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季雜詠

六季雜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印度] 迦梨陀娑 著,黃寶生 譯
圖書標籤:
  • 詩歌
  • 唐詩
  • 五言絕句
  • 七言絕句
  • 山水田園
  • 詠物抒情
  • 李白
  • 杜甫
  • 王維
  • 自然風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28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95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梵語文學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16
字數:5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學界公認,《六季雜詠》是印度偉大的古典梵語詩人、戲劇傢迦梨陀娑初露纔華的早期作品。這部包含六組抒情短詩的詩集,描繪瞭印度六季(夏季、雨季、鞦季、霜季、寒季和春季)的自然景色以及男女歡愛和相思之情,兼具風景詩與愛情詩的特點,大有“國風”般的熱烈、浪漫與奇麗。

內容簡介

  《六季雜詠》共分六章,包含六組抒情短詩,分彆描繪印度六季(夏季、雨季、鞦季、霜季、寒季和春季)的自然景色以及男女歡愛和相思之情。
  第一章《夏季》描繪夏天炎熱,較稱人心的是池塘和夜晚。獸類焦渴難忍,以緻改變瞭弱肉強食的本性,相安無事。森林大火景象壯觀,而林中動物遭受摺磨。
  第二章《雨季》描繪烏雲、雷鳴、大雨、急流、萌發生機的花草樹木和發情的動物。雨季激發戀人的情愛,也激發遊子閨婦的愁思。
  第三章《鞦季》描繪緩慢流動的河流、微波蕩漾的池塘、沉甸低垂的稻子、清涼的晨風、盛開的花朵、吮蜜的狂蜂以及美麗的鞦夜。詩人將“鞦季”比作“可愛的新娘”。
  第四章《霜季》描繪在這個“稻子成熟、蓮花凋謝”的季節,婦女們醉心於歡愛。
  第五章《寒季》的主題和內容與第四章相似,寒季裏“充滿縱情的歡愛,愛神大顯身手”。
  第六章《春季》描繪綴滿紅芽的芒果樹、盛開紅花的無憂樹、在微風中搖曳的蔓藤、低聲鳴叫的杜鵑、嚶嚶嗡嗡的蜜蜂和春心蕩漾的男女。
  此外,書中還收入《妙語寶庫》中的81首詩以及王頂《詩探》中的詩人習慣用語。這些六季詩在情景描寫的取材方麵比迦梨陀娑的六季詩更為寬廣,習慣用語則介紹瞭印度古代的時間觀念和不少詩例,由此,讀者可以對印度古代的六季詩有更全麵的瞭解。

作者簡介

  迦梨陀娑,生活於4-5世紀,是印度古代享有較高聲譽的古典梵語詩人和戲劇傢。

  黃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專著:《印度古代文學》《印度古典詩學》《梵語文學讀本》《巴利語讀本》;譯著:《佛本生故事選》《摩訶婆羅多》《薄伽梵歌》和《實用巴利語語法》。


目錄

前言
六季雜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增補
《妙語寶庫》六季詩選
春季
夏季
雨季
鞦季
霜季
寒季
六季詩習慣用語




精彩書摘

  愛神使婦女們的身體
  憔悴蒼白,迷醉睏倦,
  不斷打嗬欠,伸懶腰,
  容貌美麗而激動不安。(9)
  如今,愛神在婦女們身上
  呈現多種姿態:眼珠轉動,
  酒醉慵懶,臉頰蒼白,腰肢深陷,臀部豐滿。(10)
  愛神使婦女們的肢體
  慵懶睏倦而溫柔可愛,
  醉意朦朧,話語鬆散,
  雙眉挑動,目光斜視。(11)
  “孩子今天總算沒挨餓,
  可是明天不知怎麼過?”
  貧窮的主婦滿麵淚痕,
  盼望這夜晚不要結束。(39.8)
  天降滂沱大雨,在破舊簡陋的屋中,
  貧窮的主婦頭戴破簸箕,忙碌不停,
  晾乾浸濕的麵粉,安撫哭喊的孩子,
  舀去地上的積水,保護床上的草褥。(39.9)
  “孩子啊,彆哭個不停,羨慕人傢孩子,
  你父親迴來後,也會給你項鏈和衣服。”
  身無分文的旅人站在屋外牆邊聽到妻子
  這樣說,低頭嘆息流淚,又離傢齣走。(39.11)
  窮人的身體很快就會垮掉,
  夢想的繩索無法將它係牢。(39.16)
  窮人即使活著,不比死去更好,
  死去留下屍體,還能喂肥烏鴉。(39.22)
  ……

六季雜詠:一捲關於時間的細語 《六季雜詠》並非一本描繪風花雪月、吟誦草木枯榮的尋常詩集,也非一部講述曆史變遷、探究哲理深奧的宏大敘事。它是一次對時間流轉的細緻捕捉,一次對生命痕跡的溫情迴溯。在這裏,時間不再是冷冰冰的刻度,而是充滿瞭溫度、色彩與細微變化的生動體驗。作者以一種極其內斂卻又飽含深情的筆觸,將我們帶入一個超越傳統四季界限的感官世界,去聆聽那些被歲月悄悄編織進日常的低語。 本書的獨特之處,首先在於其對“六季”的界定。它巧妙地打破瞭人們固有的春夏鞦鼕的綫性認知,將一年分割成更為細膩、更具情感指嚮的六個階段。這“六季”並非簡單地以節氣或氣候變化來劃分,而是更多地從一種內在的體驗、一種情緒的潮汐、一種生活節奏的轉換來定義。例如,書中可能存在一個“初萌季”,描繪的是萬物剛剛蘇醒,帶著怯生生的喜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新生的濕潤氣息,這是生命最初的悸動,是希望悄然醞釀的時刻。緊接著,或許是“盛放季”,此時生命力達到頂峰,色彩濃烈,熱情奔放,一切都充滿瞭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那是生命最耀眼的綻放。 然而,作者並未止步於此。當盛夏的熱烈漸漸褪去,並非直接進入鞦日的沉靜,而是可能有一個“微醺季”。這是一個過渡的時期,空氣中或許還殘留著夏日的熱意,但已開始融入鞦日的清涼,如同品嘗一杯微醺的酒,帶著些許慵懶的愜意,伴隨著果實成熟的香甜,以及一種不願醒來的繾綣。然後,是“沉澱季”。這裏的沉澱並非蕭瑟,而是萬物在經曆瞭繁盛後的內斂與積蓄。葉片在告彆枝頭前,或許會以最絢爛的姿態告彆,天空變得格外高遠,光綫變得柔和,一切都仿佛在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與迴歸。 接著,是“靜謐季”。這是一種深度休息的狀態,大地開始沉睡,自然界進入一種低語般的寜靜。寒冷並非殘酷的剝奪,而是如同一張溫暖的毛毯,包裹著萬物,等待著新的孕育。萬物在寂靜中積蓄力量,在黑暗中孕育光明。最後,或許還有一個“復蘇季”。這是從沉寂中重新煥發活力的過程,冰雪消融,溪流潺潺,空氣中開始彌漫著泥土的芬芳,那是生命不屈的意誌,是循環往復的堅定信念。這“六季”的劃分,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觀察世界和感知時間的視角,它鼓勵我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縫隙中的細微變化,去體味生命不同階段的情感與意義。 《六季雜詠》的內容,更側重於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微觀世界和個人感受。它不會去描繪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也不會去剖析深奧的哲學命題,而是將目光投嚮最尋常的景物,最日常的生活片段。例如,在“初萌季”,作者或許會捕捉到一株早春的野草,它如何頑強地從冰冷的泥土中探齣頭來,帶著晶瑩的露珠,嚮著微弱的陽光伸展;又或是捕捉到孩童眼中閃爍的好奇光芒,他們在鼕日融化的雪水邊玩耍,那份純粹的快樂,如同春天最美好的預兆。 在“盛放季”,可能描繪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夏雨,如何洗滌瞭城市的燥熱,留下瞭清新的空氣和滿地的芳香;又或是描寫一對戀人在黃昏時分的漫步,他們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甜蜜,那是生命最熱情洋溢的時刻。 到瞭“微醺季”,可能是一次午後的打盹,陽光透過窗欞,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耳邊傳來遠處傳來的模糊的音樂聲,伴隨著一杯茶的餘溫,身心都沉浸在一種慵懶而舒適的狀態;又或是描寫成熟的果實,掛在枝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那是生命付齣的辛勞換來的甜美。 “沉澱季”可能會描繪一片落葉,它如何在空中優雅地盤鏇,最終落在泥土裏,成為滋養來年新生命的養分;又或是描寫一次深夜的獨處,在寂靜的房間裏,翻看一本舊書,迴味著過往的時光,思緒在寜靜中沉澱。 “靜謐季”則可能聚焦於鼕日清晨的一縷白霧,它如何籠罩著大地,萬物仿佛都沉睡在溫柔的懷抱中,等待著春的召喚;又或是描寫爐火的溫暖,一傢人圍坐在一起,低聲交談,那種安寜與幸福,是在寒冷中孕育齣的最寶貴的情感。 而“復蘇季”,可能描繪的是溪流解凍的聲音,匯聚成歌,奔嚮遠方;又或是描寫雨後初生的嫩芽,帶著驚人的生命力,再次點燃希望。 《六季雜詠》的文字風格,以“細”和“慢”為主要特徵。作者似乎擁有著一雙能夠看見細微之處的眼睛,以及一顆能夠體察情感的細膩心靈。他不會用誇張的辭藻去渲染,而是以一種樸素、自然、近乎白描的方式,將每一個瞬間、每一個場景呈現在讀者麵前。這種“慢”體現在對每一個觀察對象的耐心凝視,對每一次情緒變化的細緻捕捉。他鼓勵讀者放慢腳步,去感受風拂過發梢的觸感,去聆聽雨滴落在屋簷下的節奏,去品味一杯茶在舌尖留下的迴甘。 書中的“雜詠”二字,也頗具深意。它暗示瞭內容的駁雜性,並非單一的主題或類型。這些“雜詠”並非隨意堆砌,而是由一條看不見的綫索——時間與生命體驗——串聯起來。它們可能是對一個瞬間的感悟,對一種情感的描摹,對一個場景的定格,對一種迴憶的追溯,甚至是對一種未來期盼的低語。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共同構成瞭一幅幅關於生命在時間長河中流淌的生動畫捲。 《六季雜詠》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在這個快節奏、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瞭身邊的美好,忽略瞭生命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這本書就像一劑溫柔的良藥,它提醒我們停下來,去感受,去思考,去珍惜每一個當下。它讓我們意識到,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充滿瞭不為人知的詩意與哲理。 閱讀《六季雜詠》,仿佛是與一位智者靜靜地對坐,聽他娓娓道來,講述關於時間、關於生命、關於那些被我們匆匆遺忘的美好。它不是一本需要你去刻意學習的書,而是一本可以讓你在閑暇時光裏,隨手翻開,都能獲得慰藉與啓迪的書。它不會給你明確的答案,卻會引領你走嚮更深的自我探尋。它是一首獻給時間的歌,一麯獻給生命的贊歌,一幅描繪平凡卻又極其珍貴的生命畫捲。它邀請我們走進其中,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我們所經曆的每一個“季”,去感受生命在其中留下的獨特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哲學層麵上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但錶達方式卻非常含蓄,沒有生硬的說教或理論堆砌。作者似乎更傾嚮於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際互動中微妙的矛盾與和諧的捕捉,來側麵反映齣人生的復雜性與局限性。其中不乏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但笑聲背後往往隱藏著對世事無常的淡淡感嘆。它不試圖給齣任何“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鼓勵讀者自己去建構意義。讀完之後,人會有一種被輕輕拍瞭拍肩膀的感覺,不是被安慰,而是一種“原來如此”的瞭然,促使人開始以一種更平和、更具包容性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變化。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對色彩和光影的捕捉能力極強,即使用最簡單的詞匯,也能勾勒齣栩栩如生的場景。閱讀過程中,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齣許多光怪陸離的影像,仿佛有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傢在旁邊實時為你描摹。特彆是那些對時間流逝的描繪,那種“光陰似箭”的感覺,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具體的、可觸碰的畫麵——比如陽光如何穿過窗欞,在木地闆上拉齣越來越長的影子。這種高度的視覺化錶達,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感官享受,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意思,紙張觸感溫潤,字體的排版也顯得很考究,透露齣一種古樸而又雅緻的氣息。初讀幾頁,便被作者行文間那種深沉的底蘊所吸引。他似乎總能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微小感動,然後用極其精煉的筆觸將其捕捉下來。尤其是描繪自然景色的段落,那種意境的營造,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耳畔能聽到風聲,聞到草木的清香。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很好,讀起來既不覺得拖遝,也不會因為過於簡短而意猶未盡,恰到好處地留下瞭迴味的餘地。整體而言,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走在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小路上,每一步都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沉澱。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跳躍,有時是那種非常古典的、帶著文人雅士的矜持與剋製,但下一秒又會突然切換到一種近乎白話的、帶著市井煙火氣的灑脫。這種強烈的反差感在初看時可能會讓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細細品味後,便能感受到作者駕馭文字的爐火純青。他似乎並不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文風,而是根據錶達的內容,自然而然地選擇最貼切的語氣。這種“信手拈來皆是風景”的寫作態度,使得全書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仿佛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串串被精心串聯起來的靈感火花。讀完全書,留下的印象是一種飽滿而又多變的閱讀體驗,像是在品嘗一道融閤瞭多種風味的佳肴,層次豐富,令人迴味無窮。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結構有些鬆散,更像是一係列零散的片段和心緒的碎片化記錄,缺乏一個宏大敘事的主綫。但這或許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不強迫讀者去追逐一個既定的目標,而是邀請你自由地漫步其中,隨心所欲地停駐在任何讓你心動的角落。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片段,當你沉下心去感受時,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極強的張力和哲思。它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和聯想能力,需要你主動去構建內在的聯係。對於習慣於綫性閱讀的人來說,這可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隨心所欲的探索感是非常迷人的。它更像是一本私人日記的公開展示,坦誠而又充滿個性。

評分

每次有券都買好多書,傢裏的藏書都夠開個小書店啦,慢慢看唄。

評分

書架上的印度作傢作品,泰戈爾,兩大史詩,然後就是這個詩人瞭。

評分

經典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經典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雙11所購的書籍,有待清閑之日慢讀。

評分

經典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

裝幀特彆有範兒,看著就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