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曾祺 著
圖書標籤:
  • 汪曾祺
  • 西南聯大
  • 文學迴憶
  • 散文
  • 文化
  • 曆史
  • 名人
  • 舊時光
  • 民國文學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1039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0336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名傢小全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是汪曾祺的自傳性散文集。汪曾祺自報傢門,詳細地講述瞭自己祖父、父親、叔伯的故事,也剖析瞭自己的作品,講述自己作品中那些原型人物。還記錄瞭汪曾祺在西南聯大的生活,和同學師長之間的故事。汪曾祺是瀋從文先生的學生,在西南聯大讀過書,也在昆明教過書,除傢鄉高郵和北京外,這是他一生待得zui長的地方。這七年,是他人生中zui美妙的七年,又年輕,又無牽掛。除瞭讀書,就是遊蕩。在昆明,他還至少戀愛瞭兩次,有一次因為失戀,睡在床上不吃不喝兩天。當然,也有過一個時期,貧睏潦倒,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但精神上,卻是極其自由的。看這本書,可以知道汪曾祺為何成為汪曾祺。
  係列書介紹:名傢小全集2017年底已齣至38部,精選現代名傢魯迅、老捨、蕭紅、傅雷、李劼人、林徽因、汪曾祺、梁實鞦、硃自清、鬱達夫、許地山、徐誌摩、聞一多、硃湘、陳夢傢等人經典代錶作,原版原作,直抵黃金時代文學現場;精裝便攜,直通新青年通勤背包;文體齊全,3D呈現文學巨匠藝術成就。這是第yi套大規模介紹中國現當代文壇名傢作品的小全集;這是一套精裝便攜,兼具典藏與青春氣息的名傢小全集;這是一套名傢推薦,文體齊備,專傢導讀的名傢作品集。特彆收入作者年譜,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評論傢李敬澤誠意薦藏,一本書讀懂一個作傢,一套書讀懂一個時代,超高性jia比,助力全民閱讀。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傢、散文傢、戲劇傢。西南聯大學生,師從瀋從文。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受戒》被評為20世紀中文係小說100強,《大淖記事》1981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汪曾祺執筆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傢濱》,是中國戲劇史上的藝術豐碑。

精彩書評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zui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有汪曾祺這樣一個作傢,這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運氣。他的齣現,是對中國當代文學趨嚮的調整,是對中國當代文學格局的改變。
  ——曹文軒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閱讀時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
  ——馮唐

  汪曾祺連接瞭中國文人筆記的傳統和傳統文化的浪漫主義傳統。
  ——李敬澤

  “使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作傢——不是另一種作傢的地方,是西南聯大。”
  ——汪曾祺

目錄

水洗的文字——讀汪曾祺(曹文軒)
001自報傢門
016花園
028我的傢鄉
037我的傢
051我的祖父祖母
061多年父子成兄弟
066我的父親
075我的母親
081我的小學
093我的初中
102舊病雜憶
111七載雲煙
126隨遇而安
138我和民間文學
141我是怎樣和戲麯結緣的
150關於《沙傢浜》
158我的“解放”
170七十書懷
178自得其樂
187一輩古人
197一技
200吳大和尚和七拳半
204抽象的杠杆定律
208翠湖心影
216泡茶館
227日規
239跑警報
249新校捨
259觀音寺
265白馬廟
268西南聯大中文係
274瀋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284金嶽霖先生
290吳雨僧先生二三事
294唐立廠先生
298聞一多先生上課
301未盡纔
307炸彈和冰糖蓮子
309地質係同學
314晚翠園麯會
325老董
330老捨先生
336趙樹理同誌二三事

精彩書摘

汪曾祺筆下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各係的學生各有特點,中文係的不衫不履,帶點名士氣。工學院的同學挾著畫圖闆、丁字尺,一個個全像候補工程師。從法律係二三年級的學生身上已經可以看齣一位名律師或大法官的影子。商學係的同學很實際,他們不愛幻想。從舉止、動作、談吐上,大體上可以勾畫齣我們的同學可能經曆的人生道路。但這隻是相對而言。

中文係的學風和彆的係也差不多:民主、自由、開放。當時沒有“開放”這個詞,但有這個事實。中文係似乎比彆的係更自由。工學院的機械製圖總要按期交捲,並且要嚴格評分的;理學院要做實驗,數據不能馬虎。中文係就沒有這一套。記得我在皮名舉先生的“西洋通史”課上交瞭一張規定的馬其頓帝國的地圖,皮先生閱後,批瞭兩行字:“閣下所繪地圖美術價值甚高,科學價值全無。”似乎這樣也可以瞭。總而言之,中文係的學生更為隨便,中文係體現的“北大”精神更為充分。

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乾涉,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劉文典先生講瞭一年莊子,我隻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他講課是東拉西扯,有時扯到和莊子毫不相乾的事。倒是有些罵人的話,留給我的印象頗深。他說有些搞校勘的人,隻會說甲本作某,乙本作某,——“到底應該作什麼?”罵有些注釋傢,隻會說甲如何說,乙如何說,“你怎麼說?”

西南聯大中文係教授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嚴格的。除瞭一些基礎課,如文字學(陳夢傢先生授)、聲韻學(羅常培先生授)要按時聽課,其餘的,都較隨便。比較嚴一點的是硃自清先生的“宋詩”。他一首一首地講,要求學生記筆記,背,還要定期考試,小考,大考。有些課,也有考試,考試也就是那麼迴事。一般都隻是學期終瞭,交一篇讀書報告。聯大中文係讀書報告不重抄書,而重有無獨創性的見解。有的可以說是怪論。有一個同學交瞭一篇關於李賀的報告給聞先生,說彆人的詩都是在白底子上畫畫,李賀的詩是在黑底子上畫畫,所以顔色特彆濃烈,大為聞先生激賞。有一個同學在楊振聲先生教的“漢魏六朝詩選”課上,就“車輪生四角”這樣的閤乎情悖乎理的想象寫瞭一篇很短的報告《方車輪》。就憑這份報告,在期終考試時,楊先生宣布該生可以免考。

聯大教授大都很愛纔。羅常培先生說過,他喜歡兩種學生:一種,刻苦治學;一種,有纔。他介紹一個學生到聯大先修班去教書,叫學生拿瞭他的親筆介紹信去找先修班主任李繼侗先生。介紹信上寫的是“……該生素具創作夙慧……”一個同學根據另一個同學的一句新詩(題一張抽象派的畫的)“願殿堂毀塌於建成之先”填瞭一首詞,作為“詩法”課的練習交給王瞭一先生,王先生的評語是:“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處不須論。”具有“夙慧”,有“仙骨”,這種對於學生過甚其辭的評價,恐怕是不會齣之於今天的大學教授的筆下的。

聞一多先生講課“圖文並茂”。他用整張的毛邊紙墨畫齣伏羲、女媧的各種畫像,用摁釘釘在黑闆上,口講指畫,有聲有色,條理嚴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揚,引人入勝。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是相當枯燥的課題,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纔華的美。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傑、大曆十纔子、《河嶽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聯係起來。講李賀,同時講到印象派裏的pointllism(點畫派),說點畫看起來隻是不同顔色的點,這些點似乎不相連屬,但凝視之,則可感覺到點與點之間的內在聯係。這樣講唐詩,必須本人既是詩人,也是畫傢,有誰能辦到?聞先生講唐詩的妙悟,應該記錄下來。我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上課從不記筆記。聽說比我高一班的同學鄭臨川記錄瞭,而且整理成一本《聞一多論唐詩》,齣版瞭,這是大好事。

瀋從文先生教創作還有一種方法,我以為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寫瞭一個作品,他除瞭寫很長的讀後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傢的作品看。記得我寫過一篇不成熟的小說《燈下》,記一個店鋪裏上燈以後各色人的活動,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散散漫漫。瀋先生就介紹我看瞭幾篇這樣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寫的《腐爛》。學生看看彆人是怎樣寫的,自己是怎樣寫的,對比藉鑒,是會有長進的。這些書都是瀋先生找來,帶給學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課,走進教室裏時總要夾著一大摞書。

瀋先生就是這樣教創作的。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彆的更好的方法教創作。我希望現在的大學裏教創作的老師能用瀋先生的方法試一試。

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瀋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錶。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多年以來,瀋先生就乾著給彆人的作品找地方發錶這種事。經他的手介紹齣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瞭。我在1946年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都是瀋先生寄齣去的。他這輩子為彆人寄稿子用去的郵費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瞭。為瞭防止超重太多,節省郵費,他大都把原稿的紙邊裁去,隻剩下紙芯。這當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戰時期,百物昂貴,不能不打這點小算盤。

泡茶館對聯大學生有些什麼影響?

答曰:第一,可以養其浩然之氣。聯大的學生自然也是賢愚不等,但多數是比較正派的。那是一個汙濁而混亂的時代,學生生活又窮睏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卻能自許清高,鄙視庸俗,並能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用來對付惡濁和窮睏,並不頹喪灰心,這跟泡茶館是有些關係的。第二,茶館齣人纔。聯大學生上茶館,並不是窮泡,除瞭瞎聊,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讀書的。聯大圖書館座位不多,宿捨裏沒有桌凳,看書多半在茶館裏。聯大同學上茶館很少不挾著一本乃至幾本書的。不少人的論文、讀書報告,都是在茶館寫的。有一年一位姓石的講師的“哲學概論”期終考試,我就是把考捲拿到茶館裏去答好瞭再交上去的。聯大八年,齣瞭很多人纔。研究聯大校史,搞“人纔學”,不能不瞭解瞭解聯大附近的茶館。第三,泡茶館可以接觸社會。我對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活都發生興趣,都想瞭解瞭解,跟泡茶館有一定關係。如果我現在還算一個寫小說的人,那麼我這個小說傢是在昆明的茶館裏泡齣來的。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圖書簡介 引言 汪曾祺,一位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深邃的人文情懷在中國當代文學界獨樹一幟的作傢。他的文字,如同一杯陳年的普洱,初品淡雅,迴味悠長,溫潤著讀者的心扉。而《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則是這溫潤中尤為特彆的一章,它將我們帶迴那個風雲激蕩、文人輩齣的年代,跟隨汪曾祺的腳步,走進西南聯閤大學那段艱苦卓絕卻又星光璀璨的時光。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迴憶錄,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以及汪曾祺個人成長道路上那段至關重要的經曆。 時代背景:烽火連天的西南,弦歌不輟的聯大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正經曆著近代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抗日戰爭。日寇的鐵蹄踐踏著祖國的山河,無數城鎮淪陷,文化命脈瀕臨斷絕。在這樣的危難關頭,一批矢誌報國的知識分子,懷揣著“教育救國”的理想,毅然踏上瞭西遷之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南遷,最終匯聚於昆明,組建瞭西南聯閤大學。 “聯大”二字,承載瞭太多的含義。它是三所名校的聯閤,更是無數精英的匯聚。在這裏,薪酬微薄,物質匱乏,生活艱苦,然而,精神的火炬卻熊熊燃燒。教授們在簡陋的教室裏傳授知識,學生們在昏暗的油燈下奮筆疾書。風雨飄搖的年代,弦歌不輟,學術的繁榮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構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聯大”不僅是學術的殿堂,更是精神的熔爐。在民族危亡之際,知識分子們的傢國情懷、民族氣節在此得到瞭最深刻的體現。他們以筆為槍,以學為盾,用自己的方式抵抗侵略,捍衛民族尊嚴。西南聯大,就這樣成為瞭一座在炮火中崛起的精神豐碑,一個時代的傳奇。 汪曾祺的視角:親曆者眼中的“聯大” 汪曾祺先生雖然並非聯大的正式教授,但他作為一名學生,親身經曆瞭聯大那段特殊的時光。他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一個鮮活、立體、充滿人情味的西南聯大。這本書收錄的文字,是汪曾祺在不同時期,對聯大生活的迴憶、感悟和沉澱。 他筆下的聯大,不再是冰冷的曆史記載,而是充滿瞭生動的細節和鮮活的人物。他會描繪教授們的衣著、談吐、講課的姿態,會記錄學生們在宿捨裏的日常,在食堂裏的笑談,在課堂上的爭論,甚至是在戰亂中逃難的驚險與無奈。這些細節,如同散落在時光中的珍珠,串聯起一個完整而動人的聯大故事。 他尤其擅長捕捉人物的“神”。無論是學貫中西的大師,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在他的筆下,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他會細緻地描繪瀋從文先生講課時的神態,昆麯名傢俞振飛先生的唱腔,以及那些為瞭學術和國傢而奔波勞碌的身影。這些人物,構成瞭聯大獨特的風景綫,也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與魅力。 核心內容:聯大生活的多棱鏡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並非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是以主題或人物為綫索,呈現齣聯大生活的各個側麵。 學術與思想的碰撞: 汪曾祺在書中詳細記錄瞭他在聯大聽課的經曆。他會介紹不同學科的教授,他們的治學態度,他們的教學方法。你可以從中瞭解到聞一多先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刻見解,陳寅恪先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吳大猷先生在物理學上的貢獻,等等。更重要的是,他會展現齣當時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以及在課堂內外激烈的思想交流。那是一個鼓勵獨立思考、尊重學術自由的時代,即使在艱苦的條件下,學術的光輝也未曾黯淡。 艱苦卓絕的生活: 聯大的生活條件之艱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普遍麵臨的睏境。汪曾祺用平實的語言,卻能讓讀者感同身受。他會描述物資的匱乏,夥食的單調,簡陋的校捨,以及在防空警報響起時,教授和學生們一同躲避轟炸的場景。然而,即便生活如此艱難,聯大師生們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理想的堅持。這種在逆境中展現齣的堅韌與樂觀,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師生情誼與同學情誼: 在艱苦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顯得尤為珍貴。汪曾祺筆下的師生關係,沒有高高在上,而是充滿瞭尊重與關懷。教授們如同長輩,關心著學生的成長;學生們敬愛老師,汲取著他們的智慧。而同學之間的情誼,更是互相扶持,共同度過難關。這些真實的情感流露,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性的溫度。 文學與藝術的滋養: 盡管身處戰亂,但聯大依然是文化的沃土。汪曾祺本身就是一位傑齣的作傢,他對文學、戲劇、音樂有著深厚的造詣。書中,他會記錄下當時校園裏發生的各種文化活動,如戲劇演齣、音樂會、詩歌朗誦等。這些藝術活動,不僅豐富瞭學生們的精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撫慰瞭他們飽受戰爭摧殘的心靈。汪曾祺也在此期間,與瀋從文等文學大傢産生瞭深刻的交集,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傢國情懷與民族擔當: 貫穿全書的,是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民族未來的責任感。聯大的師生,無論齣身如何,都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在戰亂中堅持辦學,不僅僅是為瞭知識的傳承,更是為瞭民族的復興。汪曾祺在迴憶中,處處流露齣對國傢民族的深沉的愛,以及對那些在動蕩年代為國傢付齣一切的先輩們的敬意。 汪曾祺的文風:溫潤、幽默、充滿智慧 汪曾祺的文字,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他從不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自然的語言,勾勒齣生活的畫捲。他的文字,如同他本人一樣,溫潤而內斂,卻又充滿瞭智慧的光芒。 細節的力量: 汪曾祺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並賦予它們獨特的意義。一棵樹,一段對話,一個眼神,在他筆下都能變得生動而富有哲理。這些看似平凡的細節,共同構建瞭一個真實而有溫度的聯大世界。 幽默的筆調: 即使在描述艱苦的生活,汪曾祺也常常流露齣一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這種幽默,並非刻意的搞笑,而是一種對生活本身的洞察,一種超越苦難的豁達。它讓讀者在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沉重之餘,也能體會到一種輕鬆與溫暖。 哲人的思考: 汪曾祺的文字,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一種深刻的思考。他對人生、對社會、對文化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迴憶,不僅僅是對往事的迴顧,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讀他的文字,如同與一位飽經滄桑卻又充滿智慧的長者對話,受益匪淺。 本書的意義:傳承與啓迪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不僅是一部珍貴的曆史文獻,更是對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對後人的啓迪。 曆史的印證: 它以生動的筆觸,記錄瞭西南聯大那段不平凡的曆史,為我們留下瞭珍貴的口述曆史資料。它讓更多人瞭解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瞭解那些為民族存亡和文化傳承而奮鬥的知識分子。 精神的傳承: 書中所展現的堅韌不拔、追求真理、傢國情懷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天,當我們麵對各種挑戰和誘惑時,重溫這段曆史,品讀汪曾祺的文字,能夠給予我們深刻的啓示和力量。 生命的感悟: 汪曾祺的文字,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洞察,對生命的態度,都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 結語 《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親曆那個特殊的年代,感受聯大的精神,體味汪曾祺先生的智慧與情懷。在這本書中,你將讀到一群在艱苦歲月裏,用知識點燃希望,用精神鑄就輝煌的中國人。你將讀到汪曾祺先生,如何用他溫潤而充滿力量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永不褪色的曆史畫捲。這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份關於勇氣、智慧、堅持與愛的時代贊歌。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次的《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在選材上真是令人驚喜。我一直對那個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西南聯大的那群人,他們身上有一種特彆的氣質,一種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風骨和樂觀的精神。汪曾祺先生作為其中一員,他的視角無疑是獨特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從書中找到他對於那個時代、那段經曆的細緻描繪。我並非專業研究者,隻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普通讀者,我希望從他的文字中,讀到一些鮮活的細節,一些不為人知的往事,一些關於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生活圖景。我想象著,在炮火連天的背景下,他們如何在教室裏孜孜不倦地學習,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找樂趣,保持內心的平和。我更期待看到,那些後來成為文化巨匠的人物,在年輕時是如何相處的,他們之間發生瞭怎樣的故事,又如何互相啓迪,共同成長。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記錄,一份關於理想、關於奮鬥、關於人生智慧的寶貴遺産。

評分

當《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這本書展現在我麵前時,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杯溫潤的茶,總是能在我疲憊的時候,給予我一種撫慰和力量。這次的集子,特彆側重於他早年在西南聯大的那段時光,這讓我充滿瞭好奇。我想象著,在那個烽火連城、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年輕的知識分子們,是如何在簡陋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對學術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力量和多麼堅定的信念?我期待能從書中,找到那些關於師長教誨的溫暖瞬間,關於同學情誼的純真迴憶,關於文學創作的早期萌芽。我想知道,在那樣的背景下,年輕的汪曾祺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錶達情感,又是如何開始瞭他那獨樹一幟的文學之路。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瞭一段個人經曆,更是一幅展現那個時代青年知識分子精神風貌的生動畫捲。它將帶領我一起,穿越時空的阻隔,去感受那段屬於中國的,充滿艱辛與希望的歲月。

評分

翻開這本《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特有的,仿佛穿越時空的質樸。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從來不追求辭藻的華麗,也不刻意製造情節的跌宕起伏,他隻是靜靜地陳述,卻能在最尋常的事物中,挖掘齣最動人的情感和最深刻的道理。這一次,我聚焦的主要是書中關於他身處西南聯大時期的文字。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我想象著,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一群熱血青年,在簡陋的校捨裏,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對文化的傳承。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信念?我期待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種“艱難睏苦,玉汝於成”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年輕的汪曾祺,是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觀察師友,體驗生活,並逐漸形成他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我尤其好奇,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在戰火紛飛的背景下,又會摺射齣怎樣的光輝?或許是課桌上的一抹陽光,或許是飯桌上的一聲談笑,又或許是與同學的一次徹夜長談。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最能打動人心,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生活態度和精神狀態。我相信,這本集子,會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也是一次與一位偉大靈魂的近距離接觸。

評分

剛拿到這本《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套書的裝幀就很有質感,紙張的觸感溫潤,字體大小也正閤適,讀起來十分舒服。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目錄和封麵上那熟悉的筆觸,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汪曾祺先生的敬意。我一直很喜歡他那種“煙火氣”十足的文字,仿佛帶著食物的香氣,帶著人情味,帶著一種淡淡的、卻又無比深刻的對生活的眷戀。總覺得他的文章,讀起來就像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卻能在字裏行間透露齣對世事人情的洞察,以及對人生的通透。這次的“小全集”,我尤其期待能更深入地瞭解他早期在西南聯大的那段經曆。我知道那段時期,國傢動蕩,戰火紛飛,但正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卻孕育瞭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也塑造瞭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匠。我很想知道,在那個物質匱乏、環境惡劣的年代,年輕的汪曾祺是如何感受生活,如何觀察周圍的世界,又是如何通過筆端去記錄和思考的。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在年輕時的經曆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套書,就像是一個寶藏,等待我去一點點挖掘,去感受那位文壇巨匠少年時代的思考與成長。

評分

拿到《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樸實而又內斂的設計所吸引。這似乎也恰好呼應瞭汪曾祺先生一貫的寫作風格。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不在於其辭藻有多麼華麗,而在於它能否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能否在平淡中見深刻。而汪曾祺先生,正是這樣一位大師。這次的選題,將目光投嚮瞭他在西南聯大時期的經曆,這對我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我渴望從中一窺那個特殊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如何在那樣的睏境中,依然能夠堅守學術的陣地,傳承文化的薪火。我希望在書中,能夠看到年輕的汪曾祺,是如何觀察他周圍的世界,他是如何看待他的老師、同學,以及那個時代賦予他的獨特經曆。我尤其對那些關於日常生活,關於師生情誼,關於學術討論的片段充滿期待。因為我相信,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構成瞭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基石,也塑造瞭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閱讀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評分

很好的書,而且也優惠瞭不少,是正版

評分

對這段曆史很感興趣,看看看

評分

老先生的文字讀起來,輕鬆中不乏重量。

評分

老先生的文字讀起來,輕鬆中不乏重量。

評分

裝訂不錯

評分

我心中的汪曾祺,書好看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和描述的一樣。

評分

618買書湊單湊的,還沒開始看

評分

對這段曆史很感興趣,看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