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尔名——读《诗经》,学取名

风雅尔名——读《诗经》,学取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宇宇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取名
  • 风雅
  • 传统文化
  • 文学
  • 经典
  • 姓名学
  • 文化
  • 国学
  • 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22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541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初生儿父母,文学爱好者等
名字,是会伴随人一生的*重要的符号之一,甚至会影响人的身份认同,乃至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取个好名字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的名字或过于普通,或诘屈聱牙。如何取一个既具有丰富的意蕴,又朗朗上口的好名字?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份有趣的参考。

内容简介

名字不只是“代号”,它能唤起对整个人的联想,好的名字能给本人积极引导,与好的形象相得益彰。中国人对名字非常重视,给孩子取一个美好隽永、寄寓着祝福与期许的名字是不少家庭的希望。很多名字太普通,易重名;或优美别致,却不知所谓;或太生僻。好名字往往既要接通经典的深厚底蕴,又要富于符合时代趣味的美感。中国人极其重视历史和“诗教”,名字取自典籍或诗词也有这样的心理,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心理。《诗经》中很多美好的用典、词句等流传千古,是寻找取名灵感的宝库。对于多数国学修养不高的家庭而言,了解这些经典并从中撷取字眼取出恰当名字殊非易事,不恰当的选择甚至贻笑大方。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取名字解读《诗经》的书,既对大众具有实用性,又具有传播、普及经典的作用。本书初步分为三个部分:*一,从《诗经》中取名的古代政治、文化名人;第二,从《诗经》中取名的近现代政治、文化名人;第三,从《诗经》取名的方法;第四,从《诗经》中取名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五行等相结合。

作者简介

董宇宇,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著有长短文章数十篇,闲时好读《诗经》以自娱。

目录

目录
序:呦呦鹿鸣
第一章 稽古金声——从《诗经》取名的悠久传统
第一节 大雅之堂——从《诗经》取名的古代要人
1.公子扶苏
2.善恶子都
3.大汉儒法
4.丞相祠堂何处寻
5.汉姓名字的守财奴
6.风雨“如晦”
7.武后的侄子们
8.“流死”宰相宋申锡
9.“万世罪人”桑维翰
10.乱世文武
11.君子无党
12.大帝朱元璋
13.大明首辅王锡爵
14.风雨明亡
15.盖棺论不定的左宗棠
第二节 风流儒雅——从《诗经》取名的古代文士
1.一代文宗蔡伯喈
2.“皇姥爷”王肃
3.六朝名士王子猷
4.渊明而潜
5.毒舌孔稚珪
6.为何叫龟蒙
7.宋世风流
8.宋徽宗的“情敌”
9.罗大经与《鹤林玉露》
10.金元儒与狂
11.殉国大儒黄道周
12.清初文豪
13.“蕉园”才女
14.曹雪芹名字号之谜
15.“小学”大家们
第三节 说部风流——从《诗经》取名的古代文学形象
1.飞燕
2.梅妃江采蘋
3.“井木犴”郝思文
4.小角色吴秉彝
5. 仙人岛上王黾斋
6.“长怙”落空
7.颜如舜华
8.山中仙女字翩翩
9.倩女幽魂
10.惆怅绿衣女
11.洞房里的“路线斗争”
12.名士的苦恼
13.风流莫下流
14.做官为了打人
15.也有好人
第二章 悠悠玉振——从《诗经》取名的现代嗣响
第一节 民国雅颂——从《诗经》取名的现代要人
1.“将军书法家”张载阳
2.最后的“太子爷”
3.注定做军阀
4.傅大炮的学者风骨
5.“孔大小姐”令仪
6.两朝“大佬”李济深
7.英烈
8.革命元老们
9.是是非非话博古
10.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11.枪毙黄克功
12.一看就是外交官
13.南北两“乔木”
14.党的文化工作者
15.从李尧棠到巴金
第二节 依然风雅——从《诗经》取名的现代文人
1.“遗老”王国维
2.“宴之敖者”鲁迅
3.“遐不作人”
4.模范夫妻
5.邵洵美与盛佩玉
6.“红色”诗人
7.哲学“范儿”
8.“倬彼云汉”
9.词曲两大家
10.破译“天书”
11.俞振飞的书卷气
12.“邦媛”取错名
13.笔名也偷懒
14.当红作家们
15.当红明星们
第三节 雅音何求——从《诗经》取名的现代文学形象
1.“青青子衿”我的爱
2.段誉与王语嫣
3.莽苍踏雪行
4.风清扬是这“清扬”
5.桃谷六仙
6.怕死才能寿南山
7.大侠段珪璋
8.“魔怪”的徒弟
9.别笑“尔康”
10.爱到死去活来
11.何处有“逍遥”
12.纯元皇后朱柔则
13.“无邪”有文化
14.杜撰的“八月朔风”
15.新生代的古典情怀
第三章 正体表德——从《诗经》取名的参考方法
第一节 “僴兮”君子——从《诗经》取男性名举隅
1.载旆(阳刚意象举例)
2.刈楚(浑朴意象举例)
3.考槃(洒脱意象举例)
4.琴友(意象以旧为新举例)
5.有杕(意象以怪为典举例)
6.其玷(意象以反为正举例)
7.在御(祝颂型表意举例)
8.是则(期许型表意举例)
9.率履(教诫型表意举例)
10.所詹(用虚字举例一)
11.僩兮(用虚字举例二)
12.相畏(用虚字举例三)
13.无荒(否定式举例一)
14.不濡(否定式举例二)
15.莫遑(否定式举例三)
第二节 “嘉则”女史——从《诗经》取女性名举隅
1.如荍
2.玉傩
3.既零
4.野芩
5.乔嘤
6.瞻月
7.维叶
8.在沚
9.何夕
10.晤言
11.辑柔
12.则夷
13.嘉则
14.遂歌
15.心贶
第三节 刚柔“无远”——从《诗经》取中性名举隅
1.观旂(立象型举例一)
2.庭燎(立象型举例二)
3.如琢(立象型举例三)
4.攸酢(祝颂型举例)
5.心渊(期许型举例)
6.谨尔(教诫型举例)
7.斯容(用朴举例一)
8.无远(用朴举例二)
9.助予(用怪举例一)
10.何予(用怪举例二)
11.无戎(用险举例一)
12.多恤(用险举例)
13.无易(否定式举例一)
14.弗谖(否定式举例二)
15.无竞(否定式举例三)
第四章 天地人和——与五行等特定要求结合
第一节 天时——与五行等结合
1.南樛(补五行举例)
2.熙介(灬旁补火举例)
3.执殳(暗补五行举例)
4.思戢(五行忌盛举例)
5.叶湑(五行相生举例)
6.乘駽(暗示属相举例)
7.爰爰(隐含属相举例)
8.自牧(属相吉语举例)
9.在渊(属相警语举例)
10.宵征(点化属相举例)
11.依蒲(暗寓月令举例)
12.时晦(暗寓日令举例)
13.未晞(暗寓时辰举例)
14.星言(暗寓天象举例)
15.勿履(暗寓星座举例)
第二节 地利——与籍贯等结合
1.溯游(带地理举例一)
2.瞻洛(带地理举例二)
3.适野(带地理举例三)
5.鲁颂(带区域举例一)
5.闻野(带区域举例二)
6.时夏(带区域举例三)
7.有北(带方位举例一)
8.陟南(带方位举例二)
8.介黍(带方位举例三)
10.城朔(徙居举例一)
11.度原(徙居举例二)
12.西顾(暗寓相思举例一)
13.一苇(暗寓相思举例二)
14.栖衡(怀恋故山举例)
15.稷华(怀恋祖国举例)
第三节 人和——与姓氏等结合
1.江永(姓+名构词举例一)
2.于征(姓+名构词举例二)
3.遵陆(名+姓构词举例一)
4.允臧(名加姓构词举例二)
5.以雅、以南(仿字辈举例)
6.正域、肇域(仿字辈在后举例)
7.霡、霂(仿偏旁字辈举例)
8.伯刍、仲荛(仿排行举例)
9.君祉(如表字举例)
10.荇轩(如别号举例)
11.其颀(寓相貌举例)
12.中露(寓事件举例)
13.泮茆(寓祖业举例)
14.在榛(寓家风举例)
15.葵之(寓信仰举例)
结语

精彩书摘

《大雅??江汉》是叙述周宣王命令召虎带兵讨伐淮夷的诗,召虎先祖即辅佐武王的召公,因此宣王对召虎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之辞(赐你香酒祭先祖,先王曾赐山和田,你到岐周受册命,典礼与你先祖同)。《鲁颂??閟宫》是歌颂鲁僖公能兴祖业的诗,以“媚上之词”达到《诗经》的篇幅之最,鲁国始封君是周公的长子伯禽,故而诗中追叙历史有“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之辞(成王命鲁公做东方诸侯,赐给山川土地与附庸国)。

前言/序言

序:呦呦鹿鸣

斯德哥尔摩的这个初冬似乎并不寒冷。当年逾八旬、一袭紫衣的屠呦呦女士缓步进入音乐厅时,那种源自古老东方的典雅气度顿时成为全场的焦点。据说这身服装是精心设计的,紫色象征紫气东来,四角图案是黄花蒿的叶子。晚间的盛宴,屠呦呦仍是一身紫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熟悉古典文学的人对这诗句自然是耳熟能详,《诗经?小雅》中这首《鹿鸣》便是屠呦呦名字的出处。诗的下一章写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屠呦呦以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最初是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呦呦”与“食野之蒿”连在一起,似乎三千年前的《诗经》冥冥中已作出了预言。原来从《诗经》中取名可以如此之美,而且和命运产生微妙的关联。屠呦呦等人的研究成果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也唤回了我们对中医和《诗经》渐行渐远的记忆,以及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鹿鸣》是《小雅》居首的一篇宫廷乐歌,自始至终洋溢着殿堂上管弦闲雅、宾主和乐的气氛,代表了中华民族崇尚的风雅精神。瑞典的这次盛会体现了全世界同为生命而战的意念,将在历史上留下“鹿鸣”之声的悠远回响。
国人对名字非常重视。名字不只是代号,它应当作为“基因”给本人积极引导,与形象相得益彰,唤起对整个人的联想。这是中国文化的要求,名字无意味或不副实便会遭到讥讽。翻开落着微尘的古老典籍,那些“栩栩如生”的名字时常带给我们惊喜。潘安是美男子的符号,他其实叫潘岳字安仁,取仁者“乐山”“安仁”之意;又如诗史上初唐的陈子昂、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盛唐“诗佛”王维字摩诘、“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诗圣”杜甫字子美,中晚唐的刘长卿、韦应物、杜牧、李商隐;《红楼梦》的作者曹霑,号雪芹,字号还有梦阮、芹圃、芹溪;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召南?甘棠》中的“蔽芾甘棠”,与笔名的反差深可寻味。这些名字各有来历和底蕴,又都美得大气脱俗,是对精彩人生的最好注解,仿佛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璀璨相映,颇使我们自许的现代文明有些黯然失色。古人取名时参考儒经、道典、《楚辞》、诗歌为多,反映了重视历史、经典和诗教的文化立场,这些经典中底蕴与诗意兼具的莫过于《诗经》《庄子》《楚辞》,又以古朴华茂的《诗经》最具代表性,但从经典中取名的方法是触类旁通的。
给孩子取一个风雅而有底蕴的名字是很多家庭的愿望。但在我们这个人口超级大国,名字如果太普通,重名的概率会高得出奇;由于文化解放和重建未久,诗书礼乐普及远远不够,许多有诗性文气的名字竟然也重名极多;自命有文化者刻意出奇,以至于堆砌字眼却不知所谓,生僻拗口却缺乏深意。据统计,2010年后重名最多的十大男孩名字是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十大女孩名字则是子涵、欣怡、梓涵、晨曦、紫涵、诗涵、梦琪、嘉怡、子萱、雨涵。单看字眼无不美到极致,却意外地成了“菜市场名”,创意的雷同使人悲慨绚丽背后的荒凉。好名字往往既要接通经典的底蕴,富于深厚的文化气息,又要有清新灵动的诗意,富于符合时代趣味的美感。《诗经》中的美丽辞章流传千古,是激发灵感的“无尽藏”,但对于未必熟习经典的我们而言,从中撷取出恰当的名字未必容易。本书致力恢复从《诗经》取名的悠久传统,前两章介绍名字取自《诗经》的古今名人与文学角色,后两章以举例重在说明从《诗经》取名的基本思路,兼对中国历史文化之发展与精神作些简说。水平有限,嘤鸣求友,维以就读者而正之。

风雅尔名——读《诗经》,学取名 一、 书名释义与创作缘起 《风雅尔名——读《诗经》,学取名》是一本以中国古代经典《诗经》为核心,深度挖掘其文学价值,并巧妙地将其精神内核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的读物。书名“风雅尔名”四字,蕴含着作者的匠心独运。“风”取自《诗经》中的“风”部分,象征着民风、民俗、地域特色以及普遍的情感共鸣;“雅”则取自“雅”部分,代表着规范、典雅、高洁的文化品味,也蕴含着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尔”字,意指“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亲切的对话,拉近了古老经典与现代心灵的距离,意味着《诗经》中的智慧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每个个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名”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独特视角——取名。作者通过对《诗经》中丰富意象、生动词汇、深邃哲理的解读,探索其在命名领域的巨大潜力,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富有文化底蕴的取名思路。 本书的创作缘起,源于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当下,许多人渴望在生活中寻回一份古典的雅致与深沉,尤其是在为新生儿取名、为品牌命名、为艺术作品命名时,更希望能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趣。《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以其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宏大的格局,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作者认为,《诗经》中的诗句、意象、典故,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甘泉,其丰富的内涵足以应对现代人对“好名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本书应运而生,旨在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ncient wisdom and modern life,让《诗经》的魅力在取名这一具体而微的实践中得以焕发。 二、 核心内容与篇章结构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诗经》中的吉利词语,而是以一种系统化、理论化、实践化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诗经》的取名智慧。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诗经》的命名美学解读: 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经》中充满了各种自然意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日月草木等。作者将详细阐述这些意象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被赋予情感、品格和命运的联想。例如,“月”可以象征思念、团圆、皎洁;“兰”可以象征高洁、芬芳、君子;“松”则象征坚韧、长寿、正直。 词汇的音韵与意境: 《诗经》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音乐美。作者将分析其中常用词汇的读音、声调,探讨其如何营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进而影响名字的整体听感。同时,也会深入解析词汇所承载的深层意境,例如,通过对《关雎》中“窈窕淑女”的分析,探讨“窈窕”一词所传达的柔美、娴静、贤淑的气质。 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诗经》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喜怒哀乐、离愁别绪、爱恋思念,无不跃然纸上。作者将引导读者感受诗歌中饱满的情感,并思考如何将这份真挚的情感转化为名字所要传递的特质,例如,寄寓父母对子女的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经》的取名维度分析: 寄寓品格与德行: 《诗经》中赞美了许多美好的品德,如仁爱、诚信、勇敢、智慧、勤劳等。作者将选取《诗经》中体现这些品德的篇章,分析其具体表达方式,并提炼出适合用作名字的词语,例如,“信”代表诚信,“睿”代表智慧,“仁”代表仁爱。 描绘容貌与气质: 许多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容貌和气质。作者将从中挖掘能够形容美好外貌、高雅气质的词汇,例如,“婉”象征柔美,“清”象征纯净,“雅”象征高雅。 寄托志向与理想: 《诗经》中不乏表达远大志向、人生追求的篇章。作者将引导读者从这些诗句中汲取力量,为名字赋予积极向上的含义,例如,“鸿”象征远大,“博”象征广阔,“志”象征志向。 映射自然与生活: 《诗经》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以及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将分析如何从这些描写中提炼出具有画面感、生活气息的名字,例如,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提取“苍”或“露”。 寓意吉祥与祝福: 许多诗句本身就带有吉祥的寓意,或者通过象征手法表达美好的祝愿。作者将解读这些寓意,并将其转化为取名时的选择,例如,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联想到婚姻美满,可以选取“灼”或“华”。 3. 《诗经》取名实践指南: 名篇赏析与取名灵感: 本书将选取《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如《关雎》、《桃夭》、《蒹葭》、《硕鼠》、《采薇》等,进行深入的文学赏析,详细解读其背景、情感、艺术手法,并从中提炼出极具代表性的、适合取名的词汇和意境。 分类取名案例解析: 针对不同需求(如婴儿取名、笔名、艺名、品牌名等),本书将提供详尽的案例分析。例如,为男孩取名,会侧重阳刚、大气、智慧;为女孩取名,会侧重温婉、美丽、贤淑;为品牌命名,则会考虑其行业特点、品牌定位等。 避忌与禁忌的探讨: 在取名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可能产生负面联想的词语或组合。作者将在参考古代文献和民俗习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取名时的避忌和禁忌,以确保名字的吉祥与得体。 现代命名观念的融合: 本书并非鼓励生搬硬套,而是倡导将《诗经》的古老智慧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结合。作者会讨论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赋予名字现代的生命力,使其更容易被当下社会所接受和喜爱。 三、 创作风格与读者收益 本书的创作风格力求做到: 雅俗共赏: 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表述,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诗经》的魅力。 情境导入: 善于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代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经》的世界,与古人对话,感受诗歌的温度。 理性分析与感性体悟相结合: 在进行词汇、意象的分析时,兼顾逻辑的严谨和情感的丰富,力求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启发与引导: 并非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层层剖析,引导读者自行思考,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雅名”。 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对《诗经》的深入解读,读者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美学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掌握一种全新的取名理念: 读者将不再局限于流行的、缺乏文化内涵的名字,而是能够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汲取灵感,为自己、为亲友、为作品赋予更具意义和美感的名字。 重拾古典情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本书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古典美学,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品味,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文化自信: 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实践应用能力: 掌握将《诗经》的智慧应用于生活中的具体方法,在取名实践中游刃有余,创造出既有意义又受欢迎的名字。 四、 结语 《风雅尔名——读《诗经》,学取名》是一本旨在连接古今、融合传统与现代、赋能个体创造力的文化读物。它不只是一本关于取名的指南,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探索。希望通过本书,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诗经》,发现其中蕴含的无尽宝藏,并将这份宝藏的光芒,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的点滴之中,让每一个“名”,都成为一段美好的故事,一个优雅的诗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影响,远超出了单纯的“了解《诗经》”这个层面。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词汇和命名习惯。过去,我可能只是随手拾起一个听起来悦耳的词语来为新事物命名,但读完此书后,我开始思考这个词语背后蕴含的“力量”和“重量”。作者展示了古人如何通过对自然的精确观察和情感的精准提炼,来固化他们的世界观,并将其凝练成一个个音节。这种对“命名即创造”的深刻洞察,极大地激发了我个人在进行创意构思时的审慎性与野心。它不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审美品味世界”的指南,其价值已经渗透到了我日常思维的结构之中,让我对未来一切需要命名的事物,都抱持着一种更加敬畏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评分

从整体结构上看,本书的逻辑推进并非线性,更像是一张由无数细小节点编织而成的网。作者仿佛在每完成一个小主题的论述后,都会故意留下几个“悬念”或“未解之谜”,这些小小的钩子,不断驱使我翻到下一页去寻找答案,或者说,去寻找他下一步会如何“借题发挥”。这种叙事策略,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解谜”体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争议性段落的方式——他从不急于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非常坦诚地呈现各种可能的解读路径,比如对某一王后服饰的描绘,正反双方的观点被并置对比,最终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站队。这种“引导式思辨”的结构,无疑是对读者智力的一种尊重,也培养了我们对文本的批判性阅读习惯,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的注释。

评分

读完前三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取名”这件事上的观察视角极其独特。他似乎避开了所有主流的、被反复引用的典故或词汇,转而深入到诗篇的边角地带,去挖掘那些在古今语境中都略显“陌生”的字眼。比如,书中对“窈窕”之外的另一种“美好”的描摹,用了长达数页的篇幅进行考据,从古代的织物纹样追溯到当时的礼仪规范,这种旁征博引的叙事方式,起初让我有些跟不上节奏,觉得略显繁复。但等我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才发现这种“绕远路”正是作者的精妙之处——他试图重构一个失落的审美体系,而不是简单地给出“这个字的意思是那个字”。这种对“语境还原”的执着,让原本枯燥的词汇学分析,变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考古发掘,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诗歌鉴赏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是我阅读过程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有时,它会骤然切换成一种极其古朴、近乎仿古的文言笔调,用来引述原文或进行考据时,那种韵律感和庄重感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放慢呼吸,像在聆听钟鼓之声。但紧接着,作者又会用一种极其现代、甚至略带戏谑的口吻,来评论古人某些行为的荒谬性或可爱之处,这种在“庄重”与“戏谑”之间的快速跳跃,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张力。我记得有一处,作者在分析某首“变宫”变调的诗句时,竟然联想到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切分音处理,这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类比,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古代音乐美学中那种“错位”的魅力。这种自由切换的笔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高冷”的古典文学讨论变得鲜活而富有烟火气。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初看之下有些过于传统,带着一种略显陈旧的书卷气。装帧的材质摸上去略显粗糙,但我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我拉回了某种对“经典”的固有想象之中。我原本对这类解读古代文献的著作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做到兼顾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的凤毛麟角。然而,仅仅是目录部分的排版,就透露出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用心。它并非简单地按照《诗经》的篇章顺序排列,而是似乎进行了一种主题性的重构,让人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仿佛不是在阅读一部解读本,而是在跟随一位老茶师,准备品鉴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珍贵茶叶。这种初步的视觉和嗅觉体验,成功地在我心中搭建了一个严肃而又充满探秘感的阅读框架。

评分

取名字没用上,留给儿子以后上学用吧。

评分

还没看完

评分

还没看完,书质量还可以不是盗版应该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东西还不错,送货也很快!

评分

书写的挺好,但是好像对取名帮助不大,而且价格偏贵

评分

还没看完

评分

还没看完

评分

书内容对取名字帮助不大,看着玩还是可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