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激励方式分门别类,详细而不冗杂
主讲多类激励员工的方式,内容详细而不繁琐,技法精炼,招招点中激励要害,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
◆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执笔,内容贴合实际
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执笔,分享了众多激励员工的经验,不仅旨在教会读者更灵活地使用薪酬激励和层级激励,还旨在让读者真正了解和学会股权激励手法。
◆全程图解+案例,兼顾观赏性
将知识点和操作步骤等以大量图表和个案例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理解学习,案例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配图讲究,让读者不仅能“看”,还能“观”,从中学到切实有用的员工激励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的综合性书籍,书中针对中小型公司薪酬与股权激励介绍了大量实用的妙招。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并选取了各个行业的典型案例与书中知识相结合,涉及的内容包括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福利,层级激励,股权激励的设计、布局、风险控制以及拓展等多方面。
本书适合于大众创业者、企业经营者、企业高管以及希望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的社会人士。
目录
PART 01 薪酬激励,企业最简单实用的激励法
薪酬激励,从“薪”开始 /2
将“薪”比心,留住人心 /2
薪资差异体现员工的价值 /5
让在职员工看到希望 /7
让外部人才加入企业 /9
薪酬激励,从章法开始 /11
薪酬计算不能只看盈亏 /11
薪酬不仅仅是工资 /14
薪酬发放形式也要多元化 /17
薪资升降严格按照公司章程 /20
员工底薪不要太低 /22
员工绩效不设上限 /24
薪酬激励,从竞争开始 /25
竞争营造出危机感 /25
竞争让员工化“心动”为“行动” /27
公平的竞争造就人才 /27
个人竞争升华到团体竞争 /29
确保良性竞争 /30
PART 02 全方位管理,确保薪酬激励有依有据
激励前,管理者需要准备的事情 /32
让员工熟悉基本薪酬制度 /32
帮助员工开展职业规划 /33
分解目标,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6
不能忽视团体能力而盲目加薪 /40
根据岗位特殊性实施弹性薪酬制 /41
激励中,管理者需要做好的事情 /42
巧用加薪绝招留住核心人才 /42
软硬兼施才能管理好团队 /45
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 /46
营造积极的薪酬激励氛围 /47
激励后,管理者需要改善的事情 /49
放下身段,了解员工的心声 /49
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的得失 /51
未雨绸缪,将问题扼杀在摇篮 /52
成本控制,让数据管理薪酬 /54
根据薪酬费用比率推算出薪酬费用总额 /54
根据盈亏平衡点推算出薪酬费用比率 /55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出薪酬费用总额 /57
PART 03 绩效考核,让薪酬激励更加科学化
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 /60
建立人性化的薪酬体系 /60
各个层级员工的考核有侧重点 /62
考核指标要量化 /66
考核方法是实时变化的 /69
管理者必知的绩效考核方法 /71
提炼关键绩效指标——KPI 绩效考核法 /71
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目标管理法 /73
多维度考核——平衡记分卡法 /75
专职考核人员监督——主管述职评价法 /77
全方位的考核——360°反馈法 /79
闭环循环考核——PDCA 管理循环法 /80
薪酬绩效考核实施的困扰 /82
绩效考核缺失公平性打击员工积极性 /82
管理者是考核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84
员工拼命加班,高管坐享其成 /85
同行竞争激烈,开启“抢人”模式 /86
国家政策法律的宏观调控 /87
PART 04 福利,薪酬的另一种发放形式
企业薪酬福利普遍存在的问题 /90
福利分配不合理影响激励的实施 /90
薪酬福利与企业总体战略相违背 /92
福利和绩效表现关联性不强 /93
员工缺乏基本的选择权 /94
全方位的福利环绕让员工感受到温暖 /95
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险 /95
为员工健康加锁——年度体检 /97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小型阅览室 /99
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午茶 /101
认同员工的额外付出——加班补贴 /103
彰显企业的贴心——员工生日会 /105
增强员工凝聚力——舒心团队旅游 /107
核心老员工专属福利——子女教育经费补贴 /109
其他形式的福利激励 /111
提升员工个人形象——赠送形象礼仪课程 /111
主打感情牌——举行家庭亲子活动 /113
提升员工内在修养——让员工不断学习和深造 /115
PART 05 层级激励,提升企业的整体战斗力
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 /118
战略性地规划薪酬激励 /118
建立科学的薪酬绩效评估体系 /120
战略性薪酬激励规划要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 /122
企业团队的薪酬激励方案设计要点 /123
销售部的薪酬激励重点:降低人员流动性 /123
人事部的薪酬激励关键:保证人事管理正常化 /126
技术部的薪酬激励核心:稳住企业核心骨架 /128
客服部的薪酬激励要点: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130
企业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方案设计要点 /132
营销总监进行薪酬激励:留住企业营销一把手 /132
人事总监进行薪酬激励:防止企业员工被挖墙脚 /135
技术总监进行薪酬激励:确保技术团队有领路人 /137
客服经理进行薪酬激励:防止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139
PART 06 股权激励,企业创新型的薪酬激励机制
股权激励让企业管理更顺利 /142
让员工从“逼我干活”变成“我愿意干活” /142
股权激励避免被竞争对手“挖墙脚” /143
股权激励降低企业“走后门”现象 /145
老板把权分出去,员工把钱赚回来 /145
股权激励的设计和实施 /147
多元化激励工具任意挑选 /147
明确股权激励的对象才有针对性 /151
解决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矛盾 /152
股权激励应该坚持的原则 /154
同层级股权激励的对象公平而不公开 /154
激励期限有把握 /155
激励和约束是共存 /156
激励体现人性化管理 /160
股权激励的经典案例 /165
阿里巴巴用股权激励留住人才 /165
伊利集团股权激励为何亏损连连 /167
万科——股权激励的祭者 /170
PART 07 股权设计,四部曲彰显威力
股权激励设计第一部曲——内部团队组建 /174
董事会是最高的执行决策机构 /174
股东大会保障股东的基本权益 /177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机 /179
成立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 /181
股权激励设计第二部曲——实施股权激励 /186
董事会起草股权激励计划方案 /186
独立董事协助董事开展股权激励 /190
薪酬委员会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分配计划 /192
监事会监督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 /192
股权激励设计第三部曲——制定配套文件 /195
股权激励协议书是基础性文件 /195
股权激励变更和丧失的法律文件 /198
商业保密书保护企业商业机密 /200
股权激励设计第四部曲——修改公司章程 /203
依据《公司法》修改公司章程 /203
公司章程的一般修改流程 /204
改修公司章程决议范本 /205
PART 08 股权布局,不同时期的股权激励
种子期,股权激励是一颗定心丸 /208
捆绑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208
股权激励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 /212
股权激励能够实现员工的财富梦 /214
股权激励能够实现老板的创业梦 /215
成长期,股权是留人才的神器 /217
虚拟股票分离权利和分红 /217
股权+ 高薪,双倍发力留高管 /220
股权激励汇聚外部优秀人才 /221
成熟期,股权是聚人聚财的工具 /223
135 渐进式激励培养人才 /223
股权转让成就功臣 /225
“金色降落伞”激励让老员工功成身退 /227
PART 09 股权风控,避免企业陷入股权激励陷阱
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仅一线之隔 /230
员工埋头苦干,管理者“不劳而获” /230
激励对象认为股权激励完全免费 /232
企业内部为争夺股权“大打出手” /234
一碗水端不平让股权激励失去公信力 /236
股权激励制度不明确终成绊脚石 /238
企业高管利用职权私自操控 /238
股权沦为员工套现的工具 /240
股权易放难收,离职员工引发股权纠纷 /242
股权激励与风投起冲突,管理权被四分五裂 /245
股权激励也会涉及法律问题 /248
股权激励牵涉到的税务问题 /248
证监会明确规定不能成为激励对象的人 /251
股份支付的风险 /254
劳动合同纠纷 /255
创始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 /257
PART 10 股权拓展,组合工具彰显激励效果
股权组合,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260
让员工以企业发展为重:股票期权+ 超额利润分红 /260
股权带给员工额外的收益:干股+ 实股 /264
解决股权激励量化的问题:海氏岗位价值评估 /268
用股权激励来培养人才:虚拟股权+ 延迟支付 /271
股权入道,无限放大股权激励效果 /274
让激励更加具有长期性:完善股权激励治理结构 /274
岗位价值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制定考核标准 /277
增强股权激励的科学性:五步连贯激励法 /280
防御型股权激励:股票增值权是不二选择 /287
前言/序言
近年来,许多企业管理者都陷入了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中。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招聘成本,也招聘到了优秀人才,但是人才的离职率始终居高不下。为了发展,企业不得不花钱重复招聘工作,导致企业一年四季都在招聘,但是岗位却又始终不足的尴尬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帮助企业留住内部的骨干人才,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提升生产力,企业可以考虑实施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首先,薪酬激励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激励制度,比较适合于初创型企业和成长期企业;其次,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激励机制,可供企业选择的激励工具较多,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所以,本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和经济形势下编写的,旨在帮助广大的中小型企业管理者轻松地管理企业,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成力和竞争力,轻松实现创业梦想。
本书包括10 章内容,具体章节的内容如下。
◎ 第一部分:一~二章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薪酬激励的基础知识,包括薪酬激励的规章制度,薪酬激励前、中、后期的准备工作以及薪酬激励的成本控制等内容,让读者快速认识薪酬激励。
◎ 第二部分:三~五章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薪酬激励的考核方式,包括薪酬绩效考核、六种实用的绩效考核方法、福利激励以及层级激励等内容,重点讲解了薪酬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 第三部分:六~七章
本部分讲解了股权激励的基础知识,包括股权激励实施的必要性、股权激励坚持的原则以及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流程等内容。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流程是重中之重。
◎ 第四部分:八~十章
本部分讲述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布局、风控和拓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时期的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陷阱的解决方法和充分挖掘股权激励的作用,放大股权激励的效果。
本书语言严谨,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全面地介绍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绝招,采用理论知识与案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避免陷入理论与实操相脱离的尴尬局面。本书中采用丰富的图示,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激励方法的设计原理和流程,同时,书中也使用了小贴士作为补充说明,拓展读者的阅读层面,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的知识。
本书的读者群体定位于创业者、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行业专业人士以及想要学习更多关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人士。
《人才之锚:构建可持续吸引与保留的激励体系》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吸引、发展并留住那些具备关键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然而,仅仅提供一份体面的薪资已不足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被认可,并与企业共同成长,是每一位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才之锚:构建可持续吸引与保留的激励体系》并非一本简单的薪酬手册,也不是股权激励的教条式解读。它是一套深度洞察人本心理与组织行为的激励哲学与实践指南,旨在帮助企业从根本上理解人才需求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套既能满足当下需求,又能激发未来潜能的多元化激励策略。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激励工具,直击核心,探索如何打造一个让优秀人才“锚定”在企业、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解码人才心智——理解激励的深层驱动力 在设计任何激励体系之前,我们必须先深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为之工作,以及“什么”能真正驱动他们的投入和忠诚。本部分将抛开表面化的物质奖励,转向对人才深层需求的挖掘。 超越“钱”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职场的再解读 我们不仅探讨生理和安全需求(如薪资、福利、工作稳定),更将重点放在更高层次的需求:归属感(团队协作、公司文化)、尊重(认可、晋升、自主权)以及自我实现(挑战性工作、个人成长、贡献价值)。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通过非物质激励来满足这些高级需求,从而建立更深厚的人才连接。 内在动机的力量:当工作本身成为最好的奖励 本书将深入探讨内在动机的五大关键要素:自主性(掌控感)、胜任感(能力施展)、目的感(工作的意义)、成长性(持续学习)和连接感(社会性)。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技巧,帮助管理者识别和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自发地投入更多热情和创造力。 公平感知与相对剥夺:塑造公正的激励环境 无论激励措施多么丰富,不公平的感知都会成为人才流失的导火索。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建立清晰、透明、公正的薪酬与激励评估体系,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的“相对剥夺感”,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反馈,让员工理解激励机制的合理性,从而提升整体的组织公平感。 代际差异与个性化激励:拥抱多元化的需求 不同代际的员工(如Z世代、千禧一代)在价值观、职业期望和激励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将分析这些差异,并提供如何设计兼顾不同世代需求的激励策略,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员工的特质和职业发展阶段,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第二部分:构建多元激励的“工具箱”——超越薪酬的策略组合 薪酬是激励的基础,但绝非全部。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构建一个更广阔的激励“工具箱”,将各种非物质激励与灵活的薪酬结构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绩效激励的精细化设计:从“一刀切”到“精准打击” 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绩效评估方法,并重点探讨如何设计更具激励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使其与企业战略紧密挂钩,并能够清晰地反映员工的贡献。本书将提供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绩效奖金,如即时奖励、项目奖、团队奖等,确保奖励能够及时、准确地触达有贡献的员工。 职业发展路径与学习激励:投资员工的未来 对于许多优秀人才而言,职业成长比眼前的薪资更具吸引力。本部分将阐述如何构建清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何通过提供内外部培训、导师制度、轮岗机会、知识分享平台等方式,支持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我们将展示如何将学习成果与激励挂钩,形成“学有所成,奖有所得”的良性循环。 认可与尊重:打造强大的精神激励场 言语的肯定、公开的表彰、承担重要项目、给予更多自主权,这些看似“免费”的激励,其力量往往不亚于金钱。本书将提供一套体系化的认可与尊重方案,包括: 即时认可文化: 如何让赞赏与感谢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公开表彰机制: 如何设计有影响力的表彰活动,突出优秀事迹。 赋权与信任: 如何通过给予员工更多自主权来激发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职业发展机会: 如何将晋升和承担更具挑战性的岗位视为一种重要的认可。 弹性福利与个性化关怀:展现企业的人文关怀 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更具弹性、更能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的福利体系,例如: 健康与福祉: 除了基础医保,如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健身补贴、健康讲座等。 工作与生活平衡: 弹性工作时间、居家办公选项、家庭支持福利(如育儿假、陪产假)、带薪年假的设计优化。 个性化选择: 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项目,增强福利的吸引力。 股权激励的策略性应用(非直接详述,而是将其视为激励体系的一部分): 本书将不直接深入讲解股权激励的具体操作细节,但会强调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工具,在吸引和保留高层和核心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它将放在整个激励体系的宏观视角下,讨论如何将其与其他激励手段协同作用,共同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和人才留存的目标。强调股权激励的“锚定”效应,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股权授予和成熟机制,与员工的长期贡献和公司价值增长挂钩。 第三部分:实施与优化——让激励体系落地生根 再好的策略,也需要有效的落地执行和持续的优化。本部分将聚焦于激励体系的实施过程,以及如何确保其长期有效性。 沟通的艺术:让激励规则深入人心 透明、有效的沟通是激励成功的基石。本书将提供如何清晰地向员工传达激励政策、评估标准和预期收益的沟通策略,以及如何处理员工的疑问和反馈,建立互信。 数据驱动的激励决策:用科学衡量激励效果 我们将介绍如何收集和分析激励相关数据,如人才流失率、关键岗位人员保留率、员工敬业度、绩效达成率等,以评估激励体系的有效性,并为后续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持续的评估与迭代:适应变化的激励需求 市场在变,人才需求也在变。本书将强调建立一套持续的激励体系评估和迭代机制,定期审视现有策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激励体系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管理者在激励中的角色:赋能与领导力 激励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本书将深入探讨管理者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指导、反馈、认可和支持,成为激励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结语: 《人才之锚:构建可持续吸引与保留的激励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化、人性化、长效化的人才激励解决方案。它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调通过深刻理解人才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激励组合,并辅以科学的实施与持续的优化,最终帮助企业打造一个能够真正吸引、激励并留住顶尖人才的卓越工作场所。让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