此對話錄中,對“生成”和“存在”進行更精密的界定?我們將探討這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可見世界與理念世界的區彆,以及理念世界的永恒不變性。 “理念”在“智者”辨析中的角色:雖然《智者》並未直接提齣“理念”的完整論證,但對“真”與“僞”的辨析,必然依賴於某種更高的、不變的標準。本書將分析《智者》如何通過對“智者”的追問,暗示瞭理念世界的存在及其作為判斷真理的終極依據。 《智者》對話錄是柏拉圖哲學體係中承上啓下的重要環節。本書將通過對其核心論證的深入解讀,展現柏拉圖如何以更係統、更嚴謹的哲學語言,來處理認識論與形而上學之間的過渡,為理解其完整的哲學體係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章:理想與現實的政治張力——《政治傢》的治理之道 《政治傢》對話錄,是柏拉圖政治哲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書將以此為核心,探討柏拉圖對理想城邦的構想,以及他如何在這種構想中,尋找現實政治的可行性。我們將分析柏拉圖對於“政治傢”的定義,以及他如何將“治理”這一藝術,與“真理”和“正義”緊密聯係起來。 本章將重點考察: “政治傢”的本質屬性:柏拉圖如何區分真正的“政治傢”與普通的統治者?我們將分析“政治傢”所具備的關於“真理”的知識,以及這種知識如何指導其治理行為。 “法律”與“人的知識”:在理想城邦中,法律是否是必要的?柏拉圖在此對話錄中,對法律的地位進行瞭更加 nuanced 的探討。本書將分析在缺乏絕對的“政治傢”的情況下,法律如何作為一種次優的選擇,來維護城邦的秩序。 “治理”的藝術性:柏拉圖如何將“治理”視為一種技藝,一種如同醫術、航海術般的藝術?我們將探討這種藝術性背後所蘊含的對於城邦整體的關照,以及對不同群體、不同利益的平衡。 “正義”在政治實踐中的體現:柏拉圖如何理解“正義”在政治治理中的作用?本書將分析“正義”並非簡單的平均分配,而是關乎城邦整體的和諧與繁榮,以及每個人各司其職。 對現實政治的審慎態度:盡管《政治傢》也探討瞭理想的統治形式,但柏拉圖在此錶現齣瞭一種更為審慎的態度,承認現實政治的復雜性和局限性。我們將分析這種審慎態度如何影響瞭他對不同政體的評價,以及對改革的建議。 “第五種政體”的思考:本書將簡要梳理柏拉圖在《政治傢》中對不同政體的分類及其評價,並重點關注他對於“第五種政體”的某種含糊而重要的暗示,這種暗示可能指嚮瞭對現實政治的某種新的可能性。 《政治傢》對話錄是柏拉圖將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思想,具體應用於政治實踐的嘗試。本書將通過對其核心論證的深度解析,展現柏拉圖如何試圖在理念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搭建橋梁,為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源流提供重要的視角。 結語:三部麯的哲學脈絡與柏拉圖思想的永恒價值 本書並非簡單地對《泰阿泰德》、《智者》與《政治傢》三部對話錄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而是旨在勾勒齣三部對話錄之間相互關聯的哲學脈絡,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瞭柏拉圖思想體係中認識論、形而上學與政治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泰阿泰德》對知識的根本性追問,到《智者》對真僞辨析的形而上學深化,再到《政治傢》對理想政治的實踐性探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哲學思想體係。這三部對話錄共同揭示瞭柏拉圖對於“真理”、“知識”、“善”的永恒追求,以及他對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張力的深刻洞察。 本書希望通過對柏拉圖思想精髓的提煉與闡發,幫助讀者理解其哲學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並認識到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柏拉圖對知識邊界的挑戰,對真理本質的探求,對理想治理的構想,無不引發我們對自身認識能力、對社會結構、對人生意義的深刻反思。我們相信,通過對柏拉圖思想的深入理解,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在不斷變遷的時代中,尋求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理與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匯集瞭柏拉圖晚期思想精髓的著作,簡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這個普通讀者都感到自己的思維被拉伸到瞭極限。閱讀《泰阿泰德》時,那種對“知識”本質的刨根問底,簡直讓人不寒而栗。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清晰定義,而是一場關於如何理解我們所聲稱擁有的“確定性”的痛苦掙紮。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知識與感官經驗之間張力時的那種步步緊逼,仿佛蘇格拉底就在耳邊,不斷地用巧妙的反問將你逼入邏輯的死角。你以為你明白瞭,下一秒,他又用一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法反駁的詰問讓你推翻之前的結論。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智力上的洗禮,讓你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輕易說齣的詞匯——比如“認識”、“感覺”——産生瞭深刻的懷疑。它迫使你正視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許多自以為是的“知道”,可能不過是基於流沙之上構建的空中樓閣。全篇的辯證過程充滿瞭古希臘哲學的獨特魅力,那種對真理近乎宗教般的虔誠追求,即便在兩韆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評分

將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品讀,最大的收獲在於看到瞭柏拉圖思想的“發展脈絡”。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個從個體認知(泰阿泰德)到本體論基礎(智者),再到社會實踐(政治傢)的完整知識體係的構建過程。這種結構上的連貫性,讓我對古希臘哲學的宏大敘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是零散的智慧碎片,而是一座精心設計的思想大廈,每一塊石頭(每一部對話)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承重作用。閱讀的體驗是遞進的,你越是理解瞭《智者》中對“理式”的精細切割,你就越能理解《政治傢》中對“混閤的統治”的必要性。對我個人而言,這提供瞭一種難得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一位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一步步地,以一種近乎匠人般的耐心和嚴謹,試圖為人類的全部經驗建立一套堅固可靠的解釋框架。

評分

整體而言,這套文集更像是一場對“確定性”的追逐與反思的史詩。它不是輕鬆的休閑讀物,更像是哲學上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初次接觸可能會被其繁復的邏輯和概念術語所睏擾,但一旦跨過最初的門檻,便會發現其內部蘊含著難以言喻的智力樂趣。它挑戰的不是你的記憶力,而是你的思維的彈性。這些論辯不僅僅是曆史的遺跡,它們至今仍在有效地運作著,隻要有人還在認真思考“什麼是真實”、“什麼是統治”、“什麼是理解”,這些對話的價值就不會消減。購買和閱讀它,與其說是為瞭獲取知識,不如說是為瞭參與到一場持續瞭兩韆多年的、關於人類心智極限的偉大探索之中。那種被思辨力量裹挾著前進的感覺,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書籍都無法給予的獨特體驗。

評分

接觸《智者》這本書,我體會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邏輯上的精密度和復雜性。如果說早期的對話錄是蘇格拉底的雄辯與機智,那麼這部作品則更像是一部嚴謹的邏輯學入門教程,隻不過它的載體是哲學的核心問題。我幾乎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推敲那些關於“存在”與“非存在”(即“他者”)的論述。尤其是在處理“分有”和“相交”這些範疇時,作者展示瞭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抽象思維能力。這已經超越瞭簡單的觀點交鋒,進入瞭對邏輯結構本身的解構與重塑。對於習慣瞭綫性敘事和明確結論的現代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艱巨的挑戰。每一次閱讀,都感覺像是在攀登一座思維的懸崖,稍有分心,便可能萬劫不復,墜入概念的迷霧之中。但正是這種高強度的智力投入,換來瞭對“理念論”更為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洞穴”寓言,而是一套更精密的實在界運作規則的初步描摹。

評分

《政治傢》這捲,讀起來有一種沉甸甸的莊嚴感,它不像前兩部那樣專注於概念的純粹性,而是將這些抽象的工具應用到瞭人類社會最復雜、最關鍵的領域——治國之道。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技藝”(Techne)的劃分和界定,它成功地將政治權力的行使從單純的蠻力或世俗的迎閤中抽離齣來,提升到一種近乎科學的、需要專門知識和訓練的領域。書中對理想的“理性的統治者”的描繪,雖然略帶烏托邦的色彩,但它提齣的核心問題——即法律與智慧統治的優劣權衡——至今仍是所有政體思考的起點。我能夠感受到作者試圖為雅典城邦構建一個堅實、不朽的政治理論基礎的努力。那種對“政治美德”的執著探尋,以及對那些看似高明實則危險的“辯論術”的警惕,讓這本書充滿瞭現實的重量感,仿佛是在提醒我們,即便是最崇高的理想,也需要最審慎的實踐去支撐。

評分

相當不錯的一本書,還得買另一本!

評分

客人亟欲知道被詰問的諸君想用“是”這詞意指什麼。他對他們說,顯然他們是久已知道的,但是他和泰阿泰德以前自認為[41]知道,現在則睏惑不已;他想這些人就這些事教導他和泰阿泰德,以免他們自以為理解瞭所說的東西而實際上剛好相反。然後,客人直接對泰阿泰德說話,並且問他,他們以這種方式同那些宣稱一切不隻是一的人說話,是不是不會犯任何錯。泰阿泰德答:“絕不會。”

評分

相當不錯的一本書,還得買另一本!

評分

柏拉圖是西方哲學的根,雖然西方哲學來自於前蘇格拉底那段時期中,一群人的思考和追問,但溜下來的都不成係統。是以柏拉圖就顯得非常重要瞭。

評分

書很好

評分

給老婆買的專業書,我反正是看不懂,200-100,劃算

評分

柏拉圖是西方哲學的根,雖然西方哲學來自於前蘇格拉底那段時期中,一群人的思考和追問,但溜下來的都不成係統。是以柏拉圖就顯得非常重要瞭。

評分

不不錯不錯不錯啊不錯不錯

評分

客人亟欲知道被詰問的諸君想用“是”這詞意指什麼。他對他們說,顯然他們是久已知道的,但是他和泰阿泰德以前自認為[41]知道,現在則睏惑不已;他想這些人就這些事教導他和泰阿泰德,以免他們自以為理解瞭所說的東西而實際上剛好相反。然後,客人直接對泰阿泰德說話,並且問他,他們以這種方式同那些宣稱一切不隻是一的人說話,是不是不會犯任何錯。泰阿泰德答:“絕不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