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

围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秉铁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入门
  • 初学
  • 零基础
  • 大图
  • 大字
  • 棋谱
  • 规则
  • 技巧
  • 益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62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91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90
字数:2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围棋爱好者。
一本书包含围棋入门的基本内容,并有适当练习,内容全,上手快
每日1课,内容安排合理,学习节奏轻松
大字号、大图片,更适合中老年人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特邀北京围棋队教练谭炎午七段进行指导,讲述了围棋基础知识和实战攻杀技巧。主要包括吃子方法、死活棋形、对杀要点、基本定式、布局及中盘下法、官子等内容,并按照难易程度分为30课进行讲解。每课之后附有适量典型习题,供爱好者练习、自测,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围棋技巧。

作者简介

吴秉铁,北京东城区少年宫,围棋教师,围棋业余5段,中国一级裁判。从事围棋教育事业二十余年。出版有《儿童围棋基础教程》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1课 围棋简介与行棋规则/002
一、围棋简介/002
二、行棋规则/004
三、终局与胜负的计算/010
随手练/013
第二章 吃子基本方法
第2课 双吃、门吃、抱吃/016
一、双吃/016
二、门吃/018
三、抱吃/020
随手练/022
第3课 征子、封/023
一、征子/023
二、封/026
随手练/029
第4课 倒扑与接不归/030
一、倒扑/030
二、接不归/033
随手练/036
第三章 死活基础知识
第5课 真眼、假眼、死棋、活棋/038
一、眼的知识/038
二、死活基础/040
随手练/043
第6课 做眼和破眼/044
一、做眼/044
二、破眼/045
随手练/048
第7课 死活基本型/050
一、半死半活型/050
二、活棋型/053
三、死棋型/054
四、特殊型/055
随手练/055
第8课 打劫/057
一、劫的分类/057
二、劫的大小/060
三、劫材/061
四、打劫过程/062
随手练/064
第9课 劫争与双活/065
一、劫争/065
二、双活/067
随手练/069
第四章 对杀基础知识
第10课 对杀的概念、气数和类型/071
一、对杀的概念/071
二、对杀的气数/071
三、对杀的类型/073
随手练/080
第11课 对杀中眼的重要性/081
一、大眼的气数/081
二、眼的重要性/083
随手练/086
第12课 长气与紧气的方法/087
一、长气的技巧/087
二、紧气的技巧/089
随手练/093
第五章 攻杀基本着法
第13课 “挖”和“乌龟不出头”/095
一、挖在吃子中的应用/095
二、挖在对杀中的应用/096
三、挖在死活中的应用/097
四、“乌龟不出头”/099
随手练/100
第14课 “滚打”和“胀死牛”/101
一、滚打/101
二、胀死牛/103
随手练/105
第15课 “立”和“金鸡独立”/106
一、立在吃子中的应用/106
二、立在对杀中的应用/108
三、立在死活中的应用/109
四、立的其他应用/110
随手练/113
第16课 “夹”和“竹节筋”/114
一、夹在吃子中的应用/114
二、夹在对杀中的应用/115
三、夹在死活中的应用/116
四、夹的其他应用/118
随手练/119
第17课 “点”和“老鼠偷油”/120
一、点在吃子中的应用/120
二、点在对杀中的应用/121
三、点在破眼中的应用/122
四、点在破坏对方棋形时的应用/123
五、点的其他应用/124
随手练/126
第18课 “倒脱靴”/127
随手练/130
第六章 死活题基础
第19课 死活题基本杀法/132
一、缩小眼位/132
二、抢占眼形要点/137
随手练/143
第20课 常见死活题和手筋练习/144
一、角上死活常型/144
二、简单吃子手筋/147
随手练/150
第七章 基本定式
第21课 星定式/152
第22课 小目定式/158
第23课 其他定式/164
一、目外定式/164
二、高目定式/166
三、三·3定式/169
第八章 布局基础知识
第24课 布子的效率及围地的方法/172
一、角、边、中腹/172
二、围地的方法/175
随手练/181
第25课 角上的简单攻防/183
一、守角/183
二、挂角/185
三、拆地/188
随手练/191
第26课 几种常见布局/192
一、相小目/192
二、错小目/193
三、星小目/194
四、二连星/195
五、三连星/196
六、其他/197
随手练/198
第九章 中局基础知识
第27课 大模样、围地与打入/200
一、大模样/200
二、围地与打入/208
随手练/213
第28课 棋形的薄厚与对攻/214
随手练/222
第十章 官子
第29课 官子大小的计算/224
一、先手官子/225
二、后手官子/230
随手练/232
第30课 官子的抢收与脱先/233
随手练/244
第十一章 综合应用
一、经典细棋/246
二、精彩屠龙局/251
参考答案/257

前言/序言

围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可以充分展示棋手的智慧,淋漓尽致地体现每位对局者对围棋的理解、对基本技术的运用,它的万千变化体现出围棋的奥妙,展现黑白世界的穷魅力。
围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长久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智力游戏。在一着一式的对弈中,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更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一项有益、健康、高尚的文体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棋手综合能力的迅速提升,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围棋热在我国再掀高潮,特别是网络围棋的兴起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在茶余饭后“杀上一盘”。本书以特有的讲解方式帮助大家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地学习围棋知识,而每课的练习题更可以帮助大家巩固所学,使自己的基础打得更加扎实,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希望本书能给大家的围棋进阶之路带来一份收获,让大家更加充分地体验围棋带来的快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围棋队教练谭炎午老师的指导和韩文利、李宏、吴文辉、郑旭超、刘维强、唐富政、王孔兴、赵忠华、李德忠、孟巩、郭全红、詹家瑜、肖永国、常彦玲、吴炳雪、郭长岭等人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成书略仓促,瑕疵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吴秉铁
2017年9月
《棋道初探:智慧与策略的启蒙》 引言 围棋,这项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智慧游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对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思维方式。它以其深邃的规则、无穷的变化以及对弈双方心理素质的极致考验,吸引着无数智者贤士沉醉其中。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围棋的世界似乎高深莫测,布满了令人望而却步的门槛。本书《棋道初探:智慧与策略的启蒙》正是为这些渴望踏入围棋殿堂的探索者们而精心打造。它并非一本枯燥的规则讲解手册,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认识围棋的魅力,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最终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策略规划的能力。 第一章:围棋的诞生与魅力——超越时空的东方智慧 围棋的起源,笼罩在古老的传说之中。相传,尧帝为了教育其子丹朱,发明了围棋,意在“使人长智”。从那时起,棋盘上的黑白子便承载了无数的智慧与故事。围棋为何能穿越数千年而历久弥新?其魅力何在? 简约规则下的无限可能: 围棋的规则极为简明,只有“气”、“提子”、“禁入点”、“打劫”等基本概念。然而,正是这简单的规则,组合出比宇宙中原子数量还要庞大的变化。每一局棋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 围棋既需要全局的宏观战略,如划分领地、构建棋形;也需要局部的精妙战术,如切割、扑、枷等。它锻炼的是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全局观和“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应变能力。 心智磨砺的绝佳途径: 棋盘上的每一次落子,都关乎得失,关乎胜负。它要求棋手保持高度的专注、冷静的思考、坚韧的意志以及对对手的深刻洞察。长期下棋,能够显著提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 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围棋不仅是一项游戏,更是一种艺术。棋盘上的黑白子如同水墨丹青,勾勒出气势磅礴的山河,亦或精巧细腻的庭院。棋局的变化如同跌宕起伏的乐章,令人回味无穷。它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相济、无为而治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棋盘上的语言——认识基础概念 在踏上棋道之旅前,我们需要先认识构成围棋世界的“字母”和“词汇”。本章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逐一讲解围棋中的核心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棋盘与棋子: 介绍棋盘的纵横结构,以及黑白棋子的意义。理解棋盘上的交叉点才是落子的位置,而非方格。 气——生命的源泉: 详细解释“气”的概念,这是围棋中最核心的元素。一颗棋子、一串棋子,乃至整个棋块的生存都依赖于“气”。理解“气”的数量和连接方式,是理解胜负的关键。 提子——生存的法则: 讲解当棋子或棋块的“气”被对方完全占领时,便会被“提掉”。这是围棋中一种最直接的“攻击”与“防御”体现。 禁入点——规则的界限: 介绍“禁入点”,即不能落子的位置。理解“自杀点”和“双活”等特殊情况下的禁入点规则,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打劫——棋局的变奏: 解释“打劫”这一重要的棋局术语,它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反复提子,是棋局中常常出现的一种攻防循环。理解打劫的规则,能够帮助棋手在复杂的棋局中抓住机会,化解危机。 目——领地的计算: 讲解“目”的概念,即围住的空交叉点。理解“目”是判断棋局胜负的最终依据,也是下棋的最终目标之一。 第三章:棋子的生命线——如何连接与切断 围棋的本质,在于双方围绕着“气”展开的博弈。理解如何连接自己的棋子以壮大力量,以及如何切断对方的棋子以削弱其生命力,是掌握围棋精髓的必修课。 连接——形成坚实的棋块: 讲解棋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如“跳”、“虎”、“尖”等。理解不同连接方式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棋局形势选择最恰当的连接方式,以构建稳固的棋形。 切断——分割对手的力量: 介绍切断对方棋子的基本方法,如“尖”、“断”、“点”等。理解如何通过有效的切断,将对手庞大的棋块分割成孤立无援的小块,从而各个击破。 棋形——美观与效率的平衡: 引入“棋形”的概念,即棋子在棋盘上的排列组合。讲解一些基本的良好棋形,如“直四”、“方块”等,以及不良棋形,如“孤子”、“薄棋”等。好的棋形不仅美观,更能提高效率,更容易形成眼。 活棋与死棋——生存的艺术: 详细阐述“活棋”的定义,即拥有两个或多个“真眼”的棋块,对方无法将其全部提掉。反之,失去行动能力,最终被提掉的棋块则为“死棋”。理解活棋的基本原理,是围棋对弈的重中之重,关乎棋局的生死存亡。 第四章:棋局的呼吸——攻击与防御的艺术 围棋的对弈,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充满了攻防的博弈。本章将引导读者理解攻击与防御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攻击的意义——不仅仅是围杀: 解释围棋中的攻击,并非一味地追杀对方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攻击,迫使对方做出不必要的损耗,或者为己方争取更大的领地,或者建立有利的棋形。 防御的艺术——化被动为主动: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御,将自己的弱棋加固,防止被对方分割或攻击。同时,强调防御并非一味退缩,而是寻找机会反击,将对手的攻击转化为自己的机会。 “弃子”的智慧——以退为进的策略: 介绍“弃子”这一看似矛盾,实则高明的战术。有时,为了达成更大的战略目标,或者挽救局势,主动放弃一部分棋子,反而能换取全局的胜利。 “扑”与“枷”——常用的攻击手段: 讲解“扑”和“枷”这两个围棋中极为重要的攻击手段。理解它们如何利用气来制造杀机,以及如何应对这两种攻击。 “挖”与“拐”——稳固防守的策略: 讲解“挖”和“拐”这两个常用的防守或连接手段,它们能够有效加固棋形,防止被切断。 第五章:战略家的视野——布局与流程 围棋的妙处,在于其全局观。一盘棋的走向,往往在开局阶段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本章将带读者领略围棋布局的精妙,以及如何理解棋局的整体流程。 布局的原则——宇宙流与效率: 介绍围棋布局的基本原则,如“占角”、“挂角”、“守角”、“破角”、“占边”、“占中心”等。理解不同布局方式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的落子调整自己的布局策略。 “星位”、“小目”、“三三”——开局的基石: 讲解围棋开局中常见的布局点位,如“星位”、“小目”、“三三”等,以及它们在布局中的作用和特点。 “定式”的意义——标准化下的变化: 介绍“定式”的概念,即在特定局面下,双方公认的、效率较高的下法。理解定式的存在,并非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从而在实际对局中灵活运用。 棋局的流程——开局、中盘、官子: 讲解围棋棋局大致可以分为开局、中盘、官子三个阶段。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主要任务,能够帮助棋手更好地把握棋局的节奏。 “弃子争先”——效率至上的追求: 讲解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利益,会采用“弃子争先”的策略。 第六章:棋盘上的哲学——智慧与修养的升华 围棋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离不开其蕴含的深刻哲学和对棋手心性的磨砺。本章将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围棋的内涵。 “胜不骄,败不馁”——心态的修炼: 围棋的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理解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沮丧,这是棋手最重要的修养之一。 “谋定而后动”——思考的深度: 棋局的复杂性要求棋手不能草率落子,而应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过程息息相关。 “尊重对手”——棋道的礼仪: 围棋不仅是与棋盘的搏斗,更是与对手的智慧较量。学会尊重对手,遵守棋规,是棋手应有的品德。 “全局观”与“局部观”——平衡的艺术: 围棋的精妙之处在于,需要在局部战斗和全局大局之间找到平衡。这正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体现。 从围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棋中的每一次计算,每一次权衡,都是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这种思维方式迁移到生活中,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结语 《棋道初探:智慧与策略的启蒙》并非终点,而是围棋旅程的起点。围棋的世界广阔而深邃,等待着每一位探索者去发现。本书旨在为您点亮一盏明灯,照亮您走向围棋殿堂的道路。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您不仅能够掌握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更能从中领略到围棋所蕴含的智慧、策略和人生哲理,将这份东方古老智慧融入您的生活,让您的思维更加敏锐,生活更加精彩。 拿起棋子,在棋盘上,开启您的智慧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整体设计理念给人一种非常现代、注重用户体验的感觉。虽然我只评价这本书本身,但它的“大图大字”设计理念已经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极致关注。它不像是一些老旧的印刷品,排版拥挤、边距狭窄。这本书的留白非常舒服,使得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呼吸。此外,它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会采用“对比插页”的方式,将两个相似但结果完全不同的局面并列展示,这种视觉冲击力远胜于冗长的文字描述。这表明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去优化信息传递的效率。它不是一本简单地把知识堆砌起来的书,而是一本经过精心策划、旨在“有效教学”的工具。对于我这种希望在有限时间内高效掌握基础知识的成年学习者来说,这种对清晰度和效率的重视,是选择一本教材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它真正做到了用最好的形式来承载知识。

评分

这本围棋书的排版简直是为我这种“老花眼”量身定做的!厚实的纸张,油墨印刷的质感很好,翻起来非常舒服。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棋谱图,每一个棋子的位置都清晰可见,即使用手机屏幕上看都有很强的立体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看清棋局的变化,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入门书的图都密密麻麻的,看着就头大,但这本的图例不仅大,而且关键着法都有红色箭头或者圈注,简直就是手把手的教学。我记得我之前买过一本号称“大字版”的书,结果只是把字体稍微调大了点,棋谱图依然小得可怜。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明显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视觉体验。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即使不戴眼镜也能轻松跟上讲解的思路。内容上,它把最复杂的定式和手筋都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你不会被枯燥的文字淹没。这种对阅读舒适度的极致追求,绝对是值得点赞的。它让学习围棋的过程变得享受,而不是煎熬。

评分

我之前尝试过好几种围棋学习方法,包括视频课程和网络教程,但总感觉学得零散,缺乏系统性。直到我接触到这本教材,才发现原来围棋的入门可以如此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它不像那种只罗列规则和死棋谱的工具书,而是真正从“为什么这么下”的角度去引导。比如,它解释“目”的概念时,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定义,而是通过几个非常经典的对杀局面来展示“空”的重要性,这种场景化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提子规则讲到简单的占角、定式,再过渡到对形势的判断,每一步都衔接得非常自然。特别是关于“气”和“禁入点”的阐述,作者用了大量的对比图例来区分,让我彻底明白了那些看似微妙的规则差异带来的巨大影响。这种结构严谨、逻辑自洽的编排,让我的学习路径非常稳固,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对于想建立扎实基础的棋友来说,这种系统性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完全没有传统教材那种一本正经的架势。作者似乎很了解初学者的心理障碍,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轻松的提示或者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术语。我记得刚开始学打劫时,我总是搞不清楚“劫材”的价值,这本书里竟然用了一个“谈判筹码”的比喻来解释,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劫争的精髓所在。而且,它对“棋感”的培养也颇有心得。书中有些章节专门讲了“手筋的直觉判断”,没有给出死板的招法,而是让你去体会哪一步棋“感觉”上更好。这种引导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欲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答案。这种贴近学习者、充满人情味的文字,让一本技术书籍读起来像是一本有趣的朋友间的交流记录,大大降低了围棋学习的畏惧感。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对局复盘和常见错误分析这部分的处理。很多入门书在讲完基础后,就直接跳到中盘战斗了,留给读者的全是问号。但这本教材非常细致地分析了一些新手常犯的“失误陷阱”。它会设立一个“错误示范区”,展示十来种新手最容易下的“坏棋”,然后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些棋会丢掉优势或者被对手反杀。比如,关于边线上“靠”和“扳”的处理,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判断口诀。这种防范于未然的教学方式,比我自己下完棋再懊悔要有效得多。它教会我如何避免那些看似自然、实则致命的错误。而且,书里还穿插了一些非常简短的“实战小结”,总结了不同阶段的行棋要点,这些小结像一个个闪光的提示灯,在我遇到复杂局面时,能够迅速定位关键。这种注重实战避免低级错误的设计,对于想尽快提高实战能力的我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还不错,搞活动时价格也还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刚到手,看看先。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还不错,搞活动时价格也还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