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溫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而日本是早期溫州人的主要移居國之一。《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曆史)》依據作者鄭樂靜在日留學期間所采集的口述錄音資料整理而成,記錄瞭32位在日溫州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真實地再現瞭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社會的曆史變遷進程。
作者簡介
鄭樂靜,女,1983年齣生於浙江省溫州市。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獲人類環境學博士學位,現為寜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係教師、日本溫州總商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日本華僑華人、海外浙籍華僑華人、中國僑鄉文化等。主持研究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文明構造論》《華僑華人曆史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寜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或專題研究報告10餘篇,獨著《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社會變遷研究》。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社會變遷簡史
上編 離鄉背土——老華僑華人傢族口述曆史
第一章 傢庭團聚之路
第一節 我的香港護照
第二節 太太是旅法歸僑
第三節 爺爺在日本
第四節 從料理店到酒吧
第二章 日裔中國人
第一節 我的媽媽是日本人
第二節 中國爺爺和日本奶奶
第三節 團聚在日本
下編 落葉歸根抑或落地生根——新華僑華人傢族口述曆史
第三章 研修生的日日夜夜
第一節 想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第二節 這3年收獲很多
第三節 我是研修團團長
第四節 研修的生活很單調
第四章 放飛夢想的就學生和留學生
第一節 颱灣親戚幫我來日本
第二節 多個想法,多條門路
第三節 要有奉獻精神
第四節 人生需要經曆很多事
第五節 留學是一種投資
第五章 IT技術人員頭頂的玻璃天花闆
第一節 語言問題永遠存在
第二節 計算機“2000年問題”改變我的命運
第三節 連接中日IT業的橋梁
第四節 我的夢想是當老闆
第五節 齣門在外對自己好點
第六章 中餐館的溫州菜
第一節 300日元中餐連鎖店
第二節 一切為瞭孩子的前途
第三節 為瞭兒子換工作
第七章 多元化的溫州商人
第一節 研修生到經營者的華麗轉身
第二節 來日本見見世麵
第三節 從西班牙到日本
第四節 行走在創業路上
第五節 日本的技術,中國的市場
第八章 僑團領袖
第一節 為新老華僑華人搭橋梁
第二節 以商養會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曆史》:
采訪者:關於您爺爺,我手頭的這兩份材料寫的內容不一樣,您看一下是哪一份的比較準確?這份材料寫潘進法先生是1922年來日本。另一份材料寫他是1927年來日本。
受訪者:1922年是對的。
采訪者:1922年來的日本。按照這裏寫的,前5年他是打雜工,從販賣雨傘到開小麵店。您爺爺從大阪上岸後去瞭哪裏?
受訪者:從大阪上來以後,就跑到東北,仙颱那邊。
采訪者:先去瞭仙颱?
受訪者:在東京是不行的。第一,大地震。那時候地震,這個在溫州想也想不到的。
采訪者:那是從大阪直接去的仙颱呢,還是在大阪待瞭一段時間?
受訪者:肯定是要待一段時間的嘛,這個我也不知道。從大阪進入日本的事我爺爺跟我說過。他是坐船來的。
采訪者:那您爺爺來日本之前,在這邊有認識的人嗎?
受訪者:沒有沒有。
采訪者:也就是說您爺爺齣國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標,是去哪個國傢都行,是這樣的嗎?
受訪者:那時候,這事他也沒有說。好像是說那個時代跑日本是很安全的,聽說是這樣。 ,
采訪者:是相比歐洲來說嗎?
受訪者:與歐洲比的話,日本是很安全的。那時候溫州人來日本是不多的。當時是跟青田人一起的,你知道嗎?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青田人那時候,來日本是很多的。現在在青田當地的山上會說日語的老人很多,你知道嗎?
采訪者:有資料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很多青田人和溫州人來日本,但是到1923年大地震的時候……
受訪者:迴去瞭。
采訪者:對。
受訪者:所以肯定是,因為青田那邊以前是溫州管的嘛。肯定是那個關係(溫州人跟著青田人)跑到日本。
采訪者:也就是說看到青田人,有這麼多人齣去,您爺爺也跟著過來?
受訪者:對。肯定是這個意思吧。那不是一年嘛,第二年,第三年,跑到日本比較多。
采訪者:那時候您爺爺是一個人齣來的嗎?
受訪者:不是一個人。
采訪者:和親戚?
受訪者:不,大傢好多人的。去山梨縣的也有的。他們人都不在瞭。還有林葉通的爸爸也是一起的。
采訪者:您爺爺和林葉通父親是同一條船過來的?
受訪者:是不是同一條船就不清楚瞭。
采訪者:同一時期?
受訪者:好像是同年進日本。同一條船,十幾個人進日本是進不去的。還有呢,濱鬆也有個青田人嘛,他們都一起的。我跟你說啊,那時候靜岡的華僑總會,就是溫州人搞的。
采訪者:這份資料裏也提到瞭靜岡縣華僑總會,說您爺爺是帶頭人,發起人。寫著1943年成立,然後1943年到1967年任副會長。
受訪者:對,對。所以那時候都是溫州人。
采訪者:像您剛纔說的,您爺爺先到仙颱,後來是怎麼轉到靜岡的呢?
受訪者:原因是靜岡這裏的天氣跟溫州差不多,是很溫暖的一個地方。靜岡是日本一個溫暖的地方。大概原因是這個吧。還有水好喝,主要是水。
采訪者:哦,是嗎?
受訪者:還有富士山,最大的原因還是暖和。暖和,這是最重要的吧。
采訪者:那您爺爺來瞭這邊,先是賣東西還是?
受訪者:開頭呢賣肉的,肉店。
采訪者:在仙颱開瞭肉店?
受訪者:沒有沒有,在這邊(指靜岡)一開始是賣肉的,肉店。
采訪者:哦,在靜岡先是賣肉,在仙颱是做什麼呢?
受訪者:仙颱我不知道,但是仙颱那邊呢找瞭老婆,日本的奶奶,帶過來,一起過來。
采訪者:哦,在仙颱結的婚?
受訪者:那時候就是結婚嘛。
采訪者:您能迴憶起來他具體是哪年來靜岡的嗎?
受訪者:是1944年啊,1945年左右,來沼津吧。1945年已經在這裏瞭。開始是開肉店。
采訪者:萬來軒一開始就是肉店?
受訪者:不,不。開始是肉店,是沒有名字的,是他個人的。
采訪者:然後到瞭1947年開瞭萬來軒?
受訪者:好像是的。
采訪者:萬來軒是麵店還是中華料理店?
受訪者:中華(料理),一開始是拉麵店。拉麵店裏除瞭拉麵,定食什麼都有的。以前日本的拉麵店裏麵咖喱飯也有,豬排飯也有,雞肉雞蛋蓋飯也有的,說是拉麵店,其實就是食堂,簡單地說。
采訪者:然後慢慢轉型成中華料理店?
受訪者:對對對。但是真正轉成中華料理,是我父親來瞭以後。
……
前言/序言
第一節 研究緣起
近年來,“口述曆史”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口述曆史是什麼?它是由準備完善的訪談者,以筆錄、錄音等方式收集、整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曆史意義的觀點的一種研究曆史的方式。
中國學者關於“口述曆史”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觀點。鍾少華認為:口述曆史是受訪者與曆史工作者閤作的産物,通過人類的語言,利用科技設備,把雙方閤作談話的錄音作為口述史料,將錄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經研究加工,可以寫成各種口述曆史專著。楊祥銀則更廣義地將口述史學定義成是運用一切手段(包括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收集、保存和傳播即將逝去的聲音,然後整理成文字稿,並對這些口述史料進行研究的曆史學分支學科。
口述曆史正是由於其不同於以往隻重視政治史、精英史、軍事史等上層社會聲音的研究傳統,把研究的焦點轉嚮社會底層和普通大眾而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睞。口述史學作為曆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自20世紀中葉在美國興起以來,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起來。
中國的口述曆史研究起步晚於歐美學界,到20世紀80年代纔興起。進入90年代以後,逐漸有口述史著作問世。其中具有代錶性的著作有鍾少華的《早年留日者談日本》、張曉的《西江苗族婦女口述史研究》、定宜莊的《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曆史》以及何天義主編的《二戰擄日中國勞工口述史》等。這些研究多關注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撰寫自下而上的曆史,促進瞭中國口述曆史的發展。
然而,在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由於受種種條件限製,運用口述曆史手法的研究並不多見。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閤會於2004年啓動老歸僑口述曆史研究工程,分彆采訪天津、山西、廣西、海南、廣東、福建的300餘名老歸僑,並在這些采訪資料的基礎上,齣版瞭歸僑口述錄係列叢書:《迴首依舊赤子情——天津歸僑口述錄》《風雨人生報國路——山西歸僑口述錄》《蹈海赴國丹心誌——廣西歸僑口述錄》《椰風蕉雨話僑情——海南歸僑口述錄》《嶺南僑彥報國誌——廣東歸僑口述錄》《八閩僑心係故園——福建歸僑口述錄》,真實展現瞭歸僑們的心路曆程和愛國之情。此外,《“豬仔”華工訪問錄》是基於1963年由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組成的調研組在廣東省陽江縣(今陽江市)農場對近百名契約華工的采訪調查整理而成,為我們提供瞭研究契約華工曆史的寶貴的一手資料。
上述這些歸僑口述錄作為華僑華人口述曆史的一個嘗試,在彌補文字史料的缺失、豐富僑史研究方麵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於受時間和經費等條件影響,以往的華僑華人口述錄大都是在國內進行訪談。黃曉堅等編寫的《從森林中走來——馬來西亞美裏華人口述曆史》是為數不多的走齣國門、由作者親自在海外現地采訪華僑華人的口述史研究。訪談對象既有精英階層,亦兼顧普羅大眾,講述瞭一個個移民傢庭的悲歡離閤,為我們瞭解美裏華僑華人曆史打開瞭一扇窗。
而筆者開始關注日本的溫州籍華僑華人群體緣起於多年前在東京的一場偶遇。
筆者祖籍浙江省溫州市,於2004年赴日留學。2007年鼕天裏的一天,筆者在東京街頭偶遇一位日本老人,當他得知筆者是來自溫州時,深深地鞠瞭個躬,說道:“對不起。”對於老人的這一舉動,筆者一頭霧水,不知所措。老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你們溫州山區的人來東京做苦力,不幸遇難瞭,我為這件事情嚮你們溫州人道歉。”那一刻,筆者為自己身為在日溫州人的一員卻不知道自己祖輩的曆史而感到羞愧。於是從那以後,筆者就開始潛心研究日本的溫州籍華僑華人群體。當筆者於2009年拜訪日本溫州總商會,希望能在調研方麵得到他們的協助時,會長林立先生馬上錶示非常支持。林會長說總商會很早就開始醞釀建立“在日溫州人檔案”,隻是商會事務繁忙,尚未有專職人員來做此事。在會長的協調下,總商會成立瞭“在日溫州人華僑史編寫委員會”,由筆者及其他3位在日溫州人負責調研、收集資料等工作。2015年,《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曆史》作為“日本浙籍華人調查與研究”項目的組成部分,得到瞭寜波大學浙東文化與海外華人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從2009年至2015年,筆者走訪瞭近百名活躍在各行各業的在日溫州人,聆聽他們的故事,記錄他們的生活。
本書選取瞭不同行業、不同時期赴日的32位溫州人的口述,試圖原汁原味地展現溫州人在日本的奮鬥曆程。由於記憶的不可靠性,口述曆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一直以來受到學界的各種質疑。筆者采取口述材料和其他資料相互佐證的方法,在盡量真實再現采訪錄音內容的基礎上,對口述的失真失實之處、記憶偏差之處以及談話中所齣現的相關曆史事件背景加以適當的校正性注釋。口述多為口語錶達,整理時盡量保留其原汁原味,僅修改語病、口誤等不當之處。本書的采訪使用溫州方言、普通話和日語進行,采訪稿則統一用漢語錶述。基於研究倫理,本書對部分人名、學校名、企業名及地名做瞭匿名處理。另外,為便於分析,本書對部分日本機構、法規、政策等的日語名稱予以保留,不做翻譯,僅在需要時加注說明。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書中有諸多不足之處,懇請讀者給予批評指正。作為第一部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口述錄,雖囿於本人水平與精力,不能全麵涵蓋各行各業,但仍希望拙稿能起拋磚引玉之效,殷切地期待海外華僑華人的口述曆史研究能在更廣和更深的層麵上展開。
……
(8)對在日本生活的評價
把對在日本生活的評價分成五個等級進行調查,結果迴答“普通”的人最多,占36.5%。細聽他們的感想,有人說:“日本不是那麼理想的地方。一開始很喜歡日本,但是長時間在這裏,覺得這裏的氛圍很壓抑。”也有人說:“比起在中國來要辛苦點。看不到職業上的上升空間。”此外在日本感到幸福和很幸福的各占25.0%和19.2%。就如一位調查對象所說的,“在日本生活,精神上很輕鬆。日本非常安全,孩子就算很晚迴傢也不用擔心”,日本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吸引瞭很多溫州人。(錶緒論-10)
現在,日本依據《齣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1951年製定,後經多次修改,最新改定版為2014年6月18日的法律74號),賦予入境的外國人27種在留資格,根據不同的在留資格規定外國人在日本國內的活動內容和居留期限。按照外國人能否在日本就業,又可將這27種在留資格細歸納為四大類。(為便於後文引用和分析,此處保留日語漢字)
①可以就業的在留資格種類:外交、公用、教授、蕓術、宗教、報道、高度專門職、經當.管理、法律·會計業務、醫療、研究、教育、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企業內耘職、興行、技能、技能實習;
②不允許就業的在留資格種類:文化活動、短期滯在、留學、研修、傢族滯在;
③能否就業取決於指定的活動內容的在留資格種類:特定活動;
④就業無限製的在留資格種類:永住者、日本人の配偶者等、永住者の配偶者等、定住者。
其中溫州人移居日本主要持有的在留資格有:高度專門職、經當·管理、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企業內耘職、技能、技能實習、留學、研修、永住者、日本人の配偶者等、永住者の配偶者等、定住者。
本書就是在上述問捲調查的基礎上,為瞭更深入剖析日本溫州籍華僑華人社會的內部構成,根據在留資格的不同,有代錶性地選取瞭各個行業的在日溫州人進行瞭深入訪談,用他們自己的聲音記錄他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本書的內容大緻分為兩大部分。“上編 離鄉背土”,著重講述老華僑華人的傢族史,記錄瞭因繼承傢業而赴日的潘氏傢族和林氏傢族的團聚之路,分享瞭日裔中國人融入日本社會的心路曆程。“下編落葉歸根抑或落地生根”,聚焦於新華僑華人群體,以行業為主綫,分述瞭研修生、就學生、留學生、IT技術人員、餐飲業從業者、商人等不同職業從事者的奮鬥曆程,並從溫州籍僑領的訪談中,瞭解瞭日本溫州籍僑團的發展過程和現狀。
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曆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溫州人在日本:溫籍華僑華人口述曆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