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全阶教程

爵士鼓全阶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春雷 著
图书标签:
  • 爵士鼓
  • 鼓谱
  • 乐器教材
  • 音乐教学
  • 节奏训练
  • 技巧提升
  • 初学入门
  • 进阶学习
  • 音乐爱好者
  • 打击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800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73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7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爵士鼓全阶教程》由国内著名鼓教师何春雷编著。他从事一线教学18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出版《何春雷鼓教学新概念》,鼓应用曲集《摇滚风景》、《红色摇滚》等书,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销量领先,是国内打击乐教育机构使用率居首位的教学用书。

  何春雷老师使用其细致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众多优秀鼓手,所教学员连续三年包揽东北三省“棍棒玩家”专业打击乐大赛冠军,连续两年获得“天津津宝杯”全国专业打击乐大赛冠军。

  何春雷老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编写了《爵士鼓全阶教程》这本书。

  这是一本真正从零起步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各个阶段,由浅入深,全面丰富。

  作者在编写中尤其注重基本功练习及运用,条理清晰,逐步提高,是一本系统学习爵士鼓的教材。

  如果能耐心系统地学习完这本书,假以时日,可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


内容简介

  《爵士鼓全阶教程》从认识乐器,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讲解握槌方法开始,逐步展开讲述,各种节奏练习、组合练习、基本功训练和应用练习。

  内容以实用为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文字部分言简意赅,能让初学者系统科学、条理清晰、不费周折地学习爵士鼓。

  本教材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记谱方法,以更好地与国内音乐院校教学和国际交流接轨,更有利于打击乐爱好者学习。


目录

目录

一、爵士鼓简介 001

二、基本乐理知识 002

(一)认识音符、休止符 002

(二)附点、附点音符 003

(三)常用拍号与节拍力度划分 003

(四)认识五线谱及其相应的符号 004

(五)五线谱常用记号 004

三、鼓谱 006

(一)鼓谱记法 006

(二)鼓谱唱法 007

四、小鼓演奏法 008

(一)握槌方法 008

(二)演奏姿势 009

(三)演奏速度 009

五、小鼓基本节奏练习 010

六、小鼓基本节奏组合练习 013

七、基本功练习 017

八、低音大鼓演奏法及练习 018

九、低音大鼓与小鼓组合练习 022

十、基本功练习 034

双跳

十一、踩镲演奏法及练习 035

(一)踏击踩镲 035

(二)手击踩镲 038

十二、手击踩镲与小鼓合练 041

十三、手击踩镲与低音大鼓合练 046

十四、手击踩镲、小鼓、低音大鼓合练 051

(一)八分音符节奏 051

(二)八分音符开镲节奏 054

(三)四分音符节奏 055

(四)后八分音符节奏 057

(五) 拍八分音符节奏 058

(六) 拍四分音符节奏 059

十五、低音大鼓与踏击踩镲合练 060

十六、小鼓基本节奏及组合练习 064

十七、基本功练习 074

(一)复合跳 074

(二)复合跳组合练习 075

(三)一至八连音练习 076

十八、综合练习 077

十九、小鼓特殊演奏法 084

(一)重音边击 084

(二)制音边击 085

(三)倚音 086

二十、吊镲演奏法及练习 089

(一)强音镲 089

(二)节奏镲 092

(三)特殊音效镲 094

二十一、桶鼓演奏法及过鼓练习 095

(一)八分音符过鼓练习 095

(二)八分音符手脚组合过鼓练习 096

(三)十六分音符过鼓练习 097

(四)十六分音符手脚组合过鼓练习 099

(五)三连音过鼓练习 101

(六)三连音手脚组合过鼓练习 102

(七)六连音过鼓练习 103

(八)六连音手脚组合过鼓练习 104

(九)双手合奏过鼓练习 105

(十)双跳过鼓练习 107

(十一)复合跳过鼓练习 108

二十二、综合练习 109

二十三、基本功练习 117

(一)十六分音符重音练习 117

(二)十六分音符重音应用练习 120

(三)三连音重音练习 121

(四)三连音重音应用练习 123

二十四、12/8小鼓基本节奏及组合练习 124

二十五、12/8节奏练习 126

二十六、12/8综合练习 130

二十七、基本功练习 134

四肢协调练习

二十八、小鼓特殊演奏法——滚奏 135

(一)双跳滚奏 135

(二)多跳滚奏 140

二十九、双手十六分音符节奏及综合练习 141

三十、小鼓三十二分音符节奏练习 147

三十一、单手十六分音符节奏及综合练习 148

三十二、基本功练习 155

单、双、复合跳应用于手脚组合练习

三十三、变化节奏及综合练习 158



好的,这里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其他类型图书的详细简介,完全不涉及《爵士鼓全阶教程》的内容。 --- 图书简介精选 一、《星辰的低语:深空探测的百年史诗》 本书类型: 科学史/天文学普及 内容简介: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从未停歇,而“深空探测”正是将这份好奇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壮举。《星辰的低语》并非一本冰冷的科技手册,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了人类如何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乃至更遥远的星际空间。 本书从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拉开序幕,深入剖析了水手号、旅行者号等先驱探测器如何穿越未知的领域,向我们揭示了火星的古老河床、木星的斑斓风暴以及土星光环的冰雪结构。我们不仅会回顾那些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精确的轨道修正,更会聚焦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工程师、物理学家和项目经理们,他们是如何克服技术瓶颈、应对突发故障,将探测器送往数亿公里之外的“无人之境”。 全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起步与拓荒者(1950s-1970s): 聚焦于早期无人探测器的发展,从苏联的“月球号”到美国的“水手号”,探讨了如何首次实现行星际通讯和近距离观测。这一部分着重描写了地球与探测器之间,那段延迟数分钟、充满不确定性的信号往返。 第二部分:巨人世界的探秘(1970s-1990s): 详细解读“先驱者”和“旅行者”任务,特别是“大旅行”的壮举。读者将跟随探测器掠过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了解它们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绘制了这些巨行星的磁场、卫星系统乃至日球层边界。书中有大量关于“金色唱片”携带的文化信息,以及探测器在孤独旅程中如何成为人类文明的信使的探讨。 第三部分:聚焦红色星球(1990s至今): 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焦点。本书将梳理“海盗号”的早期尝试,到“火星探路者”带来的革命性突破,再到“勇气号”、“机遇号”等漫游车的“田野考察”经历。重点分析了当前“毅力号”采集样本并为载人任务做准备的艰巨性。 第四部分:太阳系边缘的冰封世界: 专门探讨对木卫二(欧罗巴)、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等冰卫星的观测,这些“海洋世界”被认为是地球外生命存在的最大希望。书中将解释如何利用雷达穿透冰层,以及未来任务(如“欧罗巴快帆”)将如何寻找生命的化学证据。 第五部分:穿越太阳风暴: 讲述了诸如“帕克太阳探测器”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距离,深入太阳日冕层,揭示太阳活动区的秘密,这对保护地球的卫星和宇航员至关重要。 第六部分:展望未来——星际之门: 探讨“突破摄星”等计划,以及对系外行星(Exoplanets)的观测进展。展望人类何时能够真正实现星际航行,以及我们寻找“第二地球”的科学与哲学意义。 本书的叙事风格兼具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配有大量由NASA和ESA提供的、极为珍贵的原始图像和设计图。它不仅是科技爱好者的必备读物,更是所有对人类探索精神抱有敬畏之心的读者的精神食粮。 --- 二、《古韵新声:宋代文人园林与生活美学》 本书类型: 历史文化/园林艺术/生活哲学 内容简介: 宋代,一个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文人精神的黄金时代”,其美学思想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园林艺术中达到了一个高峰。不同于皇家园林的恢弘气派,宋代文人园林强调“寓情于景,以景寄志”,是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外化。《古韵新声》深入剖析了这一独特的园林哲学及其对后世生活美学的影响。 本书摒弃了传统园林志的枯燥分类,而是以主题和精神脉络组织材料,探寻宋代文人如何将山水画的意境、诗词的韵律和哲学的思辨融入他们私密的居住空间。 核心探讨领域: 一、 园林中的“理学”与“禅意”: 宋代理学兴盛,对“格物致知”的追求影响了园林的设计。本书将解读宋代文人如何通过叠石、理水和植栽的布局,模仿自然之“天理”,并如何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营造出禅宗中的“空寂”与“当下”之感。我们不再仅仅看亭台楼阁的结构,而是探究它们如何成为冥想的媒介。 二、 诗酒风流与物质载体: 本书细致考察了宋代文人生活中的关键元素,如:赏石文化(太湖石的审美变迁)、文房清玩(如香炉、瓷器在园林中的陈设)、以及“曲水流觞”等雅集活动。通过研究苏轼、米芾、欧阳修等人的诗文笔记,还原了他们在园中饮酒、赋诗、品茗的真实场景。园林不再是单纯的观赏场所,而是文学创作和社交活动的延伸舞台。 三、 空间叙事学:以“小”见“大”: 宋代园林往往规模不大,这反而促使了更精妙的空间处理。本书着重分析了宋人如何通过“一窗一景”、“移步换景”的技巧,将有限的空间转化为无限的意境。探讨了“轩”、“斋”、“堂”等建筑名称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它们是主人身份与志趣的象征。例如,一座名为“洗砚斋”的小轩,其功能远超洗笔,它是对清正廉洁的自我期许。 四、 园林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误读: 在第三部分,本书将目光投向现代。探讨了明清园林对宋代风格的继承与转化(如拙政园的演变),并批判性地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对宋代“自然野趣”的过度商业化解读。作者呼吁回归宋人那种“在人工中求自然,在物外求心境”的朴素精神。 本书的配图精选了大量宋代画作和相关出土文物照片,力求让读者不仅“读到”园林,更能“走进”那个雅致而内敛的宋代文人精神世界。 --- 三、《数字时代的伦理困境:算法、隐私与人类能动性》 本书类型: 哲学/社会学/技术伦理 内容简介: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算法深度编织的时代。从推荐系统到信用评分,从自动驾驶到医疗诊断,代码和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我们的决策和生活轨迹。然而,这种效率的提升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裂缝。《数字时代的伦理困境》并非简单地赞美或抨击技术,而是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一次严肃、系统的哲学拷问。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和批判性地审视以下核心问题:当机器开始“思考”时,谁来承担后果? 结构与核心议题: 第一章:能动性的侵蚀——算法的“黑箱”: 深入探讨深度学习的不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当一个模型拒绝了你的贷款申请,或者推荐了有偏见的新闻流,我们是否有权知道其决策依据?本书分析了“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人类在决策链条中“授权”的边界。 第二章:隐私的消亡与数据主权: 隐私不再是物理空间的界限,而是信息流的控制权。本书追溯了个人数据(尤其是行为数据)的商业化历程,讨论了“默示同意”模式的伦理缺陷。重点比较了欧盟GDPR、中国数据安全法等不同监管框架的哲学基础,以及如何重新定义“数据主权”的概念。 第三章:偏见与公平——算法的社会再生产: 算法是人类历史偏见的反映者。本书引用了多起现实案例,展示了训练数据中的种族、性别或阶层偏见如何被算法放大,并在司法、招聘等关键领域产生歧视性后果。核心讨论在于:我们能否创造出“无偏见”的算法,或者说,我们应当追求“公平”的哪一种定义(如机会均等、结果均等还是群体均等)? 第四章:自主性与责任的转移——自动驾驶的电车难题: 自动驾驶和军事AI引发了关于“责任归属”的经典难题。当一个完全自主的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时,责任应归于程序员、制造商、所有者还是系统本身?本书将分析现有的法律框架在新兴技术面前的滞后性,并探讨建立“机器伦理学”的必要性。 第五章:信息茧房与民主的未来: 探讨推荐算法如何通过持续优化用户参与度,导致认知隔离和极化。本书运用社会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了“信息茧房”如何削弱了社会共识的基础,并探讨了平台运营方在维护公共讨论空间健康方面的伦理义务。 本书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旨在提升普通读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数字时代复杂伦理图景的认知能力,引导社会正视技术进步背后的深层价值取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为我这种中级鼓手量身定做的,它没有把所有内容混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划分了从入门到高阶的各个阶段,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特别是关于“复节奏”和“多重肢体协调”的章节,我之前在别的地方一直找不到系统性的讲解,很多都是零散的乐句或小节练习。但这本书直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渐进式训练方案,从简单的四肢分离到复杂的波萨诺瓦、拉丁节奏的融合,讲解得非常透彻。它不仅告诉你“怎么打”,更解释了“为什么这么打”,深入到了节奏感的底层逻辑。例如,在讲解如何将切分音融入到常规节奏中时,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视觉辅助”方法,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感觉。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高级的“填充”(Fill-in)设计也非常有创意,很多都是我从未想过的那种组合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不再局限于那几套老掉牙的万能填充。这本书真的能帮你打破瓶颈期,让你的演奏听起来更“专业”和“有味道”。

评分

我个人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深入的音乐哲学探讨。作者在讲解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放克(Funk)、布鲁斯(Blues)以及更偏向现代的R&B时,不是简单地罗列节奏型,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风格的“灵魂”所在。他用非常精准的语言描述了放克鼓手是如何处理“律动”和“切分”,以及布鲁斯鼓手如何通过微妙的摇摆感(Shuffle)来烘托情绪。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很多教程只教“形”,不教“神”。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著名鼓手的演奏分析,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乐谱,但通过文字描述,我已经能想象出那种独特的律动是如何产生的。这促使我不断地去听那些老唱片,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分析他们的演奏细节。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敲鼓的匠人”开始向一个“懂得音乐的表达者”转变,它教会了我如何用鼓来讲述故事,而不是仅仅完成乐谱上的要求。这种对音乐性的强调,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对于纯文字的教程常常感到乏味,但《爵士鼓全阶教程》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出色。书中大量的图示和符号系统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无论是记谱法,还是不同鼓棒触点的标注,都做得非常精确。特别是那些关于“踩镲(Hi-Hat)控制”的详细图解,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的开合程度应该如何控制脚踝和脚掌的力量,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无价的,因为踩镲的声音质感往往是区分业余和专业的关键点之一。此外,书中的排版设计也考虑到了实际使用的便利性,大开本的设计让我在架子鼓前阅读时,不必频繁翻页,可以更专注于练习本身。而且,作者在介绍一些高级技巧,比如“脚部多重敲击”时,配上的分解图,真是化繁为简,复杂的动作被拆解成了几个简单的步骤,让人一看就懂,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如果不是这些细致的视觉辅助,光靠想象力去琢磨,估计得走不少弯路。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延伸性思考是它的另一个亮点,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个活的课程体系。在讲解完特定的技术模块后,作者经常会给出一些“自我评估”的建议和“下一步的探索方向”,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完特定的节奏型后,书中会建议你去尝试用它来即兴创作一段8小节的Solo,并思考如何与其他乐器(例如贝斯线)进行互动,这直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际的音乐对话能力。书中甚至还探讨了一些关于鼓的“调音”和“拾音”的基础知识,这对于想要在乐队中获得更好声音的鼓手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补充信息。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解决了当前练习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题,还为我未来的音乐发展规划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知道在掌握了这些技术之后,下一步应该朝哪个方向深入钻研,非常值得所有严肃对待爵士鼓学习的人拥有。

评分

这本《爵士鼓全阶教程》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对基础功的讲解,细致入微,完全不像市面上那些只停留在表面的教材。作者在讲解手型和击打力度控制的部分,简直是手把手地在教你如何找到最正确的发力点,避免那些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书中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那一章,我尝试了其中的几个练习,感觉自己的手指控制能力在短短几周内有了显著提升。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均匀”,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手指在不同鼓面上的作用和需要付出的力量比例。此外,对于基础的节奏型练习,它也提供了非常多样的变体,让我在枯燥的基础练习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带着思考去演奏。如果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新手拿到这本书,我相信他能建立起非常扎实的根基,这是后续学习任何风格爵士鼓的基础所在。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放松”这个概念的强调,很多教程只是提一下,但这本书用大量的图示和文字解析了“如何做到肌肉的真正放松”,这一点对于避免长期练习带来的运动损伤至关重要,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打鼓的效率都提高了,因为不再是僵硬地发力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