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套装1-4卷)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套装1-4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士承东林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唐朝
  • 文化
  • 趣味
  • 科普
  • 轻松阅读
  • 套装
  • 历史故事
  • 古代生活
  • 大众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67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445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

本套装为上部,共分4卷,为唐朝从建立到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第一卷内容主要为隋亡唐兴,群雄逐鹿天下,写至玄武门之变结束为止。

第二卷内容主要为贞观之治及唐与高句丽、倭国的战争。

第三卷内容主要为武曌上位建立武周,李隆基等经过努力重建大唐并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

第四卷内容主要为天宝年间的对外战事,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间的政治斗争,及安史之乱。

作者简介

士承东林,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青年历史研究者,心灵写史继承者,秉持“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的理念致力于为大家呈现一部真正有趣而真实可信的唐朝历史。

目录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一主人公? / 1

第二章 神一般的对手 / 18

第三章 李渊的崛起 / 37

第四章 恩怨 / 54

第五章 可怕的王世充 / 75

第六章 国家公敌 / 89

第七章 朋友,敌人 / 108

第八章 坚持到底 / 128

第九章 各自的传奇 / 149

第十章 痞子英雄 / 169

第十一章 窦建德的缺陷 / 192

第十二章 目标,天下 / 218

第十三章 遗志继承者 / 236

第十四章 命中注定的轨迹 / 256

第十五章 下江南 / 275

第十六章 完美骗局 / 294

第十七章 大唐的顶层设计 / 309

第十八章 夺嫡!秦王的班底 / 326

第十九章 波谲云诡的那些事儿 / 348

第二十章 喋血!玄武门 / 365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二卷)

第一章 明君的隐私 / 1

第二章 明君的隐患 / 14

第三章 所谓明君 / 37

第四章 闹事者必拍之 / 57

第五章 明君的荣耀 / 75

第六章 转折之年 / 97

第七章 明君的隐痛 / 114

第八章 目标!高句丽 / 134

第九章 明君的隐忧 / 154

第十章 伟业 / 173

第十一章 斗争总是难免的 / 201

第十二章 隐藏的敌人 / 219

第十三章 得寸进尺 / 238

第十四章 全面战争 / 252

第十五章 二次较量 / 269

第十六章 名将集结 / 281

第十七章 名将的结局 / 298

第十八章 新罗的野心 / 310

第十九章 谎言 / 326

第二十章 无法改变 / 339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三卷)

第一章 危险关系 / 1

第二章 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22

第三章 克星 / 36

第四章 你的命运,在我手中 / 59

第五章 至黑之夜 / 86

第六章 武周崛起 / 100

第七章 女主天下 / 116

第八章 女皇的难题 / 129

第九章 乱战:六大派的博弈 / 144

第十章 死战:唯一的名将 / 159

第十一章 永别了!武则天 / 179

第十二章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 / 202

第十三章 李隆基 / 227

第十四章 盛世的起点 / 255

第十五章 贤相当国 / 275

第十六章 虎斗龙争 / 290

第十七章 不起眼的强敌 / 308

第十八章 不得不出手了 / 330

第十九章 辉煌下的阴影 / 344

第二十章 不能说的秘密 / 358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四卷)

第一章 盛世危情 / 1

第二章 就是天才而已 / 19

第三章 到底是谁 / 43

第四章 大唐第一节度使 / 64

第五章 敌人!昔日的朋友 / 86

第六章 安禄山的顾虑 / 105

第七章 扬威异域 / 119

第八章 怛罗斯 / 137

第九章 软弱的敌手 / 158

第十章 一错再错 / 185

第十一章 意外之敌 / 202

第十二章 宿敌之战 / 220

第十三章 诀别之时 / 241

第十四章 坚持,再坚持 / 262

第十五章 万万没想到 / 284

第十六章 约定 / 296

第十七章 致命抉择 / 321

第十八章 倚重之人 / 333

第十九章 谋杀 / 349

第二十章 力挽狂澜 / 362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所谓明君

李世民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他为人冷酷残忍,从兄弟到老爹,凡是挡路的基本都被废掉了,可谓六亲不认。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很奸诈狡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他听说王羲之的后人收藏了《兰亭序》的真迹,居然想方设法设了一个圈套,把人家的宝物骗了过来,还自私地埋到了自己的墓里(昭陵)。

如此人性,不要说是在今天看来,相信就是再过一百年,也算不上一个好人。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李世民是个好皇帝,是史上公认的不世出的千古明君。

如此皇帝,不要说是在我们看来,相信就是再过一千年,也算得上一位明君。

在探讨何谓明君,及李世民算不算明君这一话题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皇帝,特别是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群的生存状态。 关于皇帝生存状态的调研报告

在许多小说、电影和电视剧里,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形象,说一不二,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着实威风得紧。我不敢说真实的历史中没有这样子的皇帝,但我敢说真这样的皇帝做不了多长时间的皇帝。

平心而论,皇帝应该算是个特殊工种,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首先是风险高,不要说已经当上皇帝的,就算是预备皇帝(监国或太子),也时常处于各种明枪暗箭之下,远的不提,就说隋唐之交这五十年间,就有三位太子倒在了接班的半道上,且都是非正常死亡。至于皇帝,更惨。有学者为此做过统计发现,中国历代王朝(包括大一统型和偏安型),一共有帝王六百一十一人,其中,属于正常死亡的(含病死和老死的)是三百三十九人;而非正常死亡的为二百七十二人。其暴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四,远超其他社会群体。而在自然离世的帝王中(以生卒年月可考的209人为标准计算),其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岁,更是超乎寻常的低。更何况,病死的不一定是真的病死,如隋文帝杨坚,老掉了的也不一定安享了晚年,比如唐高祖李渊。

所以说句不中听的,坐到皇帝的那个位置上,基本等同于坐在了炸药包上,与此同时还放着高音喇叭大喊“向我开炮”。那才真叫做惊心动魄每一天。

但不要以为风险高就意味着皇帝大人们可以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过,整日享受人生。那绝对是做梦。因为根据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既然您坐在了这个宝座上,那就要干活。

虽说历朝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助理班子(名称繁多,依据时代不同有内朝、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等称呼,不一而足),不必亲自处理所有国家事务。但为保证天下在自己的掌握中,不至于大权旁落,大多数皇帝会选择尽可能多地批阅奏章,努力做到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以此行业的开山祖师爷嬴政为例,据传这位始皇帝给自己宫中放了杆秤,规定自己每天看完足够斤秤(120斤)的文件才能休息(提示:那时候书写载体是竹简),于是常常批阅文件到半夜,累得半死。更猛的可能是后来的朱元璋,据专家(吴晗)考证,此人在没有助理帮手的情况下(他把丞相制度废掉了),曾创下八天之内审阅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处理总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务的辉煌纪录。说是劳模,一点也不夸张。

不过与现在的劳模不同的是,劳模干得多,不但有物质奖励(加班费),还有精神奖励(荣誉称号),可皇帝却什么也拿不到(天下都是您的,还想要啥?)。而且玩命干有时候可能不仅无功,反而有过。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非杨广莫属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创制度、开运河、扩疆域,功在千秋,到头来却弄了个暴君臭流氓的恶名,被当做反面典型骂了几百年。

事实上,若单论公休待遇,皇帝的确不如底下的官员。早在汉代,这些国家的公职人员就争取到了相关的福利,可以每干五天休一天(专有名词:休沐),到了隋唐虽然五天改了十天,大家却又争取到了带薪假期七天乐(新年、冬至)和节庆休假(端午、中秋等),生活质量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反观皇帝,除了那些不着调的,可以公开休息的时间也就是一年三天:过年、冬至以及皇帝本人的生日(此假期时有变动,请以当事皇帝为准)。而如果考虑到这三天里,皇帝需要接受大臣们的祝贺,完事还要回宫拜见老娘和诸位老婆大人,这样看来,说他是休息了,估计皇帝本人都不认可。

工作繁忙,业务繁多,休息不得,还可能整天被人骂(谏官、言官),如此生活想想都让人头痛不已。可是最令皇帝痛苦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孤独,真正的孤独。

要知道,中国的君主们自古被冠以孤家寡人的称呼不是没有来由的。一个人自戴上那顶沉重的皇冠(可达三公斤,确实很重)时起,他就注定要过上一种与世斗争的生活。因为如无意外,在他的生活中虽然可能有很多亲戚、很多老婆、很多老婆的亲戚、很多下属,但这之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皇帝可以完全信赖的,换句话说,皇帝大人很可能终其一生没有友情、没有爱情,甚至是没有亲情。以今天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看,假如一个人的一生中缺少友情、爱情、亲情中的任何一种,他的人生都可以称得上不幸,而缺两种的,通常状况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至少有心理阴影),至于三种俱缺的,只能是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了。

不能相信任何人,不能让外人探知自己的真实想法,要时刻隐藏真情实感,刻意压制一切喜怒哀乐,要让大家猜不透,这就是处于权力巅峰的皇帝生存下去的基本法则。而即便皇帝陛下做得足够好,已经可以保证自己不被周围人打主意的情况下,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围内依旧满是斗争的身影。

在朝堂上有大臣们斗(学名:党争),在家里有老婆们斗(学名:宫斗),看仆人(太监)仆人在斗,看儿子儿子在斗(夺嫡),每天都是不得安宁。更为残酷的是,无论当皇帝的是谁,他们也休想且无力解决这种不和谐的状态,他们想要重归平静的话,唯一的方式估计也只有驾崩了。

这就是皇帝的生存状态,真实而悲惨。所谓高处不胜寒,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打落牙齿和血吞,对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而言并不只是玩笑而已。

所以说,在巨大的压力下当皇帝的能平平安安地混下来已属不易,工作、生活都能应付下来的就算是名副其实的守成之君了,至于所谓明君,指的则是个把能以工作促生活,以生活带工作的异类。

说是异类其实并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因为那种状态下还能以个人的辛勤劳动促成百姓的富足生活,以个人的朴素生活带动百姓的努力工作的帝王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在我看来,在中国的这几千年的历史里,有资格享有这一殊荣的,不会超过二十人。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入选明君之列,事实上并非是由于他特别精明、特别圣明,而是因为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明白人,仅此而已。

身为一个明白人,或者说是一个明白的君主,李世民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他明白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艰辛,尊重所有人生存下去的权利。

我们前面提到过,李世民刚刚接过皇帝的位子,换上自己“贞观”的招牌,国家就开始闹天灾,第一年旱、第二年蝗、第三年发大水。虽说这三年自然灾害毫无人为因素的影子,但拜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教育所赐,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李世民无疑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李世民亲临蝗灾第一现场,去实地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要说这也是老传统了,大灾降临,领导出面,先慷慨陈词一番,鼓励大家稳住挺住,再同几个群众代表亲切握手交谈,温言安慰,最后指示下后面的工作,这一套走完也就算完成既定任务,可以起驾回宫了。一直以来一贯如此,毫无意外,意外从李世民这里开启。

李世民抵达畿内受灾地区的那一刻,他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蝗虫成群集党,漫天而来,可谓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尽是一片狼藉。老百姓们有气无力地站在田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一年的成果被如此糟蹋,却无能为力(实在太多)。

这时,李世民走了过去,只见他默默从地上拾起几枚尚在啃食稻谷的蝗虫,随即开始虔诚地祈祷:老百姓靠庄稼活命,你们却把庄稼吃掉了,与其这样,我宁愿你们来吃我的肺腑。(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说完,皇帝大人拿起一只蝗虫就往自己的嘴里塞去。

李世民身边的随行官员都要疯了,这要是让皇帝吃出来个身体不适,那可要命了,大伙赶忙出言阻止:“这些脏东西吃不得啊!会引发疾病的,请陛下三思!”

政治作秀、收买民心的话,到这种程度也就可以了。然而李世民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绝非是个博头条的政客。

“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聚焦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和文学体裁的作品,完全不涉及《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套装1-4卷)》的内容。 --- 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迷思:《文艺复兴的文化遗产》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A]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页数: 780页 ISBN: [虚构ISBN号]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欧洲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文艺复兴。不同于一般仅关注艺术成就的概述,本书将视角拓展至政治、社会、哲学、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力图展现一个立体、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时代画卷。 第一部分:思想的觉醒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我们首先探讨了“人”在宇宙中地位的重新定位。中世纪神学主导的宇宙观是如何被逐渐打破的?本书详细梳理了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早期人文主义先驱的思想脉络。重点分析了拉丁文和希腊文经典的重新发掘,以及这些文本对当时教育体系和学术风气的深刻影响。我们考察了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如何通过赞助艺术与学术,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心,以及这种“人本中心”的思想如何渗透到政治理论(如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之中,引发了关于权力与道德的长期争论。 第二部分:艺术的革新与技术的突破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其最耀眼的名片,但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同样值得深究。本书细致分析了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运用的革命性进步。以达·芬奇的笔记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为例,阐释了艺术家如何融合科学观察与艺术表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关注了印刷术的发明对知识传播的加速作用,以及这一技术如何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地域差异与冲突 文艺复兴并非铁板一块,其在意大利北部、尼德兰、英格兰和德意志地区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北方文艺复兴更偏向于宗教改革和道德净化的倾向,与意大利以世俗享乐和古典复兴为主流的特点之间的张力。我们考察了伊拉斯谟在神学上的温和批判,以及他与激进改革派之间的分歧,展示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革中的复杂立场。 第四部分:遗产与局限 在肯定文艺复兴带来的巨大进步的同时,本书也批判性地审视了其局限性。文艺复兴的光芒主要照耀在精英阶层,底层民众的生活变化甚微。同时,对古典文化的过度迷恋有时也阻碍了对自身时代的彻底超越。本书最后总结了文艺复兴对现代世界科学方法、艺术标准和个人主义观念形成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探讨了这些遗产在后世的演变与继承。 --- 史诗巨著:蒙古帝国的兴衰与世界格局的重塑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B]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页数: 1250页(精装典藏版) ISBN: [虚构ISBN号]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相结合精微考据的力作,全面梳理了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直至四大汗国分裂与最终衰亡的近三个世纪历史。它不仅描绘了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奇观,更深入探究了蒙古帝国在治理、文化交流和制度建设方面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卷:草原的呼唤与统一 本卷聚焦于成吉思汗早年的奋斗与崛起。通过对《蒙古秘史》的细致解读,结合对同时期金、西夏、花剌子模等周边政权的史料对比,作者重建了部落社会向高效军事集权国家转型的过程。重点分析了蒙古军事制度(如万户制、怯薛制)的创新性,以及长生天信仰在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 第二卷:西征的浪潮与欧亚的交汇 详细记录了拔都、旭烈兀等将领向西方的军事扩张。本书区别于传统的“野蛮征服”叙事,侧重分析了蒙古人在战略目标选择、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精英的吸纳策略。重点考察了十字军东征的尾声与蒙古西进的碰撞,以及蒙古统治下“驿站系统”(Jam)如何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在商品、技术和瘟疫(如黑死病)方面的交流。 第三卷:四大汗国的分化与治理 随着帝国的扩大,元朝、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儿汗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政治与文化轨迹。本卷深入探讨了不同汗国在接受和融合当地文化(如元朝对汉法的继承、伊儿汗国对波斯文化的吸收)上的差异。特别分析了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元朝的意义,以及这如何标志着蒙古帝国从游牧征服转向定居统治的复杂过程。 第四卷:衰落、变革与历史的回响 分析了四大汗国走向衰亡的内部结构性矛盾,包括继位危机、文化同化带来的认同危机以及底层民众的反抗。本书指出,蒙古帝国的崩溃并非简单的一败涂地,而是在不同地域留下了持久的制度遗产,例如在俄罗斯、波斯和东亚的政治文化中留下的深刻烙印。结尾部分探讨了现代历史学家如何重新评价这一“世界帝国”,及其对全球化早期形态的构建作用。 --- 现代心灵的迷宫:《存在主义心理学导论》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C]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页数: 512页 ISBN: [虚构ISBN号]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全面梳理与系统介绍。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当传统的精神分析模型不再能解释现代人的焦虑与疏离感时,以罗洛·梅、欧文·亚隆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如何将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的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工具。 第一章:哲学根源与核心概念 本章奠定了理论基础,阐释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几个核心命题:自由与责任、虚无感、有限性(死亡)、孤独和意义的追寻。重点区分了“本质先于存在”的传统观点与存在主义强调的“存在先于本质”,并解释了为何这种视角对理解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第二章:人类的“四大终极关怀” 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心理学临床模型的核心框架,即人必须面对的四大“终极关怀”:死亡焦虑、自由与责任、生存的孤独,以及意义的缺失。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患者如何通过逃避这些不可避免的现实而产生神经症性症状,以及治疗师如何引导他们直面这些“关怀”。 第三章:自由、选择与焦虑的辩证 本书详细分析了“自由”在存在主义中的双重含义——它是我们最大的潜力,也是我们最大的负担。当个体认识到自己必须为每一个选择负全责时,强烈的焦虑便会产生。我们探讨了如何区分“健康的焦虑”(对存在现实的合理反应)和“神经质的焦虑”(对自由的逃避)。 第四章:关系中的“存在”:爱、孤独与联结 专注于探讨人际关系。不同于强调本能驱力的传统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将人际关系视为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相互依存中寻求的“在世存在”。重点分析了“生存的孤独”(Existential Aloneness)——即我们终究无法完全体验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影响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并区分了基于依赖的“依恋”与基于自由的“联结”。 第五章:意义的构建与自我超越 本书的最后部分关注如何从虚无中创造价值。它强调,意义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行动和选择所构建的。通过对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概念的阐述,作者展示了如何引导来访者将注意力从内在的痛苦转移到对外界的贡献与创造上,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人生的整合。本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疏离感和价值危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很少看那种篇幅特别长的系列小说,但这一套书(此处指我近期读的某套书)成功地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群星璀璨的史诗级电视剧,但文字带来的想象空间又比影视作品更加广阔和自由。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尤为出彩,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拥有独立意志和强大内心世界的个体。我特别喜欢里面那位深谙药理的世家小姐,她的每一次出手相助,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暗藏玄机,将“润物细无声”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控”特质,无论是对某一种古典乐器的演奏场景的描绘,还是对一餐饭食的食材搭配的细致交代,都体现出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度热爱和考究。读起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体验一种被精心打磨过的生活美学,让人心生向往。

评分

天哪,最近沉迷于一本讲述盛唐风貌的历史小说,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那种在宏大叙事背景下,穿插着市井生活百态的描写。比如书中对长安城里不同阶层人家的日常描摹,那种烟火气扑面而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特别是对几个核心人物的命运纠葛的铺陈,跌宕起伏,让人心惊肉跳。我发现自己竟然对着书里的人物拍案叫绝,或者为他们的遭遇而扼腕叹息。最妙的是,作者似乎对当时的礼仪制度、服饰风尚都有深入研究,使得整个故事的场景仿佛就活在了眼前,让人身临其境。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堆砌,更是将历史“活化”了,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好奇心一下子被点燃了,忍不住想去查阅更多相关的史料来佐证书中的细节,这对于一本小说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整体感觉,这本书在文化底蕴和故事张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我必须得提一下最近读完的这套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鸿篇巨制,它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带着一种略微忧郁的浪漫色彩。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敢于描写历史进程中的“失败者”和“妥协者”,而不是一味歌颂胜利者。主角的形象非常立体,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有很多犹豫、软弱和人性的挣扎,这反而让人物更真实可信。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尤其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江南烟雨的迷蒙或者塞北风沙的萧瑟,让人心头一紧。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主义的刻画,有一种宿命般的苍凉感。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一味追求大团圆结局,而是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这本书更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首挽歌,凄美却又充满力量。

评分

最近翻阅的这套历史小说,它给我的震撼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本以为它会沿用老套的“穿越者大杀四方”的剧本,结果不然。它讲述的是一个本土人物,如何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凭借着远超常人的“前瞻性”和极其务实的改革精神,一步步撬动旧有格局的故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但表达方式却极其巧妙,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商业博弈和制度创新来展现的,一点都不说教。比如书中关于盐铁专营改革的那几卷,我甚至拿出了笔记本,把关键的政策变动和带来的社会影响梳理了一遍。作者的叙事逻辑极其严密,每一个伏笔的回收都干净利落,让人拍案叫绝,感觉像是看了一场高智商的棋局,每一步都有着深远的布局。读完后,我感到一种知识的充实感,这套书无疑是近年来历史小说中的一股清流。

评分

我最近读完了一套描绘古代官场生态的厚重大部头,那叫一个“爽”!这部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把那些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写成故作高深的晦涩文字,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点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智慧。里面的主角,那真是集权谋、胆识和一点点运气于一身的复合体。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边关军饷被层层克扣的描写,看得我血压都飙高了,那种无力感和愤怒感,作者处理得极其到位,没有流于表面的控诉,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人物的对话展现出来。而且,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得极好,该快时如疾风骤雨,让人喘不过气;该慢时又娓娓道来,让人细细品味其中的人性幽微。每次看完一个章节,我都要放下书,在屋子里踱步思考半天,琢磨着主角下一步的棋该怎么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欣赏,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失江湖的快意恩仇,读起来酣畅淋漓,像喝了一大碗烈酒,过瘾极了!

评分

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活动下单、划算、又来了、

评分

包装过来的时候,包装质量好,打开后,印刷清楚,字体清楚,看简介,书的内容也应该不错

评分

还没看呢,看了点片段还不错。

评分

包装精美,又囤了一批书,就是快递外包装全破了,见鬼,这么多次京东,这次外包装很差,很差,很差

评分

趁活动买了一堆书,这下有的看了……包装很精美,质量也不错,关键是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知识的重量可是沉甸甸的

评分

多少年的旖旎与荒唐、残酷与深沉、哀怨与痴狂、压抑与放荡,集结成一部史,酝酿成一部书,呈送君前。

评分

好看,不错,几天就看完了,写的不错,不过有的地方是错的,比如写华佗的那页,竟然存的那么离谱说华佗活到一百岁,华佗是被曹操杀的,好不好

评分

小朋友喜欢,618就买了,好评,装订质量好

评分

一般般吧 纸质一般般 偏黄 不是很好的感觉 不过99元10本 也就这样的质量了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