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出版社在成功运作了郎咸平“财经郎眼”、稻盛和夫《活法》等系列出版策划后,意识到在中国需要有更精细的管理之道和方法,中国制造才有可能真正崛起,为此,东方出版社制定了“双百工程”战略,日本精益制造大系就是其中之一
2、零件减半=成本减半、性能提升、价格降低
“减少零件数量制造出的产品,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信誉度。”“产品的利润在开发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不会在生产阶段产生。”作者要向现场开发人员传达的降低成本的理念,就是通过充分认识零件材料和加工、组装、物流所花费的成本,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来创造性能和功能都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本书中,作者想从更加注重实践的角度出发,让读者能够切身掌握“只要减少一半零件,就能降低一半成本”的现实。这也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方式,可以称之为积极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作者将这个可以使管理层和开发人员都能满意的方法称为“成本开发”。基于40 年来作为开发者的亲身经验,作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实现成本降低,就无法开发出市场欢迎的产品。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为开发现场的“成本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找到渡过经济低谷期的突破口。
【日】三木博幸
1964年入职久保田钢铁株式会社(现为“株式会社久保田”)。1964—1980年在研究本部从事耕地机、插秧机、拖拉机的开发工作。1981—1983年作为海外技术研修生被派遣到纽约学习。1983—2003年从事拖拉机的事业革新和事业再建(拖拉机、插秧机、自动售货机)。2004—2009年任久保田机械设计株式会社董事长。2009年至今,任株式会社成本开发研究所董事长。
目前主要业务:开发现场的技术指导,讲演、研讨(造物讲座、成本培训、机械制图培训等)。
其著作《成本减半》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成本是“创造”出来的
第二章创造成本的技术和智慧
第三章技术指导的巨大作用
第四章全日本的现场都是“宝库”
第五章可降低成本的图纸的绘制方法
第六章“零件减半、成本减半”20实例
第七章成本开发与价值创造
第八章专利与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如果想在开发现场降低成本,首先必须做到的是使自己公司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及销售等所有流程中的成本清晰可见。我自己将在久保田时代经过试验并取得成果的开发手法,即对成本有充分意识的手法,称为DTC(DesigntoCost)开发。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从一个零部件到加工、组装等所有程序中的所有成本都清晰可见。
我之所以开始注重DTC开发方法,是因为一次亲身经历。大约40年前,当时我在久保田的耕耘机技术部,正着手开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轮驱动拖拉机。那是第一次在日本开发国产机型。
将美国产的四轮驱动大型拖拉机拆分后,对其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制作出了试验机。结果,机器的性能和品质都超乎想象,当时看来直接推向市场也胜算十足。“这样的话,绝对会畅销!”试乘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自信满满。但是,真正到了商品化的时候,却被喊了暂停。专业部门对售价、生产台数、利润率等进行精细测算后,发现成本过高,很难获利。那一年之后,我们整个小组全体出动,奔走于全国各家制造商之间,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而搜集报价。在一家汽车制造商那里,我们以较低价格采购到了几乎所有的零部件。于是,将试验机搬到了这个工厂,让他们看实际使用的零部件和组装后的状态。工厂的工作人员将我们设计的四轮驱动拖拉机进行拆解,对机器的每个部分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查。针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加工工艺,也一个个地指出了我们的画蛇添足之处。比如,“这个箱体如果使用塑料来做的话,会比用钣金更加便宜”,“这里用不着两面都进行焊接,只要焊接其中一面就可以了,焊接过多的话,反而会容易引起热变形”,“这一部分的折弯是不是可以省略?省略这一个折弯就可以降低15日元的成本”等。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具体并且可以马上予以实施的实用性建议,如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么进行组装,采用什么样的构造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绝对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就这样,在这里学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被我们带回了公司,并运用在开发中。结果,最终投入市场的四轮驱动拖拉机,比以前的二轮驱动拖拉机成本还要低。
这一次的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所谓成本不是产品开发的结果,而是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与产品一同被创造出来的”。甚至可以说“创造利润的根本就在于开发”。要想让每个人对成本都一目了然,就必须掌握产品整体所需的成本。这时就需要下边这个非常有用的公式。
产品成本=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利润
变动费用指的是直接材料费用、公司内部加工费用、物流费用等,固定费用指的是设备投资和人工费等。公司不同、所生产产品的种类不同,各费用也会有一些差异。但在制造业中,一般情况下把产品全部成本算作是100的话,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和利润的比例一般是60、30和10。
其中,开发人员能够大展身手降低成本的部分,自然就是变动费用的部分。可以说,对在全部成本中占60%的变动费用如何进行削减,是决定降低成本成败的关键。对占据60%的这一部分,再进行细分则是直接材料费占48%,厂内加工费占8.5%,物流费占3.5%。开发现场发生的成本,即直接材料费和厂内加工费,约占全部变动费用的94%。在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开发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加工方法,可以说就是控制直接材料费和厂内加工费最为具体的体现。如何让这些成本更一目了然,如何更有效率地设计产品并降低成本,这就是DTC开发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将久保田时代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制作成了“成本计算手册”,在小组内进行活用。这一手册也是可以使成本降低的对象,它使产品每个零部件的成本构成一目了然。
“成本计算手册”提到的成本是对直接材料费、厂内加工费、物流费再进行细分后的各个部分,即材料费、加工费、各个加工工艺中的费用、涂装费、组装费、冶具费、模具费、包装费、
物流费等。关于成本一词,平常都会听到、说起。这个词的含义应该也不会有让人误解的地方。但是,对于如何掌握某个特定产品中由多个零件组成的单元的成本,如何对成本进行计算的阶段,
却并不一定存在确切的方法。不同业种和产品的成本条件原本就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零部件,其成本也会因使用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此外,材料费和加工费等的价格也有上下浮动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成本意识也会参差不齐。因此,在进入开发流程之前,需要制作出像手册一样的一览表,让每个成员都看到成本的组成部分,并进行正确理解。通过这样的手册,就可以让所有参与开发的成员对每一特定零件单元的成本有共通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让开发团队成员在同一个矢量内进行降低成本工作的大前提。
……
刚翻开这本《精益制造045:零件减半》,就被书名吸引住了。“零件减半”听起来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让人好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一直觉得,在工业生产中,能够大幅度精简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成本压力和市场变化都越来越大的时代,任何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都如同珍宝。这本书的标题直接切入了核心,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猜想,书中大概会从精益制造的根本理念出发,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讲解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改进工艺、整合供应链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零件减半”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案例研究?我很期待看到一些真实的工厂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原则,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他们是怎么识别出哪些零件是可以合并或者消除的?背后的决策依据又是什么?会不会有详细的图表和数据来支撑这些论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告诉我“是什么”,更能告诉我“怎么做”,并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在阅读后也能有所启发,甚至在自己的工作中尝试应用。
评分坦白说,《精益制造045:零件减半》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斥着各种公式和图表,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零件减半”这个概念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关于制造的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书中让我开始反思,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存在着许多“冗余”的环节,许多可以合并或者简化的流程?“零件减半”的概念,其实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实体产品的制造。例如,在软件开发中,如何减少不必要的代码和功能?在服务行业中,如何优化流程,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框架,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事物的本质,去寻找最简洁、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价值”的重新定义,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哪些是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部分,哪些是可以被舍弃的“非价值”。这种思考方式,对于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整体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精益制造045:零件减半》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上来就讲一堆枯燥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公式。相反,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来,将“零件减半”这个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我喜欢它将精益制造的理念,通过这个具象化的目标——“零件减半”——来呈现。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种战略性的思考。书中让我明白了,所谓“零件减半”,并非是简单地删除或者合并,而是在对产品功能、用户需求以及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它强调的是一种“设计驱动”的精益,即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简化”和“高效”作为核心目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如何进行价值流分析,如何识别和消除非增值环节,以及如何应用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集成化设计”的强调,它说明了通过将多个零件的功能集成到一个组件中,可以实现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制造过程,也让我对精益制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精益制造045:零件减半》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在阅读之前,我对于“精益制造”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阶段,认为它主要是关于消除浪费、优化流程。然而,这本书却从一个更具战略性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零件减半”这一概念。它不仅仅是制造环节的优化,更是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对产品功能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及对现有技术的巧妙组合,来大幅度地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思维,例如,如何通过多功能集成来替代多个单一功能的零件,如何通过智能材料的应用来简化结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标准化与平台化”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说明了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组件库和模块化平台,可以极大地降低研发和生产的复杂性,实现“零件减半”的目标。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精益制造的最高境界,并非仅仅是“少即是多”,而是“少而精”,通过精简的结构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评分读完《精益制造045:零件减半》之后,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念头是“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一直以为“精益制造”更多的是关于流程的优化和浪费的消除,但这本书却以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零件减半”——来切入,将精益的理念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书中详细阐述了,所谓的“零件减半”并非简单的减少零部件数量,而是通过深入理解产品的价值流,从设计源头就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思维”,如何通过设计优化、功能集成、标准化模块化等手段,实现产品结构的精简,从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减少物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成本,甚至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模块化设计”的论述,它解释了如何通过构建通用性强的模块,来减少定制化需求带来的零件种类爆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从“因”到“果”的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让人醍醐灌顶。而且,书中并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辅以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这些抽象的理念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评分好
评分不开心,这次买的书包装太粗糙了,都折了,有点小失落!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在东京购书,种类齐全,基本都可以买到,物流超快!一直会支持东京
评分一套很不错的好书写得很透着
评分在东京购书,种类齐全,基本都可以买到,物流超快!一直会支持东京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