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艾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艾灸的医学理论,教给您简便、实用又有效的防病、保健和治疗方法。让你学会扶正人体阳气,驱除体内寒邪、瘀滞的艾灸法。
臧俊岐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博士,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针灸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医刮痧师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艾灸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远古先人在用火的长期实践中,发现被火熏烤或烧灼可以减轻痛感,于是就产生了用火烧灼的治病之法,这就是原始的灸法。后来,灸法与艾草的药物作用相结合,再运用经络穴位理论,就发展成了成熟而系统的艾灸疗法。
“一针二灸三用药”,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的功效,配合经验组穴,对因为寒和气导致的多种现代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适应症广、治疗费用低廉而且疗效显著等特点,艾灸的影响和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艾灸是以有“长寿之草”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此外,艾草还有扶正辟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辟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方法具有独特的找病功能,就是能在疾病尚未出现的时候发现疾病,符合目前“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理念。通过艾灸的找病功能,可以让我们早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
艾灸无副作用、简单易行、见效迅速,不但可以祛病而且可以强身,是集治、寻、养三位一体和驱、补、通、调四效合一的绿色疗法,适合不同需要的人群使用,有助于改善现代人寒、气、虚的体质特点。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艾灸的医学理论,教给您简便、实用又有效的防病、保健和治疗方法。让你学会扶正人体阳气,驱除体内寒邪、瘀滞的艾灸法。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期望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市面上关于养生保健的书籍太多了,良莠不齐。但这本书的“古法”二字,还是勾起了我一些好奇心。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本“考据”而非“指导”的书。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考证艾灸的起源,追溯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朝代艾灸应用案例的分析,比如唐代孙思邈如何用艾灸治疗疑难杂症,宋代又有哪些名家在艾灸领域有所建树,这些内容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堂生动的医学史课,让我对艾灸的认识从“一种治疗方法”上升到了“一种医学智慧”的高度。虽然在如何实际操作,比如具体穴位选择、灸量控制等方面,它并没有给出一套“万能公式”,但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明白,古人之所以能用艾灸解决很多现代医学都难以处理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人体的理解和对艾灸的运用,有着一套非常成熟且深刻的体系。这本书更像是抛砖引玉,激发我去更深入地探索艾灸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走一条“寻根”之路。作者没有急于 đưa ra 各种具体的治疗方案,而是带领读者一起,去追溯艾灸这门古老技艺的源头。他从古籍中挖掘出大量关于艾灸的记载,并试图还原当时人们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艾灸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灸材”的论述,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品种的艾叶,以及它们在炮制后所产生的不同功效,这让我觉得非常专业和细致。同时,书中也涉及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艾灸文化,展现了艾灸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演变。虽然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很多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反复琢磨,但这种“溯本追源”的写作方式,让我对艾灸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艾灸,只是一个漫长历史中的一个片段,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宝藏。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艾灸知识海洋。
评分这本书,我可是足足研究了几个月,从头到尾,犄角旮旯都看了个遍。起初是被“古法”这两个字吸引,想着是不是能找到些失传的古老技艺,像传说中那种一灸病除的神奇篇章。结果翻开才发现,它更多的是在梳理和介绍艾灸的历史沿革,从古代的医书记载,到历代名医对艾灸的运用,再到不同流派的艾灸方法,都做了相当详尽的梳理。这点我还是挺佩服作者的,资料搜集得够全面,论述也比较有条理。尤其是关于艾叶的炮制和不同艾灸器具的演变,写得特别细致,感觉像是把一个活生生的艾灸发展史呈现在我眼前。虽然我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具体的、能直接上手的治疗案例,但不得不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认知维度,让我对艾灸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让我明白,学习艾灸,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学习它的“道”。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它是一本“静心”之书,而非“速效”之书。作者没有使用煽动性的语言,也没有承诺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更像是在用一种平和、严谨的笔调,娓娓道来艾灸的历史、理论以及哲学内涵。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艾灸与阴阳五行、经络理论相结合的论述。一开始觉得有些枯燥,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作者引用的很多古代医案,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蕴含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智慧。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症在艾灸选择上的差异化阐述,这让我意识到,艾灸并非“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艾灸,需要耐心,需要沉下心来去体会,去感悟,而不是急于求成。它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建立自己对艾灸的理解体系。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像市面上许多养生书一样,提供大量“包治百病”的秘方,或者非常具体的“操作手册”。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完全不是那种风格。这本书更侧重于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对艾灸“道”的阐释。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哪里痛就灸哪里”,也没有给你列出一长串的“万能穴位图”。相反,它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述艾灸背后的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因时因地制宜”等等。作者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解读,展现了古人是如何将艾灸与自然规律、人体体质相结合,从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这点我非常欣赏,因为它让我意识到,艾灸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疗法,更是一种与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虽然我作为读者,有时候会觉得它不够“接地气”,但细细品味,又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古法”,并非仅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思维方式的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