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儿童数学学习困难

突破儿童数学学习困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晓敏,韩娟 著
图书标签:
  • 数学学习困难
  • 儿童数学
  • 学习障碍
  • 数学辅导
  • 小学数学
  • 计算能力
  • 思维训练
  • 家长指导
  • 教育心理学
  • 突破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55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83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5
字数:4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旨在分析引起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供系统的改进方法,并促进这些有效的改进方法在专业教育者和儿童家长群体中得到推广,适用于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专业教育者及儿童家长。
1.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本书突破以往书籍中偏重理论描述的局限,结合全国13个省市儿童数学能力调查结果,描述我国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分析儿童数学能力的构成和发展因素。 2.数学学习困难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一种常见亚类型。目前,国内外现有出版的书中,只是介绍了数学学习困难的概念,并没有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完整阐述,尚未见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专著。本书是对儿童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和学习困难类知识的总结和推广。

内容简介

目前,中国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平均发生率为7%,数学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会给其家庭带来很多的挫折感和负面情绪。本书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为对象,开展了大量行为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初步总结出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核心认知缺陷,为开展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书内容分五篇共十一章,包括儿童数学学习与认知发展、儿童数学能力概述、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评估工具、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发展水平评估、儿童数学学习困难概述、儿童数学学习困难发生机制等。
本书适用于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专业教育者及儿童家长。

作者简介

余晓敏,女,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教学骨干,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篇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
第一章儿童数学学习与认知发展/3
第一节认知学习与儿童发展/5
第二节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7

第二章儿童数学能力概述/21
第一节数学能力的定义/23
第二节数学能力的结构/25
第三节数学能力的评价/28

第三章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33
第一节影响数学能力发展的个体生物学因素/35
第二节影响数学能力发展的家庭因素/40
第三节影响数学能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42
第二篇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研究案例
第四章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评估工具/49
第一节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评估量表的引进与修订/52
第二节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及常模的建立/58

第五章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发展水平评估/75
第一节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发展水平/77
第二节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88
第三篇儿童数学学习困难
第六章儿童数学学习困难概述/99
第一节数学学习困难的定义/101
第二节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测评/103
第三节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学能力特征/107
第四节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特征/109

第七章儿童数学学习困难发生机制/115
第一节数学学习困难的生物学因素/117
第二节数学学习困难的个体心理因素/122
第三节数学学习困难的家庭环境因素/125
第四篇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研究案例
第八章儿童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认知机制研究/135
第一节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140
第二节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148
第三节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特征/158

第九章注意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数字距离效应影响的研究/177
第一节内、外源性注意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数字距离效应影响的
行为学研究/180
第二节内、外源性注意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数字距离效应影响的ERP研究/190
第五篇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预防与干预
第十章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预防/205
第一节防御有害因素,避免伤害/207
第二节开发学习潜能,促进发展/213
第三节改善环境因素,提升动力/221

第十一章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干预/231
第一节儿童数学学习困难干预的一般原则/233
第二节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心理干预/237
第三节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干预/240

主要参考文献/245

前言/序言

学习在我国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能力更是人类智能结构中zui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数学学习的对象是一种人类经过一定的抽象活动所构造出来的心理上的思维对象。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感知和学会计数,并通过学校的学习,系统掌握集合间的数量关系,数学能力得到逐步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数学学习困难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一种常见的类型,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6%的儿童出现了数学学习困难。目前,中国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平均发生率为7%,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理解数字概念、有效计数和运算,而他们较低的数学计算能力则将持续终生,并在不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数学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会给其家庭带来很多的挫折感和负面情绪。
我所带领的科研小组成员长期进行儿童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在儿童数学能力研究的领域主要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开发了小学生数学能力测量工具。课题组和德国海德堡大学一起完成了国际合作课题“小学生数学能力跨文化比较”。通过引进德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评问卷,并对其进行中国化的修订,我们开发了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测评软件,并获得国家专利。该测量工具在后继研究中通过持续的验证,被证明是可以用来测量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工具。
(2) 通过大量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总结出了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历经两年时间,课题组成员完成了对我国13个省市儿童数学能力和影响因素的调查,总结出了我国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以及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学学习行为特点,并探究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因素对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
(3) 探索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发生机制。研究成员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为对象,开展了大量行为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通过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学认知特征、数学能力特征和注意力特点等的概括,初步总结出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核心认知缺陷,为开展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书是对以往研究的一次汇总和整理,着重对上述的研究结论进行提炼和总结。其宗旨在于阐述儿童数学能力的结构和发展过程,分析引起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供系统的改进方法,并促进这些有效的改进方法在专业教育者和儿童家长群体中得到推广。

编者
潜移默化的数学启蒙:点燃孩子内心的逻辑火花 这是一本旨在引导家长和教育者,以一种全新的、更具亲和力的方式,陪伴孩子探索数学世界的书籍。它并非直接教授数学概念或解题技巧,而是着重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观察、提问、游戏和生活实践,悄无声息地为孩子播下数学思维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数字、形状、空间和逻辑的天然兴趣。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儿童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仅仅通过枯燥的练习和填鸭式的灌输。相反,它认为数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无处不在的生活应用,在于它所能构建的清晰而有力的逻辑思维。因此,本书的内容将围绕如何将数学融入孩子的生活点滴,让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探索过程。 第一部分:看见数学,融入生活——从“玩”开始的启蒙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打破传统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强调“玩”在数学启蒙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数学正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绝佳工具。 厨房里的数字游戏: 孩子在厨房里帮忙时,可以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测量、计数、比较等概念。例如,在制作点心时,一起数鸡蛋、量面粉,讨论“两杯面粉”和“一杯面粉”的区别。在准备食材时,可以引导孩子辨认形状,如圆形的面饼、方形的奶酪。甚至在摆放餐具时,也可以练习数数和排序。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厨房数学游戏,让家长轻松掌握如何将日常烹饪过程转化为一次次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体验。 超市里的逻辑探索: 超市是一个充满数学元素的宝库。引导孩子观察商品的包装上的数字,比如价格、重量、数量。在选择商品时,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比较,比如“哪个苹果更大?”“哪包糖果更便宜?”。通过超市购物,孩子可以学习到简单的加减法概念,例如购买两件商品,总共需要多少钱。本书将提供如何在超市中与孩子进行互动式数学对话的技巧,帮助孩子在购物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初步的计算能力。 户外探险的几何发现: 无论是公园的草坪、小区里的街道,还是大自然的森林,都隐藏着丰富的几何图形。引导孩子观察树木的形状、花瓣的数量、石头的棱角、建筑物的线条。在玩耍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几何游戏,比如用树枝摆出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在沙地上画出圆形、椭圆形。本书将提供一套户外数学探险指南,鼓励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用眼睛去发现,用双手去触摸,用身体去感受数学在世界中的存在。 玩具箱里的分类与排序: 孩子的玩具箱是进行分类和排序训练的绝佳场所。引导孩子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类型等不同标准对玩具进行分类。例如,将所有积木放在一起,将所有毛绒玩具放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进行排序,比如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排列积木。本书将提供多种玩具分类和排序的创意玩法,让孩子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逻辑分类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故事中的数字寓言: 许多经典童话故事和绘本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比如,童话中“三只小猪”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数数猪的数量;“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可以认识数字“七”。一些绘本更是直接以数学概念为主题,如《一只青蛙跳了多少次?》这类书籍。本书将推荐一系列适合儿童阅读的数学主题故事和绘本,并提供引导孩子从故事中提取数学信息的互动方法,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接触数学概念。 第二部分:激发思考,培养思维——“为什么”背后的逻辑链条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孩子对事物背后原因和规律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相信,一个善于提问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有求知欲的孩子。 “为什么”的力量: 当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疑问时,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并耐心解答。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时,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蓝色的东西,思考颜色的变化。对于数学问题,例如“为什么 2+3=5?”,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具体的操作,比如拿出2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孩子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本书将提供一套“提问式”的引导方法,教家长如何将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一次深入的思考机会。 模式识别的乐趣: 模式是数学和逻辑的基础。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模式,例如衣服上的条纹、地板的瓷砖、歌曲的节奏。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模式游戏,比如“红、黄、红、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ABAB,下一个是A还是B?”。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关于模式识别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对规律的敏感度,为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推理与预测的萌芽: 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预测。例如,看到天气预报说要下雨,问孩子“所以出门要带什么?”;或者看到积木搭得很高,问孩子“如果再放一块,会不会倒?”。这些看似简单的预测,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分析情况、做出判断的能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能够促进孩子推理和预测能力发展的日常互动场景。 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立即给予帮助。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尝试不同的策略,并从错误中学习。例如,玩具卡住了,引导孩子思考“能不能换个角度?”“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把它撬出来?”。本书将提供一套“问题解决者”的培养方案,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抽象思维的初步体验: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初步体验抽象思维。例如,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这是一种符号的代表;或者玩“捉迷藏”,需要记住规则,理解“藏”和“找”的抽象概念。当孩子开始理解数字代表数量,符号代表意义时,他们就已经在接触抽象思维了。本书将提供一些能够引导孩子进行初步抽象思维体验的活动,为日后理解代数等概念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耐心陪伴,情绪引导——让数学成为快乐的旅程 这一部分将聚焦于家长在孩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强调耐心、鼓励和积极的情绪引导,从而建立孩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联结。 看见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数学成绩,而忽略了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本书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好奇心、坚持和尝试,给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明白,努力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避免标签化与比较: 避免给孩子贴上“数学不好”或“数学天才”的标签,更不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优势。本书将提供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建立自信心的策略。 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 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将引导家长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错误,将其视为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通过引导孩子分析错误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学习心态。 共同学习,享受过程: 家长可以放下“老师”的角色,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探索数学。共同玩数学游戏,一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互动。本书将提供一系列亲子数学活动建议,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共同学习的快乐。 适时引导,不过度干预: 了解孩子的学习节奏,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和引导,但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时,给予足够的空间。避免过度干预,以免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本书将提供如何把握引导的“度”,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 建立积极的数学情绪: 确保孩子在接触数学时,体验到的是乐趣、成就感和好奇心,而不是焦虑、压力和恐惧。通过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联结,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总结: 《潜移默化的数学启蒙:点燃孩子内心的逻辑火花》并非一本“速成”教材,而是一份关于如何“陪伴”与“引导”的指南。它倡导一种温暖而充满智慧的育儿方式,让家长能够轻松地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在玩乐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在提问中激发逻辑思维,在耐心陪伴中建立自信,最终,让数学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一道闪亮的风景线,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永恒火花。这本书期待成为每一位希望帮助孩子构建坚实数学基础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家长和教育者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学习障碍背后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数学焦虑和学习困难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负面情绪,比如自我怀疑、恐惧甚至逃避行为。我翻遍了整本书,发现作者只是机械地提供了一堆认知策略和技巧,却鲜有提及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关系,如何通过鼓励和共情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和应对“数学恐惧症”的讨论,浅尝辄止,提出的建议也多是空泛的口号,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情境模拟或对话脚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更是一种自信心的重建过程。一本好的指导书应该能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孩子在面对难题时的坚实后盾,如何将失败转化为下一次尝试的动力。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冰冷的“技术手册”,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建设,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学术化,充满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成年人读起来也需要频繁地查阅词典,更何况是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或者他们的家长。作者似乎沉浸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完全没有尝试用孩子能理解的日常语言或者生动的比喻来进行阐述。例如,他用“概率分布的内隐认知迁移”来描述一个简单的数字匹配游戏,这不仅没有起到解释作用,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门槛。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傻瓜式”的、易于操作的教学小窍门,结果读到的却是大量基于不成熟理论的推断和复杂的术语堆砌。文字的描述也常常是冗长且缺乏重点,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用上大段的文字来反复论证,却没有一个直观的图示来辅助理解,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异常缓慢且令人沮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教材,封面设计得像是我小学时期的数学作业本,配色老气横秋,字体选择也极其保守,完全没有吸引力。内页的纸张质量摸起来粗糙得让人有些不耐烦,油墨印刷的清晰度也只能说是勉强能看,很多图表的线条都显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需要精细观察的时候,简直是一种折磨。更不用说排版了,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留白,密密麻麻地堆砌在一起,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读起来非常费劲,眼睛稍微看久一点就感到疲劳。书脊的装订也像是随时会散架的样子,翻开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扶着,生怕一个不留神书页就和书脊分离了。对于一本旨在解决学习困难的工具书来说,如此不注重阅读体验的设计,实在是让人感到失望,它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感受,只是机械地将文字和图形堆砌在一起,缺乏一点点美感和人文关怀。我甚至怀疑,作者或出版方是否真正理解“阅读体验”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评分

我对书中提供的“独家”练习题的质量感到非常失望。这些练习材料似乎是从二十年前的旧试卷中随意拼凑而来的,它们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在难度设置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有些题目过于简单,孩子几秒钟就能完成,起不到任何巩固或挑战的作用;而另一些题目则直接跨越了当前学习阶段应有的难度梯度,像是一道“天降神兵”式的难题,让孩子直接陷入挫败感。更要命的是,这本书的答案和解题步骤标注得极其草率,很多关键的推导过程被完全省略,只给出了最终结果。这对于家长或辅导老师来说,是极大的不便,我们无法从中判断孩子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错,也无法借鉴书中更优化的解题思路。高质量的练习材料应该是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层层递进且附有详尽反馈机制的,而这本书提供的这些练习,更像是出版社为了凑够页数而强行塞进去的“凑数品”。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得像是一团乱麻,完全没有清晰的脉络可循,读起来让人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我尝试从头开始系统地学习其中的方法,结果发现前一章讲的概念,在后几章中突然又以另一种不兼容的方式被提及,导致我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阅核对,学习效率极其低下。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罗列他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而不是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比如,讲解一个基础的加法运算技巧时,作者直接跳过了最基础的形象化操作步骤,上来就抛出了一套复杂的公式,这对于那些正处于“理解障碍”阶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让我气恼的是,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显得非常片面和脱离实际,所选取的例子总是围绕着某种固定的情境展开,一旦孩子遇到的问题情境稍有变化,书中的方法就立刻失效了,这暴露了其理论指导的僵硬和不灵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