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学生

我家有个小学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朝阳 著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小学生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成长
  • 学习习惯
  • 行为习惯
  • 心理健康
  • 育儿
  • 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06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033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父母的安心之书。
  孩子升入小学,父母的焦虑指数也随之直线攀升。从择校焦虑到作业压力到校园欺凌到性教育,无一不在挑战父母们脆弱的神经。在作者看来,在整体浮躁、追逐实利的时代荒流中,在评价体系高度单一化的当代教育环境中,身为小学生家长,如何能够做到不急不躁、从容而坚定地守护孩子内在生命的自然生长,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需要父母的觉醒,更需要父母的成长。
  父亲和独立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让作者的叙述兼有感性的温情细腻和理性的冷峻深刻。
  面对焦虑的父母,作者抽丝剥茧,毫不留情地指出症结所在:“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两个方面,就浅层次而言,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似乎孩子考试分数高,便有面子。就深层的原因而言,这是对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规律的外行。”
  他还向父母们指出,学校教育虽然有问题,但不能一股脑儿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他诚挚地向父母们发出邀约,吁请大家在社会压力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承担起守护孩子童年的职责。他认为,比起主流要求的“品学兼优”,孩子与生俱来、对万事万物的天然好奇心更值为珍贵。“一个完整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足够时间虚度的童年,”对于人漫长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面对孩子,作者则呈现出无限宽容与温情的一面,始终与面临成长难题的孩子站在一起。在陪孩子写作业成为焦点话题的今天,读到下面的文字不由令人心头一热:“整个一年级,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虫,直到他作业写完。菜虫的书桌前是并排放两把椅子的,他坐一把,我坐一把。我不在,则换虫妈。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监督,陪伴是共同承担,不论快乐还是困难。”不去责难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既是一位父亲的温柔深情,也体现了他对孩子成长规律与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我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但只有成为父亲,才敢说,对教育有了更贴近本质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坦然承认,孩子在成长,同时,孩子也带来了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作者如此写道。因此,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焦虑不堪,首先应当自我审视,而非将外在的压力再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持续的学习与成长,才是克服焦虑症的有效解药。根本上来说,孩子其实并非父母们焦虑的对象,而恰恰是帮助父母继续成长的动力。在承担起对孩子温柔笃定的守护职责之际,父亲母亲的称呼也落在了实处。

内容简介

  6年陪伴,53篇温暖的文字,独立教育工作者蔡朝阳用细腻的文笔,点点滴滴,记录了儿子菜虫小学阶段遇到的诸多难题,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解答了小学生父母们可能遇到的困惑,譬如:
  给孩子选择学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既可以读到作者身为父亲的舐犊深情,也可以看到他身为独立教育工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深刻反思。
  针对眼下父母们的焦虑,同时以父亲和教育者的名义,作者向父母们发出吁请:为人父母,应当在社会压力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承担起守护的职责——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自然生长,这将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珍贵礼物。
  开放的观念与温和坚定的信念,可以使家长更有力量。此外,一定的儿童视角与沟通技巧,跟孩子对话,跟体制周旋,也是积极的选择。一言以蔽之,教育有问题,但别一股脑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择校记》
  父母不能给孩子制造一个只有真善美的水晶世界,更不能用虚幻的纯美来填充他的生命。你爱他,就让他生活在真实中。所谓真实,就是不逃避世界的任一层面:爱与善良,污秽与丑恶,以及两极之间漫长如光谱般的日常乃至庸常。
  ——《脏话小学》
  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两个方面,就浅层次而言,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似乎孩子考试分数高,便有面子。就深层的原因而言,这是对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规律的外行。人生很漫长,因而童年的准备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重要性不是分数名列前茅,也不是主流的“品学兼优”。在意志品质之外,始终保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万事万物的天然好奇,这一点,尤为重要。
  ——《“白卷英雄”菜虫虫》
  整个一年级,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虫,直到他作业写完。菜虫的书桌前是并排放两张椅子的,他坐一张,我坐一张。我不在,则换虫妈。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监督,陪伴是共同承担,不论快乐还是困难。
  ——《做作业这件事》

作者简介

  蔡朝阳,文艺中年、资深奶爸、书籍出版人;曾为高中语文老师,人称“麻辣语文教师”,与推动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吕栋、郭初阳合称“浙江三教师”;2010年《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新京报》年度教育书《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作者,2014年“一席”年度演讲者。
  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但得爱书人似我》等。
  教育观念可以激进,而实行却要谨慎。
  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我的教育观,温和而坚定地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目录

序 // 1
第1章 目送
择校记 // 3
小学一个月 // 7
脏话小学 // 9
美好小学 // 12
目送 // 16
菜虫被欺负了吗? // 20
“白卷英雄”菜虫虫 // 23
戴蒙老师的课堂纪律 // 26
我的愿望是没有作业 // 30
做作业这件事 // 34
我要炸学校,身背炸药包 // 40
语文老师不教作文? // 44
小学半程话得失 // 48
小升初之忧 // 54
第2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
陪你去看流星雨 // 59
虫子骑车记 // 65
2014 年夏天的奇迹 // 68
2014,菜虫轶事 // 72
菜虫,我要数落数落你 // 75
刘翔跑得比野猪快吗? // 80
陪伴游戏:家长的职责 // 84
关于电影《黄飞鸿》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 88
菜虫虫的赛百味 // 92
与菜虫“童鞋”谈摇滚 // 96
爸爸,我是什么时候成名的? // 101
第3章 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
不被儿子抢白,不足以语人生 // 106
菜菩头议事规则 // 113
为什么要跟孩子们谈钱 // 117
如何与菜虫谈论香港 // 122
当道德说教遭遇无厘头 // 128
如何帮孩子建立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 // 131
菜虫,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 // 135
与菜虫“童鞋”谈早恋 // 140
熊孩子问:为什么上学没有钱的? // 143
如何与孩子谈死亡 // 148
10 岁熊孩子的性教育 // 155
再谈性教育:认识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内驱力 // 160
如何与孩子谈论传统 // 165
第4章 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爱比恨更难 // 171
我为什么不反对孩子玩电脑游戏 // 174
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 184
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事 // 189
《头脑特工队》与儿童的情绪管理 // 194
为什么上情绪管理课的小鸟都没有家人? // 200
暴力不是教育,是野蛮 // 204
必须承认圣诞老人存在的事实 // 208
再见杰森,我在多年以后感谢你! // 214
第5章 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你说浅浅的话
《云朵面包》所改变的生活 // 221
从绘本阅读到文字阅读 // 226
共读绘本的一年 // 229
亲子共读:穿越童蒙与现实之境 // 233
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你说浅浅的话 // 239
孩子将长久铭记此刻与你的温柔共处 // 243

前言/序言

  因父之名
  文/蔡朝阳
  公元1634年,时为明崇祯十七年,一天晚上,张岱叫了自家的戏班子,请了亲朋好友七百多人,在绍兴城内的蕺山上张灯结彩,唱了整整一晚大戏。一时间,歌舞升平,宛如盛世再兴。然而,仅仅十年后,明王朝就灭亡了,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未几,也是在这座蕺山上,一代大儒、浙东学派领袖刘宗周绝食而死,不食周粟,以殉前朝。
  菜虫所念的蕺山小学,便处于蕺山脚下。山因越王勾践在此栽种蕺草(蕺,音jí,即鱼腥草)而得名,与府山、塔山齐名,为绍兴古城三个坐标点之一。这座小小的山,见证过无数历史的兴亡顺替、悲欢离合。
  不过,菜虫每天背着书包,在此来来回回,上学放学,心不在焉或若有所思,以上的历史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没跟他说起过,据我所知他也不甚关心,似乎只要在这里优哉游哉,便觉足矣。
  然而,爸爸还是有一些私心的。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我为菜虫选择了这所蕺山脚下的学校,希望多年之后,菜虫理解了一点点文化史,能明白到,他小时候每天路过的这座山,其实还是有说头的。在这座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里,在一座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山脚下,菜虫,你念了你的小学。爸爸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小学自然不是决定性的,童年才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时代。小学,有时候指的是一个空间,这里会有很多同龄人一起玩。但孩子无论进哪所学校,都会有很多同龄人,而童年,则是你唯一的童年,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段。所以,让孩子度过一个足够无忧无虑的童年,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想给他一个完整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足够时间虚度的童年,这是我选择蕺山小学的原因之一。
  入学后,菜虫一度念叨,说这个学校“作业少、环境好”,逢人便要推荐自己的学校。这让我觉得我做对了。确实,蕺山小学环境绝佳,山脚之下,公园环绕,在日渐都市化的三线小城,我们居然还能在城市中找到一所公园里的小学,如果不加选择,真是暴殄天物。
  第一次去开家长会,是2012年秋。停了车,进入公园,秋虫的嘶鸣震耳欲聋。我心窃喜,当即给虫妈打电话,告诉她菜虫的学校自然环境多么好,我们的选择多么正确。
  每天,我们用各种交通方式、从各条路径来上学,但总要经过这座蕺山。路程不甚长,春夏秋冬,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有一句育儿鸡汤说,爱是最长情的陪伴,其实,这句话连贩卖鸡汤的人都理解错了。它的意思不是说,你的爱就是你的付出,而是说,爱是收获。陪伴着孩子,我们不仅仅是在付出,更是在获得。
  就这样,无论是蝉鸣不已的夏天,还是秋虫唧唧的秋夜,或者冬天积雪满山,又比如春天樱花开了,花瓣落了一身还满,每一个季节我都曾陪着菜虫在这里走过,忽忽六年。
  再有半年,菜虫就小学毕业了。我希望,当他多年后回顾,仍会记得这座小山。就像阿多尼斯说的,童年是一个小村庄,但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你的小村庄。我所想的就是,菜虫生活的这个“小村庄”,能给他的未来提供一点点内在的助力。
  为人父母,真是一件担子很重的工作呢。我们有那么多的不自信、焦虑和惶恐,总是在担忧自己做得不好,或做得不对。然而,这样的担忧,恐怕还将持续下去吧,哪怕我们的孩子又成为了父母。
  菜虫是一个足够独特的小孩。我们的希望不是寄予他出人头地,或出类拔萃,而是他能以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在世上,如他任性而自负的父亲一样。甚至根本不需要跟爹妈相似,他只要如其所是就好了。这是我与虫妈最大的盼望。
  基于这个毫无出息的念头,我写下了这些零零碎碎的文章。虽然写得断断续续,写作时间延续了6年之久,但其中有某些恒定的东西,是我一贯所追求的。
  首先是快乐。我是一个写作者,写作多数时候就像一场搏斗,但是写任何与菜虫有关的文字,都像一次美妙的散步。这个写作过程,让我很享受。比如有一次,菜虫关注了我的微信公号,他读了我写他的文章,还给了我一块钱的赞赏。那一次,我比获得重要的文学奖还开心。
  其次是分享,我想跟更多像我一样,因为有了孩子而自我发现的父母分享内心的感悟。我想,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会跟我一样,永远在心中,留下孩子成长中那些温暖的剪影吧。尤其是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父母觉醒的重要。从菜虫的成长中,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这是我特别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
  当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我想在这些文章中,呈现我的一些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家庭观。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自己较为清醒而坚定的教育观念。我们都知道,作为当下的小学生家长,其实都会有很多焦虑,我与虫妈自不能外。我的许多笔墨,都是在尽力分享作为小学生家长的喜怒哀乐,其中有很多我至今遗憾的环节,也有一些沾沾自喜的小小骄傲。但这就是生活本身,我们都不是成功学大师,谁能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没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呢?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我自身的焦虑也得到了有效的纾解。
  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奶爸,一个教育者,我的育儿理念的点滴呈现。这些观念,远称不上主流,甚至有很多地方,都是个人私见。而我所希望的是,这些想法和做法,有助于孩子拥有一个不被焦虑的父母和繁重的学业所绑架的童年。用我的话讲,就是温和地保护孩子的不知情权。因为孩子只是孩子,他们拥有自己解释世界的系统,我们成人只有进入这个系统,才可能接近孩子的世界。至于那些无力感,那些后悔,那些焦虑,作为成年人的父母,我们需要在自己身上解决,而不是传递到孩子身上。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越来越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理解了人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也明白了学习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内部机制何在,外部的助力应如何发挥影响。基于这些对教育的崭新理解、对人体和大脑科学知识的掌握,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改变?
  事实上,教育的变革正在发生,未来的图景也正在我们面前渐渐变得清晰。在《未来简史》中,作者甚至已经勾画了未来智神的存在。我们要为尚未到来的新时代准备新人,我们对于孩子最大的爱,就体现在这里。与其给孩子一个被成年人意志裹挟的童年,不如给孩子一个尽情舒展的时空。这样,在其展开未来的人生之前,已经有了比较从容的童年准备期。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所能做的,就是见招拆招。这里所写的每一篇,都是我面临孩子成长的烦恼而采取的对策。我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但只有成为父亲,才敢说,对教育有了更贴近本质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坦然承认,孩子在成长,同时,孩子也带来了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人生,不也是这样不断加深自我了解的旅途吗?!
  张岱也好,刘宗周也好,这些历史文化背景,是孩子所需要的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菜虫现在不感兴趣也无妨,但它就在那里。只要孩子愿意召唤,它总会在任何一个瞬间出来呼应。这样,我们不但有较为开阔的视野,也拥有较为深远的根系。
  这本书里的文字,多数发表在报纸杂志的专栏,也有一些发在我的个人公号上。从2012年的第一篇《择校记》始,到现在结集成书来写一个序言,历时六个年头。这六年里,我最开心的不是菜虫学业上有什么长进,而是他个头长高了,他的理性日渐成熟,开始跟我有很多成人一般的对话。他学会了游泳、骑自行车,还能开始去学吉他。这些尝试都是必要的,因为他面前有很多可能性,都在慢慢展开。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最后,我要谢谢菜虫,他的到来,让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教育者、一个中年男人,我全部的身份背后,有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寄托——这就是父亲两个字所标识的永恒职责。


《我家有个小学生》 简介 “叮咚——”伴随着清脆的门铃声,一个小小的身影带着一脸的欣喜和些许的紧张,提着崭新的书包,跨进了家门。这一刻,仿佛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整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从此,家的画卷上,多了一个鲜活而重要的角色——我的小学生。 《我家有个小学生》并非一本讲述学校课程、教育方法或是成长励志的枯燥读物,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可以让你窥见一个普通家庭,在迎来一位新成员——小学生后,生活轨迹发生的微妙而深刻变化的窗口。这个变化,不是戏剧性的颠覆,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是细枝末节里流淌出的温情与智慧。 故事,从第一声“妈妈,我上学了!”开始。这个简单而充满仪式感的宣告,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它意味着,曾经那个只需要被照顾、被保护的娃娃,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独立世界,有了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去面对的挑战。而作为家长,我们,也从“养育者”的角色,悄然升级为“陪伴者”、“引导者”、“支持者”。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系列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日常瞬间。清晨,揉着惺忪睡眼的你,坐在餐桌旁,认真地撕着面包,偶尔还会抬起头,用那双清澈的眼睛询问:“妈妈,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呀?”。中午,午休时间,你在教室里,或许和小伙伴们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小零食,或许正偷偷地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写上一封短短的信。下午,放学铃声响起,你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冲出校门,跑向那个等待的身影,嘴里不停地诉说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今天和小明一起玩了什么游戏,老师表扬了我哪一点,又遇到了什么小小的难题。 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活最基本却也是最动人的元素。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琐碎的生活片段,点滴的感悟。你看,那刚学认字的你,指着绘本上歪歪扭扭的字,充满骄傲地说:“妈妈,我认识这个!”。你又看,那第一次尝试自己穿鞋的你,虽然鞋带系得乱七八糟,却笑得无比灿烂。还有,那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懊恼不已的你,以及在父母的安慰下重新振作起来的你。 《我家有个小学生》更关注的是,当一个孩子迈入教育的殿堂,我们作为家长,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绪变化。有初为人父人母时的那份不确定和小心翼翼,有看到孩子点滴进步时的欣慰与自豪,也有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那份难以言说的担忧与心疼。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倾听,如何沟通,如何理解孩子的世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曾经的童年,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书中也探讨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种不以分数和排名为唯一导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内在成长,是好奇心的培养,是创造力的激发,是品格的塑造。我们不再执着于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快乐、健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我们鼓励他去尝试,去犯错,去体验,去感受生活的多彩。 你可以看到,当孩子第一次带着满脸鼻涕眼涕的“杰作”——一幅用蜡笔涂鸦的画回来时,我们并没有急着去批评他的“不工整”,而是仔细端详,然后笑着说:“哇,这是什么?它看起来真有生命力!”。当孩子因为和小伙伴发生争执而哭着跑回家时,我们没有立刻去指责对方,而是耐心引导他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朋友。 这本书,也包含着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我们意识到,家,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也是他学习如何爱与被爱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任何理论都来得重要。我们努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探索世界。我们尝试在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的榜样。 《我家有个小学生》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那些细水长流的幸福,那些点点滴滴的成长。它不是一本“成功学”的教材,也不是一个“育儿宝典”,它只是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小学生,如何在这个家庭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而我们,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蜕变成更懂得爱与包容的父母。 如果你也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准备迎接一个小学生走进你的生活,那么,这本书或许能让你感同身受,让你在那些熟悉的场景中,找到共鸣。它会告诉你,教育并非一场严苛的竞赛,而是一次充满爱与智慧的旅行。它会让你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心灵的滋养。 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可能会看到,孩子在写作业时,皱着眉头,一脸认真;你可能会看到,他因为一道难题卡住,而焦躁不安;你可能会看到,他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沮丧失落。但你更会看到,在他每一次的跌倒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在等待;在他每一次的困惑中,都有一个耐心的声音在引导。 《我家有个小学生》,就是一个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陪伴的温馨故事。它不刻意渲染,不煽情造作,只是将那些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娓娓道来。它或许会让你捧腹大笑,因为它记录了孩子身上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童真;它或许会让你潸然泪下,因为它触碰了为人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这本书,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知道,小学的时光只是孩子漫长人生旅程的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还有很多。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与支持,陪伴他勇敢前行,他一定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家有个小学生》,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新生命,一段充满爱与挑战的旅程。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孩子是如何一点一点地长大,如何一点一点地认识世界,而我们,又是如何在这场旅程中,收获成长,收获幸福。它或许没有惊艳的辞藻,但它有最真挚的情感;它或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有最动人的生活气息。 它,就是关于我们家,那个小学生的故事。一个,值得你细细品味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我每天被各种“小学教育攻略”和“学霸养成秘籍”轰炸得头晕脑胀的时候,提供了一片可以安心栖息的角落。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力,以及将平凡生活瞬间转化为有趣故事的能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上来就给你列出一堆“必须做到”的条条框框,而是更侧重于展现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我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捕捉,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的第一句话,和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甚至是和父母之间那种无声的较量,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着这些片段,我仿佛能听到孩子清脆的笑声,看到他们略显稚嫩的脸庞,感受到那种初为人父母的忐忑与欣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有时候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耐心和理解。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和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关注他们是否快乐,是否健康。这种视角上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评分

坦白说,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数都显得过于模式化,或者内容陈旧。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也没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建议。取而ிருந்தால்,它用一种非常朴实,却又极其真诚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对于亲子沟通的描写。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觉得自己在很努力地和孩子沟通,但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本书就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沟通中的一些误区,也提供了一些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它让我明白,有时候,倾听比说教更重要,理解比批评更有力量。而且,书中并没有回避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比如叛逆期,比如学习上的挫折,比如社交上的困扰,作者都用一种非常平和的态度去呈现,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是可以被理解和应对的。

评分

刚翻开这本书,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孩子到了小学这个阶段,家长才是真正面临一场“修行”。以前总觉得自家孩子就是个普通小孩,到了学校里,接触到那么多同龄人,才发现原来“普通”也有那么多不同的维度。这本书就好像一把钥匙,悄悄地解锁了我对孩子小学生活的种种困惑。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方式,描绘了许多我们家长每天都在经历的场景。比如,孩子回家后,面对作业本的那种“磨磨蹭蹭”,或者在学校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摩擦,还有家长会上,老师那些“意味深长”的评价,读着读着,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又会忍不住皱眉,因为这些场景太熟悉了,熟悉得就像在看我自己的生活录像。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让人在笑声中,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然后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或者可以做得更好。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很多家长都有相似的烦恼,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老朋友,在不经意间,用它独特的视角,点醒了我许多曾经忽视的问题。我尤其被书中那些细腻的情感描绘所打动。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育儿指南”,而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和爱的散文集。作者的笔触非常柔软,却又饱含力量,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也会反思现在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也需要被尊重。它提醒我,在关注孩子学业进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内心的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更加努力地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更加珍视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它让我明白,陪伴孩子成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情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引导。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它没有给我提供什么“标准答案”,但却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属于自己和孩子的“最佳答案”。我非常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方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书中描绘的许多场景,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就生活在我身边,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一切。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节奏。与其盲目地模仿别人,不如静下心来,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自己的孩子。这本书让我开始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焦虑,更加专注于孩子的内在成长,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商。它让我明白,教育孩子,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耐心、智慧,更需要爱。这本书,就像是这场旅程中的一份宝贵的地图,指引我,也鼓励我,勇敢地前行。

评分

实惠

评分

正版书会是这样的吗?

评分

为何我收到的书侧面是这样的,感觉要裂开了,明显少了一道工序,这也太无语O__O"…

评分

不错,很好!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为什么收到的书是这样的?

评分

东西收到了,物质也很快,不错,就喜欢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

值得家有小学生的家长购买!

评分

发货很快,信任京东希望多做活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