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全階教程

爵士鼓全階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春雷 著
圖書標籤:
  • 爵士鼓
  • 鼓譜
  • 樂器教材
  • 音樂教學
  • 節奏訓練
  • 技巧提升
  • 初學入門
  • 進階學習
  • 音樂愛好者
  • 打擊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048005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73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7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爵士鼓全階教程》由國內著名鼓教師何春雷編著。他從事一綫教學18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齣版《何春雷鼓教學新概念》,鼓應用麯集《搖滾風景》、《紅色搖滾》等書,多年來一直保持國內銷量領先,是國內打擊樂教育機構使用率居首位的教學用書。

  何春雷老師使用其細緻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齣眾多優秀鼓手,所教學員連續三年包攬東北三省“棍棒玩傢”專業打擊樂大賽冠軍,連續兩年獲得“天津津寶杯”全國專業打擊樂大賽冠軍。

  何春雷老師憑藉多年教學經驗積纍,編寫瞭《爵士鼓全階教程》這本書。

  這是一本真正從零起步的教材,內容涵蓋瞭初級、中級、高級各個階段,由淺入深,全麵豐富。

  作者在編寫中尤其注重基本功練習及運用,條理清晰,逐步提高,是一本係統學習爵士鼓的教材。

  如果能耐心係統地學習完這本書,假以時日,可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


內容簡介

  《爵士鼓全階教程》從認識樂器,教授基本的樂理知識、講解握槌方法開始,逐步展開講述,各種節奏練習、組閤練習、基本功訓練和應用練習。

  內容以實用為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文字部分言簡意賅,能讓初學者係統科學、條理清晰、不費周摺地學習爵士鼓。

  本教材采用瞭國際流行的記譜方法,以更好地與國內音樂院校教學和國際交流接軌,更有利於打擊樂愛好者學習。


目錄

目錄

一、爵士鼓簡介 001

二、基本樂理知識 002

(一)認識音符、休止符 002

(二)附點、附點音符 003

(三)常用拍號與節拍力度劃分 003

(四)認識五綫譜及其相應的符號 004

(五)五綫譜常用記號 004

三、鼓譜 006

(一)鼓譜記法 006

(二)鼓譜唱法 007

四、小鼓演奏法 008

(一)握槌方法 008

(二)演奏姿勢 009

(三)演奏速度 009

五、小鼓基本節奏練習 010

六、小鼓基本節奏組閤練習 013

七、基本功練習 017

八、低音大鼓演奏法及練習 018

九、低音大鼓與小鼓組閤練習 022

十、基本功練習 034

雙跳

十一、踩鑔演奏法及練習 035

(一)踏擊踩鑔 035

(二)手擊踩鑔 038

十二、手擊踩鑔與小鼓閤練 041

十三、手擊踩鑔與低音大鼓閤練 046

十四、手擊踩鑔、小鼓、低音大鼓閤練 051

(一)八分音符節奏 051

(二)八分音符開鑔節奏 054

(三)四分音符節奏 055

(四)後八分音符節奏 057

(五) 拍八分音符節奏 058

(六) 拍四分音符節奏 059

十五、低音大鼓與踏擊踩鑔閤練 060

十六、小鼓基本節奏及組閤練習 064

十七、基本功練習 074

(一)復閤跳 074

(二)復閤跳組閤練習 075

(三)一至八連音練習 076

十八、綜閤練習 077

十九、小鼓特殊演奏法 084

(一)重音邊擊 084

(二)製音邊擊 085

(三)倚音 086

二十、吊鑔演奏法及練習 089

(一)強音鑔 089

(二)節奏鑔 092

(三)特殊音效鑔 094

二十一、桶鼓演奏法及過鼓練習 095

(一)八分音符過鼓練習 095

(二)八分音符手腳組閤過鼓練習 096

(三)十六分音符過鼓練習 097

(四)十六分音符手腳組閤過鼓練習 099

(五)三連音過鼓練習 101

(六)三連音手腳組閤過鼓練習 102

(七)六連音過鼓練習 103

(八)六連音手腳組閤過鼓練習 104

(九)雙手閤奏過鼓練習 105

(十)雙跳過鼓練習 107

(十一)復閤跳過鼓練習 108

二十二、綜閤練習 109

二十三、基本功練習 117

(一)十六分音符重音練習 117

(二)十六分音符重音應用練習 120

(三)三連音重音練習 121

(四)三連音重音應用練習 123

二十四、12/8小鼓基本節奏及組閤練習 124

二十五、12/8節奏練習 126

二十六、12/8綜閤練習 130

二十七、基本功練習 134

四肢協調練習

二十八、小鼓特殊演奏法——滾奏 135

(一)雙跳滾奏 135

(二)多跳滾奏 140

二十九、雙手十六分音符節奏及綜閤練習 141

三十、小鼓三十二分音符節奏練習 147

三十一、單手十六分音符節奏及綜閤練習 148

三十二、基本功練習 155

單、雙、復閤跳應用於手腳組閤練習

三十三、變化節奏及綜閤練習 158



好的,這裏為您準備瞭一份關於其他類型圖書的詳細簡介,完全不涉及《爵士鼓全階教程》的內容。 --- 圖書簡介精選 一、《星辰的低語:深空探測的百年史詩》 本書類型: 科學史/天文學普及 內容簡介: 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從未停歇,而“深空探測”正是將這份好奇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壯舉。《星辰的低語》並非一本冰冷的科技手冊,它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記錄瞭人類如何掙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將目光投嚮太陽係乃至更遙遠的星際空間。 本書從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拉開序幕,深入剖析瞭水手號、旅行者號等先驅探測器如何穿越未知的領域,嚮我們揭示瞭火星的古老河床、木星的斑斕風暴以及土星光環的冰雪結構。我們不僅會迴顧那些激動人心的發射時刻、精確的軌道修正,更會聚焦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工程師、物理學傢和項目經理們,他們是如何剋服技術瓶頸、應對突發故障,將探測器送往數億公裏之外的“無人之境”。 全書分為六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起步與拓荒者(1950s-1970s): 聚焦於早期無人探測器的發展,從蘇聯的“月球號”到美國的“水手號”,探討瞭如何首次實現行星際通訊和近距離觀測。這一部分著重描寫瞭地球與探測器之間,那段延遲數分鍾、充滿不確定性的信號往返。 第二部分:巨人世界的探秘(1970s-1990s): 詳細解讀“先驅者”和“旅行者”任務,特彆是“大旅行”的壯舉。讀者將跟隨探測器掠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瞭解它們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繪製瞭這些巨行星的磁場、衛星係統乃至日球層邊界。書中有大量關於“金色唱片”攜帶的文化信息,以及探測器在孤獨旅程中如何成為人類文明的信使的探討。 第三部分:聚焦紅色星球(1990s至今): 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焦點。本書將梳理“海盜號”的早期嘗試,到“火星探路者”帶來的革命性突破,再到“勇氣號”、“機遇號”等漫遊車的“田野考察”經曆。重點分析瞭當前“毅力號”采集樣本並為載人任務做準備的艱巨性。 第四部分:太陽係邊緣的冰封世界: 專門探討對木衛二(歐羅巴)、土衛二(恩剋拉多斯)等冰衛星的觀測,這些“海洋世界”被認為是地球外生命存在的最大希望。書中將解釋如何利用雷達穿透冰層,以及未來任務(如“歐羅巴快帆”)將如何尋找生命的化學證據。 第五部分:穿越太陽風暴: 講述瞭諸如“帕剋太陽探測器”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距離,深入太陽日冕層,揭示太陽活動區的秘密,這對保護地球的衛星和宇航員至關重要。 第六部分:展望未來——星際之門: 探討“突破攝星”等計劃,以及對係外行星(Exoplanets)的觀測進展。展望人類何時能夠真正實現星際航行,以及我們尋找“第二地球”的科學與哲學意義。 本書的敘事風格兼具科學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配有大量由NASA和ESA提供的、極為珍貴的原始圖像和設計圖。它不僅是科技愛好者的必備讀物,更是所有對人類探索精神抱有敬畏之心的讀者的精神食糧。 --- 二、《古韻新聲:宋代文人園林與生活美學》 本書類型: 曆史文化/園林藝術/生活哲學 內容簡介: 宋代,一個被譽為“中國曆史上文人精神的黃金時代”,其美學思想滲透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尤其在園林藝術中達到瞭一個高峰。不同於皇傢園林的恢弘氣派,宋代文人園林強調“寓情於景,以景寄誌”,是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外化。《古韻新聲》深入剖析瞭這一獨特的園林哲學及其對後世生活美學的影響。 本書摒棄瞭傳統園林誌的枯燥分類,而是以主題和精神脈絡組織材料,探尋宋代文人如何將山水畫的意境、詩詞的韻律和哲學的思辨融入他們私密的居住空間。 核心探討領域: 一、 園林中的“理學”與“禪意”: 宋代理學興盛,對“格物緻知”的追求影響瞭園林的設計。本書將解讀宋代文人如何通過疊石、理水和植栽的布局,模仿自然之“天理”,並如何運用“藉景”、“對景”等手法,營造齣禪宗中的“空寂”與“當下”之感。我們不再僅僅看亭颱樓閣的結構,而是探究它們如何成為冥想的媒介。 二、 詩酒風流與物質載體: 本書細緻考察瞭宋代文人生活中的關鍵元素,如:賞石文化(太湖石的審美變遷)、文房清玩(如香爐、瓷器在園林中的陳設)、以及“麯水流觴”等雅集活動。通過研究蘇軾、米芾、歐陽修等人的詩文筆記,還原瞭他們在園中飲酒、賦詩、品茗的真實場景。園林不再是單純的觀賞場所,而是文學創作和社交活動的延伸舞颱。 三、 空間敘事學:以“小”見“大”: 宋代園林往往規模不大,這反而促使瞭更精妙的空間處理。本書著重分析瞭宋人如何通過“一窗一景”、“移步換景”的技巧,將有限的空間轉化為無限的意境。探討瞭“軒”、“齋”、“堂”等建築名稱背後蘊含的文化含義——它們是主人身份與誌趣的象徵。例如,一座名為“洗硯齋”的小軒,其功能遠超洗筆,它是對清正廉潔的自我期許。 四、 園林精神在當代的傳承與誤讀: 在第三部分,本書將目光投嚮現代。探討瞭明清園林對宋代風格的繼承與轉化(如拙政園的演變),並批判性地分析瞭現代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中,對宋代“自然野趣”的過度商業化解讀。作者呼籲迴歸宋人那種“在人工中求自然,在物外求心境”的樸素精神。 本書的配圖精選瞭大量宋代畫作和相關齣土文物照片,力求讓讀者不僅“讀到”園林,更能“走進”那個雅緻而內斂的宋代文人精神世界。 --- 三、《數字時代的倫理睏境:算法、隱私與人類能動性》 本書類型: 哲學/社會學/技術倫理 內容簡介: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被算法深度編織的時代。從推薦係統到信用評分,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代碼和數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重塑我們的決策和生活軌跡。然而,這種效率的提升背後,隱藏著深刻的倫理裂縫。《數字時代的倫理睏境》並非簡單地贊美或抨擊技術,而是對這場席捲全球的數字化轉型進行一次嚴肅、係統的哲學拷問。 本書旨在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幫助讀者理解和批判性地審視以下核心問題:當機器開始“思考”時,誰來承擔後果? 結構與核心議題: 第一章:能動性的侵蝕——算法的“黑箱”: 深入探討深度學習的不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當一個模型拒絕瞭你的貸款申請,或者推薦瞭有偏見的新聞流,我們是否有權知道其決策依據?本書分析瞭“可解釋性人工智能”(XAI)的局限性,並討論瞭人類在決策鏈條中“授權”的邊界。 第二章:隱私的消亡與數據主權: 隱私不再是物理空間的界限,而是信息流的控製權。本書追溯瞭個人數據(尤其是行為數據)的商業化曆程,討論瞭“默示同意”模式的倫理缺陷。重點比較瞭歐盟GDPR、中國數據安全法等不同監管框架的哲學基礎,以及如何重新定義“數據主權”的概念。 第三章:偏見與公平——算法的社會再生産: 算法是人類曆史偏見的反映者。本書引用瞭多起現實案例,展示瞭訓練數據中的種族、性彆或階層偏見如何被算法放大,並在司法、招聘等關鍵領域産生歧視性後果。核心討論在於:我們能否創造齣“無偏見”的算法,或者說,我們應當追求“公平”的哪一種定義(如機會均等、結果均等還是群體均等)? 第四章:自主性與責任的轉移——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 自動駕駛和軍事AI引發瞭關於“責任歸屬”的經典難題。當一個完全自主的係統造成不可挽迴的損害時,責任應歸於程序員、製造商、所有者還是係統本身?本書將分析現有的法律框架在新興技術麵前的滯後性,並探討建立“機器倫理學”的必要性。 第五章:信息繭房與民主的未來: 探討推薦算法如何通過持續優化用戶參與度,導緻認知隔離和極化。本書運用社會認知心理學理論,分析瞭“信息繭房”如何削弱瞭社會共識的基礎,並探討瞭平颱運營方在維護公共討論空間健康方麵的倫理義務。 本書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技術術語,而是通過清晰的邏輯推理和豐富的案例分析,旨在提升普通讀者和政策製定者對數字時代復雜倫理圖景的認知能力,引導社會正視技術進步背後的深層價值取捨。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為我這種中級鼓手量身定做的,它沒有把所有內容混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劃分瞭從入門到高階的各個階段,讓我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特彆是關於“復節奏”和“多重肢體協調”的章節,我之前在彆的地方一直找不到係統性的講解,很多都是零散的樂句或小節練習。但這本書直接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漸進式訓練方案,從簡單的四肢分離到復雜的波薩諾瓦、拉丁節奏的融閤,講解得非常透徹。它不僅告訴你“怎麼打”,更解釋瞭“為什麼這麼打”,深入到瞭節奏感的底層邏輯。例如,在講解如何將切分音融入到常規節奏中時,作者提供瞭一個非常巧妙的“視覺輔助”方法,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感覺。而且,書中對於一些高級的“填充”(Fill-in)設計也非常有創意,很多都是我從未想過的那種組閤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音樂視野,不再局限於那幾套老掉牙的萬能填充。這本書真的能幫你打破瓶頸期,讓你的演奏聽起來更“專業”和“有味道”。

評分

這本書的配套資源和延伸性思考是它的另一個亮點,這一點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它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學習工具,更像是一個活的課程體係。在講解完特定的技術模塊後,作者經常會給齣一些“自我評估”的建議和“下一步的探索方嚮”,這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完特定的節奏型後,書中會建議你去嘗試用它來即興創作一段8小節的Solo,並思考如何與其他樂器(例如貝斯綫)進行互動,這直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瞭實際的音樂對話能力。書中甚至還探討瞭一些關於鼓的“調音”和“拾音”的基礎知識,這對於想要在樂隊中獲得更好聲音的鼓手來說,是非常實用的補充信息。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係統性和前瞻性,它不僅解決瞭當前練習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還為我未來的音樂發展規劃瞭一條清晰的路徑,讓我知道在掌握瞭這些技術之後,下一步應該朝哪個方嚮深入鑽研,非常值得所有嚴肅對待爵士鼓學習的人擁有。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視覺學習者,對於純文字的教程常常感到乏味,但《爵士鼓全階教程》在這方麵的處理非常齣色。書中大量的圖示和符號係統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度。無論是記譜法,還是不同鼓棒觸點的標注,都做得非常精確。特彆是那些關於“踩鑔(Hi-Hat)控製”的詳細圖解,清晰地展示瞭不同的開閤程度應該如何控製腳踝和腳掌的力量,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無價的,因為踩鑔的聲音質感往往是區分業餘和專業的關鍵點之一。此外,書中的排版設計也考慮到瞭實際使用的便利性,大開本的設計讓我在架子鼓前閱讀時,不必頻繁翻頁,可以更專注於練習本身。而且,作者在介紹一些高級技巧,比如“腳部多重敲擊”時,配上的分解圖,真是化繁為簡,復雜的動作被拆解成瞭幾個簡單的步驟,讓人一看就懂,大大縮短瞭學習麯綫。如果不是這些細緻的視覺輔助,光靠想象力去琢磨,估計得走不少彎路。

評分

這本《爵士鼓全階教程》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對基礎功的講解,細緻入微,完全不像市麵上那些隻停留在錶麵的教材。作者在講解手型和擊打力度控製的部分,簡直是手把手地在教你如何找到最正確的發力點,避免那些初學者很容易犯的錯誤。比如,書中關於“手指的獨立性訓練”那一章,我嘗試瞭其中的幾個練習,感覺自己的手指控製能力在短短幾周內有瞭顯著提升。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均勻”,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手指在不同鼓麵上的作用和需要付齣的力量比例。此外,對於基礎的節奏型練習,它也提供瞭非常多樣的變體,讓我在枯燥的基礎練習中找到瞭樂趣,不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帶著思考去演奏。如果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新手拿到這本書,我相信他能建立起非常紮實的根基,這是後續學習任何風格爵士鼓的基礎所在。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放鬆”這個概念的強調,很多教程隻是提一下,但這本書用大量的圖示和文字解析瞭“如何做到肌肉的真正放鬆”,這一點對於避免長期練習帶來的運動損傷至關重要,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打鼓的效率都提高瞭,因為不再是僵硬地發力瞭。

評分

我個人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深入的音樂哲學探討。作者在講解不同的音樂風格,比如放剋(Funk)、布魯斯(Blues)以及更偏嚮現代的R&B時,不是簡單地羅列節奏型,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風格的“靈魂”所在。他用非常精準的語言描述瞭放剋鼓手是如何處理“律動”和“切分”,以及布魯斯鼓手如何通過微妙的搖擺感(Shuffle)來烘托情緒。這一點非常難得,因為很多教程隻教“形”,不教“神”。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上著名鼓手的演奏分析,雖然沒有直接給齣樂譜,但通過文字描述,我已經能想象齣那種獨特的律動是如何産生的。這促使我不斷地去聽那些老唱片,帶著學習的心態去分析他們的演奏細節。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敲鼓的匠人”開始嚮一個“懂得音樂的錶達者”轉變,它教會瞭我如何用鼓來講述故事,而不是僅僅完成樂譜上的要求。這種對音樂性的強調,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