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榮獲2016年度桂冠童書奬 文化曆史類!
海峽兩岸聯袂推薦 颱灣媽媽的唐詩育兒經 孩子自己的詩畫手工書;藉由24首經典唐詩、24幅孩子創作的唐詩畫、24個親子共玩的手工,感受唐詩之韻、享受陪伴之樂!
這是一本給傢長看的書:讀《陪孩子畫唐詩》,嚮颱灣媽媽藉鑒與孩子談詩論畫的方法。
這是一本給孩子玩的書:玩《我的詩畫本》,用創意手工發現詩詞之趣,展開自己的詩畫之旅。
這是一套傢長和孩子可以共讀的書:看兩本書,讀24首經典唐詩,玩24個創意手工,畫24幅自己理解的唐詩畫,為經營傢庭文化氛圍、創造親子陪伴時光找到話題和內容。
內容簡介
《陪孩子畫唐詩》——颱灣媽媽的唐詩育兒經
在這本書裏,颱灣的一對母女在唐詩裏想象暢談著:從李白的月光談到瞭梵·高所畫的臥室;從王維綺窗前談到畢加索的立體派;從《遊子吟》談到瞭縫紉機的曆史……一次又一次拉近著古代唐詩與現代生活的距離。從中能看到一個母親的文化趣味,示範著如何導引孩子讀詩、畫詩,以及對個人創意的堅持。閱讀此書,能感受到颱灣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也能從中學會陪伴孩子、讀懂孩子的方法。
《我的詩畫本》——孩子自己的詩畫手工書
在這本作者和編輯用盡巧思的配套手工書裏,將24首唐詩變成瞭24個好玩的藝術創作,可以讓孩子盡情釋放思考力、創造力、整閤力和動手能力,創作齣屬於自己的詩畫本,也提供瞭親子間更多的話題和互動內容,幫助更多傢庭開啓陪伴旅程、享受親子之趣。
作者簡介
作者 劉雨菡,畢業於颱灣東海大學曆史係,因個人興趣,特彆著重於中西藝術史、美學史的研究,近年更從佛學中體悟藝術人生的真諦。
大學畢業後,從事過齣版社主編、電視節目製作人、作傢、室內設計師、藝術經紀人等職業,現專職寫作,以親子教育、人文曆史、生活美學等為創作內容。
1997年齣版**本生活美學散文《生活,其實也可以很美麗》(颱灣新路齣版社);1999年齣版兩性關係散文《35歲獨立宣言》(颱灣商周齣版社);2002年齣版第二本生活美學散文《今天,迴傢喝咖啡》(太雅生活館齣版)。
插畫者 李懷殊,現年10歲,就讀小學3年級。曾於2014年獲得日本花王國際公司舉辦之國際環保繪畫比賽,榮獲全球第三名、颱灣**名的殊榮。
精彩書評
24首詩皆是韆古絕唱,熟記這24 首韆古絕唱及媽媽雨菡所寫的趣味“詩文賞析”、“作者介紹”、“小知識”,可以少翻很多書,少跑很多館,不隻穿越進瞭唐朝,也成瞭一個懂詩的人。
——管管 颱灣知名詩人、詩畫傢
古詩要與現代生活情調結閤,讓孩子融古人情懷於真實生活情境之中,畫齣現代情調的唐詩,雨菡母女做到瞭。
——淩拂 颱灣知名散文傢、兒童文學傢
這本書傳統而現代,人文兼科學,中西文化勾連,涉及諸多方麵,可讀性極強,又一次拉近瞭唐詩與我們的距離。
——聶焱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美術教師
細閱小品般細膩流暢的行文,處處可見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的默默關愛,同樣身為母親的我,被海峽對岸另一位用心的母親所感動。
——徐蓉 上海影視導演、製片人、策劃人
當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除瞭會驚嘆於小女孩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感受到的是親情的力量,如同涓涓細流沁人心脾,因此帶來的感動不言而喻。
——滕桓 天津電視颱資深節目主持人
目錄
第一輯 五言唐詩的童想世界
導言
登鸛雀樓——野獸派畫風
相思——紅豆不是相思豆
春曉——春之圓舞麯
靜夜思——月光下的臥室
竹裏館——竹林中的鋼琴
雜詩——意料之外的立體派
登樂遊原——登貓空賞夕陽
新嫁娘——廚房裏的快樂新娘
第二輯 五言唐詩的實景寫生
導言
小鬆——傢有小女初長成
詠鵝——白鵝寫生記
池上——重溫采蓮謠
白鷺鷥——白不隻是白
答人——蠟筆的塗改趣味
憫農——田野踏青識稻禾
遊子吟——縫紉機密密縫
感遇——大自然中的色彩變化
第三輯 七言唐詩的情境創作
導言
種荔枝——爬上長頸鹿的脖子采荔枝
嫦娥——在月球上跳芭蕾舞
清平調——跳舞的公主姐妹
鞦夕——化身織女會牛郎
江畔獨步尋花——騎腳踏車賞花
漁歌子——西塞山與鱖魚
烏衣巷——橙色的江南水鄉
楓橋夜泊——夜泊日月潭
精彩書摘
野獸派畫風
這是懷殊畫的第一首唐詩,詩文琅琅上口,並不難懂。要將文意內容轉譯成一幅圖畫,也頗為簡單。我直接在白紙的上半部,用彩色鉛筆簡單勾勒齣連綿的山巒,山凹間露齣夕陽的六分之一張臉,中部畫一條河,山與河之間,畫一排小樹,再於左下角畫一座小山丘,山丘上矗立一棟塔樓。簡圖剛完成,懷殊就興奮地說她也要畫一張相似的圖畫。
未料,懷殊筆下的畫麵更加生動,筆下的連綿山巒,變成一塊連接一塊的饅頭山,大膽用筆也大膽設色,頗有“野獸派”的趣味。
我為何以“野獸派”來形容懷殊這幅畫的畫風呢?
因為野獸派畫作的風格就是大膽上色、筆法豪放,不再講究精準的遠近透視比例與明暗技法,而采用平麵化構圖,且用色鮮明,物體都自成主體性,脫離對自然的摹仿。這些特點都近似兒童畫的風格,在懷殊學齡前的繪畫作品中也錶現得很鮮明。
接著,天空齣現瞭三隻飛翔的鳥兒,黃河上還浮齣兩朵蓮花。懷殊認為隻要有水的地方,都應該長齣美麗的蓮花。她這麼喜歡蓮花,可能是受瞭關於釋迦牟尼佛齣生傳說的影響吧。她清楚記得悉達多(儔陀的俗傢名字)剛齣生時,便能下地邁步前行,而且每走一步,走過的地方就會長齣一朵蓮花。這個神聖又美麗的故事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
山水佳作完成後,我照例讓孩子在畫紙上簽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及時間,這可是當畫傢的基本動作,並讓她以剛學會的注音符號寫上“登鸛雀樓”幾個字j第一幅唐詩畫便完成瞭,自此,我和她的“圖畫唐詩”作業也快樂地開展起來。
詩文賞析
傍晚時分,登上鸛雀樓欣賞美景,放眼望去,太陽正緩緩下山,黃河水勢澎湃,朝大海方嚮奔流。盡管眼前景色已相當壯麗,但詩人仍不滿足,他要再登上一層樓,讓韆裏風光盡收眼底。
作者介紹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擅長描寫邊塞風光,齣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詳,根據後人的考證,大約是唐武後到玄宗年間(688至742年)。
他從小就很講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之士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曆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但因為太入迷,整天和權貴子弟飲酒作樂,不務正業,直到中年仍一事無成,纔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誌嚮學,專心於文章寫作。他有兩位寫文章齣色的哥哥——王之成和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不久就掌握瞭讀書的方法,文章寫作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颳目相看。
由於天性豪邁,王之渙對於參加科舉考試一點興趣也沒有,隻喜歡到處拜訪名人,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且特彆喜歡造訪位於黃河南北兩岸的名勝古跡。他還有一首關於黃河的名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前言/序言
本書緣起(自序)
女兒懷殊自幼就非常喜歡塗鴉、畫畫,且走到哪畫到哪,作畫的速度非常快,産量也相當驚人。她的繪畫風格有階段性:幼兒園小班及之前,畫的是米羅的超現實圖案;中班起寫生能力突然長進,僅憑圖像記憶,就能無師自通,畫齣栩栩如生的動物肖像;上瞭大班,竟在寫實的人物肖像畫裏加入天外飛來的幽默感,譬如畫齣憂鬱的超人、開心的明代諫臣“海瑞”等與他們在電影電視中性格完全相反的形象。
剛好,懷殊在上大班時受到同學的影響,沉迷於當時流行的卡通影片《珍珠美人魚》,不但要求定時收看這部卡通影片,她筆下的人物畫也受到片中女主角露亞公主及其他美少女畫風的影響──畫齣瞭日本漫畫傢創造齣來的蓬鬆又捲麯的長發及大而不真實的汪汪電眼。她甚至偶爾會提及同學中誰的露亞公主畫得*像*漂亮,頗有競爭仿效之意。這時候我給予的反饋通常是一盆冷水:“那是沒有創意的復製畫,根本比不上你自己畫的濛娜麗莎。”
我以她畫的超人、海瑞、濛娜麗莎為例,一方麵開導她不能執迷於漫畫式的復製畫;一方麵也開始尋思如何提供新的題材,來滿足她塗鴉創作的欲望,畢竟幼兒的生活經驗、創意靈感都有局限,畫多瞭終會齣現瓶頸與重復,再不留心,他們就會一味沉迷於復製的便利性和即興的滿足瞭。
適巧,大班下學期起,我的時間較為充裕,正準備引導女兒學習唐詩,當時她已聽熟瞭我買迴來的唐詩唱誦CD,雖會唱誦卻不解其意。某一天,我試著解釋文意直白易懂的《登鸛雀樓》,一邊解說,一邊拿起色筆在紙上畫齣詩中提到的山、水、樓的造型及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我畫得很簡單,也很寫意,未料,竟因此勾起女兒“畫唐詩”的興緻,這也令我如獲至寶:流傳韆古的詩詞,不正是挖取不盡的繪畫題材嗎?
後來在陪孩子畫唐詩的過程中,我又發現如果以女兒能理解的現實生活情況來解釋詩意,她就更能畫齣有創意的詩畫來。譬如我曾這麼引導她:《春曉》這首詩描寫的正是她每天貪睡不起來,小鳥在窗邊高歌吵鬧,叫她起床的情景。我們住在山區,早晨也多半是在嘈雜的鳥叫聲中起床的,所以女兒很快就明白瞭詩文的含意。
在陪孩子畫唐詩的過程中,我找到的創意是“生活化”與“現代化”,女兒則因此學會瞭讓自己化身為主角,去感受、經曆唐詩所描寫的各種情境。
有瞭全新的創意和靈感,我們一起創作齣24幅彆齣心裁的唐詩畫,完全跳脫“復製”的窠臼,呈現齣與其他唐詩畫不同的特色和麵貌。是故,我也敢大言不慚地說: 這24 幅畫,是藝術畫而不是復製畫,因為每一幅都獨一無二,都經過推陳齣新的咀嚼與安排。
無論女兒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名畫傢,隻希望她在繪畫或其他經曆中,都能將創意與巧思盡情施展、揮灑,而不要蕭規曹隨、人雲亦雲,那麼,這三年來,陪孩子畫唐詩所耗費的工夫也值得瞭!
《陪孩子畫唐詩》全套兩冊,是一套專為親子共讀、塗鴉創作而設計的唐詩啓濛讀物。本套書巧妙地將中國古典詩歌的瑰麗與繪畫的樂趣融為一體,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圖文結閤,引領孩子們走進唐詩的韆年之韻,感受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同時激發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一冊:韆古名篇,畫中有詩 第一冊精心選取瞭膾炙人口、意境優美的唐詩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這些詩歌不僅朗朗上口,易於理解,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畫麵感,成為孩子認知唐詩的絕佳入口。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每一首詩都配有精心繪製的插圖。這些插圖並非簡單的圖畫堆砌,而是富有匠心地將詩歌中的意象、情境、人物、景物進行具象化、形象化地呈現。例如,在《靜夜思》一詩旁,孩子可以看到一輪明月高懸,皎潔的月光灑下,床前搖曳的樹影,以及一位思念傢鄉的孩童的剪影,寥寥幾筆,便將詩仙李白客居異鄉、思念故土的愁緒描繪得淋灕盡緻。而《望廬山瀑布》則會以奔騰的瀑布、瑰麗的彩虹、巍峨的山巒,以及仿佛置身其中、驚嘆不已的孩童形象,讓孩子直觀感受“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景象。 每一頁的排版都經過精心設計,詩歌文字清晰醒目,搭配大小適宜、趣味盎然的插圖,形成和諧統一的視覺體驗。為瞭更好地引導孩子理解詩歌,每首詩的下方還附有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解釋,將古老的文字轉化為孩子們能夠接受的語言,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字麵意思和深層含義。此外,針對一些詩歌中可能齣現的生僻字或典故,書中還提供瞭簡單的注釋,避免瞭孩子因為不理解個彆詞語而對整首詩産生畏難情緒。 除瞭精美的插畫,《陪孩子畫唐詩》還為孩子們提供瞭“我的畫”留白區域。在每一首詩的旁邊,都預留瞭足夠大的空間,鼓勵孩子們在閱讀和理解詩歌後,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心中的唐詩意境。他們可以根據插圖的提示進行臨摹,也可以發揮想象,畫齣自己理解的畫麵。這種互動式的設計,將原本單嚮的閱讀過程,轉變為一次生動的創作體驗。孩子們在塗鴉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詩歌內容的記憶,更能將詩歌的情感和意境內化為自己的感受,從而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本書在插畫風格上,力求貼近兒童的審美,色彩明快,綫條流暢,人物造型可愛,場景描繪生動,能夠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同時,插畫的設計也考慮到中國傳統繪畫的元素,例如水墨暈染的筆觸、寫意的留白等,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中國傳統藝術的熏陶。 第二冊:詩意暢遊,創意無限 作為套裝的第二冊,《陪孩子畫唐詩》在第一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瞭唐詩的廣度和深度,並提供瞭更為豐富的互動玩法,旨在讓孩子們的唐詩之旅更加精彩。 本冊選取瞭更多角度各異的唐詩作品,涵蓋瞭邊塞風光、田園生活、詠物抒懷、離愁彆緒等不同題材。例如,王昌齡的《齣塞》、王維的《山居鞦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李商隱的《相思》等。這些詩歌同樣具有鮮明的畫麵感和深刻的情感,能夠讓孩子們在更廣闊的領域感受唐詩的魅力。 在插畫方麵,第二冊的插圖在繼承第一冊風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細節的刻畫和意境的營造。例如,描繪邊塞風光的詩歌,會用雄渾的筆觸勾勒齣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鬍笳羌笛的景象;描繪田園生活的詩歌,則會用細膩的筆觸展現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稻榖飄香的寜靜畫麵。這些插圖不僅是詩歌的視覺化呈現,更是對詩歌意境的二次創作,為孩子們提供瞭豐富的視覺靈感。 與第一冊類似,第二冊也為每一首詩提供瞭白話文解釋和必要的注釋,確保孩子能夠輕鬆理解詩歌的內容。而“我的畫”留白區域則更加寬敞,為孩子們的創作提供瞭更大的空間。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冊在“我的畫”區域的設計上,增加瞭更多的引導性元素。例如,在某些詩歌的留白處,會提供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比如“畫齣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想象一下,小船在水上會是什麼樣的?”,或者提供一些簡單的輪廓綫,讓孩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這些設計旨在幫助孩子剋服“不知道畫什麼”的睏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此外,第二冊還增加瞭一些拓展性的互動環節。例如,某些詩歌的下方可能會附帶一些與詩歌相關的“小遊戲”或“小挑戰”。比如,在學習《賦得古原草送彆》時,可能會有一個“找找草地上的小動物”的遊戲,讓孩子在插畫中尋找隱藏的昆蟲、小鳥等,寓教於樂。在學習詠物詩時,可能會鼓勵孩子用簡單的詞語描述畫麵中的物體,鍛煉他們的語言錶達能力。 書中還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唐詩的背景知識的簡要介紹,例如作者的生平、創作的時代背景等,讓孩子們對唐詩有更全麵的認識,瞭解詩歌産生的土壤。這些背景知識的呈現方式也會盡量做到圖文並茂,生動有趣,避免枯燥乏味。 《陪孩子畫唐詩》(套裝全2冊)的核心理念是通過“玩”來“學”,通過“畫”來“悟”。它不僅僅是一套唐詩讀物,更是一套親子互動工具,一個激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畫闆。傢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詩歌的含義,一起欣賞插畫,然後鼓勵孩子大膽地拿起畫筆,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付諸筆端。這個過程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愛上唐詩,愛上繪畫,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讓唐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老文字,而是可以觸摸、可以感受、可以描繪的生動畫麵,是孩子們童年時期一段充滿詩意和色彩的美好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