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营销总经理 副总、市场总监、大区经理、营销经理 总监等中高层管理者。 碎片化时代的营销活动应遵循何种法则?
如何聚合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创新品-牌营销模式?
注意力经济下,企业应如何创新品-牌运营实践?
企业如何利用网红营销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
企业如何利用内容营销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营销体验?
企业如何开展泛娱乐营销借助粉丝效应实现营销变现?
企业如何开展“品-牌+娱乐+内容”的创意营销?
企业如何开展微视频营销(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
如何利用“直播+电商”模式实现引流变现?
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开展情感营销?
企业如何借助场景重新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
在媒体碎片化时代,企业如何进行品-牌传播?
注意力经济下,企业做好品-牌运营的**秘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同类型的新媒体相继崛起,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企业要想提升品-牌运营效果就必须开展碎片化营销,做好消费者注意力的经营工作。在注意力经济下,企业可采取的品-牌运营策略有很多,除了常见的直播营销、网红营销、节日营销、内容营销、短视频营销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借助场景创新品-牌运营模式,提升品-牌运营效果。注意力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必须各出奇招创新品-牌运营策略,以提升品-牌运营效果。碎片化时代如何做营销和品-牌传播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碎片化时代,企业要想提升营销效果,关键在于吸引目标受众群体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具体来说,注意力经济就是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zui低的成本吸引客户注意力,对其消费群体进行培养,使所获取的无形资本zui大化。简单来说,注意力经济指的就是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实际的企业营销过程中,经营消费者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如创新产品策略、改善服务管理、重塑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形象、优化分销渠道、创新促销手段、实现品-牌的人格化等。为了适应碎片化时代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为了更好地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必须转变自己的品-牌营销策略,如使用碎片化营销、网红营销、内容营销、泛娱乐营销、微视频营销、情感营销等一系列全新的品-牌运营策略相继出现,为企业创新品-牌运营策略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内容简介
《碎片化营销 注意力经济下的品-牌运营策略》以碎片化时代、注意力经济为背景,结合作者多年的品-牌运营经验及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注意力经济下企业的品-牌运营策略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期为品-牌运营人员、企业管理者等业界同仁提供有益启发。《碎片化营销 注意力经济下的品-牌运营策略》书中,作者从碎片化营销、注意力经济、泛娱乐营销、微视频营销、情感营销、场景运营和新媒体运营7个方面切入,对注意力经济下的品-牌运营策略进行了多方位阐述,为企业创新品-牌运营策略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作者简介
姚成伟,全息品-牌战略创始人
投资家、战略家、企业家导师
深圳震古烁今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圳北大红杉资本管理发起创始人
国际策划师孵化联盟中心主席
商业顶层战略设计导师
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特聘品-牌实战导师
米兰世博会中国区组委会副主席
主讲课程《zui佳印象》品-牌战略系统
目录
第1章 碎片化营销:颠覆传统模式的营销新理念
1.1 营销的蜕变:社会碎片化时代的营销新法则
1.1.1 社会碎片化:商业模式的颠覆与创新
1.1.2 碎片化营销:重构企业传统营销模式
1.1.3 营销新时代:碎片化营销的主要特征
1.1.4 碎片化营销策略:精准、互动、口碑
1.2 实践策略:如何聚焦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
1.2.1 关键时刻:构建系统的碎片化传播
1.2.2 内容营销:让品牌与用户深度连接
1.2.3 精准聚焦:碎片化时代的聚营销模式
1.2.4 碎片化运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1.3 跨界整合:碎片化时代的品牌营销模式创新
1.3.1 跨界营销:多渠道整合提升品牌价值
1.3.2 实践路径:企业跨界营销的五大策略
1.3.3 品牌协同:跨界时代的品牌运营法则
1.3.4 品效合一:引爆品牌跨界的协同效应
第2章 注意力经济:捕捉消费者的眼球和兴趣
2.1 注意力经济下,企业品牌的创新运营实践
2.1.1 策略一:创新产品策略,改善服务管理
2.1.2 策略二:重塑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形象
2.1.3 策略三:优化分销渠道,创新促销手段
2.1.4 策略四:四个步骤实现企业品牌人格化
2.2 网红营销:将粉丝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
2.2.1 网红经济: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蜕变
2.2.2 营销进阶:企业网红营销的实战技巧
2.2.3 绩效评估:网红营销如何实现精准化
2.3 内容营销: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营销体验
2.3.1 内容植入:品牌与内容的共生传播
2.3.2 相依相存:实现品牌与内容的融合
2.3.3 节日营销:借助节日提升销售转化
2.3.4 精准受众:大数据时代的节日营销
第3章 泛娱乐营销:借助粉丝效应实现营销变现
3.1 娱乐至死:互联网泛娱乐战略下的营销风口
3.1.1 娱乐营销:个性化时代的品牌战略
3.1.2 内容娱乐化:娱乐营销的主要特点
3.1.3 企业实施娱乐营销的五大实战路径
3.1.4 企业实施娱乐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
3.2 制胜之道:“品牌+娱乐+内容”的创意营销
3.2.1 独特的创意: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
3.2.2 4P营销:泛娱乐化时代的创新法则
3.2.3 IP营销:IP经济下的品牌圈粉攻略
3.3 引爆流行: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营销与变现
3.3.1 粉丝经济:构建品牌的粉丝影响力
3.3.2 价值挖掘:企业粉丝营销实战攻略
3.3.3 偶像崇拜:新媒体时代的粉丝效应
3.3.4 参与感法则:注重与粉丝深度交互
第4章 微视频营销:“微”时代的品牌营销法则
4.1 短视频营销:原生内容驱动下的精准广告投放
4.1.1 短视频营销:开启全新的营销时代
4.1.2 实战技巧:企业短视频营销的步骤
4.1.3 “短视频+直播网红+电商”落地路径
4.1.4 秒拍&小咖秀:国内主流的短视频平台
4.2 直播营销:如何借助直播提升销售转化率?
4.2.1 圈粉实战:企业直播引流的四个步骤
4.2.2 网红直播:企业直播电商的运营法则
4.2.3 谨防陷阱:直播营销避免的四大误区
4.2.4 欧莱雅&杜蕾斯:直播营销的实践启示
4.3 引流变现:“直播+电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3.1 引流与转化:直播与电商的有效结合
4.3.2 运营与变现:提升电商的销售转化率
4.3.3 案例实践:“直播+电商”的模式探索
第5章 情感营销:体验经济时代的品牌变现法则
5.1 情感经济:从感官营销到情感营销的品牌进化
5.1.1 情感营销:以情感赢得消费者的心智
5.1.2 营销路径:实现情感营销的四个方面
5.1.3 极致体验:消费升级时代的情感通道
5.1.4 案例实践:从感官到情感的体验营销
5.2 情感品牌:搭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5.2.1 粉丝理论:构建与提升粉丝的忠诚度
5.2.2 情感品牌:碎片化时代下的无形资产
5.2.3 让顾客感动: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
5.2.4 让产品传情:在产品中融入情感元素
5.3 个性化营销: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情感营销
5.3.1 产品个性化: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5.3.2 服务个性化: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5.3.3 营销个性化:个性化营销的三个原则
第6章 场景运营:借助场景重塑与消费者的沟通
6.1 场景碎片化:利用场景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认知
6.1.1 场景驱动:构建场景营销的三大维度
6.1.2 场景互动:借助技术重塑碎片化场景
6.1.3 有效转化:以场景触发用户的购买欲
6.1.4 精准投放:数字场景时代的广告策略
6.2 连接一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构建与运营
6.2.1 重新定义场景:移动时代的场景重塑
6.2.2 以体验为中心,以连接实现场景跨界
6.2.3 打造社群:实现场景价值的有效路径
6.2.4 社群运营:场景即产品,产品即社群
6.3 数据运营: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与应用场景
6.3.1 大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
6.3.2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变化
6.3.3 精准营销:借助大数据获取用户画像
6.3.4 场景大数据:基于大数据的场景应用
第7章 新媒体运营:媒体碎片化时代品牌传播
7.1 新媒体营销:将社交红利转化为营销新动能
7.1.1 营销嬗变:新媒体营销时代的来临
7.1.2 价值聚焦:新媒体营销的四大优势
7.1.3 打破孤岛:品牌的碎片化场景营销
7.1.4 全域营销:实现全方位的品牌传播
7.2 多元整合:全媒体时代的营销渠道整合策略
7.2.1 营销造势:整合碎片化的沟通元素
7.2.2 构建多屏化营销,提供个性化服务
7.2.3 玩转微信公众号,深挖大数据价值
7.3 价值变现:新媒体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探索
7.3.1 创建网红店铺,提供广告公关服务
7.3.2 组织品牌团购,举办O2O推介活动
7.3.3 开启付费阅读,新媒体资本化运作
精彩书摘
《碎片化营销 注意力经济下的品牌运营策略》:
1.2 实践策略:如何聚合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
1.2.1 关键时刻:构建系统的碎片化传播
在碎片化时代,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注意力过度分散。要想使自身在品牌林立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突围,企业必须抓住和消费者接触的分分秒秒,让消费者获得最极致的服务体验。在满意度研究理论中,“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被定义为与顾客接触的每一个时间点,因为往往短短几秒钟就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著名餐饮品牌海底捞在关键时刻为顾客提供极致服务的案例,尤其值得我们借鉴。顾客就餐过程中,仅仅是咳嗽了几声,服务人员就会立即拿来止咳糖浆;带着宝宝的顾客进入门店后,服务人员会立即为顾客提供宝宝椅等。
回顾人类发展的整个历程,生产力的提升及科技的持续突破,引发了消费领域的重大变革,传统市场走向衰落,原有的行业巨头被抓住新机遇的后来者取代。例如,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诸多新兴业态成功崛起,智能手机的兴起成就了“苹果”,导致曾经风光无限的诺基亚手机黯然离场。
碎片化虽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但也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身处碎片化时代,营销从业者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学习新的营销枝巧。
人们热衷于加入到社群之中,并且对社群的意见领袖有较高的忠诚度,这为企业进行营销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小米公司为例,小米对目标群体实施社群化运营,为粉丝群体搭建社群,并贼予社群一定的风格与调性;在与粉丝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发掘其潜在需求,实现产品的定制生产及营销。
传统营销的逻辑是对产品的优势进行总结及归纳,将其整合到一个核心诉求点中,然后再通过广告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性地对目标群体施加影响。而碎片化营销的逻辑则是尽可能地充分展示产品在各个维度上的优势,实现系统的碎片化传播。
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公司在正式推出一款新品之前,会利用各种方式向外界公布产品的部分功能、硬件配置、外观图等,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形成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确保消费者在不断了解新款产品的过程中,长期对其产品及品牌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此外,互联网公司经常采用的跨屏、跨渠道的整合营销,也是系统的碎片化传播的一种应用。
不过,系统的碎片化传播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碎片化的信息很难长期保持较高的热度,在信息过载时代,被海量信息不断冲击的人们很容易遗忘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对企业营销十分不利。所以,如何提升营销内容的持续影响力,是营销从业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系统的碎片化传播能够创造价值的重要基础。
在诸多的成功案例中,企业营销人员借助制造讨论话题,让目标群体参与讨论、分享、转发等,成功地使营销内容长期保持较高的热度,对产品销量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与TCL、长虹等传统品牌厂家生产的电视机相比,小米电视、乐视电视在品质、功能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但通过制造讨论话题,让消费者参与到传播、分享中来,后者同样能够保持较高的销量。
品牌的联合营销是碎片化时代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有效手段。市场碎片化程度日渐加深,使得很多企业从中发现了细分市场;但与此同时,碎片化也使得企业营销愈发困难,营销人员需要同时关注多个目标群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生产差异化的内容,从而有效满足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才能在降低营销成本的同时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呢?此时,品牌的联合营销就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虽然这些品牌属于不同的行业,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特征,拥有的用户群体能够相互转化。
碎片化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新的营销环境中,传统的营销思维及营销手段已经变得不再适用。从实践来看,碎片化在价格、渠道、营销场景等诸多维度上对企业营销产生了深远影响。要想在碎片化时代生存下来,企业需要学习新的营销思维,掌握新的营销手段。
……
《注意力陷阱:数字时代个体生存指南》 在这股席卷而来的信息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注意力陷阱”。从醒来时第一眼滑动的手机屏幕,到通勤途中充斥耳畔的播客,再到工作间隙浏览的短视频,我们的每一个意识都被无形的力量所牵引、捕捉、甚至窃取。这并非偶然,而是现代数字社会运作的核心逻辑。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个“注意力陷阱”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模式、情感状态乃至社会关系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应对策略,帮助我们重拾对自身注意力的掌控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内心的宁静与清晰。 第一章:注意力:被稀释的珍宝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富足时代,然而,与此相悖的是,我们“注意力”这一宝贵资源却变得越来越稀缺。本章将首先追溯注意力在我们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为何注意力是人类意识的核心,是学习、记忆、决策乃至创造力的基石。随后,我们将审视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的出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注意力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将探讨“信息过载”是如何将我们淹没,而“算法推荐”又如何通过预测和迎合我们的偏好,将我们牢牢锁在特定的信息茧房中,不断消耗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注意力(如集中注意力、分散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等),并分析在数字环境中,哪些类型的注意力最容易被劫持,又哪些是我们最需要加以保护的。通过揭示注意力被量化、被交易的现实,我们会对自身注意力的价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为何保护好自己的注意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第二章:数字化的操纵:算法如何“看透”你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绝大多数并非随机出现,而是经过一套复杂的算法精心筛选和推送。本章将深入剖析这些算法的运作机制,它们如何通过收集我们的行为数据——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滑动、每一次停留时间、每一次搜索,来构建一个关于我们的极其详细的数字画像。我们将揭示这些算法并非中立的技术工具,而是被设计用来最大化用户“参与度”和“停留时间”的商业逻辑产物。我们将探讨“推送通知”、“无限滚动”、“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是如何利用人类的心理弱点,如好奇心、 FOMO(错失恐惧症)、社交认同等,来诱导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更进一步,我们将讨论“回声室效应”和“信息茧房”是如何在算法的作用下形成的,它们如何加剧社会群体的极化,阻碍我们接触多元观点,最终削弱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算法的“黑箱”运作,是摆脱其操纵的第一步。 第三章:注意力耗竭的代价:身心健康的警示信号 长期处于“注意力陷阱”中,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本章将详细阐述注意力耗竭带来的具体后果。在心理层面,我们将探讨它如何导致“认知疲劳”,使我们难以集中精力,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犯错的可能性。我们将分析它如何加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为持续的干扰和不确定性会使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我们将讨论“多任务处理”的迷思,以及它实际上是如何降低效率并增加压力。在生理层面,我们将审视它如何影响睡眠质量,因为屏幕蓝光和持续的信息刺激会干扰我们的昼夜节律;它如何增加眼部疲劳,甚至可能导致颈椎等身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注意力耗竭对我们人际关系的影响,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数字世界占据,我们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导致情感疏离。这些警示信号,不应被忽视。 第四章:重夺掌控权:个体化的注意力管理艺术 幸运的是,我们并非只能被动地被“注意力陷阱”所俘获。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个体化注意力管理策略,帮助我们重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我们将从“意识觉醒”开始,鼓励读者通过自我观察,识别自身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触发因素和不良的数字习惯。随后,我们将介绍一系列“数字排毒”和“注意力训练”的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数字边界”,如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创建“无干扰空间”;以及进行“单任务专注练习”。我们还将探讨“正念”和“冥想”等古老而有效的技巧,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帮助我们训练专注力,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此外,本书还将强调“有意识地选择信息”的重要性,如何主动去过滤无效信息,寻找真正有价值、能提升自我的内容,以及如何培养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习惯。 第五章:专注的未来:在信息洪流中寻找意义与价值 在掌握了注意力管理的基本技能后,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重拾的注意力去创造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我们将讨论“深度工作”的理念,以及它如何成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我们将鼓励读者将有限的注意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无论是学习新技能、发展个人爱好、投入有意义的事业,还是深化与他人的联结。本书将强调“价值导向”的重要性,学会辨别哪些信息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哪些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并主动去追寻后者。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被信息流裹挟。最后,我们将展望一个“专注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个体不再是信息的奴隶,而是能够主动选择、深度体验、创造价值的主人。这是一种更深刻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更自由、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注意力陷阱:数字时代个体生存指南》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指南,它不是要你彻底告别数字世界,而是要赋予你穿越数字迷雾、重掌生活主导权的力量。通过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识别陷阱,如何规避风险,最终在信息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航线,让注意力成为你前进的助力,而非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