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神經生理學傢周紹慈quan威導讀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莉領銜翻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等近300所高校使用教材
國際生物心理學領域zui具代錶性和影響力的教材之一
本書清晰且引人入勝地介紹瞭當前生物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強調學生與臨床案例研究、社會事件、個人啓示、有意義的暗喻和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進行直接的思想碰撞。
本書主要特色
涵蓋領域的發展動態,本書以嚴謹認真的態度,新增瞭750多處對文章或書籍的引用。
有效利用個案學習,這些個案可以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精美的插圖,每一張圖都精心地設計以錶達概念並闡明和鞏固正文。
首本關注錶觀遺傳學的《生物心理學》,本書介紹瞭錶觀遺傳學這個新領域,概述瞭前沿知識。
創造性思維是這個版本的一個核心主題。大眾通常認為科學和創造性是對立的,但是根據作者的經驗,很多生物心理科學中的重大進展都得益於創造性思維。那些認識到要轉變用文化和訓練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方法去思考生物心理學問題的生物心理學傢促成瞭這些重大發展。作者對創造性思維和生物心理科學相互作用中的兩件事情特彆感興趣:傳統方法顯然不適用,識彆和擺脫它們比較睏難;當運用新的視角時,長期存在的問題通常會得到解決。這個版本聚焦於創造性思維,就是為瞭使你的生物心理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並鼓勵你成為更富創造性的思考者。
本書不僅是收納瞭學科zui新進展的教科書,還可作為補充讀物,給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以及腦科學愛好者以新的啓發和思考。
約翰·比奈爾
(John P. J. Pinel)
《生物心理學》的作者,在濛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短期工作後取得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員職位,目前他是該學校的榮譽退休教授。比奈爾教授是一名備受贊譽的教師,也是200多篇科學論文的作者。然而,他覺得《生物心理學》纔是他與職業生涯相關的主要成就:“它將與我職業有關的所有摯愛:學生、教學、寫作和研究都聯係在一起。”
比奈爾把他的許多成就歸功於他的妻子——瑪吉(Maggie)。她在不同的時期分彆是專業的藝術傢、設計師和私人教練。多年來,他們在很多項目上都有閤作,《生物心理學》中高質量的插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專業和努力。
譯者簡介
楊莉
現任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及腦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導。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腦發育與腦疾病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早年師從華東師範大學周紹慈教授,於1991年、1995年分彆獲得神經生物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98~2013年先後在美國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和貝勒醫學院從事神經退變性疾病,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目前研究興趣包括探討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機理及治療靶點、社會行為及情緒的神經基礎等。
這是一本成功的著作。作者用清新的文筆和極具啓發性的語言,以一種直麵讀者的方式,將當代許多心理學科前沿性的問題,梳理得有條不紊,並將其娓娓道來。給讀者留有遐想的餘地,並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賦予本書的特殊親和力。
—— 周紹慈教授
著名神經生理學傢,曾受衛生部錶彰及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生物心理學教科書,用神經科學的知識將重要的心理學問題還原到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來。引用和分析瞭大量的經典的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案例,並強調用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分析問題,翻譯的語言風格也有特色。這是一本適閤從事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工作和學習的人員的參考書和教科書,也可以讂ui�對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感興趣的讀者的入門科普書�?
—— 段樹民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
本書原作者Dr. John Pinel,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心理學教授。他一生的學術貢獻頗豐。該書以進化論的觀點,跨領域地組織瞭從動物到人類的zui新研究進展,突齣瞭對基礎研究如何轉化到臨床應用的科學理解。在寫作方式上,作者追求輕鬆、清晰、簡潔,凸顯瞭與學生溝通的高超技巧。另外,該書一反傳統的教條與刻闆,濃墨細膩地引導讀者創造性的思考和理解學科的基本原理,並將其貫穿於全書的自始至終。
—— 隋南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導讀
譯者序
前言
緻學生
第1章 作為神經科學的生物心理學 1
——歸根到底,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3
生物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其他學科有什麼關係 3
哪類研究展現瞭生物心理學方法的特徵 4
生物心理學有哪些分支 7
聚斂性操作:生物心理學傢如何閤作 10
科學推理:生物心理學傢如何研究腦內無法觀測的活動 11
批判性地思考生物心理學的主張 12
主題迴顧 15
思考題 15
第2章 進化、遺傳和經驗 16
——行為的生物學思考
思考行為的生物學:從二分法到相互作用 17
人類進化 20
基本的遺傳學 29
行為發育的錶觀遺傳學:遺傳因子和經驗的相互作用 36
人類心理差異的遺傳學 39
主題迴顧 41
思考題 41
第3章 神經係統的結構 42
——神經係統及其結構和細胞
神經係統的整體布局 43
神經係統的細胞 46
神經解剖學技術及方位描述 50
脊髓 52
腦的五個主要分區 53
腦的主要結構 53
主題迴顧 60
思考題 60
第4章 神經傳導和突觸傳遞 61
——神經元是如何發送和接收信號的
靜息電位 62
突觸後電位的産生和傳導 64
突觸後電位的整閤與動作電位的産生 64
動作電位的傳導 66
突觸傳遞:神經元之間化學信號的傳遞 69
神經遞質 74
突觸傳遞的藥理學機製和行為 77
主題迴顧 80
思考題 80
第5章 生物心理學研究方法 81
——瞭解生物心理學傢做什麼
觀察和刺激活體人腦的方法 82
記錄人類心理生理活動 86
侵入性生理學研究方法 89
藥理學研究方法 92
基因工程 94
神經心理學測試 96
認知神經科學的行為方法 99
動物行為的生物心理學範式 101
主題迴顧 104
思考題 104
第6章 視覺係統 105
——我們如何看到世界
光綫進入眼睛,到達視網膜 107
視網膜及光信號到神經信號的轉化 109
從視網膜到初級視覺皮層 114
邊緣識彆 116
顔色識彆 121
視覺皮層的工作機製和意識自覺 124
主題迴顧 130
思考題 131
第7章 感覺機理: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注意力 132
——人如何認識世界
感覺係統組成的原理 133
聽覺係統 135
軀體感覺係統:觸覺和痛覺 141
化學感覺:嗅覺和味覺 148
選擇性注意 152
主題迴顧 154
思考題 155
第8章 感覺運動係統 156
——我們如何運動
感覺運動功能的三大原則 157
感覺運動聯閤皮層 159
次級運動皮層 161
初級運動皮層 163
小腦與基底神經節 164
下行運動通路 166
感覺運動的脊髓環路 168
中央感覺運動程序與運動學習 173
主題迴顧 176
思考題 176
第9章 神經係統發育 177
——從受精卵到你
神經發育階段 178
人類嬰兒齣生後的腦發育 185
經驗對齣生後神經環路發育的作用 186
成人的神經可塑性 188
神經發育疾病:自閉癥和威廉姆斯綜閤徵 190
主題迴顧 193
思考題 193
第10章 腦損傷和神經可塑性 194
——腦損傷能否恢復
腦損傷的病因 195
神經係統疾病 200
人類神經係統疾病的動物模型 205
神經係統損傷的應答:變性、再生、重組和功能恢復 207
神經可塑性和中樞神經係統損傷的治療 211
主題迴顧 215
思考題 215
第11章 學習、記憶和遺忘 216
——你的大腦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雙側內顳葉切除的失憶效應 217
科薩科夫綜閤徵引起的失憶 223
阿爾茲海默癥引起的失憶 224
腦震蕩後的失憶:記憶鞏固的證據 224
從進化的視角看海馬在記憶中的作用 227
內側顳葉中的神經元與記憶 231
記憶在哪裏儲存 233
學習與記憶的突觸機製 236
結論:記憶的生物心理學和你 239
主題迴顧 241
思考題 241
第12章 飢餓、飲食和健康 242
——為什麼一些人進食過多
消化、儲能和能量的利用 243
飢餓和飲食的理論:設定點理論與正嚮激勵理論 246
決定我們吃什麼,何時吃,吃多少的因素 248
關於飢餓和飽足感的生理研究 250
控製體重:設定點和調整點 255
人類肥胖:原因、機製和治療方法 258
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 262
主題迴顧 264
思考題 264
第13章 激素和性 265
——“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有什麼問題
神經內分泌係統 266
激素和身體的性發育 271
激素和腦與行為的性發育 273
人類性發育異常的三個案例 276
性腺激素對成人的影響 279
性行為的腦機製 282
性取嚮和性彆認同 284
主題迴顧 287
思考題 287
第14章 睡眠、夢和晝夜節律 288
——你需要多少睡眠
睡眠階段 289
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為何我們在該睡覺的時候入睡 292
睡眠剝奪的影響 293
睡眠的晝夜節律性周期 298
參與睡眠的四個腦區 301
影響睡眠的藥物 304
睡眠障礙 305
長期睡眠減少的影響 308
主題迴顧 311
思考題 311
第15章 藥物成癮和腦奬賞迴路 312
——令人快樂但有害的化學物質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則 313
學習在藥物耐受中的作用 315
五種常見的濫用藥物 318
關於成癮的早期生理心理學理論 326
成癮機製的現代研究方法 329
值得注意的成癮案例 332
主題迴顧 333
思考題 333
第16章 偏側化、語言和裂腦 334
——左腦與右腦
功能腦偏側化的介紹 335
裂腦 337
左右半球之間的差異 343
腦偏側化與語言的進化學觀點 346
語言的皮層定位:威爾尼剋-格施溫德模型 349
威爾尼剋-格施溫德模型:相關證據 351
關於語言的認知神經科學 354
關於失讀癥的認知神經科學 356
主題迴顧 358
思考題 358
第17章 情緒、應激和健康中的生物心理學 359
——恐懼,情緒中陰暗的一麵
緒論:從生物心理學角度看情緒 360
恐懼、防禦、攻擊 365
條件恐懼的神經機製 367
人類情緒的腦機製 369
應激與健康 372
主題迴顧 377
思考題 377
第18章 精神疾病的生物心理學 378
——神經錯亂的腦
精神分裂癥 379
情感障礙:抑鬱和躁狂 384
焦慮癥 389
妥瑞癥 392
臨床試驗:新的心理治療藥物的研製 394
主題迴顧 398
思考題 398
結語 399
附錄A 自主神經係統 400
附錄B 交感神經元與副交感神經元的部分功能 401
附錄C 腦神經 402
附錄D 腦神經的功能 403
附錄E 丘腦核團 404
附錄F 下丘腦核團 405
術語錶
參考文獻
推薦序
Introduction 導讀
在19世紀後半期,由於自然科學和實驗方法的進步,那種長達十幾個世紀有關人類心理活動的討論,終於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心理科學。大約在20世紀之初,心理學傳入我國,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也相繼設立瞭相關專業。在早期的學員中,就有兩位我們熟悉的學者:一位是張香桐院士,另一位是硃鶴年教授。但是,在他們赴美國深造時,卻不約而同地放棄瞭原來學習的專業,轉而從事神經科學的研究。原因是,這兩位學術界的前輩悟徹到大腦和神經係統是一切心理活動的載體,認識到未來心理學的發展也將有賴於神經科學研究的進步。
這本《生物心理學》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豐富而廣泛的,但是作者約翰·比奈爾卻在開宗明義的第1章,以標題明示:這是一本“作為神經科學的生物心理學”。在本書中,有關近代神經生理和解剖學的研究成果占據瞭大量篇幅,但作者同時也旁徵博引瞭許多和心理活動有關的遺傳、發育、進化、生化、基因、病理以及臨床科學方麵的知識。作者力圖讓讀者更全麵地去認識和思考心理活動的復雜機理,也為讀者開拓瞭更廣闊的視野和探究空間。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成功的著作。它既可以作為心理學院係的教材,也是從事心理專業工作者的良好參考書籍。作者用清新的文筆和極具啓發性的語言,以一種直麵讀者的方式,將當代許多心理學科前沿性的問題,梳理得有條不紊,並將其娓娓道來。作者給讀者留有遐想的餘地,也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賦予本書的特殊親和力。
我相信,廣大的讀者一定會喜愛此書,並會感謝處於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一綫的教授們及其學生將這本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生物心理學》譯為中文,同時贊賞他們為繁榮中國心理科學而盡心盡力。
周紹慈
2016年8月於滬上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印象深刻。我本來以為它會側重於某一方麵,比如單純的神經科學或者行為遺傳學,但它卻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它不僅僅是在介紹“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在探討“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我們如何知道的”。書中對各種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的探討,讓我看到瞭科學是如何一步步揭示心智奧秘的。特彆是當它討論到某些有爭議的理論時,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批判性地思考,去權衡不同證據的強度。這種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式,比死記硬背結論要有效得多。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學習一門學科,更是在學習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人類心智復雜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起點,它為你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邃知識領域的大門。
評分對於那些希望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深入生活各個方麵的指南。書中所闡述的關於壓力反應、睡眠周期和藥物影響的章節,讓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瞭深刻的反思和調整。例如,瞭解瞭皮質醇水平與焦慮的關係後,我開始更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日常壓力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濾鏡。當我看到新聞報道中關於犯罪心理或成癮問題的討論時,我不再隻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能夠從神經迴路和遺傳易感性的角度去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這種知識帶來的力量感,讓我在麵對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多瞭一份理解和洞察力。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處理非常人性化。很多專業書籍都會因為術語過多而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在關鍵概念的引入上做得非常巧妙。它會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鋪墊,等你理解瞭基本框架後,再逐步引入精確的科學術語,並且總是有詳細的圖錶和插圖來輔助說明那些復雜的生理過程。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病理學案例時的嚴謹性。它並沒有將精神障礙簡單化或標簽化,而是細緻地分析瞭生物學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的。這讓我的認知更加多元化,不再將任何行為缺陷簡單歸咎於“大腦齣瞭問題”。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有一種知識被係統化、結構化的滿足感,仿佛腦子裏那些零散的知識點都被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張清晰的地圖。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對心理學和生物學的交叉領域一直感到睏惑,感覺自己像是在迷霧中摸索。自從接觸瞭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太棒瞭。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邏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讓我能輕鬆地理解那些原本看起來高深莫測的理論。比如,講到神經遞質和行為之間的聯係時,它沒有僅僅羅列科學名詞,而是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大腦結構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記憶乃至決策。我發現自己不僅記住瞭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我對人類行為有瞭全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閤理,從基礎的神經科學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高級認知功能,每一步都像是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讓我穩步前行。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值得稱贊。在厚厚的學術書籍中,能保持如此高的可讀性實屬不易。頁邊距的設置、字體的大小選擇,都明顯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而且,書中的摘要和關鍵術語的標注非常清晰,方便快速迴顧和定位信息。我經常在需要復習某個特定概念時,能夠迅速找到對應的位置,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製作精良、內容紮實、同時又兼顧瞭讀者學習體驗的傑齣教材。它成功地架設起瞭生物學與心理學之間的溝通橋梁,讓晦澀難懂的科學內容變得既權威又平易近人。毫無疑問,它是我書架上最寶貴的一本參考書之一。
評分權威性的著作,印刷質量好,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好書值得一讀,很喜歡
評分很好的圖書,多次購買啦
評分正版書籍,印刷精美,包裝很好。
評分質量很好的書,圖文並茂,該係列買瞭兩本
評分很不錯的商品 物流也很給力
評分正版書籍,印刷精美,包裝很好。
評分權威性的著作,印刷質量好,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很好的圖書,多次購買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