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是一种领导者积聚能量的内心动力,更是一种超前的战略思维。
*危机意识驱动着整个组织保持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激发公司的活力。
*华为的冬天,不仅是对华为的警醒,还适合于整个行业。“冬天”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成功预测未来的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有能力应对不确定性。任正非透过层层迷雾正确地预测了未来,从而让华为公司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茁壮成长。
《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畅销经典版):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冬天哲学》通过对华为冬天策略管理的精辟解读,全面展示了华为在3次冬天中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同时对其管理中的全面职业化管理、变革三阶段、内控管理、制度化管理、组织架构、企业家精神等成功之处进行了剖析和解读。本书为新版本,在内容上加入了华为最近几年的变化,并对一些数据进行了更新,以便让读者更精确地解读华为
陈广,经管咨询资深顾问,管理学硕士。中科联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家乐福超市攻略》、《7—11连锁便利攻略》等优秀作品
前言
第一章 “冬天”一定会来临 向员工传递危机意识
繁荣背后要小心危机
活下来,才会有出路
熬过寒冬,才算成功
第一次“冬天”
第二次“冬天”
第三次“冬天”
“现金为王”是硬道理
第二章 自我批判的精神
自我批判:进步的利器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精神
不能自我批判的干部将免职
各部门的自我批判
第三章 失败与成功哲学
艰苦奋斗,改变命运
“垫子文化”
失败:宝贵的财富
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第四章 团队忧患意识
向太平意识宣战
“市场部集体大辞职”
“7000人集体辞职事件”
归零:瓦解“工号文化”
频繁的岗位轮换
非 “终身雇佣制”
“堡垒从内部攻破”
直面员工忧郁症
第五章 敬业、牺牲与奋斗
敬业精神
牺牲精神
进取精神
奋斗精神
“永不放弃”
第六章 变革,变革,再变革
淡化英雄色彩
管理职业化
“最短的木板”
“三化”理论
灰度:黑白之间
严格控制成本
授权给一线团队
“群体接班”
轮值CEO制度
第七章 生存的唯一理由
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
为客户创造价值
“普遍客户”原则
第八章 不创新是最大的风险
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要走技术独立的路
“压强原则”
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
为了生存而开发
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
“技术市场化”
第九章 走出去,活下去
走出去才能活下去
抓住走出去的机会
“屡败屡战”
拒绝机会主义
向对手学习
第十章 “低调教父”任正非
异乎寻常的低调
毛泽东思想印记
后 记
向太平意识宣战
华为总裁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发展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任正非爱“搞运动”,他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以及事业成长暂时受挫阶段,或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启用自动降薪制度,避免过度裁员与人才流失,确保公司渡过难关。其真实目的在于,不断地向员工的太平意识宣战。”
“市场部集体大辞职”
1995年,随着自主开发的C&C08;交换机占据国内市场,华为的年度销售额达到15亿元,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期涌现的一批管理“干部”,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成为制约公司继续发展的瓶颈。任正非选择的方式是所谓的“集体辞职”。
199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2周年的纪念日,任正非以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万言报告,拉开了内部整训工作的序幕。会议期间,所有市场部的正职干部都要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1995年的工作述职,另一份就是辞职报告。
递交辞职报告的当天,任正非又专门做了动员讲话:“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你们的集体辞职,表现了大无畏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你们将光照华为的历史!”
随后,时任分管市场的华为副总裁孙亚芳(现任华为董事长)做了集体辞职的激情演说。当市场部代表宣读完辞职书的时候,会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许多人眼含泪水走向主席台,抒发自己的感受,台下则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前进,华为!前进,华为!”整训工作会议历时整整一个月,接下来就是竞聘上岗答辩,华为根据个人实际表现、发展潜力及华为发展需要进行选拔。
在这场运动中,市场部总裁毛生江也没能幸免。据《华为教父》一书介绍,“毛生江刚进入华为不久,就担任了销售C&C08;交换机的开发项目经理,参加研发,之后转做市场。他跟人谈的第一桩生意是东北第一台容量超过两万门的交换机项目,合同金额1000万元。1995年11月,毛生江开始担任市场部代总裁。这个突然的决定,意味着他辛勤经营的成果将有可能付诸东流。刚开始他无法接受,但经过短痛之后,他重振精神,一切从零开始,开始‘脱胎换骨’。2000年1月18日,毛生江被任命为华为执行副总裁”。
“任正非有一句话:‘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华为许多人私下里都称毛生江为‘毛凤凰’或者‘毛人凤’,有位高层领导曾开玩笑问毛生江:‘你是不是一只烧不死的鸟?’当时身心俱疲的毛生江回答:‘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烧不死的鸟。’2002年,毛生江辞职,到尚阳科技担任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
当时市场部的集体辞职开了华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先河,也被业内视为企业在转型时期顺利实现“新老接替”的经典案例。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当时亲历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当事人的切身体会:
“作为一名老市场人员,我深知公司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么就成为一流国际大公司,要么就在残酷的竞争中昙花一现。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不如趁机早下台,让有冲劲有能力的人来指挥。作为一名华为老员工,更有责任去勇挑重担。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发财和享乐,而是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改造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集体辞职的意义就在这里:不能时常保持自我批判能力,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就必然遭淘汰。”
“不能否认递交两份报告时的矛盾心情,要离开曾经费尽心血开拓的市场,离开朝夕相伴的同事,而即将面临的又是一个未知的发展前途,心中的压力又陡然增加了几分。但是我也深知华为文化中重要的一条原则即‘以集体的利益为利益,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及时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对作为发展‘高、新’产业的华为来讲,竞争的压力不言而喻,危机与机遇并存,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忘记‘高、精、尖的技术水平及持续不断的更新发展’是公司生存的根本。为了公司整体利益的实现,我们必须要放弃某些个人的利益,适应与熟悉也不应成为我们维护现状的借口。如果华为人心涣散,固步自封,又怎能谈及未来?我们需要集体的智慧去创造尖端技术、把握电信行业发展的脉搏;要用集体的力量去开拓市场、服务大众。市场部全体人员都继承并发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集体主义精神,那么,任何阻力与困难都会在我们面前变得弱小了。”
“辞职以后,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迅猛。我们逐渐摆脱了低层次竞争。我们的市场队伍更加团结,士气更加高涨,目标更加清晰,组织更有效率,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果像我这样只知道胡冲乱闯的‘猛张飞’还在位的话,所有的变化会发生得这么快吗?通信市场的无情,是不会等我们慢慢调整步伐的,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营销手段必须快速跟上市场的发展。我的‘下岗’,正是为了公司能迅速调整追赶市场的步伐,对此,我无怨无悔。两年多了,集体辞职的意义我是慢慢品出来的:只有舍弃自我,融入大我,把公司的利益作为最高的利益,才能实现自我的升华。”
2000年,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1996年以孙亚芳为首的那次历史事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华为号召全体华为人包括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学习市场部的精神,就是为了让华为团队始终充满危机意识,在务实中不断优化自己。
……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和政府做生意的商人能够基业长青。近代,没有任何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能够超越国运和时代。放眼全球科技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B2B企业级和B2C消费级两个领域同时获得成功。此外,在通信电子行业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爱立信、阿尔卡特、3Com、诺基亚等威名一时的通信巨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保持过10年以上的绝对竞争优势。这一切的叠加,注定华为和其总裁任正非正在通向的是史无前例的“战略无人区”。
死亡是任何一个企业所必须面临的,谁也逃不掉,只不过有的死得早一点,有的死得晚一点而已。生存是残酷的,有时候不带半点仁慈。
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冬天》这篇管理名作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如果没有冬天的磨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成功的企业的,只有熬过漫漫寒冬,才能谈得上持续发展,也才能谈得上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冬天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生态。没有经历过冬天洗礼的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企业。
从《华为的冬天》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出任正非时刻都充满危机感,并希望将这种危机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华为员工。
任正非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及对企业管理的纵深思考,显示了华为这个企业的成长基于一个一般中国企业所不能企及的思想高度,这种忧患意识也成为华为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而对于众多中国企业来说,这些观念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这是任正非对华为发展的自我评估。任正非认为,冬天是一定会到来的,他时刻提醒华为的员工,“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任正非总是充满危机地自问:“当我们遭遇失败之后,能否再建一个新华为?”
危机感常在,最终会让公司这个机体保持体外刺激的敏感性,保持一种警惕和临界状态,然后才有可能保持我们常常寄望于大公司所应该具有的“活力”。
任正非希望狂风暴雨来临的时候每一个华为人都能像蜘蛛一样,不管遭遇多少挫折和打击,都不要放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补网”,等待危机过去;他要求华为人必须做到,在面对繁荣和赞扬时,要能像勤奋的蜜蜂一样,埋头苦干,不为得失而耿耿于怀。这种“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像一潭湖水,就是华为应具有的心胸与内涵”的精神后来被纳入了华为的企业文化中。
《史记》中记载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失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于是,世人便以“破釜沉舟”来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任正非要求每一个华为人也要做到“破釜沉舟”,只有这样,才能在强者如云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最终成长为全球第一的世界级企业。
本书全方位解读了华为的冬天哲学,其系统阐述的企业忧患意识与哲学,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我对任正非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和危机意识的领导者,而“华为的冬天”这个概念,更是他极具代表性的管理哲学之一。这本书的名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华为早期发展和其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如何应对挑战的浓厚兴趣。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故事,更像是关于一种“生存之道”的探讨。特别是“唯有惶者才能生存”这句副标题,让我深感共鸣。在任何时代, complacency(自满)都是企业和个人走向衰败的温床。而“惶者”的状态,恰恰是一种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自我审视、对未来充满敬畏的态度。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任正非先生是如何将这种“冬天哲学”融入华为的企业文化,如何在看似繁荣昌盛之时,依然能看到潜在的危机,并提前布局,做好应对。这不仅仅是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如何在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商业案例,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对挑战永不退缩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初看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将“任正非”和“华为”的成功故事,与“冬天”这个充满挑战性的意象结合起来,并点明了“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核心理念。这让我联想到,许多伟大的企业和个人,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冬天”,才最终绽放。我很好奇,任正非先生究竟是如何看待“冬天”的?它是否仅仅是困难时期,还是某种常态?而“惶者”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是焦虑不安,还是时刻保持警惕和反思?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华为这家公司成功的深层原因,以及任正非先生的管理哲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华为在经历“冬天”时期的具体场景,例如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瓶颈的困扰、内部管理的挑战等等,以及任正非先生是如何通过其“冬天哲学”,带领团队突破重围,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业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存智慧的书,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压力下找到方向。
评分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畅销经典版):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冬天哲学》这个书名,无疑就具备了这种特质。它没有选择歌颂成功,而是直面“冬天”,这本身就显得非常写实和深刻。“唯有惶者才能生存”,这句话更是像一句醍醐灌顶的箴言,让我瞬间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冬天”。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应对极端环境的生存法则。我很好奇,任正非先生是如何在华为最艰难的时期,构建起这种“惶者”的文化,又是如何通过这种哲学,带领华为一步步走出低谷,最终成为行业巨头的。这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故事,更可能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关于如何保持谦逊、警惕和不断进取的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揭示出华为在“冬天”里是如何进行自我反思、战略调整和技术创新的,从中汲取可借鉴的经验,为自己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这四个字足以勾起我对华为崛起历程的无限好奇,尤其是那个被称为“冬天”的时期,究竟是怎样的困境,又是如何凭借智慧和毅力熬过去的?“畅销经典版”更增添了它的价值感,说明了这本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定是凝聚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而“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冬天哲学”,更是直击人心,仿佛预示着书中充满了警示与智慧,引导读者去思考在不确定性中如何保持清醒,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我一直对那些在逆境中崛起,甚至将逆境视为常态的企业和领导者充满敬意,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哲学和勇气,往往比顺境中的成功更能给人带来启迪。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华为这家伟大企业的基因,以及任正非这位传奇人物的思想精髓。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如何构建 resilient 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学习的。这本书的名字,已经为我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画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那个“冬天”里隐藏的秘密。
评分“冬天”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严酷、挑战和磨砺的意味,而将其与“任正非”和“华为”联系在一起,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这本书的名称,《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畅销经典版):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冬天哲学》,似乎在预示着一段关于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挑战中寻求突破的真实写照。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惊人韧性和智慧的企业和领导者充满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如何凝聚团队,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唯有惶者才能生存”这句副标题,更是将这种哲学推向了一个更深邃的层面。它不仅仅是关于战略,更是关于一种心态,一种时刻保持清醒和戒惧的态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剖析华为在“冬天”时期所面临的具体困境,以及任正非先生是如何以其独特的“冬天哲学”来指导企业应对。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看似绝望的环境中找到生机,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真正能够抵御风雨的企业文化。
评分很快捷,很满意,特别方便
评分平装版本,不是精装本,失望
评分商品很好,商家服务态度很好,发货速度很快,希望下次有更多优惠!
评分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喜欢在京东商城购物,很方便
评分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畅销经典版):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冬天哲学
评分很快捷,很满意,特别方便
评分一般般
评分已仔细拜读,向中国企业思想家任正非学习,不错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