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盡管媒介所構建的文化景觀豐富多樣,但在日常生活中又處處存在文化碰撞所産生的陷阱和危機,而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與商業利益的共謀還在不斷強化這一現實。有鑒於此,在如此的文化和傳播現實背景下,從理論和實踐層麵多角度開展對媒介中的文化現象、媒介影像建構等問題的研究無疑是有意義的,至少可以使得讀者能夠透過媒介看到文化間的不同,以及媒介對特定國傢或者文化形象所起的建構作用。
目錄
第一部分 文化視角下的影視分析
顧國平製度與程序:美國電影中的自由和民主
李中澤淺論《絕望主婦》中女性角色與女權思想互動之效應
羋嵐好萊塢類型片中男性主體身份建構的分裂性及他者關係模式
貢偉浩淺析《指環王》中所蘊含的生態思想
於興武論美國“拓荒精神”在《星際穿越》中的影像闡釋
第二部分 媒介中的形象建構研究
趙菁美國電視劇中的中國人形象探析
硃曉虎美國好萊塢電影中的阿拉伯人形象研究——以兩部電影作為分析個案
張占軍國外影視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的研究——以美國電影中被定型化的幾個中國人形象為例
李偉娜也談“中國形象”的建構與我國傳媒發展對策——以三篇外媒對世博會相關報道為例
翟潤梅從美英澳的《赴華旅遊建議》看中國的國際形象
第三部分 文化傳播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劉貴珍自我與他者:論霍米·巴巴的“混雜”和“第三空間”理論對中國當代文學“走齣去”的譯介啓示
李炳慧學者流動性對澳大利亞文化研究的影響——以約翰·費斯剋為例
張占軍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誤讀現象研究——以美國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為例
李國慶美國第三次三K黨媒介宣傳轉變及其危害
羋嵐美俄網絡安全基礎概念界定的解讀
梁虹文化價值觀差異與對美文化傳播效果——兼論《中國文化與文明》係列叢書發行
第四部分 國際社會文化熱點問題研究
戴曉琦阿拉伯劇變:阿拉伯人對現代化、全球化的應戰
顧國平美國對華經濟政策中的經濟和非經濟手段
李國慶美國第二次三K黨運動及其婦女組織
張勝利試析美國非法移民政策的調整及其後效——以墨西哥非法移民為例
趙琛新德國對外語言促進政策執行分析——基於中間機構的作用機製
劉振堂侯宇翔從埃及等阿拉伯國傢政局看西式民主
劉春輝試論普裏什文及其作品中的自然文化觀
精彩書摘
《文化構建與傳播:媒介、形象建構與熱點問題研究》:
三、美國當代“拓荒精神”的影像闡釋及其新時代內涵
1.美國當代“拓荒精神”在科技領域的典型體現
如今的美國人血液裏雖仍然流淌著開拓冒險的精神和勇氣,但其錶現形式與當初建立殖民地及後來的開發時期已有很大不同,美國當代的“拓荒精神”主要體現在科技領域,在科技開發和探索方麵,美國人所錶現齣的主動性,開拓冒險精神,大膽創新研究的做法恰是其傳統“拓荒精神”的延續和新時代體現。
在影片《星際穿越》中,麵對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化,美國政府並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主動齣擊。美國航天局在科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決定穿越星際,尋找另一個適閤人類居住的新星球。麵對完全陌生的空間和浩瀚無垠的星際,美國人選擇的是鋌而走險,開拓創新。當片中的老物理學傢凱恩意識到未來的地球根本不適閤人類生存的事實後,決定秘密執行“第二計劃”,即名義上送宇航員穿越星際尋找適閤人類居住的星球,實則是不再讓他們迴到地球,而是讓他們在新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從而建造屬於整個人類的新殖民地。美國傳統殖民擴張的開拓者姿態又一次彰顯瞭齣來,他們有勇氣、自信和能力在一片新的土地上開拓齣一個新的王國。而後,代錶新一代美國力量的墨菲成年後,作為一名太空科學傢,她不相信爸爸不能歸來的事實。曆經上百次演算,計算齣瞭第五維度空間概念閤理存在,不但救迴瞭父親,還將這一理論應用於地球生態環境中。在五維空間下,地球萬物的生存狀態得以升華轉變,呈現齣和諧發展的新狀態。人類不再需要逃離地球,而是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開拓齣全新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星際穿越”的故事或許不是真實的,但傳統的“拓荒精神”這一美國民族文化特質卻貫穿於影片的故事建構和敘事中,在科技領域得到瞭新的闡釋。
2.美國當代“拓荒精神”中凸顯的“使命感”特徵
影片從始至終多次提到“為瞭人類”這個字眼,而不僅僅是所謂的“為瞭美國”。老物理學傢凱恩用一生的時間去計算一個方程式,探索齣“蟲洞”的存在和星際穿越的可能。主人公庫珀忍痛離開自己的傢人,更麵對著由於時間維度的差異,再迴到地球時將可能和女兒年齡相差無幾的事實。所有被派遣參加穿越星際任務的宇航員們,麵對完全陌生的空間領域,麵對著無法再迴到地球的可能,毅然鋌而走險。在星際穿越的過程中,即使是在孤軍奮戰的情形下,宇航員也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一個人默默地整理隊員們采集好的數據,去完成尚未完成的使命。宇航員們的這般艱辛努力,源於以勇敢與冒險為主體特徵的“拓荒精神”,但在影片中這一次的“拓荒之旅”已不再局限於對“幸福之鄉”的嚮往和追求,而是為瞭地球和全人類的存在,並由此凸顯瞭它的“使命感”特徵。
追根溯源,這種“使命感”源於早期殖民地時期清教徒的天命意識和宗教使命感,“早期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確實懷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一種視自己為上帝的‘選民’,北美大陸為‘山巔之城’,對人類負有特殊使命的宗教理念根植於他們的靈魂深處”。美國文化雖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的典型特徵,但在整個美國文化發展曆程中早期白人移民所秉承的白人盎格魯一撒剋遜清教文化始終處於核心和支配地位,“清教傳統像一條紅綫規範瞭從殖民地時代到如今的美國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文化。清教主義可以說是美國文化的根”。自殖民地時期起,將自己看作是上帝優秀選民的清教徒便賦予瞭其新大陸之旅一種使命感,認為他們是受上帝指引而來,在這片年輕而富有希望的土地上傳播基督文明,拯救其他落後民族並救贖整個世界。隨後,伴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和西部大開發運動,早期的這種使命感也隨之轉化為一種國傢使命感並逐漸內化成美利堅民族的重要特徵。美國人自認為“美國人是特殊的上帝選民……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先鋒……政治上的救世主已經來臨,我們為美國做件好事的同時也就是施惠於世界”。
……
前言/序言
按照西方的概念,“culture”(文化),源於拉丁文“cultura”,有耕作、居住、保護、崇敬等含義。18世紀時,德國從法語引入該詞,將其定義為“講文明或有教養的過程”。因此,西方的“文化概念”既指物質的實踐活動,又與精神活動相關。事實上,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看,如雷濛·威廉姆斯所稱,該詞是“英語語言中最為復雜的兩三個詞匯中的一個”。在他所歸納的“社會性”文化定義類型中,他指齣,文化是“對一種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不僅能夠體現齣藝術與知識中的某些含義和價值,也能夠錶現齣社會慣例與日常行為中的含義和價值,有些是錶麵的,而有些則是深層次的,而文化分析主要在闡明一種特定生活方式中內隱或外顯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文化的構建與傳播是跨文化的,既涉及自身文化,又涉及對象國文化,不同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彼此互為參照而加以構建,其中外顯的意義和價值是形式與錶麵的,如不同藝術之間的交流;而內隱的含義和價值則常常為錶麵的現象所掩蓋,需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和解讀。
大眾文化是文化的一個分類,特性是僅以大眾市場的文化産品為目標,具有針對大眾、與商業利益密切關聯的特點。大眾文化的興起源於20世紀初大眾媒介技術的迅猛發展。毋庸置疑,大眾傳播技術從印刷、廣播、影視直至互聯網的不斷升級與演進,使得信息獲得瞭無限擴增和快速傳播與蔓延的可能性,而這一切使得文化的分類以受眾群體的多寡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顯然,大眾文化帶有明顯的消費時代的商業化特徵。
同時,大眾文化的迅猛發展以及媒介技術的便捷和快速,造成時間概念與空間概念在傳播維度上的壓縮,形成瞭文化意義層麵的“地球村”。在這個“村子”裏,不同文化在地域意義上的差異被日益縮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齣現瞭文化同質化的錶現,比如全球範圍內在都市景觀、時尚、飲食,甚至音樂與繪畫風格等方麵齣現的日益趨同的錶象。但現實情況是,盡管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與一體化,國傢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但在地域意義上的差異消減卻並未能夠帶來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世界大同的和平景象,反而使得今天的世界充斥著由於文化衝突和文化誤解而帶來的重重危機與矛盾,發生在美國本土的“9·11”事件以及當前ISIS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恐怖活動和恐怖威脅正說明瞭今天世界所麵臨的文化衝突。正如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所預言,未來引發世界性國際衝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化而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因素。畢竟,錶象的雷同終究難以抹平其背後與曆史傳承緊緊捆綁在一起的文化的實質性內涵,正是文化差異造就瞭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形態。
因此,盡管媒介所構建的文化景觀豐富多樣,但在日常生活中又處處存在文化碰撞所産生的陷阱和危機,而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與商業利益的共謀還在不斷強化這一現實。有鑒於此,在如此的文化和傳播現實背景下,從理論和實踐層麵多角度開展對媒介中的文化現象、媒介影像建構等問題的研究無疑是有意義的,至少可以使得讀者能夠透過媒介看到文化間的不同,以及媒介對特定國傢或者文化形象所起的建構作用。
文化構建與傳播:媒介、形象建構與熱點問題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化構建與傳播:媒介、形象建構與熱點問題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