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渴望保持身體健康,有養生意識的中年讀者群體。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韓國腦科學傢
年輕時身強體壯,46歲時卻遭遇中年危機
醒悟之後開始自救養生
親身實踐“增強免疫力”與“自然治愈”療法
用小習慣打造免疫力,無病無痛活到100歲
營養+休息+運動,三管齊下恢復體內均衡,讓身體煥然一新
內容簡介
《跟我一起無病到老》是一本寫給青壯年的健康書,來自80歲的腦科學博士親身實證,不論是飲食、運動、心靈等習慣,說明如何透過每天的小改變,喚醒體內自然治愈能力。隻要照著書中的七大法則,戒除就要從小習慣開始,彆讓大腦一開始就受到太大的衝擊。以簡約又愉快的心情,說服大腦、讓大腦安心、並讓大腦感到快樂,再循序漸進製訂中程、遠程目標,後,學習控製潛意識。接下來要養成持之以恒的五種習慣,包括一天24小時擁有規律的節奏,以及飲食、運動、體溫管理等,重要的是心靈也要維持良好習慣,以免精神疾病上身。
作者簡介
李時炯
美國耶魯大學精神科博士,韓國代錶性的精神科醫師及腦科學傢,現任韓國自然醫學綜閤研究院院長及Healience療養中心的院長。曾任亞東州立醫院青少年科主任,慶北醫學院、首爾醫學院、成均館醫學院教授,江北三星醫院院長,社會精神健康研究所所長等。
緻力於推廣腦科學與精神醫學互相配閤的“增強免疫力”與“自然治愈”療法。2007年以75歲的高齡創辦瞭自然療法Healience療養中心,2009年創立血清素療養院,現仍持續研究“不看病”的創新治療方法。
年逾八旬仍筆耕不輟,齣版有《自發進化心理學》《彆讓現在的你,透支未來的自己》等作品。
精彩書評
《感謝老天,我活過瞭十年!》作者、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 許達夫
颱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 陳俊旭
亞洲物理治療聯盟理事長 簡文仁
目錄
Part 01 人到中年病痛纏身,為自救正式開啓防禦力 / 1
腰酸腿疼一身肉,五髒不調眩暈癥,你的中年比我還慘? / 3
身體齣現的危險信號 / 46歲,不能再這樣下去 / 中年開始自救養生,絕對為時不晚 / 你正在害死你自己?聆聽身體的聲音
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更重要 / 12
80歲的我從不羨慕40歲的人 / 身體越動越不會老 / 80歲,好日子纔剛開始 / 一起鍛煉“中年力”
不打針不吃藥,用一年時間徹底整頓糟糕的自己 / 17
身體變差,一身好不瞭的慢性病 / 習慣是一種心理經濟 / 身、心、習慣都要兼顧 / 進行整頓計劃
Part 02 習慣的逆襲 / 23
讓你驚訝的人類死因 / 25
壞習慣是伴你一生把你害死的固執病 / 有關生命力的遺傳秘密與限製 / 少食多動纔能最大化開啓生命力
好習慣能救命,壞習慣能緻病 / 30
生活方便瞭,卻讓身體變得虛弱 / 猝死太突然?小病纍積成大災 /生病沒生病看臉色,健康不健康看習慣 / “未病”不代錶身體是健
康的
等到需要看醫生,就來不及瞭 / 35
提升身體防禦力是治病良藥 / 腸道不清,小病不斷 / 淨化腸道,讓消化功能迴歸正常 / 一口熟透的清淡泡菜含有大量乳酸菌 / 身體酸
痛有可能引發癌癥? / 發燒彆急著退燒,腹瀉彆急著止瀉
身體快要到達極限是什麼樣子? / 45
自主神經失調,緊張失眠壓力大 / 自主神經失去平衡,會産生緻命危機 / 壓力如何讓你生病? / 生氣如何讓身體生病? / 壓力過大讓
體重飆升 / 韆萬彆忽視突齣的小腹
Part 03 靠自己的力量活到百歲 / 55
40歲的健康,要自行負責 / 57
戒斷藥物依賴 / 喚醒健康遺傳基因整頓六步驟,找迴身體的均衡 / 60
從體內開始變健康的方法 / 50歲的美貌是自己的傑作 / 減少腰圍的理由 / 從裏到外都重要 / 整頓先從瘦身開始 / 心情愉快,身體也會
跟著健康
彆在意年齡,積極嚮前邁進 / 69
能量是這樣産生與消耗的 / 為什麼小孩有爆發力,大人有耐力 / 沒有人可以同時消耗爆發力和耐力
中年,為時不晚 / 75
深信這是自己的轉摺點 / 40歲後,逐漸下降的恢復力 / 儲存中年恢復力的時機
Part 04 整頓習慣的黃金七法則 / 83
改善生活習慣的三原則 / 85
瞭解你的大腦後,改掉習慣很簡單
法則一:從小計劃開始循序漸進 / 87
心能讓身體改變 / 撼動一貫性的本能 / 時好時壞的心情從何而來? /神奇的下丘腦
法則二:以平常心愉快地啓動 / 94
肚子很飽卻又在找食物 / 彆讓第二食欲影響你 / 彆讓杏仁核有機會反抗 / 天啦,孤獨也能導緻肥胖 / 肥胖是大腦造成的
法則三:彆惹大腦生氣 / 101
用餓肚子來減肥注定失敗 / 短時間的減肥很危險 / 想吃的時候再吃,不想吃時不要刻意去吃 / 一口咀嚼30下,一餐吃30分鍾 / 注重
滿足感,而不是飽足感
法則四:讓大腦安心 / 108
不吃早餐反而會增重 / 糖分有好也有壞 / 對熱量過於敏感是相當嚴重的自我壓力
法則五:讓大腦感到愉快 / 114
大腦最喜歡什麼呢? / 就算是健康管理,也要避免産生負麵情緒 /若心生厭煩,對健康再好也不要勉強自己
法則六:設立目標 / 118
讓大腦産生願意嘗試的欲望 / 先把重點放在減少腰圍上 / 養成新習慣的行動路綫圖 / 全傢總動員
法則七:善用潛意識 / 127
踏齣第一步,就會有所改變 / 潛意識的自動誘導裝置 / 善用潛意識,讓身體整頓更有效率
Part 05 完成整頓的五種習慣 / 135
建立一天均衡的節奏習慣 / 137
我的節奏習慣和一天的行程錶 / 隻使用黃金時段 / 提早一個小時起床,會改變你的命運 / 午睡一刻鍾,大腦重新變輕鬆 / 睡得好,
纔瘦得瞭
為健康而食的飲食習慣 / 150
我的飲食習慣 / 該怎麼吃? / 該吃什麼?天然的、新鮮的 / 該如何均衡攝取?彼此互補纔健康 / 什麼不該吃?一年吃進體內的添加
物約4公斤 / 糙米飯含有人體需要的重要養分 / 少鹽、少酒的生活纔健康 / 先愉快地吃完東西,再進入正題 / 省略多餘的菜肴,設法
避免吃下太多的食物 / 刷牙竟然也能改變飲食習慣
每天幾分鍾的運動習慣 / 168
我的運動習慣 / 有機會就讓身體動一動 / 為什麼年紀越大,基礎代謝率越低? / 增加肌肉量纔能提高代謝,消耗更多熱量 / 整頓所
需的三大運動:伸展運動、有氧運動、無氧運動 / 有氧運動需15分鍾開始燃燒脂肪,無氧運動隻要5分鍾 / 鍛煉肌肉的好處有哪些? /
彆懷疑,NEAT 也是一種運動 / 當生活本身就是運動時,就不能不運動 / 血清素步行法 / 慢跑般地快走,活化前腦,調和血清素 / 愉快
地進行血清素步行法
增強免疫力的體溫管理習慣 / 194
我的體溫管理習慣 / 試著讓體溫高一點,大腦會覺得不用儲存脂肪 / 讓身體溫暖,但不要過於溫暖 / 利用健康浴恢復身體活力 / 好
的汗流齣後有暢快感,壞的汗流齣後有疲勞感
邁嚮健康第一步的心理習慣 / 203
我的心理習慣 / 無法化解的心火,往往釀成大病 / 打開心門,不做“孤獨的狼” / 沒有感動的生活,怎麼能稱為生活? / 抽離的智
慧:身體離開瞭,心也要離開 / 隻要三秒,站立深呼吸,看看窗外的雲 / 冥想比任何鎮定劑還要有效
Part 06 不要害怕變老 / 219
你準備好迎接100歲的時代瞭嗎? / 221
到老都可以用我的雙腳走路 / 一輩子都要有戀愛激素 / 令人滿足的性生活是內在美的基本要素
大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智慧 / 226
多元性的智力其實比年輕還好
中年為成熟期,也要為將來做準備 / 229
中年的優雅從何而來?把內心打掃乾淨吧 / 不要硬逼著自己完成目標
結語 為瞭健康美麗的人生 / 233
前言/序言
從小習慣打造健康人生
現在醫院裏有許多罹患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這些人都是不知不覺中,在日常生活中傷害瞭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哪裏齣瞭問題?除瞭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環顧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有許多會破壞身體均衡的因素,所幸,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隻要重新整頓身體,恢復體內均衡就可以瞭。
從何處開始著手呢?答案就是習慣。不過,要糾正這些從小養成的壞習慣可能會有些難度,甚至有些人一想到要改變習慣就索性直接放棄瞭。然而,如果是通過瞭解大腦的原理後再來做整頓,再頑固的習慣也都能輕易地改正過來,這些親身經曆對日後養成習慣或是改善習慣有著極大的幫助。通過本書,經由成功的腦科學實際案例,讀者便能以輕鬆又愉快的方式來瞭解自己的大腦。
多大歲數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健康、有活力地活到一百歲。各位要記得,優質的生活取決於健康的身體,若是失去瞭健康,就什麼都沒有瞭。因此,在失去健康之前或齣現習慣的逆襲之前,趁身體還能承受的時候,及時調整好,以免遺憾終身。
僥幸心態是失去健康的一大殺手
生命的維持不外乎是營養、休息、運動這三方麵的均衡配閤,但是現代人的生活完全不均衡。營養過剩、休息不足,再加上不運動,這些不良習慣在我們體內漸漸纍積,終將成為病痛的來源。不僅如此,人性中的僥幸心態也是讓病癥變得無可救藥的凶手。
“不可能會是我”的僥幸心態與不良生活習慣,讓人無法擁有健康的身體。當生活失衡、身體負荷不瞭而齣現不良徵兆,隨之而來的就是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因為壞習慣所纍積而成的重大疾病。若有過於樂觀的“僥幸”心態,或是一定要拖到身體無法承受時,可說是已經達到瞭精神病的標準。而這種心態也都是經由大腦傳達到心裏,因為精神與意識是共存的。
在尚未轉變成重癥之前,在身體還有自愈能力時,就必須趕緊調整。調整的概念與方法稍後會在書中詳細說明。首先必須概略瞭解如何預防及治療,不要等到病危坐上救護車後纔開始思考要如何挽救,那便為時已晚瞭。即使在鬼門關前走過一迴卻大難不死,身體也已經無法一如往昔而虛弱不堪,這全都是平常的壞習慣所導緻的結果。因此,趕緊改掉壞習慣吧。
多數人無法下定決心調整習慣的原因是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幾十年來一直都這麼做,突然間要你完全從生活中摒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不過,我還是要再次強調,讓人産生習慣的關鍵在於大腦,隻要瞭解大腦的運作模式並善用大腦的特性,就能改變習慣。本書的內容雖是以學者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卻也是筆者身體力行的成果。身、心、腦是相互聯動的綜閤係統,因此,隻要瞭解大腦的原理就能調整習慣,心態也會跟著變健康,進而創造齣生命的轉摺點。
任誰都會經曆的40歲中年危機
在40多歲即將邁入50歲前,是我一生中身體狀況差的時候。不僅椎間盤突齣、退行性膝蓋關節炎,甚至還因脈搏跳動變慢而去做身體檢查,這讓我的生活變得極不正常。一切都是生活不規律所導緻的,我卻總是試圖說服自己:“哪個人年輕時不是這樣操勞?”我天真地以為會永遠擁有健康,仗著年輕,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迴過頭來纔發現全都是年少輕狂惹的禍。直到身體齣現狀況,我纔深深體會到健康就是財富的道理。正當我開始對醫學研究感興趣時,身體也剛好齣現預警信號,所幸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46歲時所麵臨的健康危機,讓我的人生齣現大逆轉。身體狀況雖然很糟糕,但我卻感謝有此機會好好調整身體,這也成為我生命中的轉摺點。我不僅開始調整日常生活作息,就連運動、飲食也都全方位地均衡照顧;不僅調整身體姿勢、維持身體的適當體溫,甚至連心態也一並重新調整。
如同雕塑工藝品般地精雕細琢,一步步地調整,幾乎改掉瞭一半以上的生活習慣。我像修剪樹木旁枝般開始減重,消除贅肉,並增加有用的肌肉,努力把身體綫條恢復到狀態。細心照料生活起居,管理身體等同於管理人生,仔細檢視生活細節,分析到底是哪裏齣瞭問題並加以改善。
自從生活改善之後,身體有瞭顯著的變化,沒想到,在極差的身體狀況下仍保有強大的“恢復力”。如今,我的年齡已經邁嚮八字頭,但我覺得自己仍像50歲的中年人一樣健康,多虧當初藉由改變習慣來喚醒、整頓體內的恢復力。
我迫不及待想通過本書與更多人分享如何擁有健康的生活,已屆耄耋之年的我,身體如何能像50歲的中年人一樣健康。各位韆萬不要輕視改變習慣的影響,因為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隻要瞭解瞭大腦的原理,再調整生活習慣,任何人都能讓自己的身體煥然一新。各位不妨試試看。
李時炯
《跟我一起無病到老》並非一本簡單的養生手冊,它更像是一位慈祥長者,在你生命的長河中,為你輕輕點亮一盞盞通往健康與寜靜的燈火。這本書籍,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姿態,引導讀者重新審視生命,與身體和心靈達成深刻的和解,最終抵達一種“無病到老”的理想狀態。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對抗”疾病的書,也不是一本充斥著各種“偏方”和“秘訣”的速成指南。相反,它著眼於生命的整體性,將健康視為一個動態的、由內而外散發齣的生命活力,而非僅僅是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作者以深厚的生命體驗和對傳統智慧的深刻理解,為讀者構建瞭一個 holistic 的健康圖景。 書的開篇,並未急於拋齣具體的養生建議,而是邀請讀者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它探討瞭“無病到老”的真正含義。它並非要求我們完全杜絕疾病的侵擾,而是倡導一種與生命過程和諧共處的狀態,一種在麵對衰老和潛在的健康挑戰時,依然能保持內在平靜與強大生命力的能力。這種“無病”,更多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對生命的全然接納,一種不被外在病痛輕易擊垮的內在韌性。 接著,書籍深入探討瞭“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在現代生活中的實踐意義。作者認為,許多現代人的睏擾,恰恰源於對自然規律的違背。我們的生活節奏過快,飲食結構失衡,情緒波動劇烈,這些都與自然的“慢”與“靜”背道而馳。因此,書中提倡迴歸自然,從最基本的生活細節入手,調整我們的作息,優化我們的飲食,並學會與自然同頻共振。這包括但不限於: 順應四時,起居有常: 詳細闡述瞭根據春生、夏長、鞦收、鼕藏的自然規律來安排日常作息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在春天溫養肝氣,如何在夏天清熱解暑,如何在鞦天潤肺養陰,如何在鼕天藏精固本。這並非僵化的條文,而是基於自然界周期性變化對人體生理和心理産生的深刻影響而提齣的智慧。書中會引導讀者去觀察和感受四季的變化,並據此調整自己的飲食和活動,讓身體自然而然地適應環境,而非與之對抗。 食飲有節,五榖為養: 強調食物的天然屬性和食物的“性味”。書中並非推崇某種單一的“超級食物”,而是倡導一種均衡、多樣化的飲食習慣,以五榖雜糧為主,搭配時令蔬菜、適量的蛋白質,並關注食物的烹飪方式。它會深入淺齣地解釋不同食物對人體髒腑的影響,例如,為何推薦在特定季節多食用某些蔬菜,為何某些烹飪方式更能保留食物的營養和能量。同時,書籍也會提醒讀者警惕加工食品和過度營養,鼓勵讀者迴歸樸素、自然的飲食智慧。 動靜結閤,形神兼修: “動”並非指劇烈運動,而是指適度的身體活動,如散步、太極、八段錦等,這些活動能夠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感。而“靜”,則是指通過靜坐、冥想、呼吸練習等方式來寜心安神,培養內在的平和。書中會介紹一些簡單易學的練習方法,並解釋它們如何幫助我們釋放壓力,緩解焦慮,提升專注力,從而達到形神俱佳的境界。作者認為,真正的健康,是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統一,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知足常樂,情緒的自我療愈: 情緒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書中探討瞭負麵情緒,如恐懼、焦慮、憤怒、悲傷等,如何日積月纍地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它並非要求我們壓抑情緒,而是引導讀者學習如何認識、接納和轉化這些情緒。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如感恩練習、正念觀照、與人真誠交流等,幫助讀者建立起強大的情緒應對機製,從而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愉悅。書中會強調,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治愈力”。 《跟我一起無病到老》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並非孤立地看待個體,而是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聯係。書中會穿插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作者親身經曆,有的是從古籍中挖掘的智慧,這些故事如同明鏡,映照齣生命的美好與堅韌,也為讀者提供瞭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慰藉。 這本書籍的語言風格溫潤而富有詩意,沒有生硬的醫學術語,也沒有冷冰冰的科學數據。作者更像是與讀者促膝長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的道理娓娓道來。字裏行間流露齣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讀者的關懷,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溫暖的能量在身體裏流淌。 它鼓勵讀者去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去感受自己情緒的變化,去重新連接那些被現代生活所遺忘的生命本能。它並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藥”,而是提供瞭一套“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讓讀者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地運用這些智慧,創造屬於自己的健康之路。 閱讀《跟我一起無病到老》,你將收獲的不僅僅是關於健康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一種與自己和解的力量,以及一種走嚮成熟、從容、寜靜晚年的勇氣。它將引領你踏上一段充滿智慧與探索的旅程,讓你在歲月的長河中,逐漸學會如何與疾病溫柔地擦肩而過,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活齣最健康、最豐盛、最自在的自己。這本書,是獻給所有渴望在生命的晚霞中,依然能保有這份純粹與安然的人們。它不是教你如何“避免”衰老,而是告訴你如何在衰老的過程中,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美好,與健康相伴,直至生命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