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 [PaKistan]

巴基斯坦 [PaKista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翠柏,胡柳映,刘成琼 著
图书标签:
  • 巴基斯坦
  • 南亚
  • 伊斯兰国家
  • 历史
  • 文化
  • 政治
  • 经济
  • 地理
  • 社会
  • 国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6732
版次:2
商品编码:123045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新版)
外文名称:PaKista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288
字数:2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独立前与印度同为一个国家。1947年印巴分治,分别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971年一方面因国内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又有一两个大国的干预,致使巴孟分家,东巴成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面积有8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五千万,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矿产、动植物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时快时慢。本书多侧面地介绍了巴基斯坦,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
此次为修订后的第二版。

作者简介

杨翠柏,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世界地区史别史专业(南亚中东研究方向),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从事南亚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国际关系等综合性研究。出版有《当代巴基斯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中东通史·阿富汗卷》(撰写阿富汗内战)(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巴基斯坦史》(台湾三民书局2004年版)。现任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
刘成琼,1988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发表《巴基斯坦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学》、《美国社会中南亚宗教文化新变化》等南亚研究文章。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概览/1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1
    一 地理位置/1
    二 国土面积/1
    三 地形气候/2
    四 行政区划/5
    五 人口、民族、语言/21
    六 国旗、国徽、国歌/31
  第二节 民俗与宗教/32
    一 宗教/32
    二 节日/34
    三 民俗/37
  第三节 特色资源/42
    一 著名城市/42
    二 名胜古迹/45
    三 自然资源/49
第二章 历史/55
  第一节 古代简史/55
    一 史前文化/55
    二 哈拉巴文化/56
    三 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社会与文化/57
    四 犍陀罗文化与艺术/59
    五 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的传播/60
  第二节 近现代史/65
    一 英国人的统治和穆斯林的抗争/65
    二 “两个民族”理论的产生和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成立/67
    三 团结的破裂和分治思想的产生/70
    四 穆斯林联盟的改组和建立巴基斯坦决议/72
    五 蒙巴顿方案和巴基斯坦的诞生/73
  第三节 当代简史/75
    一 20世纪50年代的巴基斯坦/75
    二 阿尤布·汗军事统治时期/77
    三 东西巴分裂/78
    四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改革时期/81
    五 齐亚·哈克统治时期/82
    六 贝娜齐尔·布托、纳瓦兹·谢里夫两人两次轮流执政/86
    七 穆沙拉夫执政/87
    八 纳瓦兹·谢里夫第三次执政/91
  第四节 著名历史人物/92
    一 穆罕默德·伊克巴尔/92
    二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93
    三 阿尤布·汗/95
    四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96
第三章 政治/99
  第一节 宪法及宪法修正案/99
    一 建国初期的两部宪法/99
    二 1973年宪法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101
    三 1985年宪法修正案/103
    四 1997年宪法修正案/104
    五 2003年宪法修正案/105
    六 2010年宪法修正案/106
  第二节 国家机构/107
    一 国家元首/107
    二 政府首脑/107
    三 内阁/108
    四 联邦独立委员会/109
    五 省政府及地方政府/110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112
    一 立法机构/112
    二 司法机构/115
  第四节 政党、团体/121
    一 主要政党/121
    二 主要社会团体/128
第四章 经济/13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131
  第二节 农业/132
    一 农业发展历程/132
    二 土地改革/134
    三 畜牧、渔、林、种植业/135
  第三节 工业/13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141
    一 交通运输业/141
    二 旅游业/144
  第五节 财政金融/146
    一 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146
    二 货币政策/148
    三 信贷政策和金融系统/149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151
    一 对外贸易/151
    二 外资和外援/153
    三劳务输出和侨汇收入/157
第五章 军事/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 建军简史/159
    二 国防政策/160
    三 军事战略/160
    四 军衔与兵役制度/161
    五 国防预算/161
  第二节 国家安全机制/162
    一 国家安全委员会/162
    二 内阁国防委员会/162
    三 国防委员会/163
    四 参谋长联席委员会/163
  第三节 军队组织系统/164
    一 武装力量/164
    二 军队组织和管理系统/166
    三 军事训练/168
  第四节 军队在国家中的作用/168
    一 军法统治/168
    二 “三驾马车”中的仲裁者/171
第六章 社会/173
  第一节 国民生活/173
    一 就业和收入/173
    二 物价和消费/175
    三 住房/175
    四 社会保障与福利/177
    五 移民/179
  第二节 社会管理/180
    一 社会结构/180
    二 社会组织/181
  第三节 医疗卫生/182
  第四节 环境保护/185
第七章 文化/187
  第一节 教育/187
    一 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187
    二 初等教育/189
    三 中等教育/191
    四 高等教育/192
    五 成人教育/194
  第二节 科学技术/195
    一 科技发展政策/195
    二 科研机构/196
  第三节 文学艺术/197
    一 文学/197
    二 戏剧电影/202
    三 音乐舞蹈/202
    四 美术/204
  第四节 体育运动/206
    一 体育政策/206
    二 主要体育项目/208
  第五节 新闻出版/210
    一 报刊与通讯社/210
    二 电视台/211
    三 出版社/212
第八章 外交/215
  第一节 外交政策/215
    一 外交政策及主要目标/215
    二 外交政策的演变/216
  第二节 与美国的关系/217
    一 巴美结盟(1954~1956)/217
    二 巴美关系“冷淡”时期/218
    三 巴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221
    四 冷战后的巴美关系/222
    五 反恐战争中的巴美关系/223
  第三节 与俄罗斯的关系/225
    一 与苏联的关系/225
    二 与俄罗斯的关系/226
  第四节 与中国的关系/229
    一 与中国的政治关系/229
    二 与中国的经贸和科技合作关系/233
    三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36
  第五节 与印度的关系/238
    一 克什米尔争端/238
    二 三次印巴战争/241
    三 改善巴印关系道路崎岖不平/242
  第六节 与孟加拉国的关系/249
  第七节 与阿富汗的关系/252
参考文献/257
大事纪年/259
索引/263

前言/序言

导  言

距《列国志·巴基斯坦》第一版出版已十年有余,巴基斯坦的发展状况已今非昔比,中巴两国关系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已翻开历史新篇章。自2005年,中巴两国迈入“新时期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两国高层交往密切、频繁互访,不断加强战略协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交流、合作密切,交流层面也从官方扩展到民间组织。
政治安全在中巴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迄今为止,中巴两国共进行了八轮战略对话。中方在近期进行的第八轮战略对话中表示,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直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给予坚定支持。中方始终将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的发展也应首先惠及像巴基斯坦这样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好朋友。中方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好中巴关系,同巴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进,积极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巴方表示:“巴方愿同中方充分发挥该机制作用,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和战略协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全天候”是中巴关系发展中一直秉持的原则,即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永远不会变。
中巴积极拓展双边紧密往来与合作,建立新型自由贸易区,签署《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农业、交通、金融、能源、信息产业等领域合作。帮助巴基斯坦修建了包括从瓜达尔港到喀喇昆仑公路在内的许多项目;推进中巴自贸区谈判,推进中巴经贸一体化进程。构建能源合作框架,为巴方提供电力供应,帮助巴应对能源危机,推动双方在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民用核领域的合作。自2013年以来,双方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建“四位一体”通道,加大对巴电力基础设施的援建力度。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中巴经济走廊”为核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
巴基斯坦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点。“一带一路”建设使两国在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连成网络,其顺利实施有利于两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取得瓜达尔港的运营权对于中国意义非凡。瓜达尔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它处于波斯湾的咽喉附近,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瓜达尔距离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公里。同时,瓜达尔深水港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可以作为东亚国家转口贸易及中亚内陆国家出海口。利用中亚与该港口相连的公路与铁路,中国有望开辟一条往新疆等西部地区输送能源的通道,因为中国进口能源的60%来自中东,进口石油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点,建设瓜达尔港将会惠及本地区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肯定会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在建设过程中,恐怖势力仍然是威胁建设者安全的一大隐患。“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如果发展不如预期,那么“一带一路”的进程必将会受影响,因此,需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以预防风险,同时,也需要周全的办法去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十年来,作者尽管有许多其他工作要完成,但是一直没有放弃对南亚各国,特别是对巴基斯坦问题的关注与探讨。2004年4月,在应邀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我向与会的中巴两国代表首倡应尽快建立中巴自由贸易区,非常幸运,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政府很快启动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签署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中巴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
在本书第一版的导言部分,我作了“我们可以开辟中国西南到巴基斯坦旅游航线”“避开海盗经常出没、拥挤异常的马六甲海峡,铺设中国西部到巴基斯坦铁路和输油管道”的设想。2005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了成都直飞卡拉奇的航线;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同时,中巴两国也应看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需要克服喀喇昆仑山严酷的自然条件带来的挑战,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国内和本地区存在的恐怖活动、极端势力等因素的影响。
愿中巴两国继续为各自国内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共同繁荣而努力!愿“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圆满完成!愿中巴友谊长存!
感谢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将军授予我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勋章!
感谢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见我并为本书的第一版举行新书发行仪式!
感谢本书中所引用和提到的中外著作与论文的作者们!
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有限,学识浅薄,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杨翠柏
2017年12月3日
一本关于远方的沉思 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旅行文学作品,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文化、历史与自然的非凡旅程。虽然书中详尽描绘了特定地理区域的风貌,但其内核却超越了单纯的地理科普,而是对人类经验、社会形态以及个体与宏大世界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探索。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对比与活力的世界。读者将仿佛置身于古老市集的热闹喧嚣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与生活的独特气息;又会感受到巍峨山脉的寂静与庄严,它们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与传说。书中的叙事并非线性推进,而是如同拼贴画一般,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景象。 书中对于当地人民的描绘尤为生动。他们或许是坚韧的农民,在大地辛勤耕耘;或许是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在世代传承中守护着传统;又或许是充满智慧的长者,用简朴的话语讲述着生活的哲学。作者并未将他们脸谱化,而是努力捕捉他们真实的情感、信仰与生活方式,展现了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此外,本书也巧妙地触及了历史的脉络。那些古老的建筑、流传的习俗,无不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变迁。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窥见文明的兴衰,感受历史的厚重。但作者并非沉溺于过去,而是将历史的映照带入当下,引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本书同样毫不逊色。从干旱的戈壁到葱郁的山谷,从波涛汹涌的河流到宁静的湖泊,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呈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柔美。这些景致不仅是地理背景,更是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的映照,为整个叙事增添了丰富的意境。 然而,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对“异域”的观察与反思。作者在呈现异域风情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审视的目光。他探讨了文化碰撞的复杂性,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张力。读者会因此被激发,去思考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本书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类自身、关于文明、关于理解的深刻寓言。阅读本书,如同进行一次精神上的远行,在陌生的风景中,找到共鸣,发现真理。它适合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拓展视野、并愿意深入思考的读者。在这里,你或许会找到理解他者的钥匙,也会因此更清晰地看见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一种强烈的探险欲望便油然而生。书名“巴基斯坦”几个字,如同一张泛黄的旧地图,上面标注着未知与惊喜。我对巴基斯坦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新闻报道和一些零碎的碎片信息中,它总给我一种遥远、神秘,却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认知的空白,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国家。我渴望了解它丰富的文化遗产,从佛教遗迹到伊斯兰建筑,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艺术。我也想知道,在如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下,巴基斯坦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它的民族特色是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地理和历史的知识堆砌,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触动,一种人文的关怀,让我能够通过文字,去感受那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巴基斯坦”,简洁而厚重,立即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需要从它的历史、文化、地理以及人民的生活等多方面入手,而这个标题似乎就预示着它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我对巴基斯坦的印象,一直是模糊而充满好奇的,它位于战略要地,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同时又承受着不少地缘政治的压力。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个国家,去领略它壮丽的山川河流,去感受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去品味它独特的文化风情。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能够透过文字,认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坚韧与智慧。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交流,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

评分

我一直对中亚地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巴基斯坦,它连接着南亚与中亚的十字路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交融。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里面蕴含着详实的信息和深入的见解。书名“巴基斯坦”三个字,简单的背后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我对它有着太多的未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无论是它的壮丽自然风光,如罕萨河谷的碧波荡漾,还是它悠久的历史遗迹,如摩亨佐·达罗的文明痕迹。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他们的社会结构,他们的信仰体系,他们的日常生活点滴,以及他们在面对现代社会挑战时的态度和选择。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介绍,更是对一段复杂历史,一种独特文化,以及一群鲜活生命的探索。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书名“巴基斯坦”所吸引。它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主题,却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我心中,巴基斯坦是一个充满矛盾与魅力的国度,它既有古老的文明底蕴,也面临着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客观而生动的笔触,为我描绘出真实的巴基斯坦。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它独特的政治格局,它多元的民族构成,以及它复杂的社会现实。同时,我也想深入探索它的文化精髓,感受伊斯兰教对它深远的影响,了解它的文学艺术,它的音乐舞蹈,甚至它的饮食文化。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数据和事实的罗列,而应该是一场引人入胜的旅程,带领我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异域风情,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那里神秘而古老的文化。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触碰那带着些微粗糙感的纸张,就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质朴与厚重。书名“巴基斯坦”三个字,在深邃的背景色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我去发掘。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许多画面: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脉,古老的丝绸之路遗迹,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让我充满了好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这个国家独特的魅力,了解它的历史变迁,它的风土人情,以及它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遥远而迷人的国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