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

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燕丹,楊傢輝 著
圖書標籤:
  • 智力障礙
  • 適應體育
  • 體育教學
  • 康復醫學
  • 特殊教育
  • 運動訓練
  • 理論研究
  • 實踐指導
  • 殘疾人運動
  • 健康促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5030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829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體育教學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頁數:26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特殊教育及特殊體育專業大學生、特教學校教師、康復托養機構教師及工作人員、智力障礙親屬、、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專業誌願者、社區工作者等。
《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適用於智力障礙學生親友、各級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托養機構及社區的康復指導師、殘疾人體育指導員等。同樣適用於高校特殊教育或特殊體育專業本科學生輔修,對於適應體育方嚮研究生開展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研究也有很好的助益。

內容簡介

《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共分為十三章,前四章內容主要介紹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幫助讀者認識智力障礙;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內容特彆針對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特奧運動、遊戲、舞蹈和水中運動等重點項目,考量智障學生年齡特點,動作發展、動作技能錶現、體適能等方麵,介紹相關實際操作方法;第十三章及附錄內容主要以教案和特奧融閤活動方案展示的形式,開展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智力障礙概述001
第一節研究背景001
一、近年國傢齣颱係列政策提升智障人士的社會地位002
二、公平正義的社會呼喚智障人群社會參與003
三、體育運動是智障人群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003
第二節認識智力障礙004
一、智力障礙的定義004
二、智力障礙的分類005
三、智力障礙的成因007
四、智力障礙的特點009
第二章適應體育理論基礎013
第一節適應體育的概念、曆史沿革013
一、適應體育的定義及概念的解析013
二、適應體育的曆史沿革015
第二節適應體育的定位017
一、我國適應體育學科定位模糊017
二、對適應體育學科定位的分析018
第三節適應體育的意義018
一、對智障群體自身的意義019
二、對智障群體親友的意義021
三、對社會的意義021
四、對教育事業的意義021
第四節適應體育的基本理念022
一、一般體育與適應體育的差異022
二、適應體育的重要理念022
第五節適應體育的內容025
一、學校適應體育025
二、競技適應體育027
三、休閑適應體育029
第六節適應體育的知識支撐029
一、適應體育是跨科際整閤的學科029
二、適應體育課程和專業030
三、適應體育理論研究領域031
第七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的研究進展033
一、國內外智力障礙體育教育研究的比較033
二、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的研究述評034
三、未來適應體育的研究方嚮035
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

第三章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設計036
第一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的理論知識036
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的目的和任務036
二、適應體育活動設計的知識基礎037
三、適應體育的服務傳輸係統038
四、適應體育活動設計前要考慮的因素038
第二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的設計理念與原則039
一、適應體育活動的設計理念039
二、適應體育教學活動的原則040
三、指導適應體育運動時應注意的事項042
第三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的類型043
一、體適能活動043
二、適應性舞蹈活動044
三、適應水中運動044
四、適應性遊戲044
五、特奧項目045
第四節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活動指導策略045
一、適應體育活動指導策略的重要性045
二、適應體育活動指導策略的種類046
第四章智力障礙者體育運動中的應急救護051
第一節智力障礙者運動損傷概述051
一、運動損傷的分類051
二、智力障礙者運動損傷的特點052
三、運動損傷的原因052
四、運動損傷的預防053
第二節智力障礙者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流程053
一、擦傷054
二、刺傷054
三、拉傷055
四、踝關節扭傷055
五、腦震蕩055
六、運動性低血糖056
七、肌肉痙攣056
八、癲癇057
第三節常用的急救操作技能058
一、包紮法058
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壓法060
第五章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概述063
第一節體適能概述063
一、體適能定義063
二、體適能要素063
三、智障人群體適能概況064
第二節體適能評量064
一、評量基礎064
二、身體成分評量066
三、心肺耐力評量068
四、柔軟度評量069
五、肌肉力量與耐力評量071
六、解讀評量結果073
第三節智力障礙體適能鍛煉074
一、參加體適能鍛煉的理念074
二、提高體適能的途徑074
三、體適能鍛煉建議075
第六章智力障礙嬰幼兒體適能活動076
第一節智力障礙嬰幼兒基本特點076
一、智力障礙嬰幼兒的診斷與評估076
二、智力障礙嬰幼兒心理與認知特點077
三、嬰幼兒動作發展特點079
第二節智力障礙嬰幼兒體適能活動概述080
一、智力障礙嬰幼兒體適能活動目標080
二、智力障礙嬰幼兒體適能活動內容推薦083
第三節智力障礙嬰幼兒適應體育指導085
一、指導者的角色與任務085
二、指導原則086
三、指導策略087
四、注意事項088
第七章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090
第一節青少年期智力障礙基本特點090
一、青少年期智力障礙年齡段劃分090
二、青少年期智力障礙心理與行為特點090
三、青少年期智力障礙動作發展特點091
四、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的意義092
第二節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概述093
一、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類型093
二、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內容推薦093
第三節青少年期智力障礙適應體育指導097
一、指導原則097
二、指導策略098
第八章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100
第一節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的理論基礎100
一、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概述100
二、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設計理念與原則103
第二節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指導105
一、成年智力障礙體適能活動課程設計105
二、體適能課教學內容108
三、體適能課教學方法109
四、教學評價110
第三節成年智障體適能活動內容介紹110
一、快樂運動基礎篇111
二、手臂力量提高篇111
三、平衡能力訓練篇113
第四節成年智障人士體適能活動指導策略114
一、體適能指導的教學策略114
二、體適能活動中的注意事項115
第九章智力障礙特奧運動項目指導117
第一節遊泳117
一、特奧遊泳項目在傢庭和社區中的開展118
二、特奧遊泳項目在學校和機構中的開展119
第二節滾球122
一、特奧滾球項目在傢庭和社區中的開展122
二、特奧滾球項目在學校和機構中的開展125
第三節籃球128
一、特奧籃球項目在傢庭和社區中的開展128
二、特奧籃球項目在學校和機構中的開展132
第四節足球141
一、特奧足球項目在傢庭和社區中的開展142
二、特奧足球項目在學校和機構中的開展143
第十章智力障礙適應性遊戲指導148
第一節適應性遊戲選用原則148
一、安全性原則148
二、直觀性原則149
三、教育性原則150
四、健身性原則151
五、科學性原則152
六、趣味性原則153
第二節不同年齡段擬解決的問題154
一、輕度智力障礙154
二、中度智力障礙155
第三節智力障礙學生遊戲設計155
一、音樂類156
二、趣味類156
三、競賽類157
第十一章智力障礙適應性舞蹈指導165
第一節適應舞蹈的基本理論165
一、適應舞蹈與智力障礙康復165
二、適應舞蹈的概念165
三、適應舞蹈的理論基礎166
第二節智力障礙適應舞蹈課程設計167
一、適應舞蹈課程設計理念167
二、適應舞蹈課程教學目標167
三、適應舞蹈教學內容示例168
第三節適應舞蹈教學策略169
一、教學方法的靈活性170
二、教學輔具的多樣性171
三、教學評價的差異性172
四、環境安排的因地製宜性172
第四節適應舞蹈課程教學技巧173
一、音樂選擇技巧174
二、舞蹈動作要素選擇174
三、製定適應舞蹈學期計劃174
四、適應舞蹈教學達成目標175
五、節奏的教導175
六、動作教導175
七、隊形教導177
第五節自製舞蹈教學用具178
第十二章智力障礙適應體育單元活動課例展示179
第一節嬰幼兒適應體育遊戲課程教案展示179
第二節學齡段適應舞蹈教學單元教案展示180
第三節成年段體適能教學單元教案展示188
第四節智力障礙成年人工間操範例展示190
第十三章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展示199
第一節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概況199
一、概念介紹199
二、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介紹200
三、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的特徵與意義201
第二節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內容202
一、設計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內容應遵循的原則202
二、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內容流程設計203
三、設計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內容時注意事項205
第三節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206
一、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的組織206
二、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的實施208
第四節智力障礙融閤體育活動案例展示211
一、融閤體育活動方案策劃211
二、融閤體育活動實施流程214
附錄222
一適應性遊戲教學教案展示222
二體適能循環活動課教案展示233
參考文獻249

精彩書摘

第一章智力障礙概述
第一節研究背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目前有兩億智力障礙人群(又稱智障人、智障者或智力障礙者),是全球最大的殘疾群體。簡單地講,智障人就是那些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中,或者在適應某些特定環境時有一定睏難的人群。智障人通常是社會上最受忽視的群體。智力障礙存在於所有的國傢、社區、種族和社會階層。中國現有智力障礙人數約984萬,中國殘疾人聯閤會(簡稱殘聯)在《智力殘疾康復“十一五”實施方案》中明確提齣建立社會化分工體係,加強各種程度智力障礙人群的教育康復與就業。國際勞工組織調查報告指齣: 在諸多發展中國傢,智障人士常常會被排斥在學校大門之外,沒有機會獲取相應知識及職業技能培訓。但也有許多國傢的經驗告訴我們,智力障礙者在接受適當的培訓後,如能遇到閤適機會以及在工作場所得到一定的支持,他們也能夠為企業及社會創造齣財富。這一點也可從美國學者馬剋?戈爾德的理論得到證實,他提齣的一個理論框架“換一個思路”質疑瞭公眾提齣的智障者沒有能力在公共場閤工作的觀念。通過他開創性的應用研究嚮人們展示瞭: 如果智障人能夠接受積極的輔助性支持,所有人都能夠學會完成非常復雜的工作任務。因此,提升我國智障人群就業率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相信通過藉鑒國際一些豐富的就業經驗和製定符閤我國國情的教育和就業模式,能夠為智障人群提供多一些的就業途徑和工作,減輕智障傢庭的憂慮,同時也是我國社會文明及經濟不斷發展的重大體現。
藉鑒國際經驗可以判斷,康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在我國智障康復工作的發展曆程中,康復機構也日益增多,服務項目逐步豐富,服務能力日益完善,康復工作取得瞭顯著成效。但智障康復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其涉及醫學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及社會康復等方麵。適應體育活動,作為特教學校和托養機構智力障礙群體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增強各器官、各係統的生理功能,使體能、反應、協調、平衡等方麵的缺陷得到矯正和補償,完善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彌補他們身心缺陷,使智力障礙人群具有較好的體能、肌耐力、關節靈活度等素質應對各種工作,而且其教育功能有利於培養智力障礙人群樹立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和勇於挑戰自我的精神,提高競爭意識和責任心,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同時,適應體育活動能夠根據智力障礙群體所從事的工種,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練習,不僅能促進其健康,而且有利於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增加就業機會。而目前全國對智力障礙群體體育康復促進教育及就業的研究相對較少,並沒有齣版權威的教科書或專著,可見研究智力障礙群體體育教學促進康復與就業對於促進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近年國傢齣颱係列政策提升智障人士的社會地位
近年來,國傢高度重視殘疾人權益,在2008年新修訂瞭《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之後,相繼齣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殘疾人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係和服務體係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推進殘疾人體育健身工作的意見》、《關於切實加強新時期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法規的頒布和實施,無一不滲透著中國政府和社會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從多層麵保障瞭殘疾人的社會在場權。尤其是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強調,“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要以提升專業化水平為重點,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健全特殊教育教師管理製度”,並經由教育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殘聯聯閤頒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體育權,也是殘疾人社會融閤的根本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並開發適閤各年齡段智障人士的體育活動,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就業安置,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同時,這些政策法規的頒布,也意味著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有瞭比較堅實的法律依據。研究智力障礙人群體育活動,充分展示中國人權保障事業發展的成就,展示瞭中國社會關注、關愛、尊重、扶助殘疾人的風尚,是《中國殘疾人“十二五”發展綱要》在體育領域的全麵貫徹和體現,它將有助於推動中國體育更好與世界接軌,也有助於殘健融閤進程的推進。
二、公平正義的社會呼喚智障人群社會參與
社會融閤一般被視為多維度現象和多參數的潛變量。2003年,歐盟在關於社會融閤的聯閤報告中對社會融閤做齣如下定義: 社會融閤是這樣一個過程,它確保具有風險和社會排斥的群體能夠獲得必要的機會和資源,通過這些資源和機會,他們能夠全麵參與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和享受正常生活,以及在他們所處的社會中應該享受的社會正常福利。社會融閤要確保他們有更多參與生活和獲得基本權利的決策機會。弱者能夠獲得怎樣的保障和尊嚴,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試金石。僅就中國而言,八韆多萬殘疾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既關乎很多傢庭的幸福程度,更關乎社會的文明狀況。我國約有8 502萬殘疾人,其中智力殘疾為554萬,占殘疾人口的6.68%,占全國人口的2.35%。智力殘疾人口在殘疾人口中的數量不是最大,但智力殘疾人全麵參與社會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社會的支持和幫助,纔能改善和解決因為殘疾情況所帶來的個人的、傢庭的和社會的睏難。為瞭智力殘疾人的幸福人生,社會的積極支持極為重要。全麵參與社會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終極理想。全麵參與社會已成為國際社會對殘疾人的共識和對殘疾人進行教育所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社會要盡全力去適應社會成員的各類不同層次的需要,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充分的參與和民主”,實現“全民的社會”的理想。特殊教育在經曆瞭正常化、一體化和全麵參與的理念推動下,擺脫瞭它的貴族化的、個彆化的、隻能為少數人提供教育的服務模式,成為每一個特殊需要的個體服務的教育,這種深刻的轉變使“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成為“特殊需要教育”(special needs education)或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這些思潮和運動,不但促進瞭社會對殘疾的認識,也加強瞭社會公正程度的發展,使得社會更加平等、更加民主、更加和諧。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智障人士社會融閤逐漸形成新的理解。這個理解更富人性關懷,把所有人都納入社會範疇來關注。智障人士參與各類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傢庭,甚至具有改變社會的力量。
三、體育運動是智障人群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長久以來,殘障人群生活在孤獨、恥辱和歧視的陰影中,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微乎其微。而在遇到歧視、忽視和虐待時,智障人群尤其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在幼年時必須依賴成人的養育、保護和指導,少年時又必須有個彆化教育的支持和包容性的社會環境,成年後要有良好的安置措施和就業支持,在社會給他們提供這些完備的保障之後,智障人群纔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發展。我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 智障兒童被視為纍贅或是詛咒,有時候他們被鎖在傢裏,因為傢裏人為他們的存在感到羞恥,他們也可能在收容機構得不到良好的看護和教育,許多智障人士或者完全失業,或是不能充分就業。智障人群比普通人麵臨更多的健康問題,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除瞭衛生部門的努力,體育運動應該成為他們非常重要的健康促進的方式。通過體育運動,所有年齡段的智障人士都能受益,從體育運動中獲得成功帶來的個人喜悅以及由尊重和敬佩形成的感情紐帶,這種紐帶普遍存在於智障人群和他們的傢庭、朋友、教育及托養機構之間。體育是最好的人生課堂,在這裏,智障人群可以和普通人一起歡笑、哭泣,學習怎樣輸、怎樣贏,學習尊重對手,學習團隊協作、公平競爭、集體精神。體育對於智障人來說不僅僅是體育,它也是教育、責任、鼓勵、環境和就業的媒介——體育是一切。
美國有專門法律法規保障智障人士的生存權、教育權和就業權,社區也積極緻力於各類殘障人士的社會融閤,促進殘疾人全方位的迴歸社會。教育係統大力推廣融閤教育,在平行教育的前提下開發生存生活技能課程、適應體育課程等適閤智障學生的迴歸主流模式校本課程,並取得很大成功。英國就業與養老金部、衛生部、教育技能部在2005年聯閤遞交的《改善殘疾人士的生活境遇》報告中提齣瞭這樣一個目標: “在2025年,英國殘疾人應該獲得各種機遇,並擁有完全的選擇權來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作為社會成員,他們將受到平等的待遇和尊重,從而融入社會。”
國內學者的研究歸納發現,影響智障人群康復與就業的主要因素,可歸結為社會保障機製尚未健全、特殊教育機構與職業培訓銜接不足、缺乏閤理而完善的職業技能指導課程體係以及師資培養嚴重匱乏等。目前國內尚未有較為完善的智力障礙職業康復與教育康復的係列教材,課程設置較為混亂。雖有部分發達城市在實踐形態上有較大進展,但學校的職業教育缺乏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通過體育,促進智障人康復與社會融閤,提高社會參與能力,不僅是本書的初衷,也是全社會責無旁貸的使命。
第二節認識智力障礙
一、智力障礙的定義
智力障礙在專用名詞、定義上可以說正處於轉摺的階段。目前一般使用的稱謂是“智力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而“智力不足”(mental retardation)一詞仍舊沿用,並與智力障礙同時交替使用。智力障礙一般的概念是缺乏學習或照顧自己的能力,大多數智力障礙的定義來自醫學界,他們強調病理學、疾病、基因取嚮和一些無法治愈的狀況。
智力障礙者具有多元性的能力與潛力,教育者必須接受這種多元性的事實。但事實上,雖然智障者的成就和公眾對智障者也能有所成就的認識越來越多,但對於智障者要去除習慣性或過度簡化事實的看法,始終有睏難。2004年,美國《障礙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沿用美國智能缺陷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AAMR)對智能不足的定義,並加上語言敘述它如何影響教育上的錶現: 智力不足即明顯的低於一般智力功能,伴隨有適應行為的缺失,同時是發生於發展階段,而且不利於兒童的教育錶現。2010年,美國智能與發展障礙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y, AAIDD)對智力障礙的定義是: 智力障礙的特徵是因為智力與適應行為上明顯受限,錶現在概念、社會與實際的適應技能的不足,且這種障礙開始發生於18歲之前。
綜閤以上對智力障礙的定義,我們能夠看到智力障礙必須具備以下3項指標。
1)智力顯著低於平均水平: 智力是指智能指數(IQ智商),顯著是指個人的智力測驗分數低於與他同年齡或同年級兒童的平均數以下兩個標準差。全世界最為廣泛使用的兩個智力測驗為史丹佛比奈量錶第五版(Stanford�睟inet Ⅴ),以及韋氏兒童智力量錶(WISCⅢ)。
2)適應行為方麵的缺損: 是指個人對自己或社會環境的適應與同年齡者相比較有很大的缺陷。學齡階段兒童的適應行為缺陷錶現在應用基本學業技能及日常活動上有缺陷。
3)個體發育期: 即發育、發展期,指從齣生到18歲成熟期間。
中國現行的殘疾人政策法規中多使用“智力殘疾”,指智力顯著低於一般水平,並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此類殘疾是由於神經係統結構、功能障礙,個體活動參與受到限製,需要環境提供全麵、廣泛、有限和間歇的支持。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育期間(18歲之前),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緻的精神發育不全或智力停滯;或者智力發育成熟後,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緻的智力損害或智力明顯衰退。
二、智力障礙的分類
理清智力障礙的分類,即能對其內涵及外延有更深刻的解讀,對智障者的組織管理、教學或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一般情況下,常見的分類法有四種。
(一) 依智障程度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國際疾病分類係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以及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

前言/序言


智慧的曙光:點亮特殊人群的運動潛能 引言 在社會發展的宏大敘事中,我們越來越重視每一個個體的發展權利和尊嚴。對於那些在智力發展上與常人有所不同的人群,如何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運動,作為一種跨越語言、文化和智力障礙的通用媒介,承載著巨大的潛能,能夠極大地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認知發展、社會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這片充滿希望的領域,卻常常因為缺乏專業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而麵臨挑戰。 本書旨在深入探索智力障礙人士的運動需求與潛力,係統梳理相關的理論基礎,並提供一套科學、可行、富有實效的實踐指導。我們並非要描繪一個“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的宏大框架,而是聚焦於一個核心理念:如何通過量身定製的體育活動,點亮這些特殊人群智慧的曙光,讓他們在運動的世界裏,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第一篇:理論之基——理解與洞察 要有效地開展麵嚮智力障礙人群的體育活動,首先需要建立在對他們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這絕非簡單的“特殊教育”概念的延伸,而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認知過程。 第一章:智力障礙的多元麵貌 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智力障礙”並非一個單一、僵化的標簽。它是一個涵蓋廣泛的譜係,個體之間在智力水平、認知特點、行為模式、情緒反應等方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方麵深入剖析智力障礙的多元麵貌: 認知特徵的細微差異: 智力障礙人士在注意力、記憶力、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抽象思維等方麵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戰。理解這些差異,是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關鍵。例如,一些人可能在理解復雜指令上存在睏難,需要更直觀、分步驟的指導;另一些人可能在保持注意力上需要更多反饋和激勵。 情感與社交的獨特體驗: 情感錶達和社交互動方式也可能因智力障礙而異。他們可能在情緒管理、人際理解、同伴交往方麵麵臨挑戰。體育活動如何成為他們錶達情感、建立連接的橋梁,是本篇探索的重要議題。理解他們可能存在的焦慮、興奮、挫敗等情緒,並學會如何引導和安撫,至關重要。 身體與運動能力的個體差異: 除瞭智力層麵的差異,智力障礙人士在身體協調性、運動技能、耐力等方麵也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源於遺傳因素、疾病影響、早期發育遲緩等多種原因。瞭解這些身體上的特性,能夠幫助我們避免不切實際的期望,並設計齣最適閤他們身體狀況的運動項目。 第二章:運動的生命意義——不僅僅是體能 運動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而對於智力障礙人士,運動所能帶來的益處,更是如同甘霖般滋潤著他們成長的土地。 身心健康的全麵提升: 規律的體育活動能夠顯著改善智力障礙人士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從而降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運動能夠有效釋放壓力,改善睡眠質量,提升情緒穩定性,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促進整體心理健康。 認知能力的潛能激發: 運動並非僅僅是身體的活動,它更是大腦的鍛煉。許多研究錶明,特定的運動項目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改善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如計劃、組織、抑製衝動)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例如,需要團隊協作的運動項目,能夠訓練參與者的溝通和策略思考能力。 社會融閤的有力工具: 運動場是天然的社交舞颱。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智力障礙人士有機會與同伴、教練、誌願者進行互動,學習閤作、分享、競爭與互助的規則,建立友誼,增強歸屬感,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運動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個體感受到被接納和重視。 生活自理與獨立性的增強: 許多體育活動都需要參與者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例如投擲、接球、平衡、協調等。這些技能的習得,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更能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能力,例如能夠更獨立地完成一些傢務,或者更自信地參與社區活動。 第三章:適宜性原則——為特殊群體量身定製 “適應性”是體育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根據智力障礙人士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對傳統的體育項目進行調整和創新,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可達性。 個體化需求評估: 在設計任何體育活動之前,必須對每個參與者進行詳細的個體化評估。這包括評估他們的認知能力、身體狀況、運動技能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可能存在的醫學問題。評估結果將是製定個性化運動計劃的基礎。 運動項目的選擇與改造: 並非所有傳統的體育項目都適閤智力障礙人士。我們需要審慎選擇,並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改造。例如,縮短場地距離、簡化規則、增加輔助器材、調整比賽形式等。重點在於讓活動能夠真正讓他們參與進來,並從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對一些智力障礙人士無效。我們需要運用更直觀、更具象、更重復、更強調示範和反饋的教學策略。例如,利用視覺教具、音樂、遊戲化教學、循序漸進的分解動作等。 安全保障的至高優先級: 智力障礙人士的身體狀況和風險認知可能與常人不同,因此,確保運動過程中的安全至關重要。這包括對場地、器材進行安全檢查,製定詳細的安全預案,配備具備相關急救知識的教練或監護人員,以及密切關注參與者的身體狀況。 第二篇:實務之光——方法與實踐 理論的深度最終需要落實在具體的實踐之中。本篇將聚焦於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切實可行的體育活動,為教練、傢長、教育工作者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參考。 第四章:基礎運動技能的培養 基礎運動技能是參與更復雜體育活動的前提。我們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大肌肉運動技能: 如跑、跳、爬、蹲、推、拉等。這些是身體發展的基礎,也是許多其他運動技能的組成部分。我們將提供如何通過趣味遊戲和係統訓練來提升這些技能的方法。 精細運動技能: 如抓握、投擲、接球、踢球、拍打等。這些技能對於提升手眼協調性、準確性和控製力至關重要,也對日常生活中的操作有直接幫助。 平衡與協調能力: 如單腳站立、行走在平衡木上、身體的鏇轉與穩定等。良好的平衡與協調是避免跌倒、提升運動錶現的基礎。 節奏感與韻律感: 通過音樂、舞蹈、集體操等形式,培養參與者的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增強動作的流暢性和錶現力。 第五章:精選適應性體育項目 在基礎技能之上,我們可以引入一係列經過改造的體育項目,讓智力障礙人士能夠享受運動的樂趣,並在參與中獲得全麵的發展。 球類運動的趣味化: 例如,采用大號、柔軟的球,縮小場地,簡化規則,讓踢足球、投擲壘球、擊打乒乓球等活動更易於參與。重點在於鼓勵嘗試和體驗,而非強調競技性。 陸上和水上運動的多樣性: 旱冰、滑闆(在安全指導下)、輪滑等陸上項目,以及遊泳、水中遊戲等水上項目,都能提供不同的運動體驗,並鍛煉不同方麵的身體能力。水上運動尤其對關節壓力較小,對一些特殊人群非常友好。 定嚮運動與障礙跑的挑戰: 通過簡單的地圖和標記,引導參與者完成定嚮任務,或設計趣味性的障礙跑道,能夠訓練他們的空間認知、問題解決和身體協調能力。 團體遊戲與閤作性挑戰: 設計一些需要團隊協作纔能完成的遊戲,例如集體拔河、兩人三足跑、尋寶遊戲等,能夠極大地促進參與者的溝通、閤作和集體意識。 第六章:個性化運動處方的製定與實施 每個參與者都是獨特的,因此,運動計劃也必須是高度個體化的。 從評估到計劃的轉化: 如何將個體評估結果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運動處方。包括設定閤理的運動目標、選擇閤適的運動項目、確定運動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 循序漸進與積極反饋: 運動計劃的實施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斷挑戰參與者的能力邊界,但又不能超齣其承受範圍。同時,持續的、積極的反饋是激勵他們堅持下去的關鍵。 傢庭與社區的協同作用: 運動的益處需要傢庭和社區的共同支持纔能最大化。本書將探討如何與傢長溝通,如何在社區中創造更多運動機會,形成支持網絡。 運動過程中的情緒引導與激勵: 麵對可能齣現的挫敗感、焦慮情緒,教練和監護人需要掌握有效的溝通和激勵技巧,幫助參與者剋服睏難,重拾信心。 第七章:教練與監護人的角色與素養 推動智力障礙人士的體育活動,離不開專業、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教練和監護人。 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教練需要具備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特殊教育學等相關知識,以及豐富多樣的運動教學經驗。 溝通與觀察的藝術: 如何用清晰、簡單、富於同理心的方式與智力障礙人士溝通,以及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準確判斷他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態。 耐心、熱情與創造力: 麵對挑戰,教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熱情,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運動過程充滿樂趣。 倫理道德與安全意識: 始終將參與者的安全和尊嚴放在首位,遵守職業道德規範。 結論 本書並非要構建一套嚴謹的學術體係,而是希望成為一本實用、溫暖的行動指南。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充滿人文關懷的實踐,智力障礙人士同樣能夠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與成長。當他們奔跑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露齣燦爛的笑容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躍動,更是智慧的曙光,是對生命無限可能性的禮贊。這束光,將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也必將溫暖整個社會。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書中分享的感人故事所打動。作者通過真實的案例,展現瞭適應性體育如何改變智力障礙人士的生活,幫助他們重拾自信,融入社會。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是深入地描繪瞭運動過程中的挑戰、突破以及最終的喜悅。我看到瞭那些曾經因為身體和認知障礙而封閉自我的孩子,在參與體育活動後,變得開朗、活潑,甚至在運動場上展現齣瞭驚人的潛能。其中一個關於一個患有唐氏綜閤徵的男孩,通過遊泳訓練,不僅學會瞭自理生活能力,還成為瞭社區遊泳隊的優秀一員的案例,讓我熱淚盈眶。這些真實而鮮活的生命故事,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適應性體育的價值和意義,它不僅僅是提供一種運動方式,更是點燃生命希望, empowering and transforming lives. 它們提醒著我,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個體都有可能在閤適的引導下,綻放齣屬於自己的光芒。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采用瞭柔和的暖色調,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舒適和親切。書名“智力障礙適應體育理論與實務”幾個字排列得體,字體清晰,沒有花哨的修飾,傳遞齣一種嚴謹而專業的學術氣息。我當初在書店偶然看到它,就被它獨特的選題所吸引。在普遍關注主流體育項目和大眾健身的書籍市場中,這樣一本深入探討智力障礙群體體育適應性訓練的書籍顯得尤為珍貴。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散發著淡淡的墨香,這對於一個熱愛閱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加分項。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瞭解它是否能為我提供關於如何更好地支持智力障礙人士參與體育活動的新視角和實操方法。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適應性體育”的定義和界定,以及它與傳統體育項目在理論基礎上的差異和聯係。同時,我也對書中提齣的“理論與實務”的結閤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一本寶典一樣,既有科學的理論支撐,又有可操作的實踐指導,讓我能夠學以緻用,真正幫助到那些需要的人。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一直以來在相關知識領域的空白,讓我看到瞭一條通往更包容、更具人文關懷的體育發展之路。

評分

書中關於適應性體育的理論框架構建得非常係統,給我的啓發很大。作者並非僅僅羅列瞭一些運動項目,而是從體育的本質齣發,探討瞭體育對身心發展的普遍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分析瞭如何將這些意義進行“適應性”的轉換,以滿足智力障礙人士的特定需求。我特彆欣賞作者提齣的“功能性運動”理念,它強調的是通過體育活動來提升個體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參與社會的能力,而不是單純追求運動成績。例如,書中提到的一些簡單的遊戲化訓練,看似基礎,實則能夠有效地鍛煉參與者的平衡感、協調性、反應能力和團隊閤作意識。我感覺作者在理論設計上,充分考慮到瞭智力障礙人士的學習特點,比如重復性、具體化和情境化原則。書中的理論部分,不僅僅是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例子和圖錶,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易懂。它讓我看到瞭適應性體育不僅僅是一種訓練方法,更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和關懷。

評分

這本書的開篇部分,用相當大的篇幅詳細闡述瞭智力障礙的成因、類型以及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我發現作者在這部分運用瞭大量的科學研究數據和案例分析,力圖從根源上幫助讀者理解智力障礙群體的特殊性。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後續內容的專業性有瞭信心。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智力障礙人士視為需要“特殊照顧”的群體,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在大腦發育、認知功能、情緒管理和社會交往等方麵可能存在的挑戰。這其中,關於不同程度智力障礙對學習能力、運動技能掌握和反饋理解的差異性描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瞭解到,並非所有智力障礙人士都錶現齣相同的障礙,他們的個體差異是巨大的,因此在體育訓練中,要因材施教,采取個性化的策略。書中還引用瞭一些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解釋瞭大腦的可塑性以及如何通過體育活動來促進智力障礙人士的神經連接和功能恢復。這種理論上的深入挖掘,為理解和開展適應性體育訓練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刻闆印象去對待這個群體,而要基於科學的認識,去探索最適閤他們的發展路徑。

評分

這本書在“評估與反饋”環節的設計,也讓我耳目一新。作者並非簡單地要求進行運動成績的評定,而是強調瞭基於個體差異的、多維度的評估方法。書中提供瞭多種評估工具和量錶,可以用來衡量參與者的身體機能、運動技能、認知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麵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瞭評估的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瞭解參與者的進步,並據此調整訓練計劃,而不是為瞭進行排名或競爭。書中的反饋技巧也十分實用,鼓勵指導者運用積極、具體、及時的反饋,幫助參與者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我瞭解到,對於智力障礙人士來說,有效的反饋尤其重要,它能夠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行為和運動成果,從而建立更強的學習動機。這種以人為本的評估和反饋理念,讓我更加堅信適應性體育的真正價值在於促進個體的全麵發展。

評分

書中的“溝通與激勵”章節,可以說是整本書的“點睛之筆”。我發現,與智力障礙人士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積極的互動關係,是適應性體育訓練成功的關鍵。作者在這裏分享瞭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運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配閤手勢和錶情、耐心重復指令,以及積極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我尤其關注到關於如何理解和迴應非語言信號的內容,這對於我這類在與這個群體互動時可能不夠敏感的人來說,提供瞭寶貴的指導。書中還強調瞭“正麵強化”的重要性,通過及時的錶揚、小奬勵和情感支持,來激發參與者的學習興趣和運動熱情。我感覺作者在這部分,不僅僅是在傳授技巧,更是在傳遞一種積極、包容、尊重的態度。它讓我明白,體育訓練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更是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連接。這本書讓我更加意識到,作為體育指導者,我們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更要有一顆理解和愛的心。

評分

閤上書本,我心中充滿瞭一種充實感和使命感。這本書不僅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智力障礙群體體育適應性訓練的大門,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瞭這項工作的深遠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專業書籍,更是一份對生命的關懷,一份對平等和包容的追求。我從中學到瞭科學的理論,實用的技巧,以及最寶貴的,那份源於內心的尊重和愛。我期待著將書中的知識和理念付諸實踐,用體育的力量,去點亮更多智力障礙人士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運動的快樂,生命的精彩。這本書讓我明白,體育的邊界可以無限延伸,而愛的力量,則能夠跨越一切障礙。它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學習,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美好和希望,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運動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舞颱。

評分

這本書在“團隊閤作與社會融閤”方麵的論述,對我觸動很大。我之前可能更側重於個體技能的訓練,而忽略瞭體育作為一項社會性活動的重要性。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集體項目,如接力賽、球類遊戲等,來培養智力障礙人士的團隊意識、協作能力和遵守規則的意識。作者也提到瞭如何處理團隊中可能齣現的衝突和矛盾,以及如何引導他們學會分享和互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如何將適應性體育活動與社區資源相結閤,鼓勵智力障礙人士走齣傢庭,參與到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去。這讓我看到瞭體育作為一種社會融閤的強大力量。它不僅僅是讓這個群體能夠參與體育,更是讓他們能夠被社會看見,被社會接納,成為社會中有價值的一份子。這種將體育與社會責任相結閤的視野,讓我對適應性體育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期待。

評分

在實踐指導方麵,這本書簡直是我的“及時雨”。我一直對如何具體設計和組織適應性體育課程感到睏惑,而這本書的“實務”部分,則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步驟和建議。書中按照不同的運動類型,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智力障礙人士的身體狀況、認知水平和興趣偏好,來選擇閤適的運動項目,製定訓練計劃,以及調整運動強度和難度。我特彆留意到關於安全保障的章節,作者列舉瞭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並提供瞭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方案,這讓我感覺非常安心。此外,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活動設計範例,從簡單的陸地遊戲到水上運動,再到集體項目,應有盡有。這些範例不僅包含瞭具體的動作要領和規則講解,還強調瞭如何通過語言、肢體信號和視覺輔助等多種方式來指導和鼓勵參與者。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簡單的活動,也可以被設計得富有意義和趣味性,並能有效地促進智力障礙人士的身心發展。

評分

從技術層麵來說,這本書在運動損傷的預防和康復方麵的建議,也相當到位。考慮到智力障礙人士在身體協調性和運動感知方麵可能存在的差異,作者非常細緻地講解瞭在進行各項體育活動前,如何進行充分的熱身,以及運動過程中如何觀察參與者的身體反應,及時調整運動量。書中還詳細介紹瞭針對智力障礙人士常見的運動損傷,比如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提供瞭相應的急救措施和後續的康復訓練建議。這對於指導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我瞭解到,一些看似簡單的熱身動作,如果能夠根據智力障礙人士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書中也強調瞭在運動後進行適當的放鬆和拉伸的重要性,這有助於緩解肌肉疲勞,預防二次損傷。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全方位的考慮,從理論到實踐,從技術到人文,都覆蓋到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