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鹏扶摇到蝶蹁跹:《逍遥游》《齐物论》通释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逍遥游》《齐物论》通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宜明 著
图书标签:
  • 庄子
  • 逍遥游
  • 齐物论
  • 哲学
  • 道家
  • 先秦
  • 思想史
  • 文学
  • 经典
  • 注释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94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58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1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庄子扑朔迷离的推理行文,既通过对原文字句的具体分析来说明庄子独特的论证方式和过程,又注重从整体上揭明庄子独出机杼的哲学思维进路。
从混沌初开的远古洪荒,到万象森罗的现世繁华,生命的长河奔腾不息。在这条长河中,我们是过客,亦是参与者。然而,在这短暂的旅程中,我们往往被外物的纷扰所牵绊,被个人的得失所左右,迷失了方向,遗忘了生命的本真。庄子,这位先秦的哲人,以其超越时代的智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精神图景,指引我们摆脱尘世的羁绊,抵达自由与逍遥的彼岸。 《逍遥游》,如其名,描绘的是一种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境界。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放浪形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一种与道同游的超然。庄子以其瑰丽的想象,描绘了“鲲鹏”这样宏伟的生物,从北冥飞往南冥,其翼如垂天之云,其志向高远,无所阻碍。这便是“逍遥”的雏形,一种冲破局限,直达彼端的生命姿态。然而,庄子的“逍遥”并非仅仅局限于宏大的想象,它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短浅视野,到“蜩与螇争于桑,不知日之将暮”的狭隘执着,庄子借由这些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因受限于自身认知而产生的种种局限。真正的逍遥,在于超越这些局限,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 庄子笔下的“逍遥”,更是与“无用之用”的哲学息息相关。那些看似无用、不被世俗所珍视的事物,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例如,一棵巨大却无法成为梁木的“梓庆之木”,因其“无用”,反而得以保全自身,免遭砍伐,悠然自得地生长。这启示我们,世俗的价值评判标准,并非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尺度。我们不应过分追求名利,也不应因自身的“无用”而感到沮丧,因为生命的意义,往往就蕴藏在那些不被看见的角落,那些看似平凡却生机勃勃的存在之中。 《逍遥游》所倡导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精神,是对生命自由的极致追求。它鼓励我们敞开心扉,拥抱变化,不被任何固定不变的观念所束缚。如同“游于无穷”的境界,我们的精神应当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生死的羁绊。庄子用“尧让天下于惠公,而伊尹朝于夏,禹避舜而放逐之”的例子,批判了世人对于“名”和“位”的执着,认为这些都不过是虚幻的幻象,是束缚我们精神的枷锁。只有放下这些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才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如果说《逍遥游》描绘的是一种自由飞翔的姿态,那么《齐物论》则深入探讨了实现这种自由的根本途径——“齐物”。《齐物论》的核心思想,在于破除人与物、是与非、生与死的二元对立,认识到万物皆可“齐”,皆可达到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庄子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困惑,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固有的分别心和执着。“莫若以明”,庄子提倡用一种澄澈明净的心灵去观照世界,不带预设立场,不加主观评判。 “齐物”并非要求我们放弃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而是让我们看到,在绝对的真理面前,许多我们以为的“是”与“非”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庄子用“道听而涂说,德容而离伪”来讽刺那些人云亦云、不加思考的言论,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自我体悟,而非盲从他人。他通过“狙公赋芧”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因固守己见而产生的僵化和愚昧。狙公原本以“朝三暮四”的方式喂猴子,得到了猴子的不满;改为了“朝四暮三”,猴子却欣然接受。猴子们所看到的只是数字的变化,而狙公所看到的却是事物的本质,即相同的数量。这正是“齐物”的精髓所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 “齐物”的实践,还体现在对“辩”的态度上。庄子认为,过度的争辩和计较,只会加剧矛盾,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他借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的观点,倡导一种更包容、更灵活的辩论方式。正如“辩也者,不可已也”,辩论本身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如果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样的视角去观察,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大”与“小”、“长”与“短”,都只是相对而言,并无绝对的界限。 《齐物论》所追求的“齐”之境界,最终指向的是“坐忘”和“心斋”。“坐忘”是指忘却自我,忘却功名利禄,忘却一切外界的干扰,使身心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心斋”则是指涤荡心灵,使心灵如斋戒一般纯净,不受外界杂念的侵扰。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坐忘”和“心斋”,他便能够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去体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真谛。在这个境界中,生与死不再是恐怖的界限,而是生命循环的自然过程。如同“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也者,万气之所鼓也。及其怒也,则欎欃而起。其于其无所于适,则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风在无所适从的时候,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我们的心灵,也应当如此,在无所执着的时候,便能达到至高的自由。 《逍遥游》与《齐物论》并非孤立的篇章,它们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庄子哲学体系的核心。从《逍遥游》描绘的自由飞翔的理想境界,到《齐物论》所揭示的破除二元对立、万物皆齐的实现路径,庄子引导我们一步步走向心灵的解放。他并非教导我们如何去“拥有”什么,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去“放下”什么。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着,放下那些无谓的纷争,放下那些对“有”的固守,才能真正获得“无”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我们身处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庄子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流,能够滋润我们疲惫的心灵,指引我们找回生命的本然。当我们在“鹏”的壮丽视野中看到远方的无限可能,我们在“蝶”的翩跹舞姿中感受到生命的轻盈与灵动,我们便能理解,生命的真谛,并非在于拥有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自由。从“鹏”的扶摇直上,到“蝶”的蹁跹起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姿态,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回归生命的本真,活出属于自己的逍遥与自在。 因此,阅读《逍遥游》与《齐物论》,并非仅仅是解读古老的文本,更是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和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摆脱外在的喧嚣,聆听内心的声音,最终实现从物质的束缚到精神的自由,从纷乱的现实到和谐的境界,从渺小的自我到与万物合一的宏大生命体验。这是一种生命的觉醒,一种对自由与智慧的不懈追求,它将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优雅而从容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庄子时,我总觉得那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哲学,充满了对世俗的蔑视和不屑。然而,这本书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逍遥不是放弃责任,而是在理解世界本质后的自由选择。作者在讲解“逍遥游”时,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由的赞美上,更深入挖掘了这种“游”背后的精神动力。他似乎很注重文本的语境和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使得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言论都有了坚实的立足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寓言故事时的细腻。比如,当谈到“朝三暮四”的典故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欺骗,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心对外在表象的执着,以及如何超越这种执着达到内心的宁静。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对庄子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感觉自己也跟着那只蝴蝶,在精神的原野上翩翩起舞,不再为外界的纷纷扰扰所累。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很吸引人,从“鹏扶摇”的宏大叙事到“蝶蹁跹”的轻盈洒脱,一下子就勾勒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太过于飘逸,很多典故和论述都有些难以捉摸,读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很擅长把这些深奥的道理用更贴近现代人理解的方式阐释出来,像是给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装上了“照明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读“齐物论”时,那种试图打破我们固有认知框架的努力。比如,当我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的眼光看待世界时,作者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彼”与“我”、“是”与“非”之间的界限是如何模糊的。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执念和对立情绪,感觉看待事物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开阔了。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论述时,作者的梳理清晰流畅,不像有些学者的解读那样过于堆砌术语,读起来很舒服,很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作者在引用原文时,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既保证了原汁原味,又不会让读者感到阅读疲劳。我常常在阅读时,会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的功力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在解释庄子,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经验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比如,对于“心斋”的阐述,作者并没有把它局限于一种冥想状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积极的认知训练,教导我们如何清空杂念,保持心神的纯净。这种结合了古今视角的解读,使得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哲学概念,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仿佛触手可摸的真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沉静了许多,对那些日常的烦恼也有了更超脱的看法。

评分

说实话,我对先秦诸子的书一向敬而远之,总觉得文字太古奥,难以把握。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大众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逍遥游》中的那些奇闻异事,听起来总有些虚无缥缈,但作者的逐句梳理,就像是为这些神话传说找到了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他没有回避庄子思想中那些让人困惑的部分,而是坦诚地剖析其中的张力与矛盾,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框架。这让我感到非常踏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大宗师”概念时的那种洞察力。他没有将“大宗师”塑造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圣人形象,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顺应自然、与万物合一的生活境界。这种接地气的阐释,极大地降低了庄子哲学的阅读门槛,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深刻的思想精髓。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是它在保持对原著尊重的同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并非一味地推崇庄子的所有观点,而是在阐释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辨和对比。例如,在讨论“物化”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将庄子的观点与后世道家以及其他学派的思想进行了交汇对比,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深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讲解,而是在与一位富有智慧的导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尤其是在解析《齐物论》中关于语言和认识局限性的讨论时,作者的论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让我对语言的本质和我们认识世界的局限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读了庄子,更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看似无解的哲学难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