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模式》的作者李骞指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踏准明天的节奏。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整个产业生态都在发生急遽变化,但是,在急剧变化的背后,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规律,我们如何预测和判断未来,从而做好今天的布局?只有做好今天的布局,才能决定今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成功。
《未来商业模式》的作者李骞基于自己实业、媒体、互联网和投资的跨界经历,分析影响变革和未来的商业逻辑,对于产业互联网和未来的商业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预测。观点领先,思维落地,绝对让你脑洞大开,开启未来成功之旅。
《未来商业模式》一书围绕产业互联网及未来商业模式这一主题层层展开,首先对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改革的关键进行了梳理,做好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变革,是整个大产业的重要一环;总结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五大商业模式,让你明白今天的产业格局,只有明确格局,才能清楚个体的企业和个体的人在今天的状态下的生存方式和变革方法;继而对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商业格局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本书可供互联网商业从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对未来商业模式变革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李骞,商业思想家,分享资本创始人。曾任湖北卫视《财智时代》栏目执行制片人,该栏目为最早的财经演播厅对话节目;曾任中山聚龙精工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三年时间将其打造为指甲刀行业冠军。曾任东方出版社营销总策划,打造稻盛和夫,郎咸平的畅销奇迹。著有《未来商业模式》、《决胜O2O的7大支柱》等。
下篇大预测:未来商业模式
上篇大变革:当下商业模式
第一章升维思考与降维竞争:认识产业互联网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踏准明天的节奏
失败,是经营者局限的必然结局
何谓更高维度
第一节泡沫
大部分人认识事物从泡沫开始
O2O泡沫即将累累尸骨
第二节手段
如何成功实践商业模式
第三节模式
企业与用户间的那点事
第四节效率
相对效率
互联网化不等同高效率
第五节规律
集中与分散律
平台何时衰落
第六节道
当一回庖丁如何
第二章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八大关键
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漩涡效应
第一节人的全面互联网化
沉舟侧畔千帆过
人—技术—产业
企业互联网化的三大基本前提
观念互联网化
终端互联网化
行为互联网化
第二节去中间化与再中间化
传统信息不对称模式的终结
再中间化的的新商业变革
局部信息化与产业链信息化
营销环节信息化
对话:与尚品宅配总经理李佳聪谈产业互联网
案例:张瑞敏谈去中间化及网络化
第三节大数据与云计算
总理背书互联网+
数据资产
干比想重要
个性化与群体个性化
数据与资源配置
案例:中石化牵手阿里巴巴拥抱“互联网+”
第四节理解移动互联
移动重构商业逻辑
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
重构消费场景
第五节信用的力量
人格魅力体与品牌魅力体
隐性人与显性人
信用+经济的力量
第六节不断激活与拥抱创新
创新加速度
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第七节坚定的信念是成功变革的原点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促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成功的刹那间
方法跟随强烈的信念而来
第八节执行到底是关键
唐僧的领导力
要将变革成功的实现状态以彩色的方式呈现在头脑中
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持续努力,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才会是成功
第三章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五大商业模式
重组价值链
第一节超级分工与产业链
分工是一切商业模式形成的前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分工体系
超级分工与超级聚合
第二节第三方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是商业分工和发展的集大成者
综合平台
垂直平台
案例:土巴兔王国彬:十年创业,我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商业逻辑
服务平台
平台模式不是一成不变
第三节企业生态模式
传统企业的生态构成
互联网+下的生态企业综合体
宜华木业Y+生态系统
海尔的内部生态和外部生态
资本与价值链接
第四节品牌企业模式
O2O不应该是独立的商业模式
线下竞争力是传统家居企业O2O的基石
不是线上线下的竞争而仍然是品牌企业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后的产品、品牌与用户体验
大企业如何实现O2O进化
O2O模式线上的“O”扮演什么功能
第五节个人平台模式
存在个人平台吗
个人平台的生成机制
第六节新个体模式
大时代与小时代:足不出户与全国的生意
个体是平台的反面
第四章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格局之一:平台竞争的五大模块
平台的博弈
第一节平台的产生路径
去中间化与再中间化
BAT等平台的平台产生路径
传统平台的变革
次级平台
细分领域的平台化
第二节平台的基本构成要素
相对最大化信息集中与最大化信用集中
相对最大化效率
相对最优商业模式
第三节平台运行的基本规律
平台运行的挤出效应
家装垂直细分平台土巴兔的商业逻辑
家装还会产生更细分的平台吗
综合与细分平台的双向调节
第四节平台竞争的边界
确定竞争边界是个战略问题
防御性布局
腾讯的半条命
移动布局恐慌之后的阿里巴巴
平台竞争的三个边界
白热化、常态化的平台竞争
第五节平台竞争的五大模块
入口之战
信用之战
效率之战
布局之战
创新之战
第五章产业互联网时代竞争格局之二:品牌竞争的三大思路
打败你的对手都不在你的视线之内
第一节战国七雄与秦皇一统
回看春秋战国,淡看产业竞争
大秦一统的制度基础
产业竞争必须内外兼修
关于未来
第二节谁先完成品牌互联网化
品牌势能
品牌再定位
品牌互联网化是表象,核心是背后的运营系统变革
品牌经营预测与决策
品牌低成本精准营销
第三节品牌对手从哪里来
跨界打劫者
率先变革者
产业链延伸者
分清敌友,洞悉竞争
第四节重塑供应链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也是提高生产力
从单向到闭环
第五节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中国制造2025
人工成本与效率
德国工业4.0
制造业综合性价比
案例:海尔:工业4.0战略:互联工厂+开放平台
第六节竞争的三大思路
非合作博弈的均衡
共生化生存
企业共生是如何体现效率和效益的
竞争联盟
独立发展
|大部分人认识事物从泡沫开始
很多事物都是在泡沫破裂时,人们才得以真正认识到这一事物的本质。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接触、认识新事物,绝大多数都是从泡沫形成中或泡沫严重时开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在消息扩散开来后,才会蜂拥聚集。当大多数人都在参与的时候,基本都是泡沫开始膨大之际,认识总是姗姗来迟。就拿金融史上最早也是最出名的泡沫案例——荷兰郁金香泡沫来说,刚开始的时候,郁金香只是作为一种比较稀少的花从土耳其引进到荷兰,但郁金香逐渐脱离了花朵本身的观赏价值,。遭到人们的狂热追捧。当人们忽略郁金香的观赏价值,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时,。就形成了泡沫。一段时间内,这个泡沫只是未破罢了。在某个时刻,当足够的量和价再也支撑不起这一泡沫,也就是说有人开始大量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盲目跟从。于是,泡沫被挤破了,无数人在这个泡沫的破裂中倾家荡产。
在互联网领域中,最近几年比较出名的泡沫案例是团购网站的兴起和衰落。自网络团购这一模式引入中国之后,仅短短两年时间,便从无到有,诞生了近8000家企业,很多企业还获得了数亿元投资。但短短数年后的今天,还能独立发展的团购网站只有一两家,大部分都灰飞烟灭,极少数被巨头平台企业收编。很难想象,当初有些能融资数亿元的团购网站在一两年时间内就消亡了。这种失败对创业者来说似乎有点不可理解。团购作为非常简单的商业模式,跟风扎堆如此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不可理喻的。没学游泳就下深水区,代价必然是沉重的。
|O2O泡沫即将累累白骨
而对于这一轮的O2O泡沫。我们也将马上看到累累白骨。
虽不可理喻但又合乎情理。。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大多数都建立在泡沫,泡沫是无法承载企业健康成长的。泡沫,由跟风者造成,同时又是为跟风者准备的葬礼。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庞有一本专门研究社会从众心理的著作。叫《乌合之众》,说的是个人在群体中往往会丧失理性,变得没有推理能力,思想和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从众。这个理论也颇能说明商业模式跟风扎堆的现象。
为什么在每轮泡沫中又有少量企业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少量的企业通过不断的成本试错后,在未危及企业根基之前探寻到了符合商业本质的商业模式,最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而大部分没有认识到本质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就淹没在了泡沫里。
今天的产业互联网也是一种泡沫。当人人都在谈论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都要做“互联网+”的时候,泡沫就已经诞生了。客观讲,今天我们都在谈论要做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先发创新红利便没有了。比如我所熟悉的家居家装产业,如齐家网、土巴兔、美乐乐等平台型企业,。已经运用这种互联网模式耕耘多年,成为该领域的平台型巨头。它们的起步,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泡沫将会是大多数人认识新事物的第一个维度。因为只有泡沫涌起,大多数人才会知道新事物,才会去了解新事物、跟风新事物,最后淹没在新事物的泡沫里。理性的创业者和变革者,就是要认识到泡沫的存在,不盲目跟风。泡沫涌起时,融资不是成功,只是成功的开始。而多数创业者,将融资成功看成自己一个接一个的成功和追求的目标。凡客创始人陈年自己反思:“公司越热闹。烧钱混日子的人越多”,自己最后淹没在巨大的泡沫里,功亏一篑。
……
《未来商业模式》这本书,让我对商业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个固定的“未来模板”,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到”未来。书中对“颠覆性创新”的解读,让我意识到,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改变,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颠覆力量。作者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梳理,以及对当下趋势的敏锐洞察,为我们揭示了商业演进的规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能力重构”的章节,它不再强调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构建核心能力。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适应变化的传统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书中对“社群商业”的分析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它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而是通过构建有归属感的社群,实现用户的情感连接和价值共鸣。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商业世界的未来走向,并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评分《未来商业模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商业的本质。作者并没有陷入对新技术的追逐,而是回归到商业的核心——价值创造和交换。我被书中关于“无形资产”的论述所深深吸引,它不再是传统的厂房、设备,而是品牌、用户关系、数据、知识产权等。这些无形资产,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驱动着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书中对“生态系统思维”的探讨,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它打破了企业边界的限制,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理解如何构建和运营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我反复琢磨了书中关于“连接”的意义,它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而是通过连接人、连接物、连接数据,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这一点在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得到生动展现,比如那些能够连接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享经济平台。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作者能够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复杂的商业概念,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评分终于读完了《未来商业模式》,虽然我对书名里的“未来”两个字有些好奇,但实际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并没有给我预设的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未来场景,反而以一种异常接地气的方式,剖析了当下商业世界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作者并没有罗列一堆听起来很酷炫的技术概念,而是聚焦于商业模式本身,那些支撑企业运转、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底层逻辑。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价值共创”的论述所吸引,它不再强调企业单方面的价值输出,而是将消费者、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视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思考我们公司如何更好地与客户建立深度连接,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式创新来激发新的增长点时。书中对“平台化”的解读也相当深刻,它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互联网平台,而是将触角延伸到实体经济,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聚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反复琢磨了书中关于“订阅经济”和“按需经济”的案例分析,那些看似微小的商业模式转变,却正在悄然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产品的定义和服务的价值。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本思想的催化剂,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提问,并最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找到答案。
评分《未来商业模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当下”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商业世界中那些正在悄然发生,但却意义深远的趋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用户中心主义”的解读,它不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具体的商业模式设计,将其落到实处。从用户体验的极致优化,到社群的运营和维护,再到用户反馈的闭环建立,书中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思路。我反复思考了书中关于“去中心化”的讨论,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概念,更是对传统层级式组织和权力结构的挑战。这种去中心化的力量,正在重塑信息传播、价值分配以及决策机制,这对我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组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对“循环经济”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关于环保,更是关于如何通过闭环的价值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这与我们当前面临的资源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看似分散的商业现象,串联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让你看到商业演进的脉络和方向。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商业难题,似乎都有了新的解决思路。
评分《未来商业模式》这本书,老实说,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未来”这个词,常常伴随着一些浮夸的营销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读下去才发现,作者并非是要描绘一个科幻小说般的未来,而是以一种冷静、犀利的视角,解构了当前商业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来自于它对“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重新定义。它不再仅仅是企业运营的附属品,而是成为了商业模式的驱动力,甚至是商业本身。作者详细阐述了数据如何成为新的石油,如何驱动个性化服务,如何催生新的商业形态。这一点在书中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得以印证,比如那些能够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并提供超个性化体验的科技公司。我还特别留意了关于“智能化”的章节,它并非仅仅指人工智能在特定环节的应用,而是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智能化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运营效率的飞跃和用户体验的颠覆。我发现,书中提出的“服务化”趋势,也与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不谋而合。如何从一次性销售转向持续服务,如何从产品提供者转变为解决方案提供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让你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到。
评分【精彩书评】
评分写的非常好,很实用!一直想了解的!
评分内容不错 通俗易懂 值得推荐
评分纸质不错
评分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评分帮家人买的,京东速度就是快,听说内容不错,要轮到我看了。
评分案例比较有趣,有启发,深读下
评分不错
评分凑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