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

共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肯·布兰佳 著
图书标签:
  • 共好
  • 合作
  • 互助
  • 共同发展
  • 和谐
  • 社会责任
  • 公益
  • 共享
  • 人文关怀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4219
商品编码:1274885429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肯·布兰佳 著作 陈佳伟 译者 定  价:28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页  数:149 装  帧:精装 ISBN:9787508644219 前言/VII
导言/XIII

共好的故事/001
松鼠的精神/017
海狸的方法/047
鹅的礼物/091

后记/127
共好策略/131
再评估指南I/133
再评估指南II/135
再评估指南III/137
鹅鸣/139
关于作者/147

内容简介

《共好》是世界有名管理大师肯·布兰佳的经典管理寓言著作,也属于中信“肯·布兰佳经典管理系列”中的一本。
通过企业管理者佩吉·辛莱尔与安迪·朗罗的极富启发性的故事,布兰佳和鲍尔斯揭示了共好的秘密。共好是一种激发热情与业绩的革命性的方法,能为任何组织带来惊人的成果。
“共好”所包含的三个原则分别是: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大雁的礼物。
这三块基石惊人地简单却又不可思议的强大。不论你的组织只有一个人组成,还是名列财富500强,这本书都能确保你的员工为成功而献身。《共好》也将成为任何团队在追求很好过程中的宝贵工具,它传授了关于激励、鼓舞和设定目标的有用的经验教训,任何组织都可以立刻投入使用。
《共好》是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管理工具,它概述了在职场通过培养士气来提升效率的*简单、*保险的方法。任何想要立于今日竞争极其激烈的商业世界顶点的人士都应该读一读。 肯·布兰佳 著作 陈佳伟 译者 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
肯·布兰佳是《一分钟经理人》系列的主要作者,他还著有另外23本书,包括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共好》。他的著作被译为25种语言在优选发行,销售量超过1200万册。他于1979年与妻子共同创立了肯·布兰佳公司,这是一家提供全套培训服务的咨询管理公司。他还担任多家*级美国公司的企业顾问,也是一位杰出的老师和演说家。
谢尔登·鲍尔斯(Sheldon Bowles)
谢尔登·鲍尔斯任欢乐颂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裁,该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控股管理公司。他也是多摩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创立者,该公司市值7 500万美元,是认等
《共好》一书,旨在探索个体与群体之间复杂而迷人的互动关系,揭示协作的力量如何能够超越个人能力的局限,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领域技术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讲述个人成功史的传记,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漫游,邀请读者一同思考“我们”的力量。 本书首先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开始,剖析家庭成员之间如何通过情感的连接、责任的承担和共同的目标来实现“共好”。从孩童时期对父母的依赖,到青春期对独立与归属的挣扎,再到成年后对家庭的支持与传承,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共好”的雏形。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凝聚力量,分享喜悦时如何倍增幸福,以及在日常琐碎中如何通过彼此的理解和包容,构建一个温暖而坚实的港湾。这并非简单地描述家庭的和谐,而是深入探讨了实现和谐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接着,图书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社区。一个社区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们是否能够超越个体利益,关注共同的福祉。本书将介绍一些历史上和现实中涌现出的优秀社区案例,分析他们是如何通过组织邻里互助活动,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以及在面对公共议题时,如何通过协商和合作,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问题。《共好》并非罗列成功的社区模式,而是着力于分析成功背后的驱动力:信任的建立,沟通的渠道,以及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它会探讨,当个体愿意为社区付出时间和精力,即使是微小的贡献,也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社区变得更宜居、更温暖、更富有生命力。 从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我们来到了工作场所。《共好》在此领域,将深入探讨团队合作的精髓。它并非简单地强调“团队合作”的口号,而是拆解团队合作的内在机制。书中会分析,为何有些团队能够高效运转,成果斐然,而有些团队却陷入内耗,效率低下。它将关注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建立互信,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处理分歧,以及如何在共同的目标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本书会引述许多关于创新、项目管理以及组织文化的经典理论,但会以更具象化、更贴近实践的方式进行呈现,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看到“共好”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如何通过开放的反馈机制,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如何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鼓励冒险和学习的文化,让创新之花得以绽放。 《共好》更进一步,将视野投向了社会层面。在社会这个更为宏大的舞台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重要。本书将探讨,当一个社会能够鼓励公民参与,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以及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时,所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它会审视社会运动的历史,分析集体行动的力量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它会探讨志愿服务精神的价值,以及当个体愿意为社会贡献时,所能带来的改变;它还会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如何避免群体性的盲从,如何保持理性与独立思考,同时又不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本书将引用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共好”理念在社会层面的深刻影响。它将讨论,当社会成员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共同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努力时,所能构建的更具韧性、更具活力的社会形态。 本书的一个重要基调是,实现“共好”并非易事,它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克服挑战。书中不会回避现实中存在的个体主义的冲突,群体间的隔阂,以及达成共识的艰难。相反,它将鼓励读者去正视这些挑战,并提供一些思考和实践的方向。比如,如何在高压和竞争的环境下,保持合作的态度;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如何在既得利益的冲突中,寻求共同的出路。《共好》所倡导的,并非一蹴而就的理想状态,而是一个持续探索、不断优化的过程。 贯穿全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个体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群体息息相关。正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通过融入群体,通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获得更持久的幸福感。这种“共好”的状态,既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是一种个人追求。 《共好》之所以如此详细地展开论述,是因为作者深信,理解并践行“共好”的理念,对于我们个人、家庭、工作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邀请,一种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一种对人性美好可能性的深刻洞察。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激励他们去思考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去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合作潜能,最终,在自己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积极地去创造和维护“共好”的状态。它是一份关于连接、关于协作、关于共同成长的深情呼唤,期待与每一个愿意探索“我们”力量的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共好》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鸡汤读物,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而理性的视角,剖析了“共好”这一概念背后的社会动因和心理机制。他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冲突和挑战,而是直接面对这些问题,并试图提供解决方案。书中对于“信任”在“共好”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论述,让我深有感触。信任的建立和维护,是构建健康社会关系的基础,而一旦信任缺失,个体之间的疏离和冲突就会滋生。作者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信任破裂的代价,以及重建信任的艰难过程。同时,他也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策略,比如如何通过开放的沟通、透明的信息披露以及公平的资源分配来逐步修复和巩固信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集体行为时,对个体决策过程的细腻描绘。他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集体利益时,有时会做出看似“不合理”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理解这些心理驱动因素,来引导人们走向更具合作性的行为模式。这本书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并找到自身在其中的定位。

评分

读《共好》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好”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共好”的实践指南。作者并没有用空泛的理论去描绘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阐述,为我们揭示了“共好”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书中最打动我的部分,在于作者对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他强调,真正的“共好”并非牺牲个体的利益去成全集体,而是在尊重和保障个体权益的基础上,通过良性的互动和合作,实现整体的进步与福祉。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我们常常陷入“个体 vs 集体”的二元对立,却忽略了两者之间本应存在的协同作用。书中对于不同领域——从企业管理到社区建设,再到家庭关系——的“共好”模式的探讨,都非常有启发性。例如,在企业管理方面,作者提出的“赋能式领导”和“协同工作流程”等概念,颠覆了我以往对管理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看到如何能够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而非仅仅依靠指令和监督。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论的启发,更在于它提供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中,找到通往“共好”的路径。

评分

《共好》这本书,我从头到尾一口气读了下来,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常见的、浮于表面的成功学书籍,而是深入到了“共好”这个概念的根源。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共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任何一个孤立的个体都难以生存和发展。只有当个体能够融入集体,并与他人形成互助互利的良好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最大化。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共享”的定义,他认为共享不仅仅是资源的分享,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共享,一种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书中列举了许多成功的共享经济案例,以及一些社区合作项目,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样本。这些案例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都根植于日常生活,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共好”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读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人、与社会的关系,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无助,可能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共好”的正确方式。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

对于《共好》这本书,我的评价是:它是一本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对“共好”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其背后的驱动力和运作机制。书中关于“共好”与“创新”之间辩证关系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认为,只有在鼓励多元化、包容性的“共好”环境中,创新才能蓬勃发展。当个体不再担心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排斥,当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独特优势时,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就会层出不穷。反之,一个压抑、缺乏合作精神的集体,往往难以产生突破性的进展。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共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的分析,例如搭便车行为、信息不对称等。他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这些细致的分析,让这本书的论述更加严谨和可信。总而言之,《共好》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愿景,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描绘了实现这一愿景的具体路径,是任何希望在当下及未来取得成功的个人和组织都值得阅读的佳作。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共好》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却又格外深刻。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立马醍醐灌顶的书,更像是徐徐展开的一幅画卷,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似乎总能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触及到最本质的问题。书中对于“共好”的理解,超越了我以往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共好”就是要大家一起付出,一起牺牲,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共好”恰恰是一种能量的汇聚,一种创造力的释放。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形态下“共好”模式的比较研究,展现了“共好”的普适性和多样性。他分析了那些在资源相对匮乏的环境中,却能实现高度合作与和谐的社区,以及那些在看似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却能建立起互信互助合作关系的商业联盟。这些例子让我意识到,“共好”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存在于各种复杂情境中的一种可行状态。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得到一套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我获得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合作的态度。

评分

推荐阅读

评分

挺好的,用着不错的。

评分

推荐书籍

评分

很好

评分

推荐书籍

评分

挺好的,用着不错的。

评分

推荐书籍

评分

很好

评分

内容通俗易懂,但需要仔细体会应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