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書寫曆史》曆史是什麼?曆史是一門社會科學嗎?曆史學傢能夠建立一套理論體係嗎?麵對這些問題,法國當代著名曆史學傢保羅·韋納給齣瞭極具爭議的迴答:寫曆史更像是寫小說!在《人如何書寫曆史》中,作者對曆史的本質、曆史撰寫的目的、曆史學科的定位等進行瞭彆具一格的思考,從而令人信服地指齣,曆史學傢的工作的確更像小說傢,並且,貌似激進的後現代史學革命,也與亞裏士多德開啓的古老史學傳統有著遠超我們想象的緊密關聯。
作者簡介:
保羅·韋納(Paul Veyne,1930—),當代法國重要的史學傢之一,法蘭西公學院榮譽教授,專長於古代史。著有《人如何書寫曆史》(1971)、《麵包與競技場》(1976)、《古希臘人是否相信他們的神話》(1983)、《勒內·夏爾和他的詩歌》(1994)、《希臘羅馬帝國》(2005)、《古羅馬的性與權力》(2005)、《福柯:其思,其人》(2008)等;2014年齣版自傳作品《在永恒中我永不厭倦》,獲當年費米娜散文奬,2017年4月以其全部著作獲法國國傢圖書館奬。
譯者簡介:
韓一宇,太原師範學院中文係教授。1982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師範學院中文係,1998—1999年在法國艾剋斯-馬賽一大比較文學係學習,2004年6月獲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已齣版專著《清末民初漢譯法國文學研究1897—1916》(2008),譯著《中國人的快樂》(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6)、《一個法國人的一生》(上海人民齣版社,2006)和《沉默女王》
目 錄
第一部分 曆史的目的 / 1
第一章 隻是真實的敘述 / 3
人類的事件 / 3
事件與文獻 / 5
事件與區彆 / 7
個性化 / 11
自然與曆史 / 14
真實的事件 / 16
曆史是殘缺不全的知識 / 20
第二章 一切都是曆史的,因此大寫的曆史並不存在 / 22
曆史的不連貫性 / 22
曆史的不完全性 / 24
非重大事件的觀念 / 27
事件沒有絕對的尺寸 / 30
曆史的擴展 / 35
大寫的曆史是一個極限概念 / 39
曆史在塵世中展開 / 45
哪些事件是曆史的? / 47
第三章 不是事實,也不是實測平麵圖,而是情節 / 50
情節的觀念 / 52
沒有原子似的事實 / 54
事件場的結構 / 59
一個例子:公益捐贈製度 / 61
實測平麵圖觀念的辨析 / 64
曆史的唯名論 / 68
曆史描述的難題 / 70
連貫性綜閤的難度 / 72
第四章 齣於純粹的對特徵性的好奇心 / 76
曆史學傢的一句名言:“這很有趣。” / 77
韋伯:曆史可能是價值關聯 / 78
問題的實質:韋伯與尼采 / 82
曆史的興趣 / 86
與長篇小說起源的比較 / 88
曆史專注於特徵性 / 90
曆史知識的定義 / 94
人的曆史與自然的曆史 / 96
曆史不是個性化的 / 101
曆史的憲章 / 102
曆史編纂的兩個原則 / 105
附錄價值論的曆史 / 108
第五章 一種理智活動 / 115
意識不瞭解曆史 / 116
沒有曆史主義的突變 / 121
曆史知識的目的 / 126
一個虛假的問題:曆史的起源 / 128
曆史體裁的誕生 / 133
存在主義的觀念 / 135
曆史的淨化 / 139
第二部分 理解 / 141
第六章 理解情節 / 143
“解釋”有兩種含義 / 144
理解與解釋 / 147
有關原因的錯誤認識 / 149
“深度的”曆史 / 153
偶然性、“物質”和自由 / 158
質料因:馬剋思主義的解釋 / 161
目的因:心態與傳統 / 163
偶然和深層的原因 / 166
曆史沒有主綫 / 171
曆史沒有方法 / 173
曆史學傢的本體論 / 179
曆史中的抽象概念 / 183
一個例子:希臘宗教 / 186
背景框架:蠢話錄 / 189
第七章 理論,類型,概念 / 192
理論的一個例子 / 194
理論隻是對情節的概要 / 195
曆史中的典型 / 197
類型是一些概念 / 200
比較曆史學 / 202
這是一種發現法 / 206
概念 / 209
一個例子:古希臘的民族主義 / 212
三種概念 / 214
曆史的概念的批評 / 215
集閤體 / 220
分類的概念 / 222
變異與概念 / 226
附錄 理想型 / 231
第八章 因果關係與迴溯 / 235
因果關係或者迴溯 / 237
塵世的因果關係 / 238
它是無規律的 / 240
它是模糊的 / 241
迴溯 / 244
迴溯的基礎 / 247
迴溯,就是“綜閤” / 251
“方法”是一種經驗 / 254
曆史客觀性的兩個限度 / 256
I.文獻資料的收集 / 257
II.經驗的多樣性 / 258
原因還是法則,藝術還是科學 / 260
依據邏輯經驗主義的解釋 / 261
邏輯經驗主義的批評 / 263
曆史不是科學的草圖 / 267
曆史的所謂法則 / 270
曆史是描述 / 272
科學作為參預 / 274
曆史永遠不會是科學的 / 278
科學僅有的位置:無意影響 / 280
附錄 日常性與編製係列 / 283
第九章 意識不是行動之根基 / 288
理解他人 / 290
我們知道人有目的…… / 295
……但是我們不知道什麼目的 / 296
曆史中的價值判斷…… / 298
……是間接引語的價值判斷 / 301
一種意識形態-現實的二元論…… / 306
……替代以具體的多樣性 / 309
意識不是行動的關鍵 / 311
對心態概念的批評 / 316
一種決疑論:四個例子 / 320
I.儀式 / 321
II.年長者的權威 / 324
III.慣例成規 / 326
IV.“機製” / 332
一種有關人的新知識 / 336
曆史學的主要睏難 / 338
第三部分 曆史學的進步 / 343
第十章 提問方式的拓展 / 345
漸進發展的概念化 / 346
不同等的感知睏難 / 349
曆史的論題 / 353
有關前工業社會的論題 / 355
非重大事件性曆史 / 359
抵抗原始資料的觀點 / 363
曆史作為對現實的清理 / 365
曆史知識的進步 / 367
在哪些方麵曆史是藝術的産物 / 371
被忽略的一麵:博學 / 374
曆史作為構圖的藝術 / 379
第十一章 塵世與人文科學 / 382
科學的事實與經驗的事實 / 384
人文科學的現實處境 / 387
一種關於人的科學的可能性 / 391
人文科學是人類行為學 / 398
曆史為什麼嚮往科學 / 405
本質的混雜 / 407
它從科學可期待的不多 / 410
例子:經濟理論與曆史 / 414
另一個例子:財富的分配 / 420
曆史學的真相與科學的真理 / 423
第十二章 曆史學,社會學,完整的曆史 / 428
一種科學的曆史學的條件 / 430
為什麼它是不可能的 / 433
社會學沒有對象 / 437
社會學不過是一種描述 / 444
社會學的焦慮 / 447
社會學是一種虛假的連續性 / 449
社會學是曆史還是修辭 / 452
社會學起因於曆史學過於狹窄的觀念 / 457
使曆史學殘缺不全的兩個成規 / 459
“普通”地理學的例子 / 463
完整的曆史學撤離社會學 / 466
韋伯的曆史學作品 / 468
曆史是什麼?根據在我們周圍所聽到的加以判斷,重新提齣這個問題很有必要。
“曆史,在我們的時代,已經明白它真正的使命是進行解釋”;“這樣的現象不僅可以由社會學來解釋:藉助於曆史的解釋不是可以使它更好地被理解嗎?”“曆史是一種科學嗎?徒勞的討論!所有研究者的閤作難道不是令人期待,而且本身就成果豐富麼?”“曆史學傢難道不應該緻力於建構理論體係麼?”
不。
不,這樣的曆史不是曆史學傢們所做的曆史:頂多隻是他們以為所做的,或者是那種人們使他們確信沒有去做而應該懊悔的曆史。不,這種想要知道曆史是不是一種科學的爭論並非徒勞,因為“科學”不是一個高貴的字眼,而是一個準確的術語,而且經驗證明,對有關詞語的討論無動於衷,通常總是伴隨著對這一事物的看法的混亂。不,曆史沒有方法:您可以請人嚮您展示這個方法。不,曆史完全沒有解釋什麼,如果解釋這個詞有什麼意義的話;至於它呼喚它的理論,對這一點還將需要切近地觀察。
讓我們達成一緻吧。再確認一次曆史談論那些“人們從來不會見到兩次的事情”是不夠的;同樣,也不必斷言它是主觀的、是有視角的,不必說我們從我們的價值觀齣發審視過去,說曆史的事實不是事物,說人理解自己卻無法解釋自己,而且從它不可能産生科學。一句話,曆史並非把存在與認識混淆起來;人文科學確確實實地存在著(或者至少是它們中的那些真正配得上科學之名的),而關於人的物理學是我們這個世紀的希望,正如物理學曾經是17世紀的希望那樣。然而,曆史學不是這一科學,而且永遠也將不會是,如果它懂得有進取心,它有可能獲得不可限量的更新,不過是在另一種方嚮上。
曆史不是一門科學,也對科學沒有很多的期待;它並不解釋,而且也沒有方法;更妙的是,大寫的曆史——兩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此談論得很多——並不存在。
那麼,曆史是什麼?曆史學傢們,從修昔底德(Thucydide)到馬剋斯·韋伯(Max Weber)或者馬剋·布洛赫(Marc Bloch),一旦走齣他們的文獻資料,並且著手去進行“綜閤”,到底做什麼?對舊時的人們的各種創造和各種各樣活動的行為進行科學的研究?有關社會中的人的科學?有關人類社會的科學?遠不是這樣;對這一問題,自從亞裏士多德的後繼者找到答案的兩韆兩百年以來沒有改變:曆史學傢講述以人為錶演者的真實事件;曆史是一種真實的小說。第一眼看來,這個迴答沒有說齣什麼……作者非常感激梵文學者埃萊娜·弗拉斯裏埃爾(Hélène Flacelière)、哲學傢格朗日(G.Granger)、史學傢馬魯(H.I.Marrou)和考古學傢喬治·威爾(Georges Ville,1929—1967)。其中的錯誤隻屬於本人;如果沒有莫裏諾(J.Molino)以其百科全書般的纔能審讀這本書的打字稿,錯誤可能會更多。我與莫裏諾就這本書有過很多交流。此外,內行的讀者在這本書的許多地方,將會發現對雷濛·阿隆(Raymond Aron)《曆史哲學導論》(Introduction à la Philosophie de l’histoire)一些暗含的參考,可能還有不自覺的潛移默化影響,該書在這一領域仍然是奠基性著作。
翻開這冊書,首先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強烈的地域感和時間感交織的張力。作者似乎擁有將讀者瞬間拉迴到特定曆史場景的能力。他對於細節的執著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描述一場戰役時,他不僅交代瞭兵力部署,連當時的天氣、空氣中的氣味、士兵腳下泥土的濕度都描摹得繪聲繪色,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現場感。然而,這種對“真實細節”的追求,並非為瞭獵奇,而是為瞭支撐他關於曆史“偶然性”的核心觀點。他反復強調,那些被認為是曆史轉摺點的關鍵時刻,往往是由一係列微不足道的、幾乎可以忽略的偶然事件堆疊而成。書中對“信息不對稱”在塑造曆史決策中的作用的剖析尤其精彩,它揭示瞭身處曆史洪流中的人們,其實都是在有限的、往往是扭麯的信息下做齣影響深遠的決定。這本書對“英雄史觀”的消解是徹底而有力的,將曆史的驅動力歸因於結構而非個體意誌,展現齣極高的學術水準和宏大的曆史視野。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動機”的深度挖掘上。作者似乎對人類行為的非理性層麵抱有極大的興趣,他花費瞭大量筆墨去探討權力、欲望、恐懼這些驅動曆史前行的“隱形力量”。他描寫的曆史人物,很少是臉譜化的善惡符號,而更接近於深陷於復雜情境中的、充滿矛盾的行動者。例如,書中對某個宗教改革運動的分析,並非簡單歸結於神學爭論,而是深入剖析瞭底層經濟壓力、世俗貴族對既有利益的維護以及新興知識階層的文化焦慮是如何共同催化瞭這場變革的。這種“多因論”的分析框架,避免瞭將復雜的人類曆史簡化為簡單的“好人對抗壞人”的敘事。整本書讀下來,給人一種感覺:曆史的真相,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幽暗、更加難以捉摸,但也因此,更加引人入勝。它挑戰瞭所有簡化論的傾嚮,強迫讀者直麵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
評分這本書在行文的韻律上,與我以往閱讀的嚴肅曆史著作大相徑庭,它更像是一部融閤瞭哲學思辨與社會觀察的散文集,隻是其論證的材料全部來源於信史。作者似乎對“時間”本身的概念有著獨特的理解,他並不將時間視為一條筆直的河流,而是視為一個充滿迴響和摺疊的空間。在處理跨越韆年的事件時,他會巧妙地將不同時代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並置對比,從而揭示人類行為模式在漫長歲月中的某種不變性,或者說,是某些深層結構在不同外殼下的重復顯現。這種對比的藝術,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錯位感。這本書的貢獻不在於提供瞭新的考古發現,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閱讀曆史”的視角,它教導我們如何去質疑那些已經被反復講述的故事,去聆聽那些被刻意壓製的聲音。對於那些已經對傳統曆史敘事感到疲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清醒劑。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與其說是在“講述”曆史,不如說是在“審問”曆史的真相。作者的筆觸冷峻而犀利,絕不滿足於接受既有的、被官方美化過的版本。他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對每一個被標榜為“功績”的事件都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去魅化。例如,在論述早期文明的擴張時,書中用瞭大量的篇幅去揭示那些“文明之光”背後被掩蓋的資源掠奪和對邊緣族群的係統性壓迫,這種對曆史道德模糊性的探討,令人耳目一新。語言運用上,作者偏愛使用排比和反問,營造齣一種不斷詰問讀者的節奏感,讓你無法安心地接受任何單一的結論。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大膽引入瞭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將人類學、考古學甚至部分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模型融入曆史分析框架,使得對古代社會運作機製的理解,變得立體而富有張力。這本書讀起來絕不是輕鬆的消遣,而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需要讀者投入極大的專注力和批判性思維去跟隨作者的思路。
評分這本厚重的史書,初翻開時便被那行文的磅礴氣勢所攝。作者似乎不僅僅是在羅列事件的因果,更是在試圖解構一種“必然性”背後的偶然與掙紮。我尤其欣賞他對宏大敘事中“微觀個體”命運的捕捉,那種細膩到近乎殘酷的描摹,讓那些沉睡在曆史塵埃中的麵孔重新擁有瞭呼吸的溫度。讀到關於某個王朝更迭的段落,作者並未簡單地歸咎於某位君主的昏庸或某個英雄的崛起,而是深入挖掘瞭社會結構、經濟基礎乃至氣候變化等多重變量相互作用的復雜網絡。這使得整個曆史的推進不再是單嚮度的綫性發展,而更像是一場充滿變數的棋局,每一步都牽動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書中的引文選取極為精到,無論是官方文書的僵硬刻闆,還是民間私信的真摯流露,都為他的論點提供瞭堅實的佐證。讀完某一章,常常需要閤上書本,靜坐良久,纔能消化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深刻的洞察力。它迫使我反思,我們今天所堅信的“常識”,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下,又是何等脆弱和具有時效性。
評分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
評分值得一看,內容非常精彩,包裝精美,很完整。
評分京東活動期間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
評分還未看,看上去不錯。
評分京東活動期間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
評分送貨快 價格還可以 ,挺好
評分不錯,,,,,,,,,,,,,,,,,,,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這本書很好,就是這一係列定價偏高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