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于2009年出版,在目标读者中反响不错。鉴于书的时间性因素,此次出版做了若干调整,删去了网络讨论部分和当时为排除阅读理解障碍设计的注释。目前,坊间家教类的书很多,本套书有别于同类书的地方在于,一是语言更为活脱有趣,读起来轻松;二是侧重于对新妈妈进行励志教育。
世界上没有不为孩子担心的爸妈。每个爸妈都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有太多的担心,是由于我们关心他们爱他们。但经常被混为一谈的担心与关心,所呈现出来的意念和造成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关心是有正向积极的鼓励、支持与协助,让孩子在感受到爸妈的信任了解关怀下,能够放心安然地去慢慢成长变好;担心则是无谓的唠叨、烦恼与压力,爸妈对孩子担心越多,孩子的焦虑与反弹就会越大。孩子的成长就如同等待一棵果树的发芽开花结果,需循序渐进,每一点的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不要试图用破坏自然规律”激肥”速长的方式来催熟他们,让他们跳过这个学习过程。
自序:要关心,不要担心
第一章 变坏是转好的开始
1.中等生是优秀人的进阶
马拉松比赛,没有跑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
2.给孩子学习“由慢变快”的时间
要“慢郎中”改变拖拉习性,让他尝到快速完成后的甜头。
3.小气自私是孩子的通病
自小受到长辈娇惯的孩子,想不小气自私都难。
4.贪玩的孩子,学习动力强
某行业或领域大“王”,成功的“元”动力就是“玩”。
5.爱说谎的孩子有创造力
从“谎言”听出孩子实际上想要表达的“真相”。
6.家有暴小子
要让喜欢动手打人不听劝的孩子,也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
7.不要遏止孩子的正义感
不妨有意加强孩子把闲事“管好”的能力。
8.魔鬼藏在细节里
孩子由捡到偷,是由于父母忽视不及时制止而造成的。
9.不要让自己成为引诱孩子偷钱的元凶
孩子犯错误时,应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犯错的原因上。
10.孩子逆反,是提醒父母我在长大
孩子“逆反”,是在提醒父母改变与孩子互动的方式。
第二章 两性教育从出生的第一刻开始
1.小娃本色
孩子对于“性”的态度,从出生起就步上了形成之路。
2.好奇宝宝在我家
对于孩子天真的发问像打乒乓球似的先拍回去。
3.台湾小朋友流行的“神奇纸巾”
不是纸上谈兵地去教孩子,而必须“实地演练”。
4.小红帽不要遇上大野狼
从小培养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所有权。
5.父母有没有教,真的有差别
靠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明白”的代价极其惨烈。
6.“ 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绘本是父母对幼儿进行“两性教育”最好的基础读本。
7.孩子早恋源自父母爱不够
防止孩子“早恋”,父母要多给孩子爱的拥抱。
8.课堂里没有教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最好的“两性教育”就是爱与榜样。
9.替孩子建立保护网
培养孩子结交朋友的能力,就是帮他建立了一张保护网。
10.帮孩子多结交些“大朋友”
替孩子在人生路途上多点几盏灯。
第三章 牵孩子的手共奔成长路
1.小娃闹学
孩子对上学的恐惧,多半的焦虑来自于幼儿离不开父母。
2.让孩子宁为鸡首
让孩子去做鸡首不做牛后,是保护和维护孩子自信的方式。
3.替孩子找一个让他安心的学校
好的学校应像欣赏一幅画般地用多视角来关注孩子的表现。
4.教孩子在学会赢前先学会认输
不要父母赢了面子,孩子却输了里子。
5.让”伪笨”的孩子变聪明
不是孩子笨,是做爸妈的笨得没有找到他聪明的地方。
6.不需跟孩子去“较真”
不要做吓了自己也抹杀了孩子自由思考能力的傻事。
7.如何和孩子“讲道理”他才肯听
“讲道理”必须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有机会讲“自己的道理”。
8.爱孩子的心要大,帮孩子的手要短
妈妈的手长,孩子的手就会变短。
9.由胆怯到独立自信的成长路
不管孩子是否合乎你的期待,都要能无条件地去接纳他。
10.替孩子做相信与感恩的祷告
在抚养孩子时,一定要坚定“相信与感恩心”。
后记:在孩子的生命中只做一盏灯
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台湾郜妈育儿新经3:我不坏只是在长大》,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灵魂的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只讲“术”而忽略了“道”。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如何在爱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的成长。作者用一种非常真诚的口吻,分享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困惑、挣扎,以及她是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孩子。这种坦诚,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也让我敢于正视自己育儿过程中的不足。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比如“孩子不是一张白纸,而是自带生命蓝图的个体”,让我醍醐灌顶。它提醒我,不要试图去塑造一个我理想中的孩子,而是应该去发现和支持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宝贵建议。我学会了如何用同理心去回应孩子的不安和愤怒,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惩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被重新洗礼了一样,对育儿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孩子也更加充满爱与耐心。
评分我真的没想到,一本育儿书竟然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又笑得前仰后合。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我内心枷锁的钥匙,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脆弱和不足,同时也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孩子无限的爱与希望。《我不坏只是在长大》这本书,它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所犯的一些错误,那些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可能却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独立性。书中对孩子成长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他们为什么会撒谎、为什么会表现出攻击性、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详细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曾经对孩子们的误解有多深。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许多她在育儿路上的真实经历,那些跌跌撞撞、充满挣扎的时刻,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无数个与我一样,在育儿道路上摸索前行的父母。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传递的那种“无条件接纳”的爱,它教会我如何去爱一个不完美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如何去欣赏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即使是在他们犯错的时候。
评分翻开《台湾郜妈育儿新经3:我不坏只是在长大》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育儿空间。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番景象——它并非全然是挑战与压力,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爱与理解的艺术。作者对孩子心理的洞察力,简直是神乎其技。她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孩子那些不经意的举动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并且用一种非常温和、不带评判的语言进行解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章节。以前,我总是习惯于说教,用命令式的语气来要求孩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它教我如何去提问,如何去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强加我的意愿给他们。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不仅让孩子更愿意和我交流,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尊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我迷茫时给予我指导,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让我相信,育儿之路虽然不易,但充满乐趣和意义。
评分读完《台湾郜妈育儿新经3:我不坏只是在长大》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育儿就是简单地把孩子喂饱穿暖,管教好他们的行为,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固有的观念。它让我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坏”或“不听话”,很多时候并非恶意,而是他们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情绪的爆发、界限的测试、甚至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鼓励父母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它让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换位思考。在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我不再是第一时间去制止和责备,而是尝试去探究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感受。这种视角的变化,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父母的焦虑感,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的心灵读物。它让我明白,育儿的真谛在于陪伴和理解,而不仅仅是管教和控制。
评分《台湾郜妈育儿新经3:我不坏只是在长大》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育儿读物。它不仅仅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育儿思维模式。作者用一种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带领我重新认识了“孩子”这个概念。我以前总是把孩子看作是需要被“管教”的对象,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孩子更是需要被“看见”和“被理解”的生命。书中关于“界限”的探讨,对我触动很大。它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挑战界限,以及父母如何以一种既坚定又充满爱的方式来设定界限,既能保护孩子,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一些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它们总是能直击人心,让我忍俊不禁,也让我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体悟。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引领我走上了一条更加充满理解、尊重和爱的育儿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