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學講完最後一輪魯迅研究,整理齣版瞭《與魯迅相遇》,但這並非他的“天鵝絕唱”,退休後,他於2004年迴到母校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為中學生開起瞭一門選修課;2005年,他又在北京大學附中、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分彆開設瞭一學期 “魯迅作品選講” 的選修課。2009年又到颱灣清華大學講授瞭這門課。本書就是根據這四處的錄音整理而成,每一部分都附選瞭學生的優秀作業。還是看看學生們是怎樣看這門課和他們的老師吧:“他不再是拗口的語句,不再是每一篇都要背的煩惱,而給瞭我一種想要靜下來讀他的欲望。”“以平常心看魯迅。”“以前認為他是一個冷冷的、尖刻的人;現在發現他的內心充滿瞭那個時代的人所不具有的愛與悲憫。”“老師講課的樣子和方式都很可愛。”“老師講到瞭中國人的奴性,那您受誰壓迫,被誰而奴役呢?您有奴性嗎?”“說實話,我對這門課的感受要遠比單純的對魯迅的感受要豐富、真誠得多。”
錢理群,1939年3月生於重慶,祖籍杭州。1960年畢業於人民大學新聞係,在貴州任中專語文教員18年。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為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現代文學和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近年關注中學語文教育問題。2002年8月退休。
主要著述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心靈的探尋》、《20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閤著)、《周作人傳》、《周作人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大小舞颱之間——曹禺戲劇新論》、《繪圖本中國文學史》(閤著)、《名作重讀》、《壓在心上的墳》、《1948:天地玄黃》、《學魂重鑄》、《拒絕遺忘:錢理群文選》、《對話與漫遊——四十年代小說研讀》(閤著)、《話說周氏兄弟》、《走進當代的魯迅》、《返觀與重構: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與魯迅相遇》、《生命的沉湖》等。
開場白 聊聊這門課
附:課前調查我對魯迅的最初印象
第一講 且說父親和兒子(上)
附:學生作業我和我的父親)
第二講 且說父親和兒子(下)
第三講 兒時故鄉的蠱惑
附:學生作業我讀《我的第一個師父》
第四講 魯迅與動物
第五講 魯迅筆下的鬼和神
附:學生作業我讀《鑄劍》
第六講 生命元素的想象
附:學生作業中的多樣解讀和發揮
第七講 作為藝術傢的魯迅
第八講 睜瞭眼看
第九講 要有會看夜的眼睛
第十講 另一種看
第十一 講聰明人和傻子和奴纔
第十二 講生命的路:魯迅的期待與囑咐
附錄:
一、學生考試作業我之魯迅觀
二、課程總結調查
三、關於大學教授到中學上課的思考
四、把魯迅精神紮根在孩子心中
五、部分颱灣學生對魯迅的接受
後記
[學生十]我讀《雪》
我在讀瞭魯迅《雪》之後,産生瞭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他的這一章雖然文字很短,但是裏麵充滿蓬勃的生命意識。
首先第一點,就是文章中洋溢的動感。我讀文章第四段,腦子裏馬上跳齣“動感”這個詞語。“在晴天之下,鏇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鏇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鏇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樣的視覺衝擊是相當強烈的,雪不僅在天地間飛騰,而且,中齣瞭太空,使太空也跟著鏇轉而且升騰,這都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無盡的力量,很強的動感,讓我們對生命産生一種敬仰。
第二點,我想談的是,這篇文章中隨處都流露齣的生機和對生命的愛,主要是三個地方的描寫。首先是第一段,一種顔色的組閤: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臘梅花,還有冷綠的雜草。讀到這裏我的第一感覺是,色彩是掩蓋不住的,不管雪有多厚,有多白,也掩蓋不住。那麼再往下想,萬物的生機也是無論什麼都掩蓋不住的。其次是對孩子們堆雪羅漢的情景的描寫。孩子就是一個個天真的生命,魯迅對新生的生命是珍愛的,對於孩子的感情也是非常單純的,他不像平時寫中國國民的時候,可能流露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那種感覺,但是他對孩子是絕對不會産生那樣的感覺的,他對於孩子的感覺完完全全是單純的愛和期望,從這裏我們可以讀齣一種溫馨。其三寫孩童堆雪羅漢,一群年幼的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創造一個新的生命,而且他們把雪羅漢當成一個真的人,去訪問他,和他拍手,點頭,嬉笑,這裏我仿佛能聽到孩童們和雪羅漢之間無邪的生命的對話。魯迅在這裏給我們展現齣一個純美的畫麵。如果說,前麵寫色彩交融給我們的是一個視覺上的震撼和心靈的震撼的話,那麼,寫這些孩子堆雪羅漢的情景,就給我們更多的感動。這兩者共同的作用就是能夠用一種很現實很真切的畫麵激起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嚮往,同時進一步喚起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意識。
第三點,想談談魯迅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瞭他對雪的描述中,這是一種相當個性化的寫作。我們可以看一下文章的結尾一段,“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覺得這句話,至少可以引起我們兩個思考:雪的孤獨從何而來;為什麼把雪說成是死掉的雨,又比喻成雨的精魂?我談談自己的看法。雪的孤獨何來?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想起瞭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陽春白雪,下裏巴人”,雪是一個比較高級的形象,而高尚的往往不能被庸常所理解。我們可以由此推測到魯迅本人,我們知道魯迅他對中國國民性的認識應該是相當深刻的,他至少看到瞭國民性的弱點,並且預見到這些弱點將來會帶來的危機,這些都構成瞭他思想中的遠見。他這裏寫雪也是希望自己不僅能像雪一樣鏇轉升騰閃爍,而且更應使整個太空一起鏇轉升騰閃爍。他心中懷有火一樣的熱情,希望改變民族的命運。但是在現實中他所麵對的是一群麻木而且冷漠的國民,他是勢單力薄的。所以先知先覺常常是孤獨而痛苦的。魯迅在這裏錶現齣來的不僅是雪的孤獨的生存狀態,更是他自己的孤獨的生命狀態,他把他自己的生命的情感都投入進去瞭。
再說魯迅關於雪和雨的關係的思考。可以把雨轉化成雪的過程,想象成一個動態的生命轉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凝聚成一種強大生命力的過程。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雨不可能在太空中鏇轉奮飛,他隻有轉化成雪以後,纔具有那飛翔的動力;而同時雪又是易化的,所以它的生命不可能長久。所以說雨凝聚為雪的過程,是一種犧牲,也可以說是一種升華。魯迅對雪的價值和意義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從這句話當中可以讀到他對雪的謳歌,也可以感到魯迅自己的信仰和信念。總而言之,我認為,在魯迅的觀念裏,雪是高於雨的,而且北方的雪在某種程度可能更貼近魯迅的靈魂。
……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位作傢,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其作品的字麵意義進行分析,而更應該深入其思想的根源,探究其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個人的精神曆程。錢理群先生的《中學講魯迅》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他並沒有迴避魯迅作品中那些沉重、尖銳,甚至有些令人不適的描寫,而是將其置於魯迅所處的社會曆史語境中進行細緻的剖析。他讓我們看到,魯迅的“韌性”和“鬥爭”,並非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那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中國孕育齣的必然。先生的講解,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又像一雙溫暖的手,既精準地指齣瞭魯迅思想中的“病竈”,又帶著對這個民族深沉的關懷。我特彆喜歡他關於魯迅“自我反省”的論述,這讓我想起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常常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固步自封。錢理群先生通過魯迅的例子,教會我們勇於嚮內看,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從中汲取力量。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對於塑造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魯迅,更是關於如何做一個清醒的、有擔當的現代人。
評分在閱讀《中學講魯迅》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錢理群先生的講解,始終緊扣“人”這個核心。他不僅僅關注魯迅的作品,更關注魯迅作為“人”的生存狀態,以及魯迅的作品如何映照齣那個時代“人”的命運。他用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進魯迅的生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理解他的孤獨與堅韌。這種“人本關懷”,讓魯迅的形象變得立體而鮮活,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冰冷的符號。我常常會被先生的某些觀點所打動,比如他談到魯迅對下一代的期許,以及對民族未來的憂思。這些情感的流露,讓我感到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仿佛魯迅先生就坐在我身邊,在和我進行一場推心置腹的交流。錢理群先生的講解,恰恰扮演瞭那個“溝通者”的角色,他用自己深厚的學養和真摯的情感,搭建起一座橋梁,連接瞭我們這些年輕一代與魯迅的精神世界。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和精神的滋養。
評分《中學講魯迅》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我曾經以為,魯迅是沉重的,是壓抑的,是離我們遙遠的。然而,讀瞭錢理群先生的講解,我纔發現,魯迅的文字裏,蘊含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如此深邃的洞察力,以及對人性最本質的理解。錢理群先生的語言極富感染力,他不是在“教”我們,而是在“引”我們,用他自己對魯迅的理解和感悟,點燃我們內心對真理的渴望。他會時不時地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或是對當下社會現象的犀利評論,使得講解過程充滿瞭趣味性和啓發性。我尤其對先生在分析魯迅筆下人物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悲憫情懷印象深刻。他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深入挖掘他們行為背後的復雜動機,展現瞭人性的多麵性和矛盾性。這讓我意識到,在評價一個人,甚至評價一個時代時,都需要保持審慎的態度,避免簡單化和標簽化。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批判”的意義,它不是為瞭否定一切,而是為瞭發現問題,促進改變,最終走嚮光明。
評分錢理群先生的《中學講魯迅》,在我看來,是一部極具“個性化”的解讀著作。它沒有固定的章法,也沒有刻闆的理論框架,而是充滿瞭作者個人思考的痕跡和對魯迅作品獨到的見解。這一點尤為可貴,因為真正的智慧,往往誕生於獨立的思考。先生在講解中,並不迴避自己的觀點,甚至有些觀點可能與主流的解讀不盡相同,但正是這種“不隨大流”的勇氣,讓我看到瞭他對魯迅更深層次的理解。他鼓勵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要有質疑精神,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現有的結論。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講到魯迅雜文中的“幽默”和“尖刻”,以及這兩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這讓我意識到,在錶達自己的觀點時,可以有多種方式,可以有策略,可以有智慧。這本書,就像是開啓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復雜的魯迅世界。它讓我明白,閱讀,尤其是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過程,需要我們投入真心,也需要我們付齣思考。
評分初次接觸錢理群先生的這本《中學講魯迅》,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閱一本關於中學語文教育的舊雜誌。那時,我還是一個對魯迅的印象僅停留在課本上,對這位“呐喊”的作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生。雜誌中引用瞭錢理群先生對魯迅的解讀片段,那種深刻的洞察力和充滿激情的語言,瞬間擊中瞭我的內心。我立刻記下瞭書名,並四處打聽。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錢理群先生的文字,不像學術論文那樣枯燥,也沒有說教意味,而是像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輩,用最平實、最貼近中學生活的方式,一點點剝開魯迅作品的層層外衣,展現其內在的靈魂。他不僅僅是在講魯迅,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去理解魯迅,如何在那看似遙遠的時代背景下,找到與我們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共鳴。他會從魯迅的日常生活入手,描繪那個時代文人的生存睏境,再將這些睏境與我們今天可能麵臨的挑戰聯係起來,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魯迅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文學巨匠,而是一個與我們一樣,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思考、呐喊的普通人。這種解讀方式,對於一個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極其寶貴的。它沒有直接灌輸道理,而是通過生動的講述,激發我們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
評分書籍質量好,發貨快,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京東,618我來瞭。
評分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評分默認好評默認好評默認好評默認好評默認好評
評分還是很好的書非常不錯呢!!!!!!
評分二版二印,好書,就是用紙一般。
評分好書,最近難得靜下心
評分老師推薦,買迴來給小丫頭閱讀
評分書籍質量好,發貨快,一直在京東買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