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汶的星期天 1214年7月27日

布汶的星期天 1214年7月27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乔治·杜比(Georges Duby) 著,梁爽,田梦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世纪
  • 布汶
  • 法国
  • 13世纪
  • 城镇生活
  • 社会生活
  • 日常生活
  • 手稿
  • 时间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6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31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人类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为史学名家,被称为“星期天历史学家”,与马克思等并列为19位著名的史学家。在社会史领域尝试过多种论题,有多部名著问世。
  《布汶的星期天:1214年7月27日》为法国史领域的扛鼎之作。作为年鉴学派的著名代表,杜比一反宏观叙事的治史手法,而更推崇一种从小事件入手来观察历史走向的研究方式,视角新颖、独特。本书还得到了年鉴学派领军人物勒高夫的盛赞!

内容简介

  《布汶的星期天:1214年7月27日》为伽利玛出版社推出的“缔造法国的重要之日”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由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史学家乔治·杜比撰写,记录法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1214年7月27日,星期天。是日,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佛兰德斯伯爵斐迪南和布洛涅伯爵雷诺率领的强大联军在布汶平原交战。法兰西国王得到上帝的庇佑,成为战场上最终的胜者。皇帝奥托落荒而逃,两位反叛的伯爵被俘。这是一场具有奠基意义的胜利,它大大巩固了法兰西君主制的根基。虽然只是一场战斗、一起事件,但一战之微,亦有远旨。
  勒高夫认为,《布汶的星期天》是杜比的代表作。这部著作完美地将“结构”与“事件”结合在一起,向我们说明,对一个事件的分析离不开对长时段结构的理解。造就布汶的是之前长时间内的军事技术的进步、骑士比武和战争引发的经济行为的改变、权力的变化、心态与想象的变化。而布汶在历史中的意义也需要依靠记忆获得,依靠“布汶之后的布汶”去把握。

作者简介

  乔治·杜比(Georges Duby,1919-1996),法兰西学院院士、法国中世纪史专家、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著有《中世纪西欧的农村经济与乡村生活》《三个等级或封建制的想象》《千年》《中世纪的人与结构》《骑士社会》《元帅威廉》《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等著作,主编和合编了《法国史》《法国农村史》《私人生活史》《西方妇女史》等著作,研究领域涉及中世纪的方方面面。

目录




导言1214年7月27日……

第一章事件

舞台与演员

是日

第二章解评

和平

战争

战斗

胜利

第三章传奇

神话的诞生

再现



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原始文献(译文)

索引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布汶的星期天 1214年7月27日》:
  第一章 事件
  舞台与演员
  按照古典戏剧的惯例,剧中所有角色皆由男性扮演。而纪尧姆笔下的这幕剧因是军事题材,所有人物实际上也的确皆为男性。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见,在朦胧的远景中还会有一批社会地位各异的女性,追随着十字军或其他军队。然而,这里却不见她们的身影。对于纪尧姆和他的读者来说,布汶之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一场战斗、一个庄严的时刻、一场在一定意义上的神圣典礼。它的形象与重要的礼拜仪式一样,必须是阳刚雄浑的。因纪尧姆和其他第一批记述事件回忆之人均隶属于教会,于他们而言,女性只是凡俗琐事的点缀,是游戏和娱乐活动中只为博年轻人一笑的无足轻重的配角,抑或是危险的诱饵、魔鬼的陷阱、诱惑的工具、堕落的诱因。因此,在正义和胜利的一方:也即法兰西国王一方,不会出现任何女性形象。我们所见到的极个别的女性形象都出现在另一方。
  纪尧姆在他的散文编年史中只描写了一位女性:佛兰德斯的老伯爵夫人。她以主母的形象出现在敌方阵营中,是邪恶家族中的长者。正是通过她,菲利普国王的劲敌斐迪南才获得了尊贵的头衔。因其出生于西班牙地区,她被塑造成一个类似巫婆和占卜师的形象,能与鬼神交流,善用巫术。来自该地的女人因那里的摩尔人和犹太人而堕落,变得怪异邪恶,而她除具有女性固有的奸诈邪恶外,还会施展巫术。她是背信者,但最终自己也成为了背叛的受害者。
  纪尧姆曾将其编年史改编为《菲利普·奥古斯都史诗》(La Philippide),以韵文形式写成。存该书中,他两次提及女性,方式仍较为隐晦。第一处带有礼仪的色彩:佛兰德斯骑士让·比里当开战前为鼓舞士气高喊道:“想想我们的女士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表示赞美?是为了迎合逐渐渗入卡佩王朝宫廷庄严氛围中的贵族礼仪风尚?抑或是在顺带暗示敌方实为轻浮的一方?另一处则是不折不扣的贬斥。陪伴在叛徒布洛涅伯爵身旁的女人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情妇,还是联军中一位最丑恶的将领:博沃的于格的妹妹。纪尧姆之所以提到她,完全是为了凸显敌人的邪恶堕落。他们沉湎酒色,荒淫放荡,是贪图享乐之徒。
  与女性相反,马匹却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形象。虽然它们不具姓名,但却因其功劳而备受颂扬,因其遭遇而深受怜悯。奥托皇帝的战马便是战场的主角之一。与大多数士兵在战争中历尽的苦难相比,它的死更能引起巨大反响,似乎也引发了更强烈的哀伤。
  另外一些形象也出现在故事当中,虽然他们无法为人的肉眼所见,却有强烈的存在感。编年史中虽然没有对圣人的直接描述,但人人皆知圣人也是战斗中的一员,会向尊崇自己的士兵伸出援助之手。第一位是圣德尼:法兰西王国的守护者,另一位是列日的守护神朗贝尔:卡佩王朝敌人的敌人。在纪尧姆笔下,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帕拉斯也在战场上空盘旋,但这不过为了展示他的古典文学功底:女神仅仅是戏剧的道具。当然,必然出现的还有上帝,以及他的“敌人”:魔鬼。
  ……
《北地雄狮:法兰西王权下的勃艮第公国》 一部深入探究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版图变迁的恢弘史诗 本书旨在细致剖析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初,在法兰西王权日益强盛的背景下,勃艮第公国如何挣扎求存、寻求独立,并最终蜕变为一个与法国王室分庭抗礼的强大政治实体。我们将摒弃聚焦于单一事件的叙事方式,转而采取宏观的历史地理学视角,辅以精微的社会经济分析,重构这一时期欧洲权力斗争的核心脉络。 第一部分:王权的阴影与公国的崛起(约1350年-1400年) 法国瓦卢瓦王朝在“百年战争”的初期虽然屡遭挫折,但其对中央集权的渴望从未停歇。勃艮第公国,作为法兰西“第一大诸侯”,其地位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命运的跌宕起伏。本部分将重点审视勃艮第的两位关键人物:腓力二世(勇敢者腓力)与他的继承者。 1. 封建遗产的重负与机遇: 探讨自约翰二世被俘后,勃艮第如何通过王室赎金和对摄政权力的介入,迅速积累财富和政治资本。详细分析其在弗兰德斯(Flanders)的领地如何成为其经济支柱,以及与富裕的城市阶层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 2. “诸侯的反抗”与卡斯蒂利亚联姻: 详尽考察勃艮第公爵在王室权力斗争中采取的策略性联盟。特别关注腓力如何巧妙地利用其女儿玛格丽特与德意志诸侯的联姻,试图构建一个横跨莱茵河的东西向势力圈,以缓冲来自巴黎的压力。这一时期的勃艮第,表面上是效忠的藩属,实则已在积极培植独立的外交基础。 3. 军事改革与财政体制的初探: 剖析勃艮第公爵如何投资于常备军事力量的建设,特别是步兵和雇佣兵的使用,这与传统以骑士为主的法国贵族军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军事自主性的增强,是其未来政治野心的重要物质保障。 第二部分:宫廷的奢华与“新君主制”的构建(约1400年-1419年) 约翰无畏者(Jean sans Peur)的统治标志着勃艮第公国从一个依附于王室的强大公国,向一个具备独立君主制特征的实体转变的关键阶段。 1. 第戎的黄金时代:艺术、文化与国家认同: 深入考察勃艮第宫廷的文化政策。第戎如何成为继巴黎、阿维尼翁之后的欧洲文化中心?对“精美的艺术”(l'art somptueux)的赞助,如何被用来服务于政治目的——即构建一个区别于法国王室的、具有强大向心力的勃艮第“国家”认同。我们分析了黄金时代的金匠作品、泥金装饰手稿(如《时祷书》的早期影响),以及宫廷仪式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 2. 对法兰西王位的挑战:奥尔良与勃艮第的世仇: 详细梳理“阿曼尼亚克派”与“勃艮第派”之间的派系斗争。这一冲突不仅仅是贵族间的私怨,更是对法国国家未来走向的根本性路线之争。血腥的阿让塔纳(Armagnac)谋杀案,是公国寻求通过极端手段实现政治目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彻底将勃艮第推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3. 跨越国界的经济布局:低地国家的整合: 剖析勃艮第通过联姻和继承,如何逐渐掌控了佛兰德斯、那慕尔、布拉班特等富庶的尼德兰地区。这些地区拥有欧洲最发达的商业网络和纺织业,它们的财富为勃艮第的独立野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使其在经济上已不再依赖法兰西王国。 第三部分:英格兰的诱惑与“勃艮第意志”的形成(约1419年之后) 随着约翰无畏者被刺,菲利普善人(Philippe le Bon)继位,勃艮第与英格兰的联盟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一时期,勃艮第的战略目标清晰地转向了建立一个“勃艮第王国”。 1. 对抗王室的实用主义联盟: 分析菲利普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在特鲁瓦条约中的合作,并非出于对英格兰的忠诚,而是出于对瓦卢瓦王朝复仇的渴望,以及利用英格兰的力量来巩固其在低地国家和法国东北部的领土。 2. 勃艮第的“灰色地带”: 探讨勃艮第公国在地理和政治上扮演的“缓冲国”角色。公国领土被法国王室领地切割,迫使其必须不断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来巩固其领土的连贯性。这一部分将强调勃艮第如何在其核心领地(第戎、里尔)与外围领地(尼德兰)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行政和司法体系,以减少对法国旧有制度的依赖。 3. “黄金时代”的幕后:税收、司法与官僚体系的现代化: 深入研究勃艮第公国如何建立起超越传统封建义务的、更加现代化的税收征管系统和常设性的行政机构。这些机构,而非传统的大臣议会,才是公国稳定运行的基石,体现了其向早期现代君主制迈进的努力。 结论:一个“准国家”的遗产 本书的最终结论将集中于阐释:勃艮第公国在15世纪初所进行的政治工程,使其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准国家”(quasi-État)。尽管其最终未能成功从法兰西王权下独立出来,但它所展现出的强大组织能力、文化自信和外交手腕,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欧洲格局。它不仅是法兰西王权扩张史上的一个强大对手,更是早期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政治试验场。我们借此审视,在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十字路口,地方权力是如何利用王权的软弱期,为自身的生存与辉煌铺就道路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表达的角度来看,我更倾向于那些不直接告知读者结论,而是通过隐喻、象征和多重视角来引导思考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很像是一个戏剧的定场诗,暗示着这场“星期天”的事件可能充满了讽刺意味,或许表面平静,实则暗藏风暴。我希望作者的叙事声音是成熟而克制的,不轻易做价值判断,而是让事件本身在时间的烘烤下自我阐释。如果能穿插一些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视角,比如一个骑士的忠诚、一个农民的困惑、一个贵妇的忧虑,通过这些交错的叙事线索,去拼凑出当日的整体图景,那样会非常有层次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这本书的深度,应该在于它能引发读者对“特定时刻的意义”进行长久的反思。

评分

我对这种具有强烈“场域感”的书籍有着天然的偏爱。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和一个明确的地点,往往预示着作者对叙事焦点的精准控制。我猜测《布汶的星期天 1214年7月27日》可能在探讨“命运的偶然性”与“历史的必然性”之间的张力。那个“星期天”究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小小浪花,还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转折点?这本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在一个微小的切面上,折射出宏大的历史规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视角,跳脱出传统教科书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种更为人性化、更为鲜活的场景再现。如果作者能成功地将那个特定日子的所有元素——人物、冲突、环境、气氛——熔铸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品,那么这本书就不再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而是对时间本身的一种深刻致敬。

评分

这部作品的潜在主题似乎围绕着“沉淀”与“回溯”展开,我猜想它可能不是那种快节奏、充满动作场面的叙事,而是更侧重于人物内心的挖掘和环境氛围的渲染。我个人偏爱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写作风格,用优美的笔触去雕琢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可以细细品味。比如,如果描写一个集市,我希望看到阳光如何穿过布幔洒下斑驳的光影,商贩的吆喝声如何与远处的钟声交织在一起,还有空气中弥漫的香料味和尘土味。对于“布汶”这个地名,我联想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某种坚固堡垒或重要城镇,那里发生的事情想必具有一定的政治或军事意义。因此,我期望作者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巧妙地融入个体命运的挣扎与抉择。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在阅读后,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羊皮纸的粗糙和时间流逝的痕迹,那将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精神洗礼。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描写近乎苛刻的读者,尤其是涉及历史重现的作品,准确性和鲜活性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在构建那个特定日子的叙事时,能展现出极高的考据功底。比如,当时的服饰材质是什么样的?普通民众的饮食结构如何?贵族之间交流的礼仪有哪些微妙之处?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打破阅读的沉浸感。我非常看重作者如何处理“时间感”的表达,1214年7月27日,这个夏日的具体气候是怎样的?是炙热难耐,还是微风和煦?这些感官细节的捕捉,是区分优秀历史作品和平庸记录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让我在读完后,对那个特定日子的气候、声音、气味都有一个清晰、立体的印象,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我希望它能像一台精密的时光机,将我安全、完整地送达那个未曾亲历的“星期天”。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个遥远的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尤其对那种带有特定日期标记的历史事件充满了好奇,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张通往过去的门票。我期待它能带领我深入到那个时空里,去感受那个“星期天”的氛围,是宁静祥和,还是暗流涌动?从书名本身来看,它似乎在暗示着某种重大的转折点或一个关键的记忆节点。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腻地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细节,甚至是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如果能有一些当时的文献资料或者人物手札的引用,那就更棒了,那样能让读者有更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如果能呼应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比如采用做旧的纸张质感和古典的字体,那么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一次仪式感的铺垫。我非常期待能从字里行间读出那个特定日子的重量,它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又如何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评分

《布汶的星期天》一书对十三世纪的那场决定性战役的描绘生动。

评分

法国史领域的扛鼎之作。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我期待。

评分

法兰西院士的作品,具有可读性是法国史学作品的一大特色。

评分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事件~

评分

经典著作都可以引人深度思考。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

评分

算是大家小书,比较好读,中世纪国内的引进仍旧不多

评分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