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

"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谷永青,陈彧 著
图书标签:
  • 性格培养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情商培养
  • 成功学
  • 育儿
  • 卡内基
  • 常春藤
  • 积极心理学
  • 习惯养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54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20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母亲谷永青和女儿陈彧共同完成,母亲身为出类拔萃的职业女性,用卡内基沟通理念把性格内向的女儿培养成开朗自信、品学兼优的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女儿曾代表中国参加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并以极优学生的荣誉身份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目前在纽约著名咨询公司从事战略咨询。



作者简介

  谷永青,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高级经理,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常有散文见诸报端。作为一名母亲,谷永青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她用卡内基沟通理念把性格内向的女儿培养成自信开朗、品学兼优的常春藤名校精英。

  陈彧,谷永青的女儿,2012年从青岛二中毕业,考入美国常春藤盟校——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2016年加入美国德勤公司,从事战略咨询工作。


精彩书评

  心理学家荣格说,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做父母的能给孩子的珍贵的礼物,就是帮助与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这种性格会让他们终生受用。谷永青老师的女儿孩子陈彧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


  孩子成长三部曲:小学毕业前,父母做孩子的玩伴;高中毕业前,父母做孩子的朋友;高中毕业后,孩子已经成人了,父母只能做孩子的顾问。这是中文卡内基训练之父黑幼龙先生的育儿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学会彼此尊重。这三点,谷永青老师都做到了。——美国卡内基训练山东区董事长夏明杰


  这是一对有文化、重修养的文艺母女在文化教养方面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完整的母女互勉、共同进步的画面。——燕定美中教育CRO高燕定


  我认为一本好的家庭教育书籍,应当具备这样的特点:真诚地尊重孩子;充分信任孩子并鼓励其尝试,为其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带动孩子,以自身的品质来影响孩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谷永青老师专业的素养和严谨的教育探索。——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目录

序言

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003

学会建立沟通的家庭文化/005

尊重?带动?激励/008

文化与修养/012

写在前面的话/017

上篇妈妈篇

第一章童年篇

“懒”妈妈/026

从小贝夫妇亲自带孩子说起/029

陪伴孩子,在质不在量/033

不替孩子选择朋友圈/036

纠正孩子的错误要有耐心/040

女儿的防灾包/043

会做饭的孩子饿不死/046

亲子拍照不仅仅是为了娱乐/050

勿以爱的名义“监控”孩子/053

幸运猫/056

第二章少年篇

学习好不是一件难事/060

内向女孩变身御姐/064

演讲,让女儿变自信/069

腹有诗书气自华/073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077

当志愿者爱上帆船/080

礼貌如香气/083

路遇乞丐/086

有心栽花与无意插柳/088

她在天堂会后悔吗/091

与其逃避,不如共舞/093

挣到去联合国的资格/098

帮助孩子找到成功之门/103

成人礼/106

第三章留学篇

被耶鲁拒了以后/112

怎样在康奈尔大学成为有影响力的人/115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118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121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124

妈妈,请慢一点挂电话/127

后喻文化时代/129

牵猴儿/132

别了,我的哈佛情结/135

在纽约实习/139

感恩卡的故事/143

从记账开始学理财/146

游历,增加生命的底蕴/150

由马航飞机失联想到的/153

珍惜与女儿在一起的分分秒秒/156

父母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分离/159

燕子妈妈的启示/161

伊萨卡游记/163

我相信你终将绽放/170

五十岁以后为自己活/174

下篇女儿篇

致高一的学弟学妹们/180

我要做这样的人/183

生日感想/186

逃避孤独/189

需要多少温暖,才能抵御孤单/190

从复健马中体会人文关怀/193

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195

敬业的妈妈/198

聚光灯下/201

平实的幸福/204

路远就早一点出门/207

万年老二/210

信息是财富/213

独操命运的小船/215

天鹅何以优雅/218

重要的是加速度/222

后记/225


精彩书摘

  学习好不是一件难事

  女儿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爬上家里的皮椅,抓起爸爸放在写字台上的眼镜,架在自己的鼻子上,拿起一本书,学着爸爸的样子“看”书。其实她哪里是在看书,她连书的正反都分不清。我觉得挺有意思,便用相机拍了下来。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女儿最早的“读书”照。女儿长大以后看到这张照片,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得意扬扬地说:“怪不得我学习好,原来我从小就爱读书呀。”我揶揄她说:“是啊,你从小就能倒背如流。”

  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兴趣

  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兴趣,孩子上学后学习好的概率很大,就像早早给孩子植入了爱学习的电脑程序,这个程序随着孩子成长而自动运行,不断升级。家长怎么引导,孩子就怎么生长。一个人总会对某些事情感兴趣,这是人类的本性,但对什么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偶然。虽说偶然,但并非不可控,家长可以精心谋划,让孩子爱上某件事。

  假如在孩子小时候,家里到处是书,父母没事就捧着书看,孩子就会对读书感兴趣;假如家里人整天打麻将,孩子在牌桌上长大,孩子便会对打麻将感兴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和老公都爱读书,家里藏书很多。怀孕以后,我开始读优生优育的书,掌握了一些育儿方法,有意营造一个读书的环境,培养女儿读书的兴趣。结果证明,我们的引导是成功的,孩子在书香环境中生活,自然而然地对读书感兴趣。

  学习也是一门技术活

  在女儿上小学五年级那年,朋友推荐了陈克正写的《玩学习》一书,书中讲的是对三个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我被书中讲的“学习技术概念”深深地吸引了。陈克正自谦地说三个女儿天资一般,他把“读得快、写得快、记得快、算得快”的学习技术运用到女儿身上,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玩学习。他的三个女儿都是博士毕业,他的这套理论核心是提高学习效率。我如获至宝,按照书上的方法与女儿一起玩学习。为此,我专门买了一只带秒表和计时功能的电子手表。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孩子一做完作业,我们全家人就一起玩算数游戏,互相计时,并在小黑板上记下各自的成绩。

  在玩的过程中我耍了个小心眼,我故意让我和她爸爸的成绩落后于女儿,让女儿很有成就感。她为了保持领先,学得很起劲,就怕我们超过她,这正中我的下怀。以后几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再找出这本书,陪女儿一起玩学习。我看书有在书上画重点和写批注的习惯,结果在这本书里留下了我不同时期、不同墨水的批注。

  ……


前言/序言

  我是一个十分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由于职业生涯中多半时间与文字打交道,渐渐地养成了爱思考、爱记录的习惯。在抚养孩子的十几年中,我陆陆续续地写下了一些育儿笔记,很不系统,现在保留的笔记主要是我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写的,之前的记录搬家时弄丢了。孩子出国留学后,我整理书橱,翻出这些笔记,感慨良多,决定整理一下将来留给女儿看。

  一次与女儿的高中校长孙先亮先生交流,他说我把女儿培养得这么好,应该写本书,让更多的家长学习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我的家人也鼓励我,让我写出来给亲人们看看,让我们家的后代都能像陈彧这样;卡内基的夏明杰老师更是多次鼓励和支持我,他说我这样做能帮助更多的人,是件大好事。在这么多至爱亲朋的鼓励下,我最终下定决心将自己的育儿笔记正式出版。

  由我这个非教育专业人士来写本教育孩子的书,说实话,我的理论功底是不够的,写作过程中几次打退堂鼓,但真要放弃时,心中还是有些不舍。天下的女人都有可能当妈妈,绝大多数女人是不懂教育理论的,生孩子后要出于本能地养育他、教育他,而不是有了教育理论后才当妈妈来教育孩子,大都是先实践(先当妈),再学理论(遇到问题学习),再回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教育家的孩子未必都是成功的,非教育专业人士的孩子成功的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想问题,我释然了。

  当今社会正处于分享经济的时代,分享不仅仅是转发别人的东西,也是把自己的经验贡献给大家。我把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想法、做法分享给大家,不是为了指导别人,不是为了教育别的家长,因为我没这个资格,有很多更优秀的妈妈,她们做得比我好,她们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更优秀,只是她们没有写出来罢了。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寿命不过百年,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古往今来,数不清的生命像流星雨一样划过了星空,无声无息,无踪无影。我们如今生活的社会之所以让我们热爱、留恋,是因为无数的前人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我是一个渺小的人,但我也想为这个社会贡献一点光和热,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

  我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保尔?柯察金是我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偶像之一。我斗胆借用一下保尔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我临死的时候(但愿我那时还能思考),我能够说,我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本书,贡献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正能量,也许给需要的人一点帮助。

  我怀女儿的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小说的主角叫南彧,我不认识“彧”字,查字典知道是有文采的意思,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文采,于是给女儿取名“彧”。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作家梦(详见书中《五十岁以后为自己活》),出一本书是我的一个梦想。虽然之前出过一本《情传万家万家传情》,但那完全是出于工作目的,是为了宣传公司的服务品牌而写。当下是一个互联网媒体时代,出书不再是权威人士的专利,像我这样的草根一族终于也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也算是圆自己的一个“作家梦”吧。

  圆自己的“作家梦”花费的时间广义上讲是十八年,狭义上讲是五年,五年中除了自己艰苦写作外,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此我要表达我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本书作者之一,我的女儿陈彧。感谢她同意我把她性格中的软弱、胆怯、自卑公之于众,让人们看到她的另一面,就像优雅的天鹅那双在水下使劲划拉的不太优雅的脚蹼。感谢她为了配合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挑灯夜战赶写书稿,她的文章为本书增光添彩。我不得不承认,她的文章比我的有文采,这也是我期望的结果,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感谢为本书作序的黑幼龙、夏明杰、高燕定、孙先亮先生,他们不仅是我和陈彧共同尊敬的师长,而且在陈彧几个人生关键时期、不同方面给予了陈彧重要的帮助。在接到我请他们作序的电话后,他们没有推辞,百忙中写出热情洋溢、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尤其是夏明杰先生,他不但是我和陈彧的良师益友,而且在我写书的五年中,始终支持我、鼓励我,给我极大的信心。

  感谢我的朋友宋星先生,他在我出书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帮助我,让我有勇气重新拾起笔从头再来。我还要感谢青岛出版集团的孟鸣飞董事长,他是我的伯乐。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尹红侠女士,为本书锦上添花。

  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要再次声明,本书是一位母亲养育女儿的心得体会,并非专业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的一些观点是针对自身情况,难免偏颇,期待与广大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方法,让我们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谷永青

  2016年12月



《好性格,赢未来——塑造孩子一生受益的品格力量》 序言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支撑一个人穿越人生风浪、实现长远价值的,往往是那些深植于内心的品格特质。它们如同无形的罗盘,指引着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中前行,在面对挑战时保持韧性,在与人交往时赢得尊重。本书并非一篇空洞的说教,也不是一套刻板的养成手册,而是一次真诚的对话,一场关于如何赋能孩子一生幸福与成功的深入探讨。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探寻那些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好性格的力量。 第一章:品格的基石——洞察孩子内在的宝藏 在深入探讨如何塑造好性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何为“好性格”?它并非某种预设的模板,而是涵盖了诸如责任感、诚实、同情心、坚毅、乐观、自信、合作、尊重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这些特质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蹴而就,它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被塑造、被培养。 认识孩子的独特DNA: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发展也受到基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例如他们的敏感度、活跃程度、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等,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其试图将孩子塑造成一个模子,不如发掘并引导他们内在的潜力,让他们以自己最舒展的方式成长。 情感的启蒙: 孩子最早学会的,便是感知和表达情感。父母在孩子表达喜怒哀乐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和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认知。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是同情心和共情能力萌芽的关键。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更能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更能应对挫折。 探索的勇气: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提问、去犯错,并在错误中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过度的保护和限制,反而会扼杀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削弱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章:责任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担当与承诺 责任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未来在学业、事业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石。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意味着理解行为的后果,并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 从“小事”入手: 责任感的培养,并非需要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例如,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好,自己的零花钱自己规划。当孩子完成了他们承诺的任务,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责任带来的满足感。 承诺的力量: 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我们对孩子的承诺,是他们学习承诺的范本。同样,当孩子对我们许下承诺时,也要认真对待,并引导他们信守诺言。如果孩子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实现承诺,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责备。 承担后果的智慧: 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错误,并从中学习。与其严厉惩罚,不如让他们体会到错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并在父母的引导下,找到弥补和改正的方法。例如,打碎了花瓶,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清理,并思考如何避免下次再发生。 第三章:诚实的光芒——构建信任与正直的品格 诚实是所有良好品格的基石,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前提。一个诚实的孩子,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也更容易在社会中立足。 榜样的力量: 父母自身的诚实品格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我们是否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否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我们对孩子撒的小谎,都会在他们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鼓励坦白: 当孩子犯错,并且有所隐瞒时,要营造一种安全、信任的沟通氛围,鼓励他们坦白。可以采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对他们坦白的期望,并强调“说实话比犯错更重要”。一旦他们坦白,即使犯了错,也要先肯定他们的勇气,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区分善意的谎言: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出于保护孩子而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但需要谨慎处理,并尽量在合适时机向孩子解释真相,让他们明白诚实的重要性,以及区分何时可以,何时不可以撒谎。 第四章:同情与共情——连接心灵的桥梁 同情心和共情能力,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关怀弱者,并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有爱心的人的宝贵品质。 从身边的人开始: 引导孩子关注家人、朋友,甚至是我们身边的小动物。观察他们是否快乐,是否难过,并尝试去安慰和帮助他们。例如,看到生病的家人,可以鼓励孩子送上一张自己画的卡片。 阅读与故事的力量: 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同情心和共情教育。通过阅读故事,孩子能够走进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换位思考的练习: 鼓励孩子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生气时,可以引导他思考:“如果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你会是什么感受?” 第五章:坚毅的力量——穿越风雨的勇气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坚毅不拔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是他们克服挑战、实现目标的关键。 拥抱挑战: 鼓励孩子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或者参加一项比赛。让他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失败并不可耻,而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例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其沮丧,不如一起分析试卷,找到薄弱环节,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韧性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情绪韧性,让他们能够从负面情绪中快速恢复,并保持积极的心态。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持续的支持。 第六章:乐观的阳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孩子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平淡中发现美好。拥有乐观心态的孩子,往往更具创造力,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聚焦积极面: 引导孩子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能发现其中值得学习和肯定的地方。例如,一场雨让户外活动取消了,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室内阅读或亲子游戏时间。 感恩教育: 鼓励孩子对生活中拥有的事物心存感激。每天写感恩日记,或者在睡前分享一件让自己感恩的事情,都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从而滋生乐观的情绪。 积极的自我对话: 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引导他们用积极的语言激励自己,而不是用消极的语言打击自己。 第七章:自信的翅膀——翱翔天空的勇气 自信是孩子实现潜能的驱动力。一个自信的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发现并放大闪光点: 关注孩子的优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和被认可。 提供独立的机会: 给予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例如,让他们自己规划一次周末出游的行程,或者自己完成一项课外项目。 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八章:合作与尊重——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团队中,合作与尊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与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例如学校的社团、体育比赛,或者家庭的合作项目。在合作中,他们会学会分享、协商和共同承担责任。 倾听与理解: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不同观点。即使意见不同,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的态度。 感恩与欣赏: 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团队成员的付出,并欣赏他人的优点。一个懂得感恩和欣赏他人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和支持。 结语 “好性格”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它是可以通过父母的悉心引导和孩子的积极实践,一点一滴地浇灌、培育而成的。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贯穿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当我们专注于塑造孩子的品格力量,我们便是在为他们的人生打下最坚实的地基,赋予他们穿越风雨、拥抱阳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大武器。愿本书能为您和您的孩子,开启一段更加充实、幸福、充满力量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找一本真正能指导我如何培养孩子品格的书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要么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却缺乏可操作性;要么就只是分享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放在不同家庭、不同孩子身上,效果大相径庭。我希望找到一本,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告诉我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特别是“卡内基”和“常春藤”这两个词,立刻吸引了我。卡内基的精神,我一直都很推崇,那种通过人际交往和积极心态取得成功的理念,我觉得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必备的素质。而“常春藤”代表的则是精英教育,我想知道,在那些顶尖学府里,除了学习成绩,他们是否也非常看重品格的培养?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这种关联?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品格培养框架,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有方向感地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凭着感觉乱来。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什么样的品格是真正有价值的,如何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去植入这些宝贵的种子,并让它们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评分

我一直深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独立、健全、能够适应社会并创造价值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一个良好的品格,无疑是孩子未来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行囊”。《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卡内基,一个成功学和人际关系学的典范,他的理念至今仍能启发无数人。而“常春藤”,则是世界顶尖学府的代名词,那里汇聚的往往是未来的精英。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阐述,那些在卡内基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以及那些在常春藤学府接受精英教育的学生,在品格方面有着怎样的共通之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的那些“受用终生”的好性格,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优秀,更是在情商、毅力、责任感、同理心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和发展,让我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能够更加宽广和精彩。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和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商和品格。我一直为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而苦恼,这本书的标题《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正好触及了我内心的痛点。卡内基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成功的典范,他的人格魅力和处世哲学,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而“常春藤”则代表着顶尖的教育资源和未来精英的摇篮。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在培养孩子品格方面,来自这些成功人士和顶尖学府的经验和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什么样的“好性格”是真正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它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优秀,更是在人际交往、面对挫折、承担责任等各个方面都能游刃有余。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能够在家中,以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塑造那些重要的品格,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感到迷茫。我见过太多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不足而举步维艰。这本书的标题,《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卡内基的名字,在我脑海里是智慧、情商和人际交往大师的代名词,他的处世哲学早已被奉为圭臬。而“常春藤”,则是无数人心目中精英教育的殿堂,那里走出的学子,往往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卡内基所代表的成功理念与常春藤学府所推崇的精英素质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揭示出,那些成功的精英们,是如何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拥有更强的适应性、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影响力?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品格培养指南,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方向地去引导孩子,让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担当、受人尊敬的人。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太多了,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但《从卡内基到常春藤——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在思考,除了知识和技能,究竟什么才是孩子未来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好性格”这个词,我觉得非常精准。卡内基,我一直认为他是那种真正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人,他的成功不仅仅是靠财富,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而“常春藤”,那可是世界顶尖的学府,能够进入那里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过人之处,我猜测,除了智商,他们的情商和品格也一定非同一般。这本书会不会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在那些成功人士和精英学府中,他们是如何看待和培养孩子的品格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实践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引导我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拥有那些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品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更是人格上的魅力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