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古代的“奇谈怪论”和“道听途说”颇有微词,觉得很多所谓的“秘籍”和“野史”都是后人附会,缺乏严谨的考证。这次看到《抱朴子外篇校箋(下)》,我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否能澄清一些关于葛洪和他著作的模糊之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严谨的学术态度,比如对原文的不同版本进行详细的比对,对有争议的字句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且有充分的文献支持。我尤其关心它对《抱朴子外篇》中一些涉及到炼丹、养生、方术的内容,是如何进行解读的。是将其视为迷信,还是尝试从当时的科学认知水平去理解?如果是后者,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了。我还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葛洪在那个时代,如何在道教思想和儒家伦理之间找到平衡,以及他作为一个方士,如何看待世俗社会和个人修养的关系。这本书的“下”卷,不知道会侧重于哪些具体方面的内容,但愿能让我一窥葛洪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就必须回到那个时代的文本。而《抱朴子》作为魏晋时期重要的道家著作,其《外篇》更是涉及了相当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政治议题。我这次选择这本书,是冲着“校箋”二字去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术版本。我对注释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解释字词的含义,更要对原文的背景、典故、甚至是葛洪的思想进行深入的解读。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百科全书一样,在我阅读时遇到的任何疑问都能得到解答。例如,当读到葛洪对某些政治制度的评论时,我希望注释能够引申出当时的历史情况,帮助我理解他评论的出发点和现实意义。同样,当涉及到一些当时流行的方术时,我希望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土壤和科学认知。这本书的“下”卷,会涉及哪些具体的论题呢?是更侧重于治国方略,还是个人品德的修炼?我期待它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葛洪。
评分说实话,我对《抱朴子外篇》这部分内容其实了解不多,只知道它和葛洪这个人有关,而且“抱朴子”这个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让人联想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主要是它“校箋”的字眼,这让我预感到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白话翻译,而是一部真正的学术著作。我希望这本书的校勘部分能够详尽地指出原文的异文,并且给出比较令人信服的校订依据。至于“箋”的部分,我更期待它能对那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典故进行细致的解释,甚至能勾勒出葛洪写作时的思想逻辑和论证过程。如果这本书在解释 terms 的时候,还能穿插一些相关的史实或者其他先秦诸子的观点进行对比,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不仅能理解《抱朴子外篇》本身,还能对当时的学术思想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我非常好奇,葛洪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是如何形成他对治世、修身的独特见解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和思想演变颇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觉得《抱朴子》这部著作虽然名气很大,但真正深入解读的版本却不多。这次看到“新编诸子集成”里的《抱朴子外篇校箋(下)》,我感到非常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份严谨的校勘本,能够清晰地呈现原文的各种异文,并给出权威的校订意见。更重要的是,“校箋”中的“箋”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对《抱朴子外篇》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典故进行详尽的解释,并且能够深入分析葛洪的思想脉络。我尤其关心,这本书在解读葛洪关于“仙道”与“世事”相结合的论述时,能否提供更具洞察力的分析,揭示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之处。如果它能帮助我理解葛洪是如何在道家、儒家、以及佛教思潮的影响下,形成自己一套完整而又现实的处世哲学,那我将感到非常满意。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总觉得里面蕴藏着解决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智慧。之前读了一些比较普及的解读本,觉得不够过瘾,总想深入了解原文,但又苦于古文功底不足,加上原文的晦涩难懂,常常读几页就头大。这次偶然间看到了这套“新编诸子集成”,尤其是《抱朴子外篇校箋》这个分卷,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而且还是“校箋”,这说明应该是经过严谨考证和注释的,对我这种想啃硬骨头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它能帮我理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的那些精妙论述。不知道它里面的注释会不会像金庸小说里的武功秘籍一样,让那些古老的文字瞬间变得鲜活易懂?我尤其关心它在解释一些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时,会不会有非常扎实的史料支撑,而不是凭空想象。如果能让我看完之后,对魏晋南北朝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脉络有个更清晰的认知,那真是太棒了。
评分做活动入手,感觉价格很美丽
评分618购买叠券使用200元买600元的书,划算!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抱朴子是道教经典典籍,葛洪在修炼成仙道术上很有研究
评分不错。
评分中华书局的这套诸子集成非常不错
评分中华书局难得活动,收藏,快递很快!
评分“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评分下册一直没买上,这次京东活动给补上了,经典慢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