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基础要素
1. 谁在上演不可思议的对手戏?
什么是对立的天才?他们为何能产生独特的化学反应?
2. 如何将油与水混合起来——“对立的天才”制胜法和小测试
请先完成对立天才的测试题以便对自己和合作关系进行评估。
第二部分 五步制胜
3. 接纳不同
请接受你的搭档是个令人心塞的讨厌鬼,请接受你也是个令人心塞的讨厌鬼。
4. 点燃分歧
把对方最好的想法逼出来,将两个大脑的想法合二为一。
5. 角色分配
了解彼此该扮演的角色并进行角色分配,这样双方才能投入表演、全情释放。
6. 消除厌恶
当搭档双方彼此尊重,像朋友一样相处,才能自由开放地交谈,并享受乐趣。
7. 一方难全
要实现真正的多样性就需要合作,为对方提供最大范围的选择。
第三部分 关注结果
8. 时刻注结果
抛开差异,转而关注共同目标,你们才有极大的机会去创造非凡成就。
致谢
注释
准确定义内向者和外向者
内向者从内在汲取能量,而外向者则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尽管不少人会认为自己介于两者中间,但确实还是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人们还可能会在特定情形下表现得更加外向或内向。比如,作为一个外向者,您可能在大型节日派对上轻松自如地与陌生人打成一片,但面对财务团队时却沉默不语,因为这些人会令您感到缺乏自信。或者您是一个内向者,您可以很好地驾驭有准备的发言,但在与同事共进午餐时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对于自己属于内向者还是外向者这个犀利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在与人相处之后,您是否需要时间用于自我调整恢复?如果您响亮而肯定地回答“是!”,那么您很可能属于内向者。但如果答案只是一般的肯定,那么您可能更倾向于外向者。尽管这种划分方式算不上特别科学,但却非常实用。
贝斯·比洛是一位内向型企业家领域的专家,著有《内向型企业家》2一书。在赞扬一对性格相反却能在商业上相得益彰的搭档时,贝斯说,“你们一起为两人能在一起而努力。”3这句经典的话准确描述出了本书中您将读到的许多搭档的状态。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求能够共同取得成就。您也将读到内向型和外向型搭档合作之路上的磕磕绊绊,并学习怎样才能避免冲突。下面就来介绍由于内向者和外向者性格差异导致的一些问题,看看您在工作或生活中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线路不同 差之千里
有些人之所以让我们感到抓狂往往是因为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与我们大相径庭。这些不同的视角或特征往往在最初吸引着我们,但渐渐地就变得令人无法忍受。在和我的丈夫比尔约会的时候,我喜欢他深沉从容的风度。但一年后,他那较长的沉默和停顿时常令我感到恼火。“我向他提问时他为什么不做出回应呢?”我想不通。实际上,比尔没有变,他的反应速度跟往常一样,只是婚姻蜜月期结束,我的心理接纳度不如从前。四十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幸运的是,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不同偏好,帮助我重新解读他的停顿和沉默,并且接受他需要斟酌好再开口的习惯。
除了说话节奏不同,以下这些本质的不同也会导致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矛盾。
线路不同的挑战1:独处还是共处?
内向者需要享受独处的时光。他们更中意安静、私密的空间,在操作项目时喜欢逐一进行,以一对一或是小范围小组的方式。外向者总是很难理解,总试图去打破内向者的安静独处。我的丈夫比尔令人啼笑皆非地在他的门上挂了一个大大的“请勿打扰”的牌子,像极了十五岁的青春期男孩会做出举动。外向者需要此类明确的信号才能明白当内向者说需要点自己的时间时不是闹着玩的。
作家乔纳森·劳奇解释说,“外向者...... 总是随时欢迎他人的陪伴,也认为别人会随时欢迎自己的加入…… 尽管我经常向外向者解释这个问题,我从没有感觉到他们真正理解了。他们听了几分钟,就又继续大声说笑。”4
外向者要出去与他人共处才会感到生龙活虎,他们喜欢结识新朋友,喜欢把日程塞满,每天的活动越多越好。外向者史蒂夫·柯恩是一名学习主管,他喜欢在路上和同事们一起吃东西,并且“听周围十六个人的对话同时进行”。一天,团队里一个内向的成员在下课时对他说:我上完课感到筋疲力尽了,需要给自己充充电。然后她就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这样安静地度过了整晚。柯恩起初感到生气,但转念想想便改变了看法。他解释说,“我是教这个的(沟通技巧),所以我可以理解她。”
如果搭档们没有认识到这种不同,就可能会造成误解,对不参加晚上的社交活动的团队成员产生排斥。独处还是与人共处的问题还会使客户关系面临挑战。内向者置身于与陌生人搭建人脉的社交场合时会感到手足无措。外向者试图与客户拉近关系时,对方却表现得沉默寡言或者只想谈正事,这也会令外向者感到沮丧。
……
《对立的天才》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我的感受。作为一名长期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我深切体会到了不同人格类型之间的碰撞与摩擦。我身边总是不乏那种精力充沛、能言善辩的外向者,他们仿佛自带光环,总能在团队中成为焦点,而我,一个相对内向的个体,常常在这场“能量竞赛”中感到疲惫和无力。我曾无数次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的“慢”和“安静”是一种阻碍。然而,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些“对立”人格的看法。它并非简单地将内向者和外向者分为好坏,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精准度,剖析了两种人格在思考方式、信息处理、社交需求以及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观点:这些差异并非是鸿沟,而是天然的互补。书中的“简单五步”方法,更是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让我们学会如何跨越这些差异,将“讨厌鬼”搭档变成“神助攻”。我立刻联想到了我团队中那个和我截然不同的同事,我们之间曾有过无数次的误解和争执,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应该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和他相处,去挖掘他身上那些我所不具备的特质,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合作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格心理学,更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与共赢的智慧。
评分这本《对立的天才》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令我惊喜的一本书!我一直是个有点内向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那些性格张扬、能量充沛的外向者。过去,我总是觉得我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沟通起来总有些磕磕绊绊,甚至会觉得他们“太吵”或者“太强势”,而他们可能也觉得我“太慢”或者“太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过去那些困扰瞬间被点亮了,醍醐灌顶!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极具洞察力的方式,拆解了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根本差异,最重要的是,她并没有站在任何一方的角度去评判,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包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这些差异并非是障碍,反而是成就彼此的基石。书里提出的“五步法”概念,我现在还只是初步领悟,但已经能感受到它的力量。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的鸡汤文,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和欣赏“不一样”的存在,然后巧妙地利用这种“不一样”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一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和一些我之前觉得难以相处的同事,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再是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带着好奇和期待,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格类型的研究,更是关于如何建立更健康、更有效人际关系的指南。
评分《对立的天才》这本书,与其说是心理学著作,不如说是一本极富实用价值的生活指南。我曾经一直认为,那些外向、善于表达、能在人群中如鱼得水的人,才是真正拥有“社交天赋”的人。而我自己,一个典型的内向者,总是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慢热”而错过很多机会。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非常细致地剖析了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认知、处理信息、沟通方式以及能量获取上的根本差异,并且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佐证这些理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能量转换”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使很想和别人交流,但耗尽能量后仍然会选择独处,这并不是社交能力差,而是天生的生理机制使然。而外向者则从社交中汲取能量,这两种模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互补。作者巧妙地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如何“对抗”自己的天性,又或是如何误解了身边那些外向的朋友。书中提到的“转换器”理论,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接地气。它不是要我们去强行改变自己,而是提供了一套框架,让我们学会识别和利用不同人格特质的优势。我开始尝试在团队合作中,主动去引导我的外向同事发挥他们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而我则负责深度思考和细节把控。这种体验非常奇妙,我们之间不再是“鸡同鸭讲”,而是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让我惊艳了!我常常会因为自己内向的性格而感到有些许的自卑,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那些外向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中,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的外向同事,总能轻易地抓住重点,并且快速地推动项目进展,而我呢,则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显得有些“慢半拍”。《对立的天才》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一直以来模糊不清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温柔且富有逻辑的方式,阐述了内向者和外向者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异,而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差异解读为一种“互补”,而不是“对立”。书中的“五步法则”,并不是那种强行改变我们性格的“速成班”,而是教我们如何去理解、接纳,甚至欣赏与自己不同的人格特质。我发现,原来我所认为的“缺点”,在特定的情境下,恰恰是别人所缺乏的“优势”。比如,我习惯于深入思考,对细节有着极强的敏感度,这恰恰是外向者常常会忽略的。而外向者那种快速决策和鼓舞人心的能力,也正是我所欠缺的。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与那些“看起来很烦人”的搭档之间的关系,我不再带着抵触情绪去面对他们,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主动去寻求合作的可能性。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屡屡碰壁的内向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外向者主导的世界,他们的热情、他们的自信,总是让我觉得我格格不入。在工作中,与那些性格外向、思维跳跃的同事合作,常常会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够吸引人,自己的节奏太慢,甚至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但是,《对立的天才》这本书,却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天才”。它不再将外向者视为唯一的成功模板,而是深刻地阐述了内向者所拥有的独特优势,比如深度思考、专注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详实的案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内向者与外向者如何和谐共存、优势互补的蓝图。我特别欣赏书中提出的“五步法则”,它不是让你去改变你的本质,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并利用你和你的“对立面”之间的差异。它让我明白,那些曾经让我感到“讨厌”的特质,在特定的情境下,恰恰是我们达成更大成就的关键。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和那些我曾经觉得难以相处的同事沟通,我惊讶地发现,当我不再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带着好奇和理解去接近他们时,我们之间的关系竟然发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变化。这本书让我重拾了自信,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内向者的价值,并且让我有信心去拥抱那些与我截然不同的人,与他们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挺好的,希望下次换个盒子包装,塑料袋漏了
评分内容还未看,不过品相,服务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好看
评分内容文字清晰,但是封面很旧,表面未包装
评分还没看
评分…………
评分喜欢,非常不错。
评分挺好的,物流快,服务好,下次还来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