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丰田的工作法,丰田的5S法,改善力、“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固定成果的方法”,丰田这些基本工作法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实用,操作性强,完美诠释了日本的工匠精神!
丰田汽车自2012年到2015年连续3年销量全世界**,可以说是能够代表日本的企业。支撑丰田飞速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丰田的员工们。本书内容主要就是将丰田的工作法取其精华进行总结,使该工作法能适用于丰田企业之外的商务人士。本书内容是以终生受用的工作原理和原则为中心,所以不仅年轻员工,即便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可以利用本书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日]OJT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株)OJT-solutions
丰田汽车与利库路特(Recruit)集团于2002年4月成立的商业资讯中心。由在丰田任职40年以上的资深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师”,活用他们在丰田工作时丰富的现场经验,通过OJT(On The Job Training;在职训练)协助客户公司培养现场核心人才、营造灵活的工作环境、创建盈利的公司结构。
总公司位于爱知县名古屋市,拥有60名以上原丰田的“指导师”,为制造业、食品业、医药业、金融业以及自治团体等各种行业的顾客企业提供服务。主要著作有畅销20万部的《丰田的整理术》、《丰田的人才培训方法》、《“图解”丰田的整理术》、《丰田的上司》、文库版《丰田的说话习惯》等。
朱悦玮,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专业,曾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担任编辑,从事翻译工作多年,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历史、金融、社科等方面。译作有:《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统计学才是牛X的学问》、《海图世界史》(中信出版社)、《灼眼的夏娜》系列、《古书堂事件手帖》系列等。
前 言
本书出现的丰田术语解说
第一章 丰田最重要的“工作哲学”
01 每个人都是“领导”
02 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
03 思考“我的工资从何而来”
04 做有意义的“工作”
05 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06 保证整个“工序”的品质
07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08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09 改善和问题解决没有终点
10 错不在人,在于制度
11 用生产来降低成本
第二章 丰田工作法中的“5S”管理
12 变“费”为“宝”
13 工作就是整理和整顿
14 “整洁”不是终点
15 10秒以内取出资料
16 拥有“舍弃的基准”
17 给时间定个期限
18 缩短期限
19 清理要彻底
20 清理时要有先后顺序
21 给东西固定位置
22 给东西标明住址
23 做好标识
24 根据使用频率决定摆放位置
25 画一条线
26 将清扫加入到日常工作中来
27 将清扫工具“可视化”
28 清扫是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三章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9 工作=作业+改善
30 改善的线索在“现场”
31 区分“工作”与“浪费”
32 找出“7种浪费”
33 将工作“分割”找出改善点
34 为了“轻松”而改善
35 适当地懒惰一点
36 站在圆圈里
37 注意“不干净”的地方
38 越是忙碌的人越有问题
39 让自己的工作“可视化”
40 不隐藏“安全隐患”
41 确定“标准”
42 找出“真因”
43 “事后百策”不如“事前一策”
第四章 战无不胜的“问题解决力”
44 了解“应有状态”与“现状”的差异
45 问题分为“发生型”与“设定型”
46 用“未来指向型”引发革新
47 大问题用8个步骤解决6
48 “先决定问题”和“先决定对策”都是错误的
49 选择能够用“数字”解决的问题
50 发现问题的8个视角
51 用3个视角来分析问题
52 用“现场·现物”来确定问题点
53 解决问题要脚踏实地
54 重复5次“为什么”
55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真因”
56 对待问题不能想当然
57 问题对策的10个视角
58 立刻实行对策
第五章 就算只有一个部下也要发挥“领导力”
59 制造自己的“分身”
60 聚集“人望”
61 传授“看事物的方法”
62 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
63 给部下出难题
64 领导要有“敢于放手的勇气”/193
65 不要只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智慧”
66 传授、实践、监督
67 让部下接受
68 用“关注”来培育部下
69 展示工作的“整体状态”
70 交出自己的王牌
71 领导要从外部看部下
第六章 让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的“交流力”
72 创建网络
73 创造横向交流的“机会”
74 像接力赛跑一样工作
75 拿着扫帚去现场
76 关心部下
77 表扬部下
78 表扬部下的“工作”
79 资料要直观
80 重视“后工序”
81 给抵抗势力赋予责任
82 从“麻烦的人”开始
83 先说坏消息
84 共享失败经验
85 用事实说话
86 以利动人
87 让想法可视化
第七章 能够立刻取得成果的“执行力”
88 六成就可以行动
89 巧迟不如拙速
90 用“数值”表现目标
91 任何事都要确定期限
92 “应有状态”≠“目标”
93 固定成果
94 共享成果
95 保持组织之间的交流
96 积极向前
97 不要追求“百战百胜”
98 享受失败
结 语
每个人都是“领导”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拥有非常强大“领袖气质”的企业经
营者。
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斯蒂夫·乔布斯、软银的孙正义等
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丰田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如果是不了解丰田的人,肯定找不出这样的人吧。
确实,对于丰田来说,并没有领袖气质极强的企业经营者。
因为丰田不将员工当做“成本”,而是当做“人才”来对待。
1960年代的丰田还只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
丰田从日本各地招聘了很多刚刚中学毕业的年轻人。
把这些年轻人当做自己孩子的丰田的经营者们,不管发生什么
事情都绝对不会辞退员工。
所以,丰田将每一位员工都当成“家人”,并不拘泥于一时的
结果,而是“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培育人才”,并且形成了这样的
企业文化像这样的“大家庭主义”,正是将员工看做“人才”的丰田的
原点。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之下,社长与员工之间的差异,只是“职责
分担”的区别而已。
丰田的主角,是每一个在现场工作的员工,而社长的职责就是
彻底地为员工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工作,更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
环境。
曾经在丰田的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海稻良光(OJT解决方
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样说道“丰田虽然没有充满领袖气质的
经营者,但在生产现场却有很多充满个人魅力的主角级人才”。
“在丰田的工作现场有‘班长’‘组长’‘工长’等领导,他
们作为团队的核心带领组织前进。这些人就是丰田真正的领导。而
丰田之所以能够连续不断地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正是由于拥有‘用
更长远的眼光来培育人才’的企业文化。”
每个人都带着领导的自觉进行工作
每一个在现场的员工,都将“5S”“改善”“问题解决”等方
法作为自己的工作基础,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高效地生产出具有极
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丰田的员工们通过现场的工作牢牢地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
工作的附加价值。然后,他们会作为领导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给下
一代。就这样,丰田确立了一代一代培养现场领导的方法。
这一系列的过程,在实现员工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使公司不断
地成长。
“我只是一个小员工。”
“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工作很轻松。”
在丰田绝对不会听到这样的话。
因为只是被动地工作,无法提高工作的附加价值。
就算没有管理职务的头衔,但只要有一名部下或者一个后辈,
也必须发挥出自己的领导能力,一旦接到项目时立刻能够成为一名
优秀的领导。为了能够在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每个人都必须成为领导。
带着“自己是领导”的自觉来对待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
要的。
02
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
在丰田,经常要求员工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比如班长,不能站在上司组长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组长的
上司工长的立场上看问题。组长的话要站在工长的上司科长的立场上看问题。总之关键在于要站在比自己现在的位置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
OJT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海稻良光以前就经常听到上司这样说。
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海稻在丰田的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当听到上司对他说“请站在人事科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
比如,当公司内部出现人事变动的时候。
如果只是事务性地告诉对方科长“你们科的A先生要调到别的科
去”,那么对方肯定很难接受。尤其A先生作为一名优秀员工的时候
更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自己只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
也必须以“自己是人事科长”的态度进行工作,否则无法使对方接
受这个人事变动。
如果站在科长的立场上,就可以通过“人事变动后部门应该如
何调整”“A先生作为候补干部应该如何培养”等中长期的视角,来
说服对方科长接受公司的人事变动。
“站在上司的上司的立场上看问题”对于工作的改善也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那么做出的改善只能停留在现
状的延长线上。最终不管怎么看都只能觉得“再也没有任何改善的
余地了”。
但是,如果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之前的看法就会发生彻
底的改变,产生出崭新的想法。
比如在思考“生产效率提高2倍”“不良率降低为零”“准备工
作的时间减半”等3~5年后的目标时,如果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思考改
善方案,进展会意外地顺利。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员工,那就站在科长的立场上思考工作。
如果你是科长,就站在部长的立场上思考工作。如果你站在“上司
的上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上司为什么会给你安排这样
的工作,上司存在怎样的问题意识。如果你能够时刻意识到“科长
的话会做出怎样的判断”“部长的话会有怎样的烦恼”之类的问
题,那么你做出的工作一定会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不仅在公司内部,在接待客户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能够站在
比自己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可以极大地改善工作成果。
我们经常听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虽然这种说法
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却并不全面。
只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并不能够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
应该站在比顾客更高的立场上思考,然后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与顾客
交流。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立场,才能够提供出令顾客满意的商品
和服务。
这本《丰田工作法》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打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匠人精神”。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娓娓道来,分享的不仅仅是方法和技巧,更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卓越的追求。书中提到的“持续改善”(Kaizen)的概念,让我深思。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变革,而是点滴积累,日积月累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来阐释理论,比如如何通过观察现场、倾听声音来发现问题,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来减少浪费,如何通过团队协作来激发无限潜能。这些案例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践的温度,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丰田的现场改进。书中的许多观点,比如“只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最高的质量去满足客户需求”,这些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提升效率、优化决策有着极大的启发。我常常会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对流程的繁琐感到无奈,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新的视角,开始审视自己工作中的“浪费”,并尝试着去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信。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真正影响一个行业、甚至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方法论”充满好奇,而《丰田工作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将丰田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的理念。它不仅仅是关于库存管理,更是一种深度的哲学,关乎对需求的高度敏感,对生产节奏的精准把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精妙协调。书中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高度协同、高效运转的生产体系是如何炼成的,它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顺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的重视。丰田并非一个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它深知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如何让每个人都成为“改善者”,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思考,在我的工作中,我是否有给予我的团队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我是否能真正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去审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工具和方法,更是对“优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读完《丰田工作法》,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系统的“思维体操”。它不仅仅是关于生产效率,更是一种深刻的“工作哲学”。书中反复强调“现场主义”(Genchi Genbutsu),即“到现场去,看清楚”的原则。这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脱离实际的决策,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只有亲身站在生产线前,去观察、去感受、去倾听,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之道。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有时被忽略了。这本书像是一剂强心针,提醒我回归本质,脚踏实地。书中关于“全员参与”(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TPM)的思想,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设备维护部门的责任,而是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中来。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培养,能够极大地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我所在的团队中,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地为团队的整体目标贡献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 mindset ”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会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在我看来,《丰田工作法》这本书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一种“极致的追求”。它追求的是效率的极致、质量的极致、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极致。这种追求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精进实现的。书中详细介绍了丰田如何通过“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来识别和优化整个流程,找出每一个环节的增值和非增值活动。这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晰地看到整个工作流程的“全貌”,只关注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的协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工具,让我们能够“看见”流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防错”(Poka-Yoke)的理念。它不是寄希望于员工能够百分之百不出错,而是通过设计巧妙的机制,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发生。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智慧,让我看到了企业管理的更高境界。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思维的升华。我开始思考,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环节是容易出错的?我能否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避免这些潜在的错误?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救火队员”,转变为一个主动的“风险预防者”。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丰田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个汽车巨头,对它的“工作法”知之甚少。《丰田工作法》这本书,就像是一扇让我窥见制造业精髓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产线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书。书中的“拉动式生产”(Pull System)概念,让我对传统的“推动式生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它强调的是响应需求,而不是盲目生产,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在信息爆炸、产能过剩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常常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本书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独特视角。书中对“浪费”(Muda)的细致分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工作中的“低效”。那些不必要的时间花费、重复性的劳动、不完善的流程,原来都是“浪费”。这本书鼓励我去主动发现并消除这些浪费,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率提升。它就像一位严苛的导师,督促我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我开始尝试在工作中运用一些书中提到的“五问法”(5 Whys),去追溯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这种深挖式的解决问题方式,让我感到更加有力量,也更加自信。
评分不赖正版好书内容实用
评分看领导推荐的,看完真的长知识
评分不错
评分还记得绿卡gf可哦
评分l
评分管理的好书
评分质量好 价格底 值得选择
评分非常好,物流迅速推荐购买。
评分物流很快啊,在京东买东西物流真的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