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結閤生活中的小事,列舉案例,深入淺齣地講述“人人是老師,事事是教案,處處是學校”的“微教育”觀點。本書是硃曉平親子教育思想的集中呈現,道理淺顯易懂,案例耳熟能詳,讀來十分親切,且感悟深刻。
本書集趣味性、思辨性、可讀性於一體,語言風趣幽默,受到廣大傢長的喜愛。書中內容曾以內部資料形式在各類親子教育論壇上流傳,閱讀量近百萬。
精彩書摘
“微教育”理論體係
“微教育”理念自我修行理念
生命的連接
順其自然理論
大樹理念
設計人生理念
經營氣場
自我成長理論
人人是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先從覺察自己開始,我若盛開,蝴蝶自來。用愛去發現身邊每個人的優點,用心去覺察自己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蹲下來是姿態的轉變,把孩子當作老師是心態的轉變。
事事是教案
我們總是看到地麵以上的風光和蕭瑟,卻忽視瞭泥土下麵的本質。眼見不一定為實,真相往往存在於錶象之下,隻要抓住事物的本質,每件事都可以成為教育的案例。教育需要做有效的事情,而不隻是正確的事情。
處處是學校
教育不隻存在於課堂,教育不隻存在於學校,感受身邊的氣場,讓這樣的氣場充滿愛和正能量,教育已然發生。知識的學習停留在大腦層麵,而體驗的學習會進入心的層麵,智慧的傢長要善於引導孩子從一點一滴之間體悟生命、感悟教育。
……
前言/序言
這是一本“智慧發現之旅”,在不經意間的微小處發現大智慧。
生活中隱藏所有的真相,而真相隻留給那些用心生活、熱愛生活、修行生命的智慧之人。所謂的“智慧”那也隻是一顆清靜的心去看到一個乾淨與簡單的真實世界。智慧的人不會總是無意間去誤解世界從而帶著自己無限的壓力與煩惱,而是有意間去發現清除壓力與煩惱背後的簡單之道。
曉平就是那位年輕且熱愛生活、修行生命的智慧之人,他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帶給彆人更多的智慧與啓發。他敬畏規律、謙敬老師,喜歡思考,總想成就彆人。他是一位勤奮的夢想傢,更是一位思想堅定的腳踏實地的踐行者。
他的書很符閤他獨特的氣質,通過平凡與真實的案例中帶來真實與啓發。讀者們都應該感謝他。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生活,有一位好朋友愛我們,並告訴我們如何值得被愛。在他的有意間達成瞭無意間的幫助,讓我們去發現與總結人的成長規律與關係中的注意項,並提示我們如何去看到我們的盲區,留意微小的互動帶來的巨大影響。
靜心纔能清醒教育。靜心背後是一種愛與滿足,傢長們如果不執著於當下的結果,自然就會發現這正是一段創造的過程。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所有的結果都隻是提醒自己如何纔能把被動變為主動。曉平老師這本智慧書正是靜心的過程自然帶齣的結果。同時靜心也正是上天帶給人類的巨大禮物。在此,我也代錶我個人提示大傢慢慢去品讀此書,看看會不會從中發現自己正在改變。
林青賢2017年5月
《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教育”一詞最早齣現的地方。
對於“教育”這兩個字的解讀,從古到今,大傢都在不停地探討
著。可是無論我們如何探討教育的意義,如果不能透過文字的理論來指導實踐的話,一切都是一場空。教育絕不是一個單純研究理論的過
程,更不是說教的遊戲,而是一個不斷覺察自己,讓自己更加圓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需要做些事情,傢庭需要做些事情,學校需要做些事情,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修行。
關於這本書的書名,為何在“教育”前麵加上一個“微”字呢?我們很多人談到教育,就隻想到瞭學校的教育,覺得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而忽視瞭社會教育和傢庭教育;我們很多人談到教育就是成績和分數,而忽視瞭人格教育和價值觀教育。那麼社會教育、傢庭教育、人格教育、價值觀教育,是通過聽課來實現的嗎?聽課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遠遠不夠,更多地需要我們透過每天的點點滴滴來實現,所以“微”這個字就是提醒我們,再小的地方都是教育!
這本書,我不覺得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因為教育本身就在生活裏,就在小事中。我希望您在閱讀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踐行,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往往結果就會非同一般。
對於這本書,不在於今天讀瞭多少內容,關鍵是我們是否真的在閱讀中已經感受到教育,是否在閱讀後就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並願意按照您認同的方式加以修繕。
因為這樣一本書與讀者結緣,我很開心,每本書都是作者的思考,我們有瞭智慧的連接;如果能夠給您帶來一點點的啓發,甚至因為這樣的啓發讓一個孩子收獲更加美好的人生,我很榮幸,因為我的夢想就是讓更多的人幸福起來。
感恩所有為這本書的齣版付齣的人,感恩大傢!
硃曉平
2017年5月
微教育 內容簡介 《微教育》並非一本單純的教材,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為求知者點亮一盞盞指引方嚮的明燈。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微”,體現在學習的切入點、知識的呈現方式以及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它打破瞭傳統教育模式中知識點之間森嚴的壁壘,強調的是知識的內在聯係與融會貫通,以及將抽象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易於實踐的“微”單元,從而降低學習的門檻,提升學習的效率,並最終激發個體持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 本書共分為四大闆塊,每一闆塊都圍繞著“微”這一核心概念,從不同的維度深入探討教育的本質與可能性。 第一闆塊:重塑認知,洞察“微”的力量 在這一闆塊,我們將從宏觀層麵審視教育的現狀與挑戰,並逐步聚焦到“微”作為一種顛覆性力量的齣現。作者將分析當前教育體係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例如知識碎片化、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以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在此基礎上,本書將深入剖析“微”教育的理論基石,包括認知心理學中的“小步前進”原則、信息處理理論中的“工作記憶”限製、以及行為主義中的“強化”機製等。 “微”教育並非意味著知識的淺薄,而是對知識結構的精細化拆解和重構。它強調的是如何將復雜的知識體係化繁為簡,提煉齣最核心、最關鍵的“微”知識點,並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現給學習者。書中將通過大量案例研究,展示“微”單元如何被設計和應用,例如將一個宏大的科學概念分解成若乾個相互關聯的“微”實驗,或者將一個復雜的曆史事件拆解成若乾個關鍵的人物、時間、地點和影響因素。 這一闆塊還將探討“微”教育對學習者認知模式的影響。它鼓勵學習者從“被動接受”轉嚮“主動建構”,通過對“微”單元的理解和操作,逐步建立起更清晰、更牢固的知識框架。同時,本書也將深入分析“微”教育如何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即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認知和調控能力,讓學習者成為自己學習的“微”管理者。 第二闆塊:創新實踐,構建“微”教育的多元生態 在這一闆塊,本書將轉嚮“微”教育的實踐層麵,提供一係列創新的教學方法、工具和平颱。作者將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微”課程,包括確定“微”單元的目標、內容、形式和評估方式。例如,如何設計一個隻有5分鍾的“微”講座,如何在10分鍾內完成一個“微”互動環節,以及如何利用短視頻、播客、互動式問答等形式,將知識以“微”顆粒度的方式傳遞。 本書還將重點介紹一係列支持“微”教育的創新技術和工具。例如,基於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學習平颱,能夠根據學習者的進度和理解程度,動態調整“微”知識點的呈現順序和難度;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將抽象的“微”概念具象化,讓學習者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遊戲化學習設計,將學習過程融入到有趣的挑戰和奬勵機製中,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力。 此外,這一闆塊還將探討“微”教育在不同教育場景下的應用。從幼兒啓濛教育到高等教育,從職業技能培訓到終身學習,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學習者的需求,設計和實施“微”教育方案。書中將提供大量具體的實踐案例,例如針對兒童設計“微”識字卡片,針對職場人士開發“微”技能微課,以及為老年人打造“微”健康科普課程。 第三闆塊:賦能個體,激發“微”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微”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賦能個體,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終身學習者。在這一闆塊,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微”教育,激發學習者的內在驅動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將分析“微”教育如何通過提供即時反饋和持續的成就感,來滿足學習者的心理需求。當學習者能夠快速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剋服一個個“微”挑戰,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書中將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微”評估機製,不僅關注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創新。 此外,本書還將強調“微”教育在培養學習者的“成長型思維”方麵的作用。通過不斷地鼓勵嘗試、從錯誤中學習,以及擁抱挑戰,“微”教育能夠幫助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是可以通過努力來開發的。書中將分享如何引導學習者將“微”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微”教育還緻力於打破學習的孤立性,提倡構建“微”學習社群。通過在綫平颱或綫下活動,讓學習者能夠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共同進步。這種社群的支持,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知識上的互助,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學習效果。 第四闆塊:引領未來,展望“微”教育的廣闊前景 在最後一闆塊,本書將目光投嚮未來,展望“微”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將分析“微”教育如何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結閤,例如技術變革、人纔需求變化、以及全球化等。 本書將探討“微”教育如何成為應對快速變化社會的重要工具。當知識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傳統的長周期教育模式可能難以滿足社會對即時技能的需求。“微”教育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其能夠快速響應社會需求,提供精準、高效的學習內容。 同時,本書也將深入分析“微”教育如何促進教育公平。通過降低學習成本、打破地域限製、以及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微教育》並非一本提供標準答案的書,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一種新的方法論。它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無論您是教育工作者、學生、傢長,還是任何一位渴望持續學習和成長的人,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啓示和實用的指導。它所倡導的“微”教育理念,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的革新,更是一種對教育本質的迴歸,是對個體潛能的深度挖掘,是對未來學習方式的勇敢探索。翻開本書,您將開啓一段全新的學習旅程,發現“微”的力量,點亮自己知識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