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項目管理從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高校師生 推薦閱讀:
內容簡介
本書是項目管理領域世界大師哈羅德.科茲納的新力作,精選瞭全球範圍內各種類型的典型失敗項目,對其進行瞭詳盡的分析。本書從項目失敗的真正含義入手,經驗性地總結齣如何識彆項目可能失敗的早期信號,定義項目中的問題,分析産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機會,還提供瞭對瀕臨失敗的項目進行拯救的各種經驗、工具、檢查錶。另外,本書緊密結閤《PMBOK指南》第5版,讀者可以與十大知識領域交叉對照。
作者簡介
問靜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現任神州數碼係統集成服務有限公司資深谘詢顧問,**實踐聯盟資深專傢。
目錄
第1章理解成敗 1
1.0 引論 1
1.1 對“成功”的曆史觀點 2
1.2 三重製約因素的早期修改 2
1.3 主要製約因素與次要製約因素 4
1.4 製約因素的優先級 6
1.5 從三重製約因素到競爭性製約因素 6
1.6 項目成功的未來定義 8
1.7 項目成功的不同定義 11
1.8 理解項目失敗 11
1.9 項目失敗的程度 13
1.10 項目失敗的其他分類 15
1.11 經驗教訓 16
第2章項目失敗的原因 18
2.0 引論 18
2.1 關於項目失敗的事實 18
2.2 項目失敗的原因 19
2.3 進度計劃失敗 21
2.4 緣於未知技術的失敗 23
2.5 項目規模和成功/失敗的風險 23
2.6 緣於不閤適的關鍵失敗因素的失敗 24
2.7 建立跟蹤測量指標的失敗 25
2.8 未能識彆預警信號 25
2.9 關鍵團隊成員選用不當 26
2.10 奬勵不確定 28
2.11 估算失敗 29
2.12 人員配備失敗 30
2.13 規劃失敗 32
2.14 風險管理失敗 33
2.15 管理錯誤 34
2.16 缺乏足夠的工具 36
2.17 成功帶來的失敗 36
2.18 失敗的動機 38
2.19 摺中失敗 39
2.20 經驗教訓 40
第3章商業論證失敗 42
3.0 引論 42
3.1 乾係人變更 42
3.2 假設條件的重新確認 43
3.3 管理創新 44
3.4 商業論證變更示例 45
3.5 銥星係統項目案例研究導言 49
3.6 摩托羅拉銥星係統項目的浮沉和復活 49
3.7 經驗教訓 79
第4章發起和治理失敗 81
4.0 引論 81
4.1 定義項目治理 82
4.2 項目治理與企業治理對比 82
4.3 角色、責任和決策製定權 83
4.4 治理框架 84
4.5 治理失敗 86
4.6 為何項目難以停止 87
4.7 集體信念 89
4.8 退齣領導 90
4.9 何時結束 91
4.10 丹佛國際機場案例研究導言 93
4.11 丹佛國際機場 94
本節附錄 126
4.12 丹佛國際機場行李處理係統:效決策製定的例證 131
4.13 經驗教訓 142
第5章項目政治和失敗 144
5.0 引論 144
5.1 政治風險 145
5.2 “政治遊戲”的原因 145
5.3 可能發生“政治遊戲”的情境 146
5.4 治理委員會 147
5.5 朋友和敵人 147
5.6 進攻或撤退 148
5.7 有效溝通的需要 150
5.8 權力和影響力 151
5.9 管理項目政治 151
5.10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災難的案例研究――導言 152
5.11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災難 153
5.12 經驗教訓 203
第6章軟件失敗 205
6.0 引論 205
6.1 IT行業的最大失敗 205
6.2 軟件缺陷 211
6.3 軟件項目的失敗原因 213
6.4 大型IT項目的失敗 214
6.5 可謂最大的失敗:FOXMEYER醫藥公司 224
6.6 倫敦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 229
6.7 經驗教訓 232
第7章安全考慮 234
7.0 安全的重要性 234
7.1 波音787夢幻客機電池問題 234
7.2 空中客車A380的問題 237
7.3 經驗教訓 241
第8章範圍蔓延 242
8.0 瞭解範圍蔓延 242
8.1 蔓延的失敗 243
8.2 定義範圍 244
8.3 範圍蔓延的相互依賴性 246
8.4 範圍蔓延的起因 246
8.5 商業知識的必要性 248
8.6 最小化範圍蔓延的方法 248
8.7 悉尼歌劇院 249
8.8 經驗教訓 257
第9章項目健康狀況檢查 259
9.0 項目健康狀況檢查的必要性 259
9.1 瞭解項目健康狀況檢查 260
9.2 由誰來進行健康狀況檢查 262
9.3 健康狀況檢查周期的各個階段 262
9.4 項目管理失敗的預兆 264
9.5 經驗教訓 270
10章拯救失敗項目的技術 271
10.0 瞭解陷入睏境的項目 271
10.1 失敗的根源 272
10.2 定義階段 274
10.3 睏境的預警信號 274
10.4 挑選拯救項目經理(RPM) 276
10.5 拯救項目的生命周期階段 277
10.6 理解階段 278
10.7 審核階段 279
10.8 摺中階段 281
10.9 談判階段 283
10.10 重啓階段 283
10.11 執行階段 284
10.12 項目拯救和項目救援的對比 285
10.13 拯救決策 286
10.14 經驗教訓 287
精彩書摘
《項目失敗分析與拯救:案例分析與技巧》:
2.10奬勵不確定
當人員被分配到一個項目組時,他們立即想知道如果項目成功他們會獲得什麼。項目經理也是如此。同樣,人們可能會擔心如果項目失敗他們會怎樣。
在某些環境中,如醫藥研發,一般項目達到商業化階段需要3000天,並且成本為8.5億~15億美元。鑒於大概不到2%的項目完全成功,並由此每年産生5億美元收入的事實,隻從事三四個項目並且全部失敗,你可能就從一傢製藥公司退休瞭。無論什麼行業,並非所有的項目都會成功。
當管理項目時,項目經理被期望冒險。必須有評價項目經理的確定標準。如果因為所管理的項目失敗,項目經理就在績效評審期間被降級,很可能隻有很少的人會想成為項目經理,甚至更少的人會自願管理高風險項目。
情境:20世紀80年代初,為瞭有更好的方式來補償醫生,一傢健康保健供應公司雄心勃勃地進行一個IT程序包的開發。由於對項目管理瞭解甚少,該公司不確定應該任命誰為項目經理。該公司決定任命不同的IT人員作為這個大項目的組件的臨時項目經理,而不是培訓人員成為項目經理。除瞭項目工作外,這些人仍然有其他職能職責要做。這些臨時項目經理深知如果項目失敗,他們在職能領域中仍有歸宿,而且他們的奬勵更多基於傳統的職能職責,而非在項目中的績效。
……
前言/序言
《項目浮沉錄:從深淵到新生,經驗者的實錄與策略》 引言 每一個項目的誕生,都承載著團隊的期望、企業的戰略,以及對未來的美好藍圖。然而,現實往往比想象中要殘酷得多。在充滿變數的商業世界裏,項目“流産”或“半途而廢”並非罕見,它猶如暗礁,隨時可能吞噬無數心血與資源。那些曾經令人振奮的創意,那些夜以繼日的付齣,最終可能化為一聲嘆息,留下的是一堆未竟的事業和沉重的反思。 本書並非一本理論堆砌的教科書,也不是一本遙不可及的學術論文集。它更像是您在項目管理徵途上,一位經驗豐富、坦誠直率的老友,嚮您娓娓道來那些項目的“跌宕起伏”,那些從“瀕臨絕境”到“重見曙光”的真實曆程。我們將一同深入那些曾經遭受挫摺的項目現場,剖析其靈魂深處的“病竈”,而非僅停留在錶麵。我們也將一同探尋那些在黑暗中摸索、最終找到齣路的“救贖之路”,領略智慧與勇氣的力量。 本書的核心在於“真實”與“實操”。我們不迴避項目的痛苦與失敗,反而將其視為寶貴的學習契機。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精心挑選、極具代錶性的案例,讓您親身感受項目在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從最初的戰略模糊、需求不清,到執行過程中的團隊內耗、溝通障礙,再到外部環境的突變、技術瓶頸的阻礙,乃至收尾階段的質量隱患、利益糾葛。每一個案例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次生動的“解剖”,幫助您理解失敗的“ DNA”。 同時,本書絕非僅僅停留在“剖析失敗”的層麵。我們更緻力於提供切實可行、可復製的“解決方案”。在深入理解失敗的根源之後,我們將引導您掌握一套係統性的“項目拯救”思維框架和一套實用的“戰術工具箱”。這些工具和策略,經過實踐的檢驗,能夠幫助您在項目遭遇睏境時,迅速找到切入點,有效評估風險,並製定齣精準的反擊計劃。 第一部分:探秘失敗之源——項目“病竈”的顯微鏡 在探討如何“拯救”項目之前,我們必須先具備識彆“病竈”的能力。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項目失敗的“事故現場”,通過還原真實場景,剖析失敗的關鍵環節和根本原因。我們相信,隻有精準診斷,纔能對癥下藥。 案例一:《“空中樓閣”的戰略:一個創新産品項目的沉沒》 背景: 一傢科技公司,斥巨資啓動一個顛覆性創新産品項目,旨在抓住未來市場趨勢。項目初期,技術前景一片光明,團隊士氣高昂。 失敗剖析: 戰略脫節與市場誤判: 項目的齣發點源於高管的“願景”,卻未能充分調研潛在客戶的真實需求與支付意願。市場調研流於形式,對競爭對手的反應估計不足。 目標模糊與範圍蔓延: 項目初期設定的目標宏大而模糊,未能轉化為可執行的、量化的裏程碑。在執行過程中,團隊不斷被要求添加新功能,“增加價值”,導緻項目範圍失控,資源被不斷稀釋。 技術路徑的“孤注一擲”: 項目過度依賴一項尚未成熟的顛覆性技術,未能準備B計劃或漸進式驗證。一旦核心技術齣現瓶頸,整個項目陷入停滯。 溝通壁壘與信息孤島: 跨部門溝通不暢,技術團隊、市場團隊、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決策過程緩慢且缺乏透明度,導緻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 經驗啓示: 戰略的落地需要堅實的市場基礎和清晰可執行的目標。過度的樂觀和對技術的不切實際的依賴,是導緻創新項目夭摺的常見陷阱。 案例二:《“溝通黑洞”的陷阱:一個大型軟件升級項目的泥沼》 背景: 一個傳統製造企業,為瞭提升效率和數據管理能力,啓動瞭全麵的企業級軟件升級項目。項目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時間。 失敗剖析: 需求收集的“盲人摸象”: 各部門對新係統的需求理解不一緻,且未能形成統一的、優先級明確的需求列錶。需求收集過程碎片化,遺漏關鍵環節。 團隊協作的“各自為戰”: 項目團隊成員來自不同部門,缺乏統一的指揮和協作機製。技術團隊與業務部門之間存在隔閡,相互不理解對方的語言和工作模式。 進度管理的“預期偏差”: 項目進度計劃過於樂觀,未能充分考慮現實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在執行過程中,小的延遲不斷纍積,最終導緻整個項目延期嚴重。 變更管理的“失控的蝴蝶效應”: 在項目進行中,頻繁的用戶反饋導緻大量的需求變更。由於缺乏有效的變更評估和審批流程,每次變更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其他功能和整體進度。 用戶培訓與接受度的忽視: 軟件上綫前,用戶培訓不足,導緻用戶難以掌握新係統,使用效率低下,進而引發用戶抵觸情緒,項目效果大打摺扣。 經驗啓示: 軟件項目,尤其是企業級項目,對溝通、協作和變更管理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忽視用戶需求和接受度,是導緻技術解決方案“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 案例三:《“資源枯竭”的睏境:一個新市場拓展項目的擱淺》 背景: 一傢消費品公司,看準瞭一個新興海外市場,投入大量資源組建團隊,開拓渠道,期望快速占領市場份額。 失敗剖析: 資源投入的“過度承諾”與“虎頭蛇尾”: 項目初期,公司為該項目提供瞭充足的資源,但隨著市場反饋不如預期,資源投入迅速被削減。 風險評估的“紙上談兵”: 對目標市場的政治、經濟、文化風險評估不足,未能預見到貿易壁壘、匯率波動、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 外部環境的“不可控因素”: 國際局勢突變,供應鏈中斷,競爭對手的快速反應,都對項目進展造成瞭重大打擊。 管理層支持的“搖擺不定”: 當項目遇到睏難時,管理層的信心動搖,對項目的支持力度減弱,缺乏堅定的戰略定力。 經驗啓示: 新市場拓展項目本身就伴隨著高風險。資源的持續投入、充分的風險預案和管理層的堅定支持,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第二部分:重塑生命之光——項目“拯救”的藝術與科學 識彆瞭病竈,下一步便是如何進行“手術”。本部分將聚焦於項目“拯救”的核心理念、方法論和一係列實用工具,幫助您在項目麵臨危機時,能夠冷靜分析,果斷決策,並引領團隊走齣睏境。 核心理念: “生存優先”的哲學: 在項目危機時刻,首要目標是止損,穩定局麵,而非急於追求完美。 “聚焦與減法”的智慧: 識彆項目最核心的價值和必須達成的目標,學會放棄非必要的選項。 “小步快跑與迭代”的策略: 將大的難題分解為可管理的小任務,通過快速反饋和調整來推進。 “透明與坦誠”的溝通: 及時嚮利益相關者披露項目真實情況,爭取理解和支持。 階段性拯救策略: 項目早期危機(戰略模糊、需求不清): “戰略校準”工作坊: 重新梳理項目願景、目標、關鍵成功因素,確保團隊對項目方嚮高度一緻。 “精益需求”梳理: 采用敏捷方法,快速定義最小可行性産品(MVP),通過原型驗證和用戶反饋迭代優化需求。 “風險預警”機製建立: 識彆並評估關鍵風險,製定應對預案,並建立定期風險迴顧機製。 項目中期危機(執行混亂、進度滯後、團隊衝突): “診斷與重組”: 深入分析項目瓶頸,評估團隊能力,必要時進行人員調整或團隊結構優化。 “關鍵路徑”重塑: 重新審視項目計劃,識彆關鍵路徑,集中資源優先解決。 “問題加速器”會議: 建立常態化的、高效率的問題解決機製,確保問題能被快速提齣、討論和決策。 “激勵與賦能”: 重塑團隊士氣,明確職責,給予團隊成員必要的支持和授權,激發其內在動力。 項目後期危機(質量問題、收尾睏難、利益衝突): “質量嚴控”體係: 重新審視質量標準,加強測試和驗收流程,確保交付成果符閤基本要求。 “利益相關者管理”: 主動與關鍵利益相關者溝通,管理其期望,協商解決方案,爭取支持。 “交付與移交”策略: 製定清晰的交付和移交計劃,確保項目成果能順利被接收和運用。 實用工具箱: “風險矩陣”與“風險登記冊”: 係統化管理項目風險,做到心中有數。 “掙值管理(EVM)”: 通過量化指標,客觀評估項目進度和成本績效。 “優先級排序矩陣”: 在資源有限時,快速區分任務的輕重緩急。 “根本原因分析(RCA)”工具: 如“魚骨圖”、“5W1H”等,深挖問題本質。 “復盤(Retrospective)”方法: 從每一次迭代或階段性任務中學習,持續改進。 “溝通計劃”模闆: 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重獲新生——項目“復盤”與“前瞻” 當項目終於走齣低榖,或者已經不幸夭摺,我們並非就此結束。本部分將引導讀者進行深刻的項目“復盤”,從中汲取教訓,並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為未來項目的“預防針”和“加速器”。 構建“經驗學習”文化: “失敗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鼓勵團隊坦誠分享失敗的教訓,消除對失敗的恐懼。 建立“知識庫”: 將項目中的關鍵經驗、教訓、最佳實踐進行係統性整理和歸檔。 “導師製”與“經驗分享會”: 讓有經驗的成員帶動新人,定期組織項目經驗分享交流。 從“過去”走嚮“未來”: “項目設計”的優化: 將從失敗項目中汲取的教訓,應用於新項目的啓動階段,從源頭上規避潛在風險。 “風險管理”的深化: 建立更完善的風險識彆、評估和應對體係。 “團隊建設”的升級: 關注團隊的溝通、協作和能力發展,打造更具韌性的項目團隊。 “持續改進”的承諾: 將項目管理視為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不斷學習和適應變化。 結語 項目管理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失敗如同旅途中的荊棘,時不時地考驗著我們的決心和智慧。然而,正是這些經曆,讓我們不斷成長,更加懂得如何規避風險,如何化解危機,如何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項目浮沉錄》的初衷,便是希望成為您在這場旅程中最堅實的夥伴。 本書所呈現的一切,源於無數項目從業者的血淚經驗,它們經過提煉、總結,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我們相信,隻要我們能從失敗中學習,勇於麵對挑戰,並掌握正確的工具與方法,每一個看似“瀕臨絕境”的項目,都有可能重獲新生,綻放齣更加耀眼的光芒。願本書能助您在項目管理的道路上,更加從容,更加堅定,最終收獲纍纍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