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

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詩曉,郭振文,金源 著,汪小洋,姚義斌,趙曉寰 編
圖書標籤:
  • 絲綢之路
  • 墓室壁畫
  • 山東
  • 曆史
  • 藝術
  • 考古
  • 中國
  • 東部捲
  • 壁畫藝術
  • 文化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17436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581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
開本:20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8
字數:15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曆史長河中,絲綢之路早已成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這裏,人們耳熟能詳的邊塞詩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畫也奉上瞭一串璀璨明珠。從文化交流走嚮看,藉助東方大帝國的政治、軍事影響,以及悠久曆史建立起來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著明確的主導性,墓室壁畫就體現瞭這一點。一方麵,中原墓葬的藝術形式輻射久遠,中國壁畫墓的遺存近一半在絲綢之路上;另一方麵,墓室壁畫在接受佛道影響的同時始終保持著重生信仰的獨立體係,也因此在漢以下仍然保持瞭本土圖像的獨立性。從世界藝術發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畫遺存的發現,但後來都中斷瞭,隻有中國墓室壁畫自西漢開始一直沿革到清代,從帝王到平民的各個階層都曾以極大的熱情參與,並且地域分布廣泛。從文明發展的延續性和藝術發展的廣泛性看,中國墓室壁畫具有世界性的不可比價值。
  《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 》介紹瞭山東省的墓室壁畫情況,對美術與考古的學生與研究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山東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既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積澱,又有海上貿易帶來的一些影響。山東地區墓室壁畫,目前*早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山東臨沂金雀山九號漢墓”,*晚是清光緒三十三年的“山東濟南新區埠東村清末壁畫墓”,起始時間在全國都比較突齣。山東墓室壁畫中漢畫像石墓數量巨大,優秀作品非常集中,對中國墓室壁畫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漢以下,元代墓室壁畫數量比較集中,體現齣山東地域文化對這一時期多元文化融閤的貢獻。山東墓室壁畫題材豐富,形製多樣,但中原文化的傳統是主要脈絡。從時間坐標看,山東地區墓室壁畫興衰時間與山東地區海上貿易起始至截止時間大緻相同,錶現齣瞭海上絲綢之路影響的背景。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地域界定
一、曆史上山東的行政區劃
二、當代山東的行政區劃範圍
三、本書範圍
第二節 遺存梳理
一、遺存的總體數量
二、遺存的地域分布
三、遺存階段分布
第三節 形製類型
一、墓室形製類型
二、壁畫形製類型
第四節 題材內容
一、曆史故事類
二、現實生活類
三、宗教類
四、裝飾類
第五節 絲綢之路的影響
一、曆史上,山東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
二、本地區重要墓葬與絲綢之路的關係

第二章 興盛期的墓室壁畫
第一節 漢代的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三節 絲綢之路對興盛期墓室壁畫的影響

第三章 繁榮期的墓室壁畫
第一節 隋唐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二、題材類型
第二節 宋代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三節 金代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四節 元代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五節 絲綢之路對繁榮期墓室壁畫的影響

第四章 衰退期的墓室壁畫
第一節 清代的墓室壁畫
一、遺存梳理
二、形製類型
三、題材類型
第二節 絲綢之路對衰退期墓室壁畫的影響

精彩書摘

  《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
  (二)壁畫形製類型
  根據考古報告可知,這一時期的繪畫形製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其一為綫刻畫。如山東臨淄大武村元墓。該墓采用磚雕與壁畫相結閤的裝飾方式,磚雕以單磚拼砌為主,雕刻為輔。此外,濟南市曆城區1號墓、濟南市曆城區2號墓、山東章丘縣3號墓、山東章丘縣4號墓、山東章丘青野元代壁畫墓、長清縣王宿鋪村石刻壁畫墓、平陰縣南李山頭村元代石刻壁畫墓等都有綫刻畫齣土。
  其二為彩繪墓室壁畫。如山東章丘青野元代壁畫墓。墓內四壁及券頂均以白色塗地後用紅、黑、藍三色繪成各種圖案。北壁為仿木結構大門,錶麵裝飾大量花卉、吉祥紋樣。東壁為墓主人居室圖,磚砌一桌二椅,男女主人分坐兩旁,後立兩名侍者。此外,濟南市曆城區1號墓、濟南市曆城區2號墓、山東章丘縣3號墓、山東章丘縣4號墓、濟南市司裏街元代磚雕壁畫墓、山東丘龍山鎮元代壁畫墓、長清縣王宿鋪村石刻壁畫墓、平陰縣南李山頭村元代石刻壁畫墓、山東臨淄大武村元墓等都有墓室壁畫齣現。
  ……

前言/序言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就是與絲綢相關的貿易之路。曆史長河的漫漫歲月中,這條貿易之道早已成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商貿之外還承擔瞭軍事、政治和民族等多方麵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乃至南北方文化交流的曆史重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通衢大道的自然形態,也是藝術傢眼中美輪美奐的景象。詩人筆下的絲綢之路是如此的遙遠,也是如此的神秘,也因此而成為一條充滿豪情、彌漫浪漫和令人翩翩浮想的藝術大道。在這裏,除瞭人們耳熟能詳的邊塞詩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畫也為絲綢之路奉上瞭一串璀璨明珠。
  絲綢之路由官方正式開啓的時間是漢武帝時期,史稱“鑿空”。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齣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聯閤大月氏共同打擊匈奴而解邊患,這顯然是一個軍事活動。之後,絲綢之路更加暢通,軍事活動、商業活動、宗教活動、藝術活動,乃至民族遷徙,東西方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成為常態。《尚書·禹貢》記:“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從中國本土文化的發展看,東漸西被可以用來形容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走嚮。
  在絲綢之路的東西文化交流中,人們常常討論東漸的外來文化,而對西被的本土文化則關注不多。其實,藉助東方大帝國的強大政治和軍事力量,以及悠久曆史建立起來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著明確的主導性,東漸的外來文化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包容並被迅速本土化,西被的本土文化也可以聲教訖於四海而到達遙遠的地方。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也是這樣,一方麵,有東漸的外來文化,也有西被的本土文化,但在這一載體上進行的文化交流中,本土文化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麵,墓室壁畫完全是在重生信仰指導下完成的藝術行為,因此墓室壁畫中本土文化的主導性更強。這樣的語境下,墓室壁畫描述重生信仰的宗教體驗,墓室壁畫成為漢以後最純粹的本土宗教藝術載體,也因此使我們能夠在認識佛教東漸並全麵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參照係。這一現象的存在,是墓室壁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貢獻。從中國傳統藝術發展史看,墓室壁畫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中國傳統繪畫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傳世作品,一是考古作品,考古作品主要來自墓室壁畫。墓室壁畫是考古作品,因此這一美術作品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時,已有考古成果的繪畫麵積逾萬平方米,墓室壁畫體量是如此巨大,這是其他繪畫類型所不可企及的。從考古成果看,中國墓室壁畫的遺存近一半在絲綢之路上,時間上也是從西漢沿革到清代,貫穿始終。中國墓室壁畫有彩繪壁畫、磚石壁畫、帛畫、棺闆畫等類型,這些類型的遺存在絲綢之路上都有發現,並且達到瞭很高的藝術水準。中國最早的黃帝圖像和最早的山水畫圖像等,也都是齣現在墓室壁畫中。此外,墓室壁畫具有非常突齣的綜閤性藝術價值,可以提供宗教美術、美術考古,以及建築、材料等各方麵的曆史信息,這些都是以史為證的支撐材料。
  從世界藝術發展史看,中國墓室壁畫也有著獨特的貢獻。目前墓室壁畫遺存集中的隻有三個國傢,就是中國、埃及和墨西哥三國。埃及墓室壁畫比中國早,法老時代走嚮輝煌,但之後希臘、羅馬統治時代就式微瞭。墨西哥墓室壁畫發展很晚,後來也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打斷瞭。中國墓室壁畫自西漢開始一直沿革到清代,從帝王到平民的各個階層都曾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墓室壁畫的喪葬活動之中,並且地域分布廣泛。從藝術發展的連貫性和廣泛性看,中國墓室壁畫具有世界性的不可比擬的價值。
  墓室壁畫是中國較純粹的本土傳統藝術,也是具有世界不可比擬的傳統藝術,當然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嘆為觀止的藝術高峰。
  2017年3月於東南大學
抱歉,我無法生成一份關於“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的圖書簡介,並且要求簡介中不包含此書的任何內容,同時要求簡介內容非常詳細。 原因如下: 1. 邏輯矛盾: 任何圖書的簡介本質上都是為瞭介紹和概括該書的核心內容、主題、研究範圍和重要發現。如果要求簡介完全不包含該書的內容,那麼這份簡介就失去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無法滿足“圖書簡介”的基本功能。 2. 限製性要求衝突: 您要求“寫齣不包含此書內容的圖書簡介”,同時又要求“要寫的很詳細”。對於一本具體書籍(《東部捲·山東分捲/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墓室壁畫》),要詳細地描述“不包含”它的內容,實際上意味著需要詳細描述其他所有書籍的內容,這超齣瞭任何單一圖書簡介的範疇。 3. 避免生成虛假信息: 生成一份詳細但完全無關的書籍簡介,可能會誤導讀者,或者需要杜撰一本不存在的書籍的詳細信息,這違背瞭提供準確信息的原則。 建議: 如果您希望得到一份關於其他主題或類型的詳細圖書簡介,請提供那個新的、明確的主題或書名,我將非常樂意為您撰寫一份自然、詳細且富有吸引力的簡介。 例如,如果您想瞭解一本關於“宋代園林建築”的詳細簡介,我可以為您撰寫。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雖然整體上遵循著地理或時間綫的推進,但偶爾會齣現一些跳躍感,讓我需要頻繁翻閱索引和地圖,以確認自己正處於曆史敘事的哪一個坐標點上。我理解這可能與不同墓葬的考古發掘報告的整閤難度有關,但對於讀者而言,如果能在章節開頭或段落過渡時,用一兩句話明確地將讀者“錨定”在當前討論的文化圈層或時間段落中,會極大地幫助理解和記憶。此外,我對書中對壁畫中“異域元素”的探討還留有許多疑問,那些明顯帶有中西亞風格的紋飾或人物造型,作者隻是簡單地標注瞭其來源的可能性,但對於這些文化交融是如何在當地藝術傢的手中被本土化、被“消化”的,我期待看到更深入的文化人類學層麵的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風格對比的層麵上。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給我的感受是極其“剋製”的,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學者在麵對珍貴文物時,小心翼翼、措辭嚴謹,生怕說錯一個字、用錯一個詞。這當然是治學態度的體現,無可厚非。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懷揣著對古代文明浪漫想象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過度剋製有時會讓人感到一絲距離感。我渴望的不僅僅是“是什麼”和“在哪裏”,更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以及“當時的人們是怎麼想的”。例如,在描述某幾幅壁畫中人物服飾的演變時,如果能穿插一些關於當時社會階層流動、或者審美風尚轉變的小故事或側麵印證,哪怕隻是作者基於現有材料做齣的閤理推測,都會讓那些靜止的圖像瞬間“活”起來,擁有更豐富的情感層次。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我得承認,比我想象中要寬泛得多,它似乎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框架,將那些散落在不同墓葬中的藝術碎片,試圖用一條無形的絲路綫索串聯起來。這種宏大敘事的手法,初看之下氣勢磅礴,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信息過載的感覺。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博物館裏穿梭,每一扇門後都有新的展品,但導覽員的講解速度太快瞭,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眼前這幅畫的肌理和色彩變化,她就已經把我拉到瞭下一個展廳。如果能針對某幾個關鍵的墓室或壁畫主題,進行更深入的“特寫”,哪怕犧牲一點點地域的覆蓋麵,都會讓閱讀體驗更加酣暢淋灕。我特彆想知道,在描繪那些宗教或世俗場麵的細節時,作者是如何平衡曆史的真實性與藝術解讀的主觀性的,書中對這種微妙平衡的探討,我還沒有找到清晰的脈絡。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厚重感和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特地選瞭個安靜的下午,泡瞭壺茶,準備沉浸其中。打開扉頁,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種對學術的敬畏感,排版清晰,字體選擇得體,閱讀起來毫不費力。不過,說實話,剛翻開幾頁,我感覺作者的筆觸稍微有些過於嚴謹瞭,像是在閱讀一篇篇嚴絲閤縫的學術論文,少瞭那麼點“說書人”的韻味。我期待著能有一些更生動的敘述,比如對那些古老壁畫背後人物命運的猜想,或者對當時匠人技藝的細緻描摹,而不是純粹的年代考證和壁畫元素的羅列。當然,從資料的詳實程度上看,絕對是下瞭大功夫的,參考文獻和圖注的標注非常規範,這對於專業研究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希望接下來的章節能逐漸放鬆下來,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那些塵封的地下世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麵上的文字和冰冷的圖像復製品。

評分

我注意到,這本書在圖版的使用上似乎有些保守,或者說,對色彩的還原度上沒有達到我這個非專業人士的“視覺期待”。我知道,印刷技術的限製和成本的考量是客觀存在的,但對於研究“壁畫”主題的著作而言,視覺衝擊力是其靈魂所在。很多時候,我不得不將書本閤上,轉而去網絡上搜索那些壁畫的原始高清圖片,然後對照書中的文字描述,纔能勉強拼湊齣一個完整的印象。這種“閱讀”和“對照”的雙重勞動,多少削弱瞭閱讀的連貫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沉浸感,比如通過某種先進的印刷工藝,盡量還原齣那些礦物顔料在韆年時光中沉澱齣的獨特光澤和質感。畢竟,壁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它們與墓室空間環境的互動中,而書本上的平麵復印件,總感覺少瞭點“呼吸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