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奥利弗·萨克斯 著,廖月娟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24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4932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探索者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2
正文语种:中文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被书评家赞为20世纪难得一见的“神经学专家”,也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他的这一系列“探索者”读本在欧美畅销近30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是风靡欧美的经典认知读物。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2001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重印达15次。J.K.罗琳、理查德·道金斯敬意推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精彩解读并撰写推荐序。

  萨克斯对自己童年经历及以家庭充满热情的回忆,让我们得以窥探这位大师丰富与创新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萨克斯说:“我们用眼睛看世界,也用大脑看世界。用大脑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我们熟悉自己的想象模式,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的行为,并将伴随一生。”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我们终其一生都走在探索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道路上。

  在萨克斯的笔下,科学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金属、原子、冷光、力线、放射线、元素周期表等这些原本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名词,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展现了化学之美。

  


内容简介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讲述了一段与科学结缘的浪漫故事,一本展现了化学之美的童年回忆录。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少年萨克斯受到钨舅舅的影响和鼓励,狂热地喜欢上了化学,沉浸在各式各样魔术般的化学实验中。在他的笔下,金属、原子、冷光、力线、放射线、元素周期表等这些原本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名词,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陪伴了作者在二战阴霾笼罩下的童年。萨克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激情澎湃的描写将科学知识与心灵成长无缝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1933,7—2015,8),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闻名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均享有盛誉。毕业于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他是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的会员、纽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是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乔治敦大学等多所世界级著名学府的荣誉博士,也是古根汉学术奖获得者,还被英国女王授予高级骑士勋章。他常年为《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的专栏供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胜作家。因其在文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杰出贡献,萨克斯荣膺霍桑登奖、乔治·波克奖,以及专门授予科学作家的刘易斯·托马斯奖。


精彩书评

  《钨舅舅》是一本别开生面的科普著作。它讲的是科学,但浪漫、感人,充满激情和魅力。

  ——吴国盛(北京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家)


  将个人传记与化学知识合为一体,让人忍不住翻到最后一页,这是多年来非常有趣的科学书。

  ——《自然》杂志


  杰出的神经病学专家、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激情澎湃的自传,他温和优雅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段与化学的罗曼史,在萨克斯的笔下,科学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科克斯书评》


  在《钨舅舅》这本书中,萨克斯将化学的奇妙与自己的童年经历编织了起来,并且充满了优雅与幽默。得以让我们窥探这位大师丰富与创新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

  ——布莱恩·格林


  我在1997年左右就有了写老年化的书的想法,但是发现自己走向了相反的方向,经常思考童年,我那个被战争与化学占据主导位置的童年。特别是我的庞大的充满科学氛围的家庭,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本书像《钨舅舅》一样带给了我无比的痛苦与欢乐,同时也让我正视了生活,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

  ——奥利弗·萨克斯


目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钨舅舅

故园

少小离家

理想的金属

万家灯火

辉锑之地

化学魔术

地狱的气味

出诊

化学的语言

诗人化学家戴维

影像

道尔顿先生的小圆木块

力线

家庭生活

门捷列夫的花园

袖珍分光镜

冷火

妈妈

射线

居里夫人的元素

罐头巷

猛虎出闸

光芒万丈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死灰复燃


精彩书摘

  钨舅舅

  我儿时的回忆有很多和金属有关。在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金属似乎就已经对我施展了魔力。在这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中,金属独树一帜:晶亮、耀眼、清越、光滑、沉甸甸,摸起来冰凉,敲打它时还会发出声音。

  我爱黄澄澄、稳重的金。妈妈常拿下她手指上的结婚戒指,让我放在手里握一会儿,同时告诉我黄金的成色华美,永不褪色。“重重的吧,”她说,“金可是比铅还重。”我知道什么是铅。有一年,我摸过铅管工人留下来的铅管,沉甸甸的、软软的。妈妈说,金的质地也很柔软,必须与其他金属熔合才会变得坚硬。

  铜也是,加了锡就成了青铜。啊,青铜,一听到这个词,耳际仿佛听到嘹亮的号角声。战场上,勇敢的战士以青铜武器短兵相接,矛来,盾挡。希腊神话中的勇士阿喀琉斯1就有一面伟大的盾。你也可用铜和锌做成合金。妈妈说,这就成了黄铜。我们家的人——妈妈,哥哥,还有我——都有自己的光明节黄铜烛台(爸爸则是用银的)我知道铜,色泽红润的铜。我们家厨房墙上就有一口大铜锅,每年只拿下来一次。在榅桲和酸苹果成熟的季节,妈妈就用这口大锅将它们以文火慢熬做成果酱。

  我知道锌。花园里的鸟水盆就是锌做的,色泽暗沉而且有点蓝蓝的。还有锡。我们常用灰灰的锡箔纸把野餐要吃的三明治包起来。妈妈让我听过锡或锌弯曲时发出的一种特别的“叫声”。她解释说:“这是金属的晶体结构变形产生的现象。”她忘了我才5岁,哪知道她在说什么。我虽然听不懂,但还是听得痴迷,而且意犹未尽。

  花园里还有一个庞然大物:铁制割草机。爸爸说,这个大家伙重达200多千克。我们这些孩子怎么推也推不动。不过,爸爸是大力士,抬得起来。这个大家伙身上总有点锈。关于这点,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铁锈掉了,会留下小小的凹洞和疤痕,因此,整部机器会不会有完全腐蚀、瓦解的一天,最后变成一堆红色的锈和碎片?真是可怕。我心目中的金属必须永远是稳固的,就像金,可以熬过所有的失落和时间的摧残。

  有时候,我会撒娇,要妈妈拿下她的婚戒给我看看上面镶的钻石。我从来没看过这么璀璨夺目、光芒四射的东西,放出的光好像要比吸收的多。妈妈还给我看用钻石割玻璃。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她也曾叫我把钻石贴着嘴唇。感觉好凉!令人震颤、奇异的冰凉。金属的触感是凉凉的,钻石却是冰冷的。妈妈说,这是因为钻石的热传导性极佳,胜过所有的金属。贴近嘴唇时,会吸走我们的体热。这种感觉让我毕生难忘。有一次,她还让我见识用钻石切冰块的神奇,就像切奶油似的。那是因为钻石吸收了我们手中的热,然后传到冰块导致的。妈妈说,钻石是碳原子经过一番特殊排列而成。这碳就像我们冬天在每一个房间烧的炭。我大惑不解——那乌漆抹黑、松脆的煤炭怎么可能和她戒指上那坚硬、透明的宝石相提并论呢?

  我喜爱光,特别是礼拜五夜里安息日的烛光3。妈妈一边点亮蜡烛,一边低声念着祷词。蜡烛点亮之后,就不可以触摸。大人告诉我,这些蜡烛是神圣的,烛火也是,不可胡来。烛火中心有锥状的蓝色火焰。我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会是蓝的?家里生火的时候,我总是紧盯着火焰的中央,看火焰从黯淡的红转为橘,再变成黄,然后用风箱努力送风,让火光几近白炽。我很好奇,如果够热,会不会冒出蓝色火焰,呈现“火蓝”?

  太阳和星辰的燃烧是否也是这样?何以永不熄灭?它们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我得知地心是一个巨大的铁球时,觉得很安心。这样实在的东西,的确是我们可以倚靠的。有人告诉我,我们与日月星辰的构成元素相同。真美!我身上的原子也许过去曾出现在遥远的星球上。但我也有点恐惧。我担心我身上的原子只是借来的,随时都有可能飞逝,就像在浴室里洒出来的痱子粉。

  我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老是缠着爸妈问为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妈妈用挂在炉子上方的白金环就可以点燃瓦斯炉?茶水中的糖经过一番搅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水在沸腾的时候会冒出泡泡?(我最爱在炉边看烧开水,看水在大滚冒泡之前那“热得发抖”的样子。)

  妈妈还会其他像魔术一样的表演。她有一串项链,是由一颗颗晶亮、黄色的琥珀串成的。这些琥珀经她摩擦之后,竟会把桌子上的纸屑吸上来。有时,她会把这些带有静电的琥珀放在我的耳边。我听到啪的一声,像被电了一下。

  我有三个哥哥。大哥马可(Marcus)比我大10岁,二哥大卫(David)比我大9岁,他们俩都对磁铁着迷,也很爱做磁铁实验给我看。他们在纸上洒了铁屑,在纸的下方拿着磁铁吸引铁屑。由磁极发散出去的线条图案总让我百看不厌。马可向我解释:“这就是磁力线。”但我还是不懂。

  我的晶体管收音机是三哥迈可(Michael)送我的。我爱在床上玩这部收音机,调整上面的细电线,调啊调啊,终于听到一个清晰的电台。我们家到处是夜光时钟,因为亚柏(Abe)舅舅正是最早发明夜光漆的人。晶体管收音机也好,夜光时钟也好,都是我的“入幕之宾”。晚上,我常躲在床单底下,看这些东西在我私人的秘密苍穹中发散出有灵异色彩的绿光。

  琥珀啦,磁铁啦,晶体管收音机和时钟的指针,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好像通过隐形的光和力量告诉我们:在我们熟悉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之下,隐藏着一个黑暗世界,一个充满神秘法则与现象的世界。

  碰到保险丝断了的时候,爸爸就会爬得高高的,查看高挂在厨房墙上的陶瓷保险丝盒,找到熔成一团的保险丝,换上新的。保险丝是一条有点奇怪、软软的金属线做的。难以想象金属也会熔化。制作保险丝的材料真的和制作割草机或罐头盒的材料一样吗?

  爸爸告诉我,保险丝是一种特别的合金做的。这种合金熔合了锡、铅,还有其他金属。这些金属的熔点都相当低,但是这种合金的熔点更低。我很好奇,怎么会这样?熔点这么低的秘密何在?

  至于电流,我想知道电是怎么“流”的?是不是一种流体,像是也会传导的热?为何电流可以在金属中流动,在瓷器里就不行?我希望有人能为我解开这些疑惑。

  我的问题实在是没完没了,不管对什么都有疑问。然而,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似乎都绕着我最爱的金属打转。金属为什么会亮晶晶的?为什么那么光滑?为什么凉凉的?为什么那么硬、那么重?为什么可弯而不可折?为什么会发出响声?为什么两种质地柔软的金属,如锌与铜,或是锡与铜,熔合之后竟然变成坚硬的金属?金的灿烂拜谁所赐?为何永不褪色?妈妈多半很有耐心,好好为我解释。但她也有被我弄烦的时候,于是跟我说:“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了,如果想要知道更多的话,去问大伟舅舅(Uncle Dave)吧。”

  从我记事起,我们都叫他钨舅舅(Uncle Tungsten),因为他专门生产钨丝灯泡。他的工厂叫“钨光”,就在伦敦西南的法灵顿(Farringdon),厂房已经老旧。我常去那儿找他,看他工作。他身穿有翻领的衬衫,袖子卷得高高的。他和工人把黑黑的、沉重的钨粉压挤、锤击、用高热加以熔结,再拉成越来越细的钨丝。钨舅舅手上的缝隙里沾了黑色粉末,任何强力清洁剂都没有办法洗净(也许只有去除手上那层厚厚的表皮才可以,即使如此,恐怕也还不够)。我想,因为工作,30年来和钨朝夕相处,这种厚重的元素已深入他的肺与骨、渗入血管与脏腑,进入他身上的每一个组织。在我心中,这是奇迹,而非诅咒——他的体魄因这有力的元素而更有生气、更强壮,力量与耐力近乎超人。

  我去他工厂的时候,他不是亲自带我去看机器,就是请工头为我介绍。工头是个矮矮的、肌肉发达的男人,那大力水手般壮硕的前臂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做钨丝的好处。那精巧的机器更是我百看不厌的东西,总是干净、美丽、光洁、油亮。还有那熔炉,零散的粉末就是在此化身为实在、坚硬的金属条,散发出灰色的光泽。

  舅舅会通过小小的实验教我有关金属的知识,有时是我去工厂找他的时候,有时则是他来我家的时候。我知道水银,这种奇特的液状金属,出奇地重和密实。即使是铅都可漂浮在水银之上。舅舅就给我看一颗铅做的子弹浮在一碗水银上。然后,他从口袋掏出一条小小的金属条放到水银碗里,哇,它马上就沉下去了。我看得目瞪口呆。舅舅说,这就是他的金属——钨。

  舅舅很爱自己做的钨,这钨密度高、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强。他爱弄钨,钨线啦、钨粉啦,但更爱笨重坚实的钨条或钨块。他怜爱地抚摸这种东西,用手掂掂斤两(在我眼里,那姿势似乎很温柔)。“奥利弗,你摸摸看,”他丢一块给我,跟我说,“在这世上,没有东西摸起来感觉像熔结后的钨。”他敲敲手中的钨块,发出沉沉的响声。舅舅说:“钨的声音也是独一无二的。”他说的对也好不对也好,我都相信。

  妈妈几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在1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6),而我又是幺子(我们家有4个孩子),因此我出生的时候,外公几乎100岁了。我从来就没见过他老人家。他1837年生于俄国的一个小小的农村,本名叫作莫德材·弗烈金。少年时,为了躲避哥萨克4军队的征召,他利用一个死人的护照逃离俄国。那年,他才16岁,以马可·蓝道的身份去巴黎,后来又转往法兰克福。他就在此地成婚(新娘一样是16岁)。两年后,也就是在1855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时,全家迁居英国。

  外公是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人。他做过鞋匠、曾以处理犹太清净肉品为业,做过杂货买卖的生意,但他也是精通希伯来文的学者,爱好玄学,同时也是业余的数学家和发明家。他多才多艺:1888年到1891年期间,他曾发行一份叫作《犹太圭臬》的报纸,以家里的地下室为印刷厂;他对航空这种新的科学玩意儿很感兴趣,曾与莱特兄弟鱼雁往返(我有几个舅舅仍记得莱特兄弟曾在一九零几年来伦敦拜访外公)。舅舅和阿姨告诉我,外公很爱做复杂的算术,沐浴时会做心算。但他最感兴趣的是电灯的发明,如矿工安全灯、马车车灯、街灯。他在19世纪70年代获得了很多电灯发明的专利。

  由于外公博学多闻、喜欢自学,对孩子们的教育自是非常热衷,特别是科学教育。他给9个女儿的教育不少于给9个儿子的。不知道是不是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他有7个儿子后来像他一样成为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相形之下,女儿则为人文科学所吸引,如生物学、医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有两个成为学校的创办人、有两个当老师。妈妈一开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都爱,不知如何取舍才好。在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就特别喜欢化学(她有个哥哥米克已跻身化学家的行列),但她后来还是选择做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她对自然科学一直未能忘怀,总是有一种欲望想要去探究事物的根本、寻求解释。因此,尽管我小时候有一千零一个问题,大人也从来不会不耐烦或用独断的答案来打发我,而总是仔细答复我。这些答案虽然常常不是小小的我所能理解的,但还是让我听得着迷。大人也鼓励我发问、追根究底。

  我的舅舅和姨妈为数众多(加上爸爸那边几个伯叔、姑姑),堂、表兄弟姐妹的数目总计几乎破百。虽然有些亲戚远在美国、欧陆和南非,家族大抵还是以伦敦为中心,常常同聚一堂。从我记事起,这种家族连枝分叶的感觉一直让我觉得欢喜。因为我们都是犹太人或英国人,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求科学的精神,已成为我们家族特性的一部分。我是所有堂、表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有些在南非的表亲甚至比我大45岁,有些已是卓然有成的科学家或数学家,还有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也爱上了科学:有一个是物理老师,三个在大学就读化学系,还有一个虽然只有15岁,但已展露出数学方面的天赋,未来可望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我不禁想,我们这所有的人都有一点外公的影子。

  ……


前言/序言

  推荐序1

  因为写这篇序的缘故,仔细阅读了奥利弗·萨克斯的生平,发现其实我早就与他有些联系。萨克斯的研究理念,可以说师承俄国神经科学家卢瑞亚(A. R.Luria),而这位前辈,曾经因为在大脑皮层功能研究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被我的博士论文多次引用。

  五六十年前,关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研究,还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入,大脑内“神经线路” 的联系,一旦固定还能否改变,还没有一个笃定的结论。卢瑞亚和萨克斯认定大脑有“卓越的可塑性、惊人的适应能力”,而且这些“不仅仅是在神经或感知障碍的这种特殊(而且经常是令人绝望的)环境下才会出现”,他们主张不单单要面对来问诊的病人,更要看到处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病人。这些见地,在当时的情境下,可谓先锋。

  萨克斯和卢瑞亚的交情,始于1974年前后的一段通信。那年萨克斯在挪威的一个边远山区,遭遇了一头愤怒的公牛,情急之下他急转逃生,一脚踩空,左腿肌腱断裂,神经损伤,造成了严重的残疾。

  他慢慢发现这条腿仿佛不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奇异的遭遇让他以一个病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他将之称为“医学的机缘”。正是因为这个机缘,他和卢瑞亚讨论起人体的整体机能,关于个体和环境的联系。卢瑞亚鼓励说“你正在揭示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的信件给了他极大的支持。

  萨克斯的这段遭遇,后来被写成《单腿站立》一书,于1984 年出版。事实上,从1973 年起,他就开始以亲身的医患经历,写作了一系列的“医疗轶事”,《觉醒》、《错把妻子当帽子》,这些都成为世界范围的畅销书。他将病患案例文学化,将虚构与真实融为一体,饱含同情,着力描写患者的各种身心体验,给读者打开一道通往奇异世界之门。这一系列的书,获得了极大成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萨克斯因癌症于2015 年8 月30 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2 岁。他生前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为顶尖医生的同时,也成为了著名的畅销

  书作家,被称为“脑神经文学家”,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

  萨克斯的书中描写了很多例“病感失认症”,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由于中风或其他原因,病人可能无法辨认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觉得那是别人的。他们会在火车上指着自己的手对邻座说:“对不起,先生,您把手放在我的膝盖上了。”即便被旁人提醒,这些可怜的病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身体的错误感知,有时会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记得英国《卫报》曾有个记者写到自己的遭遇,他有天早晨起来,感觉“自己跟电视机遥控器一样高”,“脚陷进了地毯里”。此后,他时不时被猛然抛进童话世界:手指变得有半里长,走到街上,路旁的车看起来像威尔士矮脚狗那么大。有时办公的时候,身体突然缩小,椅子变得好大,感觉自己就好像走进了仙境的爱丽丝。还记得阿兰·德波顿描写过一个家伙,他把自己当做一个煎蛋,始终不敢坐在椅子上,后来有个朋友出了个招,在椅子上放了块面包。如此,他始终肯把自己像三明治一样放在椅子上了。

  萨克斯将神经病学的理论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写进书里,既轻盈又沉厚。本来,神经病患,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类与自己很少发生关联的遥远而陌生的群体。萨克斯以客观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与他们交流,在书中展现了他们的心灵世界。那是另外一个伟大而奇异的境界。每一个患者,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尊重的人格世界,有着我们未必能够达到的宁静和辽远,甚至是通透。

  每一本萨克斯医生的书都可当做非常精彩的医学传奇集。《错把妻子当帽子》展现了24 个脑神经失序的患者,这本书大多数讲述的是“白痴天才(或称白痴学者)”的事迹。这些故事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告诉我们,“病”这种东西,未必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缺陷、不适与疾病,会产生出另一些发展、进化与生命的形态,激发出我们远不能预料的创造力。普通读者能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感受到人类心智活动的繁复和奇妙,更能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日常与人生。《火星上的人类学家》描写的则是另一种“变形记”。书名同题文写的则是一位自闭症患者、杰出的动物行为科学家坦普·葛兰汀。一方面,她有韧性、真诚、坦率、非常敏锐,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病症带来的情感缺陷,使得她在感知情绪时会有障碍,在社交中常感困惑。文中也提到阿斯伯格综合征——因为一部动画电影《玛丽与麦克斯》而让影迷们熟知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的关系,学界尚不是很清楚,两者有类似的症状,例如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的兴趣、自我中心、然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不易被发现,他们在外在表现上很难与正常人区分开。影片中的麦克斯就是一个44 岁的肥胖古怪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不擅长交际却又渴望温情。我们自认为是正常的地球人,将这些病人视为“火星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被他们当做是“外星人”呢?又何尝不处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收到了,看得有些着迷,化学真的很迷人

评分

好。。。。。。。。。。。

评分

又是一本好玩的化学类的书,慢慢看吧!

评分

内容不错。。。。。。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