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电影制作创造性过程的书,借此过程,电影把创作者最初的点滴想法神秘地串联成连贯的故事、人物、影像以及声音。作为电影制作人和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老师,我们热爱电影,着迷于电影制作的种种挑战(本书以“film”一词来泛指所有基于讲故事的活动影像媒体)。我们被那些独特新鲜的、层次丰富的、原汁原味的电影所吸引,它们带有鲜明的作者风格,并且这种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这些作品与当今影视产业流水线上生产的电影截然不同,后者充斥着陈词滥调的人物和感情空洞的情节,语言乏味,风格缺乏创意,矫揉造作。不可避免地,《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被我们的艺术风格影响,主要讨论的是前者。
《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面向电影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及电影爱好者。在教学过程中,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为学生学习电影创作提供了架构性的支持、多元的风格和方法、相互合作的环境、亲身实践的经历、导师亲自指导等优越条件。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电影院校并非适合每一个人,很多杰出的电影制作人,包括在本书中我们采访的大多数人,从没上过电影院校。因此,不管此书被用作个人学习还是集体教学的指定参考书,我们都试图使其内容翔实,以期不断激发读者的灵感(课堂或研讨班采用此书的教师或个人学习者欲获知多的信息,请参考我们的网站:creativefilmmaking.com)。尽管《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的创作初衷主要是为正在学习电影制作的学生服务,但是它着重强调和阐述的几个创意方面的问题也是专业人士不断探寻的重点。我们自己也从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相信,《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会对所有此领域的人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杰德·丹恩鲍姆,编剧,制片人,纪录片导演。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高级讲师,主讲电影创作。他的好莱坞电影制作课经常出现在HBO和娱乐时间Showtime频道。
卡洛尔·霍奇,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导演,剪辑师。1987年起任教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主要教授电影制作。她曾在阿拉斯加电视台担任制片人长达10年。她也就电影画面、提高电影制作专业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等问题在各地讲学。
多伊·梅尔,南加州大学的影视制作专业“玛丽·璧克馥教授”(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给教授的殊荣)。主要教授纪录片和叙事电影写作,经常担任纪录频道出品部负责人。过去
25年间她一直致力于影视事业,其作品主要反映计划生育、基础教育、营养卫生、艾滋病宣传与防治、人口和妇女等问题。
赵丹,北京电影学院教师,主要开设“视听语言”“导演创作基础”“英文剧本创作”等课程。其导演作品曾入围第66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第34届法国Clermont-Ferrand等电影节,曾作为副导演全程参与电影《一步之遥》的创作。她拥有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创作硕士学位。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电影学生和电影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读本。
——维多利亚·芮斯金,美国西部编剧家协会主席
★《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一书是绝对新鲜、与众不同又大受欢迎的。
——乔治·斯托尼,纽约大学(NYU)TISCH艺术学院,电影系教授
★一本关于电影制作中创意过程的引入入胜的书。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
★这本既实用又引人深思的书会成为全世界各大电影院校的奠基式读本。
——威廉·麦克唐纳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系主任
★如果当年我是电影系的学生,那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必读书目。因为它教会我如何从我的灵魂深处去创作。
——诺曼·李尔,“美国情景喜剧之父”,《桑福德和儿子》制片人,《杰弗逊一家》编剧
★书中的发散练习是想要得到创造性训练的青年电影人的额外福利。
——丹·克兰曼,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主任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的话
本书简介
电影人
第一章 内省力
神秘的天性:发现你的创意领域
安东尼·明格拉,编剧/导演
寻找共鸣:选择你想讲的故事
蕾妮·塔基玛-佩纳,纪录片导演/制片人
个人的世界:从个人回忆写开来
凯西·贝克,演员
发散练习
第二章 探究力
知识面:必要的人文知识储备
约翰·拉塞特,动画片编剧/导演/制片人
走出车门:观察世界
约翰·威尔斯,电视编剧/制片人
勤做功课:电影研究
珍妮·克劳迪亚·欧普瓦,美术指导
发散练习
第三章 直觉力
开合之间:智力与直觉的连接
康拉德·霍尔,摄影师
梦中人:连接无意识
莉莎·弗鲁奇曼,剪辑师
在书桌旁的时间与在森林中跑的时间:激发你的直觉
凯特·阿门德,剪辑师
发散练习
第四章 互动力
足够长的绳子:流动的合作
哈尼夫·库雷西,编剧
值得拥有的争论:对不同新奇想法的回应
金伯莉·皮尔斯,编剧/导演
每个人都在讲故事:构建一个创新的环境
伊斯梅尔·莫申特,制片人
发散练习
第五章 影响力
潜流:寻找电影的灵魂
帕米拉·道格拉斯,编剧
新鲜视角:观众的力量
沃尔特·默奇,录音指导/剪辑师
负起责任:拥有我们创造的影像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作曲家
发散练习
第六章 创意练习
回归书面
……
附录:内嵌价值观调查问卷
关于作者
前言/序言
与本书相识在我的学生时代,它影响了我的每一次创作;没想到如今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可以有机会将这本书介绍给广大的国内读者。
去美国攻读硕士之前,我陆续接到所申请学校的电话面试。而本书作者之一,杰德·丹恩鲍姆(Jed Dannenbaum)教授即是代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面试我的老师。最终我申请的六所学校中有四所录取了我,或许是因为电话中杰德的风趣幽默,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初到美国的第一学期,我有一门《创意写作》课程,而教授此课的老师,正是本书另一位作者多伊·梅尔(Doe Mayer)教授。这门课有15名学生,多伊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作为参考书,这本书中有15位受访的电影人,班上的15名同学正好每人分饰一角。一学期下来,我们对书中人物的经历已了然于胸,也纷纷获取了书中总结的开启创造力的“五把钥匙”。
《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认为所有的创意工作,尤其是电影的创意来源,都与五个“I”打头的英文单词分不开,它们是开启创造力的“五把钥匙”,即:内省力(Introspection)、探究力(Inquiry)、直觉力(Intuition)、互动力(Interaction),以及影响力(Impact)。作者们将它们总称为“五I”,在翻译中为尽量保存原书风格,同时以便读者记忆,我将它们总称为“五力”。类似的一些“擅自总结”存在于本书的多个章节中,作为一名翻译界的新手,这一年多来的翻译工作我进行得小心翼翼,却也不免有失偏颇,还请读者们指正。
早在美国读书时我就有尝试翻译这本书的愿望,当时更多的是想将这本不可多得的、文字轻松幽默的教材介绍给国内学电影的学生。多年后再回头看,书中更宝贵的其实是对这15位电影人的访谈,他们将自己从初学者到能够创作出成熟作品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现如今,他们中许多人已多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艾美奖等奖项,书中的第一手资料因而显得更为难能可贵。希望中译本能或多或少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由于译者本人同时也是电影人,所以十分理解正在阅读本书的你们,电影之路,的确不易。而近年来,从各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电影专业亦是如此。伴随市场大热,不乏“用好莱坞先进技术做优秀国产片”这样的口号,但偏偏国产电影鲜见佳作。本书虽是由“好莱坞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之称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教授写作而成,但它并不是为了告诉你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秘笈,而是启发你的作品能体现出世界各国的观众们迷恋的宝贝——真实的人类情感。我相信,只有学会如何表达真情实感,我们才真正学会了讲故事。
最后,感谢我所有的家人和朋友,是你们一直以来的宠溺,允我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吸引对电影制作和创意激发感兴趣的读者。 图书简介: 《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 深入探索:如何将内心世界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影视叙事 在电影和电视制作的浩瀚星空中,成功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的炫技或对流行趋势的追逐,而是一种源自创作者核心、深刻连接观众情感的艺术表达。《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激发灵感的五把钥匙》是一本深度剖析电影制作本质的指南,它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视角:真正的创意火花并非来自外部工具或僵化的公式,而是根植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视角和生活经验之中。 本书旨在带领有志于影视创作的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所有对创意过程怀抱热情的学习者,跨越“如何做”的表层障碍,直达“为何而做”的核心动力。它不再关注复杂的设备操作或市场分析,而是将焦点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真实且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创作核心。 核心理念:创作是向内的旅程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是那些从创作者的个人真实性中流淌出来的作品。我们所见的许多伟大电影,其力量并非仅仅来自剧本的巧妙结构,而是源于创作者对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投入。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框架,帮助从业者从自身的经历、潜意识和价值观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些深层能量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视觉叙事。 五把钥匙:解锁无尽的创意源泉 本书围绕“五把钥匙”展开,每一把钥匙都代表了一个关键的内在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由内而外的创作方法论: 第一把钥匙:唤醒你的“创作真我”(Authentic Self) 这一部分探讨了如何识别并拥抱创作者独有的声音。它引导读者审视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什么样的主题能够真正触动你,以及你最想通过镜头表达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深入剖析了“模仿”与“原创”之间的界限,强调只有当创作行为与个人价值观对齐时,作品才能散发出难以磨灭的魅力。读者将学习如何辨识并克服那些阻碍真实表达的内在恐惧和自我设限的信念。 第二把钥匙:发掘潜意识的“叙事宝藏”(Subconscious Narrative) 电影创作常被视为一种有意识的逻辑构建过程,但本书揭示了潜意识在故事生成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引导练习和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倾听潜意识中的意象、梦境和非理性联想,并将这些深层信息转化为电影语言。本章强调了“不确定性”在创意发现中的价值,鼓励创作者跳出逻辑陷阱,拥抱那些看似“非理性”但却充满能量的叙事方向。 第三把钥匙:构建“同理心的桥梁”(Empathy Bridge) 一个强大的故事必须能够跨越观众的文化和个人背景,触及普遍的人类情感。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深入的角色研究和情感体验,构建起创作者与角色、角色与观众之间的深刻连接。它超越了简单的“角色动机分析”,转而探讨如何将创作者自身的脆弱性、挣扎和胜利,巧妙地注入到角色的生命轨迹中,从而使观众能够体验到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第四把钥匙:掌握“意象的炼金术”(Alchemical Imagery)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而本书则将视觉表达视为一种能量的转换过程。本章探讨了如何将抽象的情感概念转化为具有震撼力的电影意象、光影和声音设计。它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视觉风格指南,而是指导创作者如何根据内在的情感需求,去选择和创造那些能够精准传达氛围和主题的视觉符号。从构图到剪辑节奏,一切都服务于内在的表达。 第五把钥匙:实现“心流与无为”(Flow State and Non-Action) 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此时,工具和技巧仿佛自然而然地服务于创意本身,创作过程变得高效而充满乐趣。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为这种状态创造环境,以及如何在剧本、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各个阶段保持这种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它教导读者认识到,有些最佳的创意决策并非通过努力思考得出,而是通过一种“允许”和“顺应”的状态自然显现。 超越技巧,直达艺术 《由内而外的电影创作》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拍摄电影的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旅程,将你的工作视为一种深刻的自我探索和表达方式。无论你身处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必要的工具和哲学基础,帮助你释放那些尚未被发掘的潜力,创作出不仅在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更在精神上具有持久感染力的电影和电视作品。 准备好打破常规,从内心深处汲取灵感,创造出真正属于你的、由内而外散发光芒的电影艺术吧。 本书特色: 深度洞察: 揭示了创意激发背后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 实用框架: 提供五把具体的钥匙,指导创作者进行系统性的自我探索与应用。 案例丰富: 通过分析经典与现代的影视作品,展示“由内而外”创作方法的实际效果。 激发实践: 包含一系列引导练习和反思提示,鼓励读者立即将理论付诸实践。 致所有渴望讲述深刻故事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