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森《罗马史》共五卷,分四册出版,第*册收录第*、二卷内容;第二册收录第三卷内容;第三册收录第四卷内容;第四册收录第五卷内容。
蒙森《罗马史》详尽地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本书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1902年,蒙森因这部专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成为研究罗马史的*威之作。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今世*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特奥多尔· 蒙森(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学家。早年在基尔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学,18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大学教授历史,对古代史,特别是罗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议员。他对罗马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撰有《罗马公法》和《罗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迄今第*位,也是唯**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
译者简介:李稼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曾翻译《罗马史》第1、2、3卷;《10世纪前的印度简史》。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我会选择“沉浸”。这套书(我指的是整个系列,但仅以这一册为代表)构建了一个极其庞大且细节丰富的世界观。读它的时候,我常常需要放下书本,去想象君士坦丁堡的宏伟街道,或者高卢边境的寒风呼啸。作者对地理环境、不同民族习俗的描述,都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立体感。比如,书中对波斯萨珊王朝的军事组织与罗马军队的对比分析,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较量,更是一种文明形态的碰撞。这种全景式的展现,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它强迫读者跳出当下的视角,用一种更宏观、更长远的历史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决策的后果。对于希望系统性地了解罗马帝国晚期社会、军事、宗教和政治生态的严肃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经典,它所提供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足以让人受益终生。
评分坦白说,初读此书时,我确实在某些章节感到了些许的吃力,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消遣的读物,它更像是一场需要全神贯注、步步为营的智力挑战。作者在阐述军事战略和经济政策时,引用的史料之庞杂,论证链条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每一次转折,每一次战役的分析,都建立在一系列扎实的文献考据之上,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术功底。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罗马税收体系演变那几章,它清晰地揭示了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是如何被内部的财政枯竭所蛀空的。那些关于土地兼并、奴隶劳动效率下降的论述,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或许是对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描绘略显单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权力中心,但这或许也是这部侧重于“史”而非“社会风貌”的作品的内在取向吧。总而言之,它是一部需要你拿出笔记本、反复查阅地图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的重量级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译文质量,是让我愿意给予高度赞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种涉及大量拉丁文专有名词和复杂句式的古代史著作,翻译的难度不言而喻。庆幸的是,译者显然是深谙古典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专家,他们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的窠臼,而是成功地将那种古老、庄重的气息通过流畅而精准的现代汉语传递了出来。阅读过程中,我几乎忘记了这是一部译著,那些关于教会权力斗争、异教徒迫害的描写,其文字的张力与感染力,丝毫不逊色于本土的优秀历史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关键人物的辩论场景,译者对语气和情感的把握极为到位,使得那些跨越千年的思想交锋栩栩如生。这样的译本,对于我们这些无法直接阅读原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极大地降低了接触顶级学术研究的门槛。
评分这部鸿篇巨制,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醉心于古罗马帝国晚期风云变幻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我记得我翻开第一页时,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正在向你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宫廷秘闻与边疆烽火。书中对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从元老院的暗流涌起到地方总督的权力倾轧,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作者似乎对历史的细枝末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法令颁布或是贵族间的联姻,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使得整个罗马的社会图景跃然纸上,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年代记。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后期的皇帝,他们的性格缺陷、决策失误如何一步步将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推向深渊,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来自于对“衰落”这一宏大主题的解构。许多作品都将罗马的灭亡简单归咎于蛮族的入侵,仿佛只需要守住边境线就能万事大吉。然而,这部作品的论述则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悲剧性。它细致入微地展示了,罗马是如何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制度的僵化、精英阶层的道德滑坡、军队的野蛮化以及对外部力量的过度依赖,这些都是慢性毒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公民身份”的讨论,当公民权不再是一种荣耀,而只是一种负担时,帝国的基础也随之动摇。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链条,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这种深沉的、宿命般的悲凉感,在读完最后一页后,依然久久不能散去,让人对人类文明的兴衰循环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评分包装不错,纸张也挺好,薄薄的一册,阅读效果挺好,很适合送人,做活动价格还行,原价的话还是挺贵的。
评分很好,全套都买了,值得收藏
评分没有索线,没有塑封,白色书皮不耐脏
评分年前到的,过年回来才开包。物流包装都没什么问题。
评分不错
评分年前到的,过年回来才开包。物流包装都没什么问题。
评分最近买书也在这里了,方便快捷!
评分很好的书,商务印书馆这套书都比较难读,无极大兴趣者慎买
评分书是正版,很棒,下次还来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