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景构建中华英雄史。千年英雄史,通俗新演义。
2.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身为“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 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中国通俗历史风潮。
. 从秦汉到辛亥革命,完整收录集梅毅历史大散文系列,集十年精华之大成!
4. 以演义笔法说正史,“一方面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留恋于历史的幽暗光线”,学术性和通俗性兼备,鲜活诙谐,独辟蹊径。
5. 李国文、蒋子龙、高洪波、阎连科、沈渭滨、王学泰、雷颐、张鸣、杨念群、钱文忠、雷达、白烨、肖复兴、叶延滨、刘鸿儒、朱伟一、曹可凡等各界17位名家激赏推崇。6. 全新插图+历史年表,精美装帧,雅致典藏。
明朝,是一个繁华昌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残酷和精彩的朝代。
明朝社会,自上而下,由始至终,爱恨骋意,倨傲以狂,狂放自适,嬉乐贪欢;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曹石之变、宁王之乱,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锦衣卫、东西两厂,权宦当道,朝野昏暗;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谜团重重,党同伐异……绮楼盛境,帝国繁华,转瞬间皆成梦忆,不能不让人扼腕慨叹。在这样一个大伪季世,既有明朝“中坚”的文恬武嬉和好做新朝“臣妾”的暗通款曲;也不乏秦良玉、夏完淳等妇人孺子,抗贼御寇,忘身忘家,戚继光、俞大猷等勇武将士,力战歼倭,捐躯赴国……君与臣的博弈,忠与奸的对峙,各种势力的角逐,统统在这个王朝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001-导读纵欲时代的困惑
明朝灭亡的历史悖论
001-从头收拾旧山河
朱元璋的个人“奋斗史”
086-最成功最无情的篡弑者
朱棣“半由人事半由天”的帝王之路
149-太监公公要回家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
203-人生一场戏
性情皇帝明武宗
251-严嵩的历史机遇与一生浮沉
万事浮生空役役
296-被遗忘的盗贼
盗据澳门的“佛朗机”
310-明朝沿海“倭乱”始末
倭刀狂徒们的覆灭
348-明朝的抗日援朝
朝鲜半岛,大明旗迎风飘扬
379-关键的“下半身”
疯狂的“九千岁”魏忠贤
408-白山黑水飙狼烟
明朝与“后金”的战争
438-内忧外困下崇祯帝的自杀选择
北京皇气黯然收
493-李自成、张献忠的成败
杀人如草不闻声
540-妇人、孺子的杀身救国
徒持金戈挽落晖
565-冲冠一怒报红颜
明清易世之际“刽子手”枭雄李成栋的反反复复
608-“圣朝”不留旧皇脉
清廷对崇祯三子及明宗室的杀戮
617-明史大事记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史料运用上的扎实与审慎。它显然是建立在海量一手资料和前沿学术研究之上的,但在呈现给普通读者时,却能做到化繁为简,去芜存菁,绝不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繁复的考证细节。这种平衡把握得极妙,既保证了历史的严谨性,又兼顾了阅读的流畅性与趣味性。尤其是对关键转折点的分析,作者的见解独到而深刻,常常能一语道破迷雾,让人豁然开朗。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框架,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原始文献的渴望,这对于一本大众普及读物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既有古典文学的厚重感,又融入了现代白话的灵动。尤其是在描绘战争场面或重大政治决策的场景时,作者的文字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帅旗,气势磅礴,极富画面感和冲击力。然而,在处理细腻的情感交流或人物心境转换时,笔触又变得极为细腻委婉,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种在磅礴与精微之间的自如切换,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让人欲罢不能。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措辞的精妙而停下来反复琢磨,体会那种文字在历史洪流中激荡出的回响,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语言艺术的驾驭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和内页的插图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细腻的笔触和对历史场景的精准还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每一幅插图都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深入解读文本的视觉向导,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关键历史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环境氛围时,那种张力十足的画面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体验。我特别喜欢它对服饰和建筑细节的考究,即便是小到一片瓦、一缕衣带的处理,都透露出作者对那个时代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只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地去品味那些精心排版的文字与图画的完美结合。
评分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他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编年史罗列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人物命运编织在一起。每个英雄的兴衰荣辱都被赋予了极其丰满的内心独白和环境衬托,读起来完全没有历史书常有的那种距离感,更像是读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小说。作者似乎对人性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笔下的“英雄”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复杂个体。即便是对那些争议性极强的人物,作者也能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同理心去剖析他们的选择与挣扎,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思辨的乐趣,让人在合上书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梳理堪称一流。它成功地将“繁华”与“崩溃”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串联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历史发展脉络。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割裂开来,而是着力展现了盛极而衰的内在逻辑,揭示了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衰落是如何在繁华的表象下悄然酝酿的。这种对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揭示,让读者在感叹过去的辉煌之余,更能从中汲取对当下和未来的警醒与思考。阅读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再只是停留在零散片段的认知上,而是在脑海中建立起了一个完整、清晰、充满因果链条的立体认知地图,这无疑是阅读史学著作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