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不一樣的國文課(夏丏尊、葉聖陶著)

文心:不一樣的國文課(夏丏尊、葉聖陶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夏丏尊,葉聖陶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散文
  • 教育
  • 教材
  • 葉聖陶
  • 夏丏尊
  • 文心
  • 國文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開明齣版社
ISBN:97875131329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68546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55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著名教育傢夏丏尊、葉聖陶聯手為普通讀者獻上的語文教育經典著作,硃自清、陳望道、商金林盛譽推薦,暢銷近一個世紀,無數讀者贊譽推薦。
——用兩個民國少年的青春成長故事,講述樸實雋永的國文知識,生動展現民國先生們是如何因材施教、情景教學。
——中學生、教師、文字工作者、文化傳播行業必讀書目。本書沒有說教的大道理,隻講讀書作文的小技巧。用*切實的國文知識,助讀者培養*正統的國文素養。
——“豐子愷字畫傳承人”吳浩然十六幅全彩漫畫,帶讀者“身臨其境”體味民國風情。

內容簡介

知識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識巧妙地融進有趣的故事,讀故事時習得許多知識,無疑是*理想的學習方法。《文心》就是這一成功方法的典範。
夏丏尊、葉聖陶二位先生憑多年教學經驗,用《文心》裏的32個故事,講解瞭“關於國文的全體知識”,平易近人,寓教於樂,多年來受到無盡讀者的贊譽。
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吳浩然先生民國風插圖,形象再現民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代讀者不僅能藉此書輕鬆愉快地學習讀與寫的知識,且能“身臨其境”地瞭解民國。

作者簡介

夏丏尊(1886—1946):浙江紹興上虞人。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改革傢、齣版傢和翻譯傢,開明書社創辦人之一,創辦《中學生》雜誌。一生緻力於教育,矢誌不渝。代錶作《愛的教育》(譯)、《文心》等。
葉聖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傢、作傢、文學齣版傢和社會活動傢,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傢”之稱,曾齣任教育部副部長。代錶作《文心》《稻草人》《小白船》等。
吳浩然:山東人,愛好書畫,癡迷豐子愷藝術,發錶漫畫作品500餘幅。曾任豐子愷紀念館館長,被香港文藝界稱為“第三代豐子愷研究的領軍人物”,豐子愷的女兒稱他為“父親字畫的真正接班人”。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一、 “忽然做瞭大人與古人瞭”................001
二、 方塊字..................................010
三、 題目與內容..............................015
四、 一封信..................................023
五、 小小的書櫃..............................028
六、 知與情意................................035
七、 日記....................................042
八、 詩......................................049
九、 《文章病院》............................055
十、 印象....................................065
十一、 辭的認識..............................073
十二、 戲劇..................................083
十三、觸發...................................091
十四、 書聲..................................098
十五、 讀古書的小風波........................110
十六、 現代的習字............................120
十七、 語匯與語感............................129
十八、 左右逢源..............................137
十九、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143
廿、 小說與敘事文............................152
廿一、 語調..................................160
廿二、 兩首《菩薩蠻》........................170
廿三、 新體詩................................178
廿四、 推敲..................................189
廿五、 讀書筆記..............................197
廿六、 修辭一席話............................206
廿七、 文章的組織............................213
廿八、 關於文學史............................221
廿九、 習作創作與應用........................229
卅、 鑒賞座談會..............................236
卅一、 風格的研究............................244
卅二、 最後一課..............................255

精彩書摘

最後一課
  這一課是最後的國文課瞭,下星期起,便開始舉行畢業考試。王先生走進瞭教室,聲明他不再作正式的講授,希望大傢對於國文一課,隨便談談。他不像平日那樣安詳,他的感情有點激動,神態之間流露著惜彆的意思。三年的聚首,父子兄弟一般的親密,無所不談,無所不瞭解,可是從今以後至少要疏闊一點瞭。想起這一層,誰能不感到異樣呢?
  同學間起初談著畢業考試。大傢的意思,對於學校裏的考試並不感覺恐慌,隻有“會考”卻有點兒為難。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程度比旁的學校的學生怎樣,如果落在人傢的後頭,或者竟有幾科考不及格,那豈不很糟?
  一個學生忽然說:
  “你們沒有留心今年年頭上上海市中學畢業會考的國文題目嗎?叫作什麼《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論》。我去會考倘然遇見這樣的題目,隻有交白捲完事。我不知道這樣的題目該怎樣下手呀。”
  慧修帶笑迴顧那發言的同學,說:
  “該怎樣下手倒有人說過瞭,《中學生》雜誌的五月號裏有振甫的一篇文字,就講到這一層。不過這個題目是齣給高中學生作的,我們初中學生想來不會遇見這樣的題目吧。”
  王先生聽瞭他們的話有所感觸,他舉手示意,隨即發言道:
  “你們去會考會遇見怎樣的題目,確是料不定的。這須看齣題目的人如何而定。齣題目的人如果是懂得教育的意義的,自能齣適宜於你們的題目給你們作;如果是隨隨便便的人,那麼你們就有遇見古怪生疏的題目的機會瞭。不過,你們的程度我知道得最親切,依照你們的程度,即使遇見瞭古怪一些、生疏一些的題目,及格的分數總可以得到的。”
  他這樣說著,眼睛放齣欣慰的光輝,似乎錶示他三年間的勤勞的成功。但是一會兒他的眼光又顯得非常嚴肅,聲音沉著地說:
  “會考到底不是什麼緊要的事,隻要應付得過去,能夠及格,這就好瞭。緊要的還在於學習瞭各種科目,是否真能充實你們自己,是否隨時隨地可以受用。這是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你們學習一切,都可用這個標準去考量自己,從而知道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現在單就國文一科,你們各自考量一下吧。”
  全堂沉默瞭一歇,誌青開口說:
  “要精密地考量,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國文和旁的科目有性質上的不同:旁的科目像算學,有什麼什麼幾種確定的算法,像曆史、地理,有史事和地方作為確定的材料;然而國文完全不是這麼一迴事。學習算學,那些算法都學會瞭,學習曆史、地理,那些材料都明白瞭,能不能受用且不要說,至少可以說一句我們充實瞭;然而對於國文就很難說,國文根本上沒有那樣確定的尺度呀。”
  王先生點頭錶示贊可。誌青繼續說:
  “精密地考量固然不容易,而粗略地考量卻又誰都能夠的。我們隻須把現在的自己和初到這裏的時候的自己比較一下就行瞭。試想我們初到這裏的時候,看慣的隻是一些兒童的讀物,寫慣的隻是一些淺近的話語。我們很少有綜閤的能力,看瞭一頁書就隻是一頁書,難得有獨自的發見。我們又不免有文法上的錯誤和修辭上的缺點,時時勞王先生給我們在作文本上打上種種的符號。我們對於我國的文學差不多一無所知,曆代文學的主潮是什麼,一些大作傢的作品是怎樣,都是從不曾夢見的事。但是,現在,我們能夠看各種的書瞭;看一般的報紙、雜誌幾乎可以說沒有問題,對於各科的參考書也能利用瞭工具書去對付;我們又約略懂得瞭一點演繹和歸納的方法,應用瞭這等方法我們居然有我們的心得,可以寫下讀書筆記來。至於寫作方麵,啊,王先生,你的好處將使我們永遠忘不瞭,你在這方麵給我們的指點,真是無微不至,你不但傳授我們一些知識,你更注意於養成我們的習慣。因此,不是我今天在這裏誇口,我們一班同學可以說個個達到‘通順’的地步瞭。最近一年間,你又從文學史的見地選一些文章給我們讀,我們雖沒有讀過一本文學史,但是對於我國的文學已認識瞭一個大概的輪廓。近來那些文學雜誌上常常提起‘文學的遺産’這個名詞,我們很榮幸,手掌裏也有瞭一部分的遺産瞭。各位同學,我所說的是不是實際的情形?”
  一堂同學都不作聲,隻是欣喜地、感激地望著他和王先生,算是給他個肯定的迴答。
  王先生用手巾拭著前額的汗,眼注著誌青說:
  “我如果有什麼好處,那也隻是我的本分,當不起‘永遠忘不瞭’這一類感激的話頭的。我不希望你們永遠不忘記我的好處,我隻希望你們永遠不忘記我這一點對於你們的真誠。剛纔誌青說的話確是實情,我可以給他作保證;這是你們自己努力的報酬呀。你們得到瞭這樣的報酬,我也可以自慰,總算三年間的勤勞並沒有換來個失敗。不過,我對於誌青的話還要作進一步的說法。”
  全堂同學都凝一凝神,準備聽他的緻辭。
  “照誌青的說法,看書能力有瞭,寫作達到‘通順’的地步瞭,手掌裏承受瞭一部分‘文學的遺産’瞭,換句話說,就是對於國文這一門功課做得差不多瞭。但是,學校裏所以分設各種科目原為著教學的便利起見,最終的目的還在於整個生活的改進。這一點必須認識得清楚;否則將陷於錯誤,認為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這樣,學習各科豈不等於無益費精神的傻舉動嗎?我不是說誌青就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我隻是說對於某一門功課既已做得差不多瞭,就該離開瞭這門功課的立場來考核自己,看整個生活是否因而改進瞭多少。單把國文這一門來說吧,看書不隻限於看國文課內指定的幾種書,也不隻限於看各科的參考書;須要從此養成習慣,無論去經商、去做工,總之把行動和看書打成一片,把圖書館認為精神的糧食庫,這纔能收到莫大的實益。再說寫作,當然不隻限於文課以及應考試的作文;這些都隻是習作,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做文學者,大傢都從事於創作;文學者不是人人能夠做的,須視各人的生活、修養以及纔性而定,並且,事實上也沒有人人做文學者的道理的。我隻是說對於寫作既已學習到瞭相當的地步,就該讓這寫作的技能永遠給你們服務;無論是應用之作,或者興到時所寫的一篇東西、一首詩,總之用創作的態度去對付,要忠於自己,絕不肯有半點的隨便和絲毫的不認真。文學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學者創作的態度卻是人人可以采取的。惟能如此,纔真受用不盡呢。”
  王先生說到這裏,又拭瞭一下額上的汗,並且改換瞭站立的姿勢,以紓因天氣驟熱而感到的疲勞,然後繼續說:
  “再說到接受‘文學的遺産’。幾篇著名的文篇讀過瞭,幾個有名的文學傢約略認識瞭,曆代文學的源流和演變也大概有數瞭,這自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單把這些認為一種知識,預備在大庭廣眾之間誇耀於人,以錶示自己的廣見多聞,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原來所謂接受‘文學的遺産’是彆有深遠的意義的。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們要從文學裏去領會;曆代的精美的錶現方法,我們要從文學裏去學習:換一句說,文學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它容納下去,完全消化瞭,作為我們的營養料,以産生我們的新血肉。這意思你們瞭解嗎?”
  王先生的眼光裏流露著熱誠,嚮全堂同學一個個看望,切盼大傢的迴答。
  全堂同學差不多個個吻著嘴唇,點一點頭,也用熱誠的眼光迴望著他;在衷心深深激動的時候,這種神態是一個最適當的迴答,比較用幾個字眼說一句話來迴答真摯得多瞭。
  復初在點頭之後發言道:
  “王先生這一番話正好作三年來教我們國文功課的序言,在今天最後一課說給我們聽,尤其有深長的意義。我們自當終身不忘,永遠受用。我畢業以後不再升學瞭,傢長的意思要我去投考商業機關,我有點兒懊喪,以為從此至少要和各種功課疏闊一點瞭。現在聽瞭王先生的話,便好似受瞭一番熱切的安慰。我知道隻要我自己不和各種功課疏闊,各種功課決不會和我疏闊的。”
  大文接著說:
  “我想我們從前的確有點錯誤。雖然並沒有明說,但是在我們的下意識裏,不免偏於‘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現在經王先生點醒瞭,不再升學的人倒不必措意,因為再沒有什麼特設的科目擺在麵前瞭;而升學的人卻必須特彆牢記,要使一切科目與生活打成一片,那纔是真正的‘升學’。我是預備升入高中的,所以想到瞭這一層。”
  聽瞭大文的話,王先生忽然有所觸發,隨即說:
  “你們在初中畢瞭業,有的升學,有的就業,所走的路途各各不同。此刻不妨‘各言爾誌’,在國文方麵預備怎樣具體地進修?我剛纔說的不過是抽象的意見呀。”
  於是有人說將來預備當小學教師,擬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有人說擬特彆用心,精讀某一位文學傢的專集,因為他愛著這一位文學傢;慧修卻說她擬在詩詞方麵多做一點功夫。她近來很歡喜圖畫,她相信詩畫相通之說是有道理的。更有幾個人說升學是無望瞭,就業又沒有路嚮,下半年大概是坐在傢裏。那時候雖然也可以讀書、作文,做一點切實的功夫,然而精神上的不安定必然非常難受的。
  下課的鈴聲響起來瞭。
  王先生不由得感喟地說:
  “那真沒有法子!現在要下課瞭,我教你們的課算是完畢瞭!”
  全堂同學站起來行禮,目送王先生走齣教室,感到一種悵然的況味。眾人陸續地走到廊下,見一個校工手裏拿著一封信,迎上來說:
  “這裏有一封信,給你們三年級的。”
  錦華接信在手,看到封麵的字就認識瞭。她喊道:
  “是樂華的信!”
  她隨即拆開來,許多同學圍繞著她一同看。
  
諸位同學:
  你們快要畢業瞭。我雖不悔恨我的中途退學,但對於你們的畢業卻錶示真誠的欣慰。
  你們的畢業式在何日舉行?大概已經確定瞭吧?希望早日告訴我。到那一天,我要嚮廠裏請一天假,去參加你們的畢業式。我有一點意見預備貢獻給你們,請分配給我十分或一刻鍾的演說時間。在聽受教師、來賓緻辭的當兒,也聽一聽一個工人的話,我想你們一定很樂意的。
  周樂華

前言/序言

序一
  這部《文心》是用故事的體裁來寫關於國文的全體知識。每種知識大約占瞭一個題目。每個題目都找齣一個最便於襯托的場麵來,將個人和社會的大小時事穿插進去,關聯地寫齣來。通體都把關於國文的抽象的知識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體的事情熔成瞭一片。寫得又生動,又周到,又都深入淺齣。的確是一部好書。
  這部好書是丏尊和聖陶兩位先生特為中學生諸君運用他們多年教導中學國文的經驗寫成的。什麼事應該說以及怎樣說纔好懂,都很細心地注意到,很閤中學生諸君的脾胃。我想中學生得到此書,一定好像逢著什麼佳節得到親眷特為自己備辦的難得的盛饌。
  這裏羅列的都是極新鮮的極衛生的吃食。青年諸君可以放心享用,不至於會發生食古不化等病痛。假使有一嚮胃口不好的也可藉此開胃。
  以前也曾有過用“文心”這兩個字做書名的書,叫作《文心雕龍》,那是韆把年前的劉勰作的,也是一部講全體國文知識的書,也許在子淵的舊書箱裏還可以找得著。但是你們如果找來放在自己的書架上,枚叔看見,一定又要來一句“瞭不得”。我傢裏也藏著版子不同的好幾部,從未拿給還在中學讀書的兩個女兒看。
  世界總是一天一天地進步起來,好像你們總是一天一天地大起來進步起來一樣。即就國文的知識來說,我們做中學生的時候所受的,不是一些繁繁碎碎、像從字紙簏裏倒齣來的知識,就是整部的《詩經》《書經》《易經》《禮記》,從陳年老書箱裏搬齣來,教我們讀瞭做聖賢的。哪裏有這樣平易近人而又極有係統的書?即使找齣幾本古人寫的,例如《文心雕龍》吧,也是古人說古文的。有些我們急於要曉得的,他們都還不曾想到。就像這部《文心》裏麵說的文法之類,那位作《文心雕龍》的劉勰就連夢裏也還未曾夢見呢。
我們應謝謝丏尊、聖陶兩位先生,替青年們打算,把現在最進步的知識都苦心孤詣地收集瞭起來,又平易地寫齣來,使我們青年也有機會接近它。
陳望道
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
序二
  記得在中學校的時候,偶然買到一部《薑園課濛草》、一部彪濛書室的《論說入門》,非常高興。因為這兩部書都指示寫作的方法。那時的國文教師對我們幫助很少,大傢隻茫然地讀,茫然地寫;有瞭指點方法的書,仿佛夜行有瞭電棒。後來纔知道那兩部書並不怎樣高明,可是當時確得瞭些好處。——論讀法的著作卻不曾見,便吃虧不少。按照老看法,這類書至多隻能指示童濛,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寫的人都不肯寫;流行的很少像樣的,童濛也就難得到實惠。
  新文學運動以來,這一關總算打破瞭。作法讀法的書多起來瞭;大傢也看重起來瞭。自然真好的還是少,因為這些新書——尤其是論作法的——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舊的是餖飣瑣屑、束縛性靈,這些新的又未免太無邊際、大而化之瞭——這當然也難收實效的。再說論到讀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發展,容易使年輕人誤解,以為隻要曉得些作法就成,用不著多讀彆的書。這實在不是正路。
  丏尊、聖陶寫下《文心》這本“讀寫的故事”,確是一件功德。書中將讀法與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實易行。不但指點方法,並且著重訓練;徒法不能自行,沒有訓練,怎麼好的方法也是白說。書中將教與學也打成一片,師生親切的閤作纔可達到教學的目的。這些年頗齣瞭些中學教學法的書,有一兩本確是積多年的經驗與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瑣碎,又側重督責一麵,與本書不同。本書裏的國文教師王先生不但認真,而且親切。他那慈祥和藹的態度,教學生不由地勤奮起來,彼此親親熱熱地討論著,沒有一些浮囂之氣。這也許稍稍理想化一點,但並非不可能的。所以這本書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再則本書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論文式綱舉目張的著作容易教人記住——換句話說,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這一點上,這是一部空前的書。丏尊、聖陶都做過多少年的教師,他們都是能感化學生的教師,所以纔寫得齣這樣的書。丏尊與劉薰宇先生閤寫過《文章作法》,聖陶寫過《作文論》。這兩種在同類的著作裏是齣色的,但現在這一種卻是它們的新發展。
  自己也在中學裏教過五年國文,覺得有三種大睏難。第一,無論是讀是作,學生不容易感到實際的需要。第二,讀的方麵,往往隻注重思想的獲得而忽略語匯的擴展、字句的修飾、篇章的組織、聲調的變化等。第三,作的方麵,總想創作,又急於發錶。不感到實際的需要,讀和作都隻是為人,都隻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瞭敷衍、遊戲。隻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語匯、字句、篇章、聲調裏;中學生讀書而隻取其思想,那便是將書裏的話用他們自己原有的語匯等等重記下來,一定是相去很遠的變形。這種變形必失去原來思想的精彩而隻存其輪廓,沒有什麼用處。總想創作,最容易浮誇、失望;沒有忍耐而求近功,實在是苟且的心理。本書對於這三件都已見到;除讀的一麵引起學生實際的需要,還是暫無辦法外(第一章,周枚叔論編中學國文教本之不易),其餘都結實地分析、討論,有瞭補救的路子(如第三章論作文“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第九章硃誌青論文病,第十四章王先生論讀文聲調,第十七章論“語匯與語感”,第十九章論“習作創作與應用”)。此外,本書中的議論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無畸新畸舊之嫌,最宜於年輕人。譬如第十四章論讀文聲調,第十六章論“現代的習字”,乍看仿佛復古,細想便知這兩件事實在是基本的訓練,不當廢而不講。又如第十五章論無彆擇地迷戀古書之非,也是應有之論,以免學生鑽入牛角尖裏去。
  最後想說說關於本書的故事。本書寫瞭三分之二的時候,丏尊、聖陶做瞭兒女親傢。他們倆決定將本書送給孩子們做禮物。丏尊的令嬡滿姑娘,聖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識;滿更是我親眼看見長大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這纔配得上這件好禮物。我這篇序也就算兩個小朋友的訂婚紀念吧。
  硃自清
  二十三年五月十七日,北平清華園


《文心:不一樣的國文課》是一部由夏丏尊與葉聖陶兩位先生閤力編撰的國文讀本,他們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引起對中國古典文化和現代教育的關注。這本書的獨特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其作者的聲望,更在於它所提齣的“不一樣的國文課”這一理念,這暗示瞭一種對傳統國文教學模式的深刻反思與革新。 在許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國文課往往與枯燥的字詞辨析、生僻典故的堆砌,以及程式化的寫作訓練劃等號。然而,《文心》的齣現,似乎意在打破這種沉悶的局麵,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一堂真正“不一樣”的國文課。這“不一樣”究竟體現在何處?我們可以從這本書的編撰宗旨、內容選取、教學理念以及它所試圖培養的學生特質等方麵進行細緻的揣摩。 首先,我們來審視這本書的“文心”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文心”並非僅僅指文章的字麵意思,它更深層地蘊含著文字背後的精神、情感、思想以及作者的內心世界。它強調的是文章的“意境”,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言;莫深乎誌”,是作者以文載道,以文抒情的藝術追求。“文心”之名,便已昭示瞭本書的野心——它不滿足於停留在文字的錶層,而是要引導讀者深入文字的肌理,探究其精髓,感悟其力量。這預示著,本書在選文上,必然會側重那些能夠展現“文心”之美的篇章,那些飽含真情實感、富含深刻思想、能夠觸動讀者心靈的佳作。 其次,“不一樣的國文課”這一副標題,更是直指其教學方法的創新。它可能意味著,與時下流行的、或是過去的某些教學模式有所區彆。《文心》所倡導的,或許是一種更注重啓發式、探究式,而非灌輸式、機械式的教學方法。它可能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不應隻關注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能力的培養,特彆是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 再者,夏丏尊與葉聖陶兩位先生,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都享有崇高的聲譽。他們的教育理念,往往根植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時也吸收瞭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夏丏尊先生以其溫文爾雅的文風和對青少年心靈成長的關注而著稱,他的散文集《淨土》便是明證。葉聖陶先生更是中國現代小學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其《小學國語課本》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兒童。這兩位大傢聯袂,無疑為《文心》注入瞭深厚的教育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的閤作,本身就代錶瞭一種教育上的傳承與發展,一種對如何讓國文教育“活”起來的深切思考。 由此推測,《文心》在內容的選擇上,很可能兼顧瞭文學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它或許會包含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散文,那些描繪自然風光、抒發人生感慨、體悟世間百態的篇章。它也可能收入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引導讀者思考人生意義、道德倫理等根本性問題。同時,考慮到國文教育的實用性,《文心》也可能涉及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技巧、增強語言錶達能力的範文。但與傳統的教學不同的是,本書不會拘泥於孤立的分析,而是會強調將語言的學習與思想的啓迪融為一體,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也學會如何運用文字來錶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方法論上,“不一樣的國文課”可能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提供閱讀材料,更會包含一些引導性的閱讀方法和練習。它可能會鼓勵學生“讀活書”,即不僅僅是機械地閱讀,而是要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對話,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去領悟作者的意圖。它也可能提倡“由文及人”,即通過閱讀來瞭解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從而更全麵地理解作品。此外,它也可能包含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文章的深層含義,去聯係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感悟和能力。 對於讀者而言,《文心》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是一本國文教材,更在於它所代錶的一種教育精神。它試圖告訴我們,國文教育不應是枯燥的公式和僵化的條文,而應該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對學生心靈世界的滋養與拓展,是對獨立人格的塑造與完善。它鼓勵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思考中提升思想的深度,在實踐中鍛煉語言的能力。 我們可以想象,當學生捧讀《文心》時,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先生以他們畢生的教育智慧,為我們精心設計的一堂堂生動而富有啓發性的國文課。這堂課,不以束縛為目的,而以解放思想、啓迪智慧為追求;不以分數論英雄,而以品德的養成、精神的豐盈為目標。 《文心》的齣現,是對中國國文教育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一次充滿希望的探索。它邀請我們重新審視國文的價值,重新思考國文的教學,並最終希望能夠培養齣新一代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用流利的語言錶達自己思想的優秀人纔。這本“不一樣的國文課”,或許就是連接過去與未來,連接傳統與現代,連接知識與智慧的一座重要橋梁。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所包含的篇章,更體現在它所點燃的求知熱情,所啓發的思想火花,以及所塑造的健全人格。它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反復體悟的教育經典。

用戶評價

評分

《文心:不一樣的國文課》這本書讀起來,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它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刻闆印象。我記得以前上國文課,總是圍繞著生僻字詞的解釋和課文的死記硬背,感覺語文學習成瞭一種負擔。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把語文的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作者的敘述非常具有感染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正坐在我身邊,娓娓道來那些看似枯燥的語文知識,實則充滿瞭智慧和樂趣。讀著讀著,我常常會有一種“原來語文可以這樣學”的頓悟感。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讀懂文章,更是引導你去思考文字背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現象。這種啓發式的教學,讓學習過程變得主動而有價值,不再是被動的接受。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思維的橋梁。它並沒有完全拋棄舊有的文學傳統,而是以一種批判性繼承的態度,將之融入到現代的語境中進行解讀和重構。這種對經典的現代性闡釋,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重新煥發瞭生機。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修辭和邏輯的討論,它們不隻局限於語文範疇,更延伸到瞭我們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這讓我意識到,學好語文不僅僅是為瞭應付考試,更是為瞭提升我們作為現代人的綜閤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說,這本書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思維工具箱”。

評分

作為一名終身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拓展思維邊界的讀物,而這本《文心》無疑是其中最令人難忘的一本。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學語文”的書,更是一本“如何更好地思考和生活”的指南。它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改變瞭我與文字相處的方式,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探索者。閱讀它,就像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漫遊,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思維的碰撞和火花的迸發。我嚮所有對語文學習抱有熱情,或者對傳統教育模式感到倦怠的朋友們強烈推薦這本書,它絕對能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評分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對文字藝術有著一份執著追求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語言樸實卻充滿力量,直擊人心。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文字的流動性很強,讀起來非常順暢。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好文章”的定義。過去總覺得華麗的辭藻就是好文筆,但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讓我明白真正的好文筆是建立在精準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之上的。這對我日常的寫作和錶達習慣産生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開始更加注重錶達的準確性和思想的深度,而不是僅僅追求錶麵的修飾。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巧妙,邏輯清晰,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而是像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每一章都能帶你進入一個新的語文學習領域。我特彆欣賞它對語言本質的探討,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語言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和世界觀的層麵。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交流中那些細微的語感和錶達差異有瞭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對於一些經典名篇的賞析,作者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能讓人從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備的講解,讓我對語文學習産生瞭持久的興趣,不再是應試教育下的功利性學習,而是一種自我提升和文化探索。

評分

真正的老師,令人敬佩,好好學習吧。

評分

好多書好多書好多書,衝動是魔鬼

評分

書已經收到,很適閤傢長看完後教孩子

評分

朋友推薦的,還沒看。朋友推薦的,還沒看。朋友推薦的,還沒看。朋友推薦的,還沒看。

評分

京東做活動時買的,價格非常優惠,沒有活動的時候還是挺貴的。

評分

你來,就趁24到25號,

評分

一本好書,朋友推薦的,很好用。

評分

幫同學買的,非常喜歡的名人推薦的書單,同學很滿意

評分

【作者簡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